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體時代下網絡語言的發展及其規范

2015-06-11 02:48劉琳霞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15年8期
關鍵詞:網絡語言自媒體引導

劉琳霞

摘 要:網絡語言作為近年來發展比較迅猛的一種語言文化,對人們的日常交際和社會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在當下微博、微信等“自媒體”的廣泛使用下又出現了新的特點。本文主要結合自媒體的傳播特點,探討網絡語言的新變化,并對如何規范引導其健康發展提出看法。

關鍵詞:網絡語言 自媒體 規范 引導

網絡作為一種新的傳播媒介技術不過二三十年,但它卻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大變化,對語言也是如此。社會的變化是語言發展變化的基礎。網絡語言作為一種新型的社會方言,是網民在網絡交際空間上所使用的一種共同語的變體。當前的網絡語言研究主要是單從社會語言學的視角下對其形式、特點和規范性的探討,本文主要關注的是網絡語言在“自媒體”平臺運營下的新變化和對其的規范。

一、“自媒體”傳播

自媒體(We Media)是由美國學者謝因波曼與克里斯威理斯兩位在2003年聯合提出的,他們認為自媒體是普通大眾通過數字科技強化和全球的知識體系相連后,由他們自己提供并分享他們本身的新聞、事實的一種途徑。自媒體有很多形式,如微博、微信、貼吧、論壇等,它是一種信息共享的即時交互平臺,我們可以即時發布和獲取各種信息資料。

自媒體的出現打破了傳統報刊、雜志和電視新聞的傳播方式,削弱了其主導權。作為一種“節點共享”的即時信息網絡媒介,自媒體的出現使信息傳播的話語權泛化。費斯克認為,“話語是一種被社會化發展出來的語言或再現系統,以賦予和傳播一整套有關某一重要話題的含義。網民從網絡媒體中獲得強大的話語生產能力,在某種程度上動搖了傳統媒體一貫擁有的話語霸權地位,形成一股制衡的力量”{1}。通過轉發、復制和再編輯,每個人都是信息的制作者、發出者、傳播者、過濾者和接收者。每個人都可以提供新的信息內容并將其發布出去,這些信息都是完全公開、可以共享的,并且評論自由。這就改變了傳統的以記者、編輯為中心的制作方式,使話語權更加自由。而且我們通過即時的轉發和評論回帖,受眾之間的互動性也大大加強,并且這種互動又會成為新的信息加以傳播。而所有的這些行為都不受時間、地點和形式的限制,只要有手機、電腦等終端設備和網絡即可。

然而,正因為這樣,自媒體傳播也會出現一些不可控的問題。它言論自由,卻很難接受審查。新的信息不經審查核實就即時發布出去,而多數受眾又缺乏鑒別能力,這些信息經過傳播就會變成謠言,從而造成嚴重后果。

二、自媒體傳播下網絡語言的新變化

各種信息傳播主要以語言為媒介,在自媒體的即時共享的傳播特點下,作為其載體的語言也出現了新的特點。自媒體時代下,公民的話語權被放大,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新聞熱點的發出者,從而成為語言的創造者。自媒體的廣泛使用對于網絡語言的發展也產生了很大變化。

從數量上看,筆者查看了近三年出現的網絡語言,幾乎全是從微博和各大論壇出現的。網民發現某一詞的特殊含義一經上傳到網絡平臺被網友發現并使用就會引起網民的大肆追捧,如“Duang”。這個詞在2015年2月20日出現在新浪微博,到28日就已引發了14.5億的討論量。網絡對于新詞的傳播力量可見一斑。

在形式上,對于網絡語言的分類主要有以下幾種,如漢字形式、數字形式、字母形式和符號形式。在自媒體傳播下,尤其是近幾年的網絡語言又出現了新的變化,以近三年出現的新的網絡語言為例,基本均是漢字形式(“no zuo no die”來源于漢語,不計算在內)。只有“X style”一例為字母+漢字形式。

在來源上,網絡語言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幾種:新詞新造,如蝦米、熟女等。舊詞新意,如恐龍、備胎、土豪等。外來詞借鑒,如拷貝、么么噠等。和來自方言的詞匯,如靚、忽悠等。自媒體時代下,每一個事件都可能成為一個新的網絡語言的誕生處,筆者查看近三年的50個網絡詞語發現,新造詞語和來自方言的詞語幾乎沒有。外來詞語也很少,只有從日語借來的“么么噠”,其余均屬于舊詞新意類。而這類網絡詞語多數又來自電視節目,如“元芳,你怎么看”;新聞事件,如“表哥”;網絡游戲;論壇,如“絲”“你家里人知道嗎?”和當下網民大眾所關注的社會、心理等問題,如“白富美、高富帥”“心塞”“中國夢”。

