?

法國媒體營造的中國形象及法國受眾文化誤讀的社會學調查

2015-05-30 21:48嚴婷婷黃冠喬
無線音樂·教育前沿 2015年1期
關鍵詞:中國形象

嚴婷婷 黃冠喬

摘 要:本文是一篇在開放式社會問卷調查基礎上形成的分析報告,調查對象年齡跨度為自25到70歲,涵蓋了最廣泛的職業類別。本研究首先按主題向讀者展示接受調查者的回答,然后再上升到理論層面進行定性分析。設計的問題有:1.您從法國媒體的宣傳中感受到了怎樣的中國形象?2.哪些媒體?3.中國有哪些地方讓您覺得無法理解?這是一些完全開放的問題,所有的回答都會被本文采納。筆者保持中立和客觀的立場,不做任何引導。調查結果顯示:法國媒體一味進行快餐式的簡略報道,讓法國人民無法全面地了解中國。在普通法國人心目中,中國是個典型的光芒四射的新興經濟巨人,但人民極度缺乏“超越性”理想。

關鍵詞:法國媒體;中國形象;文化誤讀;社會學調查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882(2015)01-097-03

有不少專家學者都在思考,中國和美國,這兩個龐大的國家,究竟哪一個會成為世界第一強國,越來越多的人傾向于認為中國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贏家。這個國家在技術上的進步、在經濟上強健生命力、以及規模巨大的城市——城市人口以及在人口總數中占據了相當大的份額、迅猛增長的對外貿易出口,總而言之,所有這些令人驚異的事實,都把這個一度奉行“韜光養晦”國策的國家推到了國際舞臺的前端。他也開始關注自己在國際社會中的形象問題。這也正說明,中國已然是當今世界的“明星”!

和所有明星一樣,他的身邊總是心懷鬼胎的媒體緊緊包圍著,有的想把他捧上天,有的則造謠生事,恨不得看到他死??傊?,林子大了,什么鳥兒都有。這正應和了一句老話:“沒有人能討所有人喜歡!”

本項研究圍繞3個主題展開:普通法國大眾心目中的中國形象;他們所無法理解的中國文化和社會現象;理論分析和闡釋。接受調查訪談的對象如下:市政機關的負責人(公共管理專業碩士縮寫為NP),細木工匠和電影藝術工作者(下稱MR);企業總經理(FC);退休商務人士(FX),駐外大使館經濟合作部主管(JM),公司網站管理員(FR),:對外法語教學機構主管、文學教授(GN),女機長、國際關系專業碩士(SE),前外交官、中國問題專家(FT),以及其他一些只留下簡短回答的受訪者。

在正式進入這個主題之前,我們還需辨明兩個概念:

首先,絕大部分法國人對中國的一切缺乏認識,例如中國的歷史、語言和文化;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品味以及與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基本知識。有些人甚至不知道中國位于世界的那個位置!

其次,本研究所研究和關涉的作為信息來源的媒體指的是面向大眾的綜合類書面媒體:發行量巨大的日報或周報,也包括電視。然而,撰寫新聞稿的記者,以及撰寫并播報新聞的主持人,他們向受眾呈現的中國形象往往和現實相差甚遠。新聞的制作必須要“簡短”以利于傳播,他們只能展示一個不完整的中國形象,而且往往是歪曲諷刺的、斷章取義的,以至于和中國人真正的生活相差十萬八千里。

只有那些真正的中國問題專家,以及在中國長期生活過的人傳遞的信息才是可靠的,多虧了他們的研究和相對客觀的體驗,使得他們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國的情況。

一、法國人通過媒體獲得的中國形象

談到《丁丁歷險記》中深入人心的所謂“中國形象”,現在很多法國人都只會聳聳肩,一笑置之。毫無疑問,雖然大多數法國人不會認可這樣一個漫畫式的中國,無可否認的是,普通法國人并不怎么了解中國,他們的心中總是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成見”。

