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一點改變 多一份收獲

2015-06-05 21:48姚建鑫
讀寫算·教研版 2015年8期
關鍵詞:學號全班學生倍數

姚建鑫

摘 要:我們只有改變原有的教學思想和方法,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才能創造或完善新的教學方法;才能使課堂教學的氣氛活躍起來;才能使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得到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學;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8-391-01

“問題解決”是從應用題延伸擴展出來的,是小學數學的重要部分之一。其內容豐富,知識覆蓋面廣,對開發學生智力、活躍學生的思維、挖掘學生的潛能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我們教師中最難把握的,怎樣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皢栴}解決”的路該怎么走?

一、寓教于樂,激發學習興趣

皮亞杰曾說過:“一方面,游戲是兒童最初的學習方式;另一方面,學習離不開游戲,教師將教學內容帶上一些游戲色彩,會使課堂教學活潑有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绻谡n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引入教學,可以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在課中,學生學習了十幾分鐘后,注意力開始分散、精神不集中、思維不再活躍時,教師用游戲的形式幫助學生完成剩下的學習任務,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因數和倍數》時,在課尾,已經學習了因數和倍數的基本概念后,可設計下面這個游戲:

1、游戲規則:老師報一個學號,請這名同學站起來,然后學號是這名同學學號的因數的同學也跟著站起來,看誰最機靈。比如教師說“18”,學號是18的學生先站起來,他的因數1、2、3、6、9號的同學也要隨之站立。

2、比賽開始,老師隨意報學號,學生隨之站立。約報4~5個學號后小結,表揚起立迅速地學生。

師:剛才的游戲中,我們有沒有漏下哪名同學?你有什么發現?(目的:讓學生理解“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一個數的最大因數就是它本身”)

師:(故作驚奇地)為什么1號同學不管是哪位同學先起立,他都會隨之而起?(目的:讓學生理解“一個數的最小因數就是1”,“1是任何一個自然數的因數”)

3、下面我們繼續玩這個游戲?,F在游戲規則改為:老師報一個學號,請學號是這個數的倍數的同學站起來,看誰最機靈。

4、比如教師說“3”,學號是3、6、9、12……的學生都站起來,當最后一個同學站起來后,老師稍作等待,故意問:“為什么3號同學也站起來了?還有沒有漏下的同學?還會有有其他同學站起來嗎?

5、學生討論:可以還有同學站起來,只是班里同學的人數不夠罷了。(目的:讓學生理解“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數是它本身”)

這樣的改變,只是把以前重復的、枯燥無味的概念學習轉變成游戲活動,用學生玩游戲的形式來完成知識點的學習,學生們竟然樂此不疲,把學習變成了快樂的游戲。學生不僅學得主動,而且學得輕松、學得快樂;對教師來說也能順利、高效地完成了這節課的教學任務。何樂而不為!

二、引導參與,發揮學習主動

信任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積極性。我們的學生往往有這樣的情況:從學科中學到的知識有時會不知道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因此學到的知識就變成了僵化的知識。為了避免知識的僵化,有必要使學生在大腦中儲存知識時,將所學知識與該知識應用的“觸發”條件結合起來,形成條件化知識,即在頭腦中存儲起大量的“如果……,那么……”的產生式。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掌握這些知識在什么情況下使用。

例如:在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時,的一題:“在1分鐘內,8個同學共踢毽子344個,我班50個同學1分鐘大約能踢多少個毽子?”如果只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也能很順利地解決這個問題,但是他們并沒有深入思考題目編擬的現實性,使得課堂學習和日常生活脫節。所以我在教學這個題目的時候去掉了題中的條件,直接問學生:誰能很快地算出我們全班同學1分鐘大約一共能踢多少個毽子,你們準備怎樣測算?全班學生爭相發表意見。學生回答出現下面三種情況:

1、先測出每個同學1分鐘踢毽子的個數,再把它們加起來。2、先測出一個同學1分鐘踢毽子的個數,再乘以全班學生的人數。3、先測出幾個同學1分鐘踢毽子的個數,算出平均數后再乘以全班學生的人數。然后讓學生討論哪種方法最合適,最后統一到第三種方案。最后經過實地測試,編出問題:“在1分鐘內,8個同學共踢毽子329個,我班41個同學1分鐘大約能踢多少個毽子?”

這樣的教學,結合了學生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實際情境,讓學生在掌握了解題思路和方法的同時,了解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并滲透了統計、估計、推測等思想,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積極性。

三、提前滲透,促進自主遷移

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在前面學習時就考慮到后面知識的學習。正如前蘇聯合作教育的代表教師雷先科娃,她的教學不是采用補課的形式,而是采取“提前起步”,提前接觸以后要學習的難題。例如:對“時,分,秒”的滲透。這部分知識是在三年級上冊學習。學生對鐘表在一年級時就已經有所接觸。但是認識“時,分,秒”,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比較困難。所以從三年級開學第一天就開始進行滲透。

上課時,教師把鐘表擺在講臺上,對學生說:“今天是9月1日,現在早上8時整?!闭f著,把鐘撥到8時整。下課了,又對學生說:“一節課40分鐘,現在時8時40分?!闭f著,把分針一格一格地撥到8時40分。經過幾周的重復,開始讓學生在每節課上下課時自己撥鐘表,秒針走一小格是1秒,轉一圈是1分鐘;分針走5小格是5分鐘等等。經過充分滲透再來學習這些知識,學生一聽就會心領神會,豁然開朗。

由此可以看出,有目的的孕伏、滲透以后要學習的內容,能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更能使學生在學習后繼的新知識時感到熟悉,感到并不是空穴來風。

素質教育中,小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培養,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需要學校、教師、學生自身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材,聯系實際,開展一些形式新穎的、引人入勝的、富有價值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猜你喜歡
學號全班學生倍數
說說“倍數”
巧用“倍數的和”
同樣是倍數,為啥還不同
我們來打牌
如何表達常用的倍數
太陽生病了
My class,My home
學生學號的妙用
黑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