當社會生活發生變化時,作為社會現象的語言也會隨社會生活進展的步伐而發生變化。網絡語言的變化也體現了新的網絡傳播媒介的特點,同時也是網民心理的一種折射。

三、網絡語言的社會影響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人類思維的工具。網絡詞語在自媒體的廣泛使用下擁有驚人的傳播能力和強大的適用性,改變著大眾傳媒的傳播方式與人們的日常交際,并對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是雙方面的。

一方面,它作為一種交際工具存在于網絡的使用者之中,并豐富著現代漢語詞匯的構成。網絡詞語在很大程度上表現了民眾對社會熱點事件的關注。當下,中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社會熱點問題層出不窮,任何涉及社會事件或社會熱點的網絡詞語都會受到公眾的熱切關注。比如,“表哥”“中國夢”等。還有很多網絡語言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當下民眾的價值觀念和精神追求。如“地命海心”(吃地溝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略帶調侃地表明民眾一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心態。又如“毀三觀”“無節操”這類詞,表明了大家對某些不符合傳統價值觀念的做法的抵制。

另一方面,網絡語言對現代漢語的語言系統造成一定的沖擊。它是自發性的,因而存在極大的不合語法的現象,如“我不能同意更多”這種英語語法的漢譯用法,不符合現代漢語的規范。同時網絡語言也影響著語言的純潔性,會對傳統道德觀念造成一定的沖擊,如“綠茶婊”“次奧(操)”“草泥馬”(操你媽)之類。還有一些屬于“亞文化”的詞語在網絡中大肆流傳,如“腐女”“耽美”“基友”等。網絡語言還對學校教育產生了一定的沖擊。青少年是網絡中的主流人群,一些網絡詞語在他們中流傳開來甚至進入作文寫作,他們的語言規范尚未形成就受到了網絡語言的影響,這對其今后的學習有一定的危害。網絡語言在迅速傳播的過程中和部分缺乏判斷能力的網民相遇,就引起了語言不符合的規范問題。

網絡語言一方面豐富了現代漢語的表現力,反映了某些社會狀況和民眾的心聲;另一方面又對現代漢語的規范化提出了挑戰,對語言規范性和純潔性造成沖擊。

四、關于網絡語言的規范性問題

關于網絡語言的規范化問題,向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語言符號是由社會約定俗成的,也就是說,對于網絡語言這種新的語言現象,如果它符合語言發展的規律,被大眾所認可,它就有長久的生命力。任何語言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都會有一個“自我選擇”的過程,一部分詞語會隨時間的發展而被淘汰,也會有一部分詞語將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甚至進入權威詞典,成為基本詞匯的一部分。這個過程也是語言本身一個自我豐富和發展的途徑。

我們認為,對于網絡語言既不能太嚴苛,也不能完全放任自流。2014年12月4日《人民日報》發表了《語言,該規范就要規范》的文章,對網絡語言的規范化做出方向性指示。今年的“兩會”,有代表就對“絲”這類詞進行批判,認為其是“語言糟粕”。這都表明當下主流社會已充分認識到網絡語言規范的重要性及其態度。我們在制定相關的語言政策時,一方面需要注意廣大網民的精神狀態、價值追求及對文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考慮自媒體傳播的特點。此外,我們也可以參考國外對于網絡語言的做法。比如,在德國,德國語言協會每年會舉行“年度詞匯大會”,一些熱門卻沒有正面意義的詞語是不會被當選的。同時它還會舉行各種活動,引導網民抵制不健康詞語。此外,德國政府部門還規定媒體不能使用具有種族、性別歧視以及帶有臟話、色情意味的網絡熱詞。這些都值得我們在制定語言政策時加以借鑒和參考。

網絡語言的廣泛使用是社會生活變化在語言中的反映。它的存在在某種程度上適應了大眾對于信息傳遞的便捷性和對表情達意的豐富性的要求。在自媒體時代下,網絡語言的創造和傳播歸于網民大眾。這使網絡語言的來源更加廣泛,更加關注社會問題,反映民眾的心聲。這充分體現了人們對傳統語言的挑戰與解構,一方面挑戰傳統語言的權威性,另一方面又賦予語言以多樣化、個性化的特點。對于這種語言現象我們要適時、適度地加以規范和引導。

參考文獻:

[1] 榮婷.淺議網絡流行語[J].中外文藝,2010(9).

[2] 霍凱特.現代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

[3] 于桂艷.網絡語言對現代漢語的影響和趨勢[J].黑龍江科技信息(文化教育),2009(3).

[4] 于根元.網絡語言概說[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

[5] 陳章太.語言規劃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猜你喜歡
網絡語言自媒體引導
網絡語言朝生暮死現象探析
模因論視域下的網絡語言漢英翻譯
細細品味課堂語言 輕松享受教學過程
自媒體時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課改革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