對于那些想要了解中國真相的人而言,經濟問題是最值得關注的。最一致的看法是,大家都認為中國“在經濟建設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NP),“這是一個在所有領域都非?,F代的國家”(MR),“中國正在全速前進,中國人將變得富裕。中產階級在不斷壯大”(JM)??傊?,中國被看成是一個“高速發展,并有意愿主宰世界的國家”(SE)。

如果大家為這些成功歡呼,那么必然會有批評的聲音認為中國正不擇手段地向世界第一大國邁進?!霸谝粋€采訪報道中,一位為自己國家的成功深感自豪的中國人說:‘我們花了30年走完了西方用了100年才走完的路。這位先生似乎忘記了西方對華技術轉讓的巨大作用……”(MR),然后,這位先生還補充說道:‘中國不遵守國際商務領域的法規。但是,在一個國家快速致富的過程中,所有人都會對良好的商業道德嗤之以鼻……。對他而言,顯然,結果比過程更重要,而他并不是唯一一個這樣思考的人?!爸袊且粋€巨大的國家,它已經成為了世界工廠,它實行的傾銷策略已經讓其它國家的工業出于危險之中”(FC)。有關贗品的話題被一再提起?!霸谮I品這個問題上,中國政府表現出了打壓這種不光彩的競爭手段的良好意愿……但是大家都不是傻子,中國依然大量出口仿冒的贗品”(MR)?!爸袊蛢r生產的產品出現了不少質量問題,甚至會危害健康”(FC)。

環境問題是大家關注的第二大問題。事實上,法國人通常都會自己居住地的環境質量非常敏感,也異常關注未來全球整體環境狀況的變化。比如生活廢氣排的回收利用、垃圾分類、有機農業、空氣和水流質量的檢測,等等……對環境惡化的擔憂,這成為了所有法國人心中揮之不去的陰霾。且看他們的評論:“中國被淹沒在了巨大的環境生態問題中”(NP)?!澳銈?,不管是美國人還是歐洲人,在創造舒適的物質生活條件和推動科學技術進步的過程中在這個星球上造成了巨大的污染。憑什么我們就不能這樣做?——或許中國人會這樣想——要知道,今天這種人為的污染還在變本加厲,全球的氣候狀況還在不斷惡化(MR)”?!皩Νh境的污染已經失去控制了”(FC)?!皩︿毓恿饔虻V藏和水文資源的管理和開發真是讓人擔心,那些地處低海拔地區的國家不知道將會遭遇到什么樣的災害”(JM)。

或者,這是因為法國人都覺得這些天天念叨的環境問題對自個人生活有著直接的影響。在這個方面,中國的形象是極端負面的,而且成為了各種惡毒攻擊的標靶,尤其是談到中國北方地區煤電站制造的巨大塵埃時,他們傾向于認為中國這個極度污染環境的民族在這個方面是沒有道德感的。依據就是:中國因不愿阻撓自己的工業發展而拒絕在控制全球碳排放的《京都議定書》上簽字。

接受問卷調查的人提到的問題中排第三位的就是人權問題。所有人都知道“法國是人權意識的誕生地”,而中國則是侵犯人權的“獨裁政體”(NP)?!霸谟嘘P人權的問題上,我不會去詢問中國普通工薪階層,也不會去走訪農民,更不會去問西藏人他們的想法”(MR)。中國“在世界政治舞臺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在所有的國際場合,人權問題都是它的禁忌”(FC)。還有,法國人非常注重保存自己文化上的獨特性。因此,我們應該毫不驚訝地看到這樣的評論:“西藏的情形令人憤慨。那里的文化獨特性正在被扼殺。我尤其要詛咒這一點!”(JM)

