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讓學生從課堂中收獲更大化

2015-06-05 13:48王潤青
讀寫算·教研版 2015年8期
關鍵詞:高校課堂教師學生

王潤青

摘 要:我們很多一線老師很多時候都會有一種錯覺,這些知識我們一屆一屆學生每年都在教,所以知識點都很熟了,很多時候我們會不自覺地走進教室直接上課。雖然不會出現知識點的偏離,但對于學生來說寶貴的課堂時間如何更大化或最大化,更主要的還在于我們老師怎么設計怎么引導,所以這就要求我們要更多回歸課本,吃透課本,再結合學生學情,這樣課堂才可以更大化。

關鍵詞:教師;學生;高校課堂;研讀教材;把握學情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8-111-01

作為一名一線的人民教師,在教育實踐中也聽了不少的課,其中讓我很有感觸的而且很榮幸的是一個外校老師的一節課。說很榮幸是因為這節課讓我這個走上三尺講臺的老師感悟很深,我似乎覺得我之前從來沒有正確地備過一節數學課。作為一名自己崇尚的人民教師工作也有幾年,在這一年里,幾乎每天都在努力的學習,尤其是在備課這個教學環節上,有請教老教師、有和同事老師討論,也有無意中聽一些教師的談論,自以為備課自己做得還算過去,聽完這節課我深深地捏了一把汗。下面就知識點銜接在研讀教材中的重要性談談自己的切身體會。

一直以來我們都知道備好一節課,要至少在兩方面研究,一是研讀教材,另外一個是把握學情、了解學生。而真正把這兩個方面做到位做深,至少就我自身而言還差甚遠。首先談談在教材中遇到的問題,卻有很多時候被我們教師忽略或輕率處理掉的問題。

一、教材中顯性的知識點脫節內容

比如印象最深的就是六年級下學期課本中的一句“你還記得……嗎?”,從語句上來理解,明顯是學生學過了對應的知識點,才會問還記得嗎,而實際上學生在小學階段前幾年級中并沒用學習過相應的知識點。這個知識點的脫節就為我們恰當教學帶來了困難。我們是應該把這個知識點拿出來作為一節內容來講解,還是硬性塞給學生呢。在實際教學中,我想我們很多老師都是很短的時間讓學生體會了一下,其實就是驗證和感受了這個知識點。而對于學生來說,我想真正的收獲還是在于學生去探索和發現對應知識點的過程,這是對于他們能力的真正培養。那么這個知識點對于大部分的學生僅僅就停留在直接應用上,如果有引申的拓展的應用學生是很多做到的,因為他們沒有經歷這個探索的過程,他們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就導致我們教師對學生的數學教學不到位不適當。

二、教材中隱性的知識點銜接

教材中除了類似于上面說到的顯性的知識點脫節外,還有很多很多被我們忽視卻有非常重要的知識點銜接不到位的地方。比如在學生整數時,之前雖已有過兩次擴展,一次是引進數0,一次是引進分數(指正分數)。但學生對數的概念為什么需要擴展,體會不深。而要引進的新數-----負數,與學生日常生活上的聯系表面上看不很密切。那么怎么搞好這個過渡,我們就必須先知道學生已經學習了哪些數,是怎么樣認識了這些數的。在生活中,人們習慣于“升高”、“下降”的這種說法,而現在要把“下降5米”說成“升高負5米”是很不習慣的,為什么要這樣說,一時更不易理解。所以使學生認識引進負數的必要是他們首先遇到的一個難點。我們在正式引入負數這一概念前,就可以先把學生之前在數學中學到的數的知識作一次系統的整理,使學生注意到數的概念是為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而逐漸發展的,也是由原有的數與解決實際問題的矛盾而引發新數的擴展。即正整數添進數0→擴大自然數→添進負整數→整數……。這樣就為學生從認識上理解數以及今后數的擴充作好準備。實際教學中,可以說這樣的知識點很多,只要這個概念這個名詞在之前階段學生接觸過,我們就應該去把握學生學到什么程度、關于這個概念學生學習了些什么、是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學習的,這樣才能避免已學知識點重復教學,浪費課堂時間,浪費學生的時間。而且這也是落實我們“有效課堂、有效作業”的措施之一。

最后我談談自己如夢初醒后的努力方向。這節課讓我深知自己的有效備課還遠遠不夠,這將會影響我的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正確學習能力,作為一名教師,我的職責是為祖國的未來培養一代一代有用的人才,所以我必須對學生負責對國家負責。今后我將翻開自己教學生涯的另一頁。首先,重讀和研讀《新課程標準》,關注新課程標準對整個數學的方向。其次,教學內容的銜接。對于已接觸的概念,搞清學生已學以及學習到了什么程度的知識點,盡量做到已學內容不重復,已學和新知能自然過渡,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再次,教學方法的銜接。結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從學生認知結構和認知規律出發,根據教學內容有效地改進教法。

猜你喜歡
高校課堂教師學生
最美教師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學生寫話
打造生本高效課堂以學定教是關鍵
導評模式構建高中歷史高效課堂初探
圓我教師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