同樣讓接受調查者感到憤懣還有中國的網絡信息審查制度?!霸?000年的時候,因特網還是相對開放的。今年是自2000以來最糟糕的一年。大約有30%~50%的有趣網站在政府的審查制度下被關閉了,瀏覽中國的網頁也變得異常緩慢”(FT)。GN對此的評論非常值得關注:“因特網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國際影響,并將繼續讓世界更好更快地了解這個國家。但中國的網絡審查絕對無助于這一個目的的實現……”

總之,媒體塑造了一個非常糟糕的中國形象。媒體宣傳中的中國是一股正在崛起的可怕金融力量,它能威脅并完全控制歐洲市場(而事實上來自中國的直接投資還不到外來投資總數的5%)。中國是技術剽竊者。它為了保護自己國內的市場而威脅所有的外國市場。最后,它近來要求收回領土的要求也讓人頻頻回想起帝國時代的舊中國!FX在評論文章中寫道:“最后的中國皇帝真的‘死了嗎?”

但是,所有這些信息,且不論對錯,都沒有什么市場,它們都反映了一種脫離實際情形的微妙大眾心理。這些信息不加警告地在大眾中傳播,在普通法國人看來,更多的是一套“妖魔化”中國的陳詞濫調。

二、法國人所不理解的中國文化現象

有些人對事情的關注停留在表面。他們不理解“他們(中國人)的語言,以及為什么他們不用刀叉就能吃飯”(FR)。這樣的想法幼稚可笑,但這確實是普通法國人談到中國文化時普遍的第一反應,尤其是那些非常缺乏文化知識的人。遺憾的事,這樣的家伙占到了星球上居民中的絕大多數。所以,當筆者詢問接受調查者他們從媒體那里獲得的中國形象時,我們不得不接受大多數人對中國相當無知這個事實。所幸,以上提及的這位受訪者補充道:“還有,我想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作為一個外國人,我應該尊重它”。

在膚淺的表層文化現象問題上,我們總能看到這樣的評論:“中國人從來都不會把自己的真實想法直接表達出來”(SE)。在西方,表面真相,而不管后果如何,這是非常值得尊敬的行為。如今,“一切事情都缺乏透明度,因為大家都想隱瞞真相,不論是法律訴訟、社會事務還是環境問題……”就道德層面而言,這的確無法理解。法國人不明白為什么“中國人在一起工作時居然總能認清工作伙伴”。這個怪誕的想法得自“華人區”給普通法國人的印象,在海外謀生的中國人的職業選擇、形式風格也為這種觀念的傳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最后,為什么他們(中國人)“寧可撒謊也要保住臉面呢?”這個“面子”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但這個問題不是我們探討的重點,此文不予展開分析。

接下來是一些非常政治化的問題?!爸袊苑Q共產主義國家,國內卻涌現出數量驚人的億萬富翁,這真是一個驚人的悖論”(FX)。法國人不知道中國人“是否脫離了共產主義的信仰,是否中國人也認同全球化的趨勢,并在經濟建設等諸多領域接受了資本主義”(JM)。此外,法國人也不大理解“今時今日,中國人如何還能忍受一黨專政的政治生活,如何能接受這樣一種混合了儒家思想、共產主義、重武思想以及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以及億萬中國人民尤其是中共高層如何能對腐敗如此寬容”(GN)。法國人非常希望看到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和現實中的施政實踐相一致。他們難以理解,中國的執政黨為何一邊宣稱自己信仰共產主義,同時又致力于發家致富。這個問題,在很多法國人看來,直接關涉到前面提到的“講真話”的問題。中國也有自己的社會問題、城市問題、經濟問題等等……受訪者NP表示“在中國,大部分抗議活動最終都難以達到目的,也無力改變現狀。難道中國人民就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國家在民主、平等、政治彈劾機制等方面的落后嗎?” NP是一位充滿活力的年輕人,有望在幾年內成為他所在大區的政治新星。法蘭西政府是一個認可共和思想的政府,施政綱領中強調國民財富的公平再分配,以便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都能享受到。對于FC而言,唯一不能理解的中國政治文化中的現象就是“為什么政府不能把重心放在偏遠和貧困省份的經濟發展上來,而一味在沿海和高度發達的富裕省份重復建設?”

最后,有些受訪者——僅僅是那些非常了解中國歷史文化的人——給出了更加具有理論深度的評論?!肮?5世紀鄭和的遠洋探險,一如今天美國五角大樓,向亞洲,尤其是東南亞地區展示了一個超級大國的力量和影響力,可惜這種政治行為后來隨著帝國日漸走向封閉而無法繼續,龐大的艦隊也隨之解散”(FT)。鄧小平也做出了同樣的行為,他“先后任命了兩位國家主席:胡耀邦和趙紫陽”。他觀察到“當今世界,7大常任理事國中的5個都過于保守,有些國家實在是又臭又硬……這個地方實在缺乏政治互信,連經濟上的信任也沒有”。由此擴展,他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中國)有時極其激進,有時又極端保守。這樣的悖論到底是如何產生的?”。繞來繞去,我們又回到了矛盾中來了。

我們再最后分析一下“您到底不理解中國的那些方面?”這個問題。FT作為中國問題專家,回答道:“這么多年來,我總是很難辨識他們的生活目標,除了想盡辦法致富。似乎他們的人生中就沒有超越性的理想,所有的成功標準都和物質上的成功密切相關。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甚至傳統的家庭親情也變得日益模糊……中國,已然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通過立法強迫孩子每年回家兩次探望父母的國家”。不過,他也認為這類問題并非中國獨有,這屬于“現代性的魔咒”,它在推動科技進步的同時,使得人際關系變得越來越疏離,人情變得越來越淡薄。

中國正在謀求推翻西方的霸權,樹立自己世界大國的地位。作為一個在思想、文化、歷史上都如此與眾不同的國家,它在對外傳播自己的價值觀時,是不是應該嘗試著用大家都更易于理解溝通方式呢?這樣或許才能有效避免文化誤讀。

三、理論解讀

讓人遺憾的是,“目前,中國的形象并不好。而影響力巨大的(法國)媒體并沒有做出任何改善的努力”(FT)。為什么法國人心目中的中國形象在整體上欠佳呢?

在接受采訪的眾人中,有兩位說出了自己的思考。

其中一位談到,法國人自己應該做出一些反思。他認為:“我并不理解中國收回香港,以及叫嚷著要收回臺灣以及一些其它地區的做法,這種咄咄逼人的霸氣仿佛是要重建舊日的帝國,讓人討厭;中國拼命想成為世界第一大國,卻罔顧億萬農村人民改善生活現狀的合理要求……歷史上有些封建王朝做得都要好一些……我不明白,中國的廣大女性,雖號稱能頂半邊天,但實際上卻處處受歧視,其現實地位和口號完全不匹配”。但是,“法國也好不到哪兒去。它應該給兒童提供相關的教育,讓他們了解中國,學習美妙的中國語言文字,了解中國的悠久歷史,而不是培養他們盲目自大的心態,對這個亞洲大國一無所知還覺得理所當然。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GN)

在我看來,問題的關鍵是,每個人面對完全陌生的東西都會下意識地去貶低它。因為缺乏了解,他無法理解呈現在面前的東西,但他會依據自己的價值觀進行判斷,如果兩種價值尺度發生沖突,詆毀和貶低就在所難免。

另外一位則認為“中國性格”是造成文化誤讀的主要原因。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在引述了能反映中國人性情的歷史事件和文化悖論后,FT回到了之前的問題:“中國為什么有時極其激進,有時又極端保守?我想這根源于中國人性格中兩個互相沖突的方面:一方面對未來充滿美好渴望,充滿激情,野心勃勃且深感自豪;另一方面在政治上非常小心謹慎,缺乏安全感,缺少理解能力,優柔寡斷,害怕所有非中國的事物。這兩種性格因素不停地碰撞、糾結,導致中國人的行事方式常常出現精神分析學所謂的‘非本意行為”。

什么是“非本意行為”?簡而言之就是潛意識和意識妥協的產物。人的行為往往能反映內心的矛盾沖突,它和過失有密切關系,反映出一種無意識的欲望,而這種欲望無法在意識層面表達出來。這種無意識欲望的理解能解釋以上受訪者對中國人的性格悖論的表述。而媒體則通過新聞稿和簡單化、夸張或具有災害論特征的文字描述進行報道。盲人摸象,各執一詞。事實上,或許中國人自己才能洞悉心底隱秘的想法。

我們來做個總結。對大部分法國人來說,他們從媒體報道中感知到的中國就是一個“光芒四射”(MR)的經濟建設成功者,得益于這個領域的成功,它已經躍升至一流大國的行列,重新變成了一個中央帝國,但是光芒背后,我們總能看到無數隱藏著的巨大問題。

大部分普通法國人都無緣去驗證報刊和電視報道傳播的有關中國的信息的真實性。事實上,這些人中,即便是最博學聰慧的學者,去中國旅行時也主要關注自己的事務,他們在中國往往只是走馬觀花,和普通游客沒多大區別。我們必須指出的是,對于法國人而言,中國是地緣上無比遙遠的國度,實在難有多少機會親近它!中國人對自己獨特的語言和文化深感自豪,但這種膨脹的自豪感常常會毀掉外國人自發的好感,破壞良好的文化交往氛圍。法國媒體在塑造中國形象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上?,他們一味地提供“文化快餐”式的信息,這對法國人全面理解中國簡直就是個災難……

法國有不少關注中國的專家學者、漢學家和中國迷,他們有很多人在中國生活多年,曾努力學習中文,閱讀中國文化典籍,并交到了“真正”的中國朋友。他們會非常輕松愉快地回答第一組受訪者提出的有關中國的問題,比如:中國人如何思考問題,如何處事,如何對待“面子”問題,等等??傊?,在所有對這些問題的回答中,FT的觀點最最無趣:“在我看來,中國人的理想中沒有超越性的東西存在?!?/p>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燦爛的文明之一。最特別的地方在于,它并沒有產生任何真正意義上的宗教。儒家思想是一套道德體系,而道家則是一種哲學。而中國的人民,無論外表看起來多么不同,無論生活方式有多大差別,他們內心深處的思想觀念、意識形態都是一樣的。

缺乏“超越性”理想的中國人,這樣的刻板印象是不是法國和西方媒體刻意營造并傳播的消極形象?大家傾向于貶低自己不能理解的陌生事物。但是,現在的西方記者,無論抱有什么樣的觀念,都在潛意識中默受著一根紅線:有關超越性的問題始終是人生要思考的頭等大事,這是兩千年來西方文明延續至今的傳統。這種思維模式還在影響著他們,已然發展成了一種集體無意識,在西方宗教和文化中處處都能看到它的痕跡。

參考文獻:

[1]周寧.跨文化研究:以中國形象為方法.[M].商務印書館2011年10月1日第1版.

[2]周寧.烏托邦與意識形態之間:七百年來西方中國觀的兩個極端.[J].學術月刊2005年8月

[3]艾爾·巴比(Earl Babbie)著,邱澤奇譯.社會調查研究方法基礎(第4版).[M].華夏出版社2010年3月版

猜你喜歡
中國形象
解構電影《面紗》里的中國形象
美國保守主義權勢集團對杜魯門政府對華政策的影響
東方主義在大正日本文學中的探討
西班牙媒體眼中的中國形象
19世紀中后期東西方畫報中的晚清中國鏡像
從香港恐怖片看中國內陸形象的演變
講好中國故事:政府對德傳播媒體該怎么做
歐美公眾對中國形象的認知與誤讀
西方文學中的中國形象及其文化意義
新媒體中的中國形象分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