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李贄與馬丁路德“平等自由人性論”的倫理思想

2015-06-11 22:31王悅
今日湖北·下旬刊 2015年12期
關鍵詞:異端李贄思想

王悅

摘 要 李贄與馬丁路德作為中國與西方哲學史上兩位泰斗級哲學家,卻都是當時社會的“異端”。儒家對異端有特定的解釋,《論語·為政》:“攻乎異端,斯害己也?!敝祆浼⒅姓f到:“異端,非圣人之道,而別為一端,如楊,墨是也?!彼麄兊挠^點是當時社會最先進的思想理論,但是又是封建主流思想所批判的。對于他們的研究以及比較研究在中西方哲學史上有一定的意義,通過對兩者的研究,探尋到馬丁路德和李贄對中西方社會的影響。

關鍵詞 自由平等執一之理因信稱義

一、李贄與馬丁路德理論提出的背景

1、明末屬于封建社會的晚期,社會矛盾日益尖銳,社會的動蕩,農民起義不斷沖擊著封建統治。再加上外族的入侵,明朝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與此同時,農業有了很大的發展,手工業社會分工日趨精細,產品大量投入市場,商品生產十分活躍,促使資本主義的萌芽,導致社會的發展機制矛盾的多元化,復雜化。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奢靡成風,貪污,賄賂公行,吏治敗壞到了極點,統治階級的奢靡之風引發了明末社會風俗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士大夫們都在尋求生活的樂趣,希望從長期的禁欲主義中掙脫出來,享受人生歡樂的強烈愿望。這樣一來,人的自我意識從長期的封建倫理綱常中逐漸覺醒,希望人性獲得一定程度的解放,儒學的正統思想已經滿足不了士大夫的需求,這就促使明末的思想文化異常的活躍,傳統的儒學走向沒落,新的演變方向出現多種探索,出現了拒斥于大雅之堂外的“異端”思想。

2、李贄生活的年代,與馬丁·路德時期的社會背景,形式,內容,大抵相同。中世紀晚期的歐洲,也是封建社會的晚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產生了的資本主義關系的萌芽,諸侯,貴族,僧侶,城市貴族和農民,階級關系和階級矛盾復雜。羅馬天主教會成為封建社會的精神支柱和最高裁判者,封建制度,基督神學束縛著人們的思想,阻礙社會文化的發展。隨后,受文藝復興的影響,早期的思想啟蒙者反對神的權威,要求人的尊嚴;要求塵世的生活,反對禁欲主義,要求個性解放,反對宗教的桎梏,強調人的價值。

二、“平等觀”

1、個體的人組成一個有機的社會,在長期備受封建倫理束縛的明末清初的時代,平等觀的提出正是符合時代的發展規律,李贄正是順應時代的發展的吶喊者。他認為“存天理,滅人欲”,是偽善的。他提出“邇言為善”的命題:“邇言者,近言也?!终勏镒h,俚言野語,至鄙至絡,極淺極近,皆為百姓日用之邇言也”他認為,凡是平民百姓的為自己的私立而說的話,大家都共同認可,共同言說的話,都是“真邇言”。這些“邇言”就是道德上用來評判善惡的標準。李贄用這種觀點,從根本上否認了圣人與平民百姓之間的不平等,要求任何人在言語權的平等,在人格上的獨立。

2、在“邇言為善”的基礎上,李贄又闡述了“致一之理”的命題。在德性的能力上,圣人與平民百姓是相同的。不存在圣人王侯就高人一等的道理。這也正是李贄“童心生知”的必然發展結果:“天下無一人不生知,無一物不生知,亦無一刻不生知者,但自不知耳,然又未嘗不可使之知也”,這樣的觀點也正是對儒家“唯上智與下愚不移”觀的公然對立。于此同時,李贄又在男女平等觀上,李贄反對“婦人見短不堪學道”的傳統觀念,他認為女子在對有些事物的見解上足可令男子“羞愧汗流,不敢出聲”,女人學道,才可使大道流行無間。他反對程朱理學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謬論。在當時社會,李贄提出了人生皆來平等的“平等觀”,無疑是對傳統儒家倫理思想的抨擊。

3、同時,在中世紀教會壓迫下的歐洲。路德首倡民族的、獨立的、自主的教會以及信徒完全平等的原則,他反對羅馬教皇控制德國教會,力圖斷絕與羅馬教會的所有聯系,建立本民族的教會。在世俗生活中,強調每個人的職業責任,代表了西方近代社會道德最特有的本質,是西方文化的主要基礎。他認為,神職人員并不比普通信眾高貴或優越,對基督徒進行“屬靈”與“屬世”的劃分完全是虛偽的謊言。

三、“自由論”

在日常用語中,自由一詞就是指不受限制或者控制。一個人的自由就是他的行為和思想不受他人的控制。尚可把“自由”分為“行為自由”和“靈魂自由”。行為自由就是指一個人的行動是自由的,目的是獲得人性的尊嚴。而靈魂的自由就是指人的意志,認知,精神等方面的自由。李贄在他的自由論中首先反對的是傳統的“執一”之理。反對孟子“執一”的獨斷性的價值標準。他曾說到:“孟氏之學,未免執定說以騁己見,而欲以死語活人也。若執一定之說,持刊定死本,而卻印行以通天下后世,是執一也。執一便是害道,不執一說,便可通行,不定死法,便足活世?!比绻珗淌仟殧?,錯誤的觀念,變會印象整個社會的價值判斷。因此他尊重個人的思想言論自由,認為個人具有優先性,社會價值的最終立足點在于個人。他說“道者,路也,不止一途;性者,心所生也,亦非止一種已也?!彼J為人的秉性,個性都不同,因而人可以根據自己的特性,能力在現實社會中發揮自己的價值,“各從所好,各騁所長”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的發展。

相對于李贄強調的人的外在自由,而馬丁路德更加強調精神的自由,心靈直接與上帝發生關系,人在有關自己的事物中作自己的主宰,用自己的語言說話和思維,馬丁路德在他的文章《基督徒的自由》一書中這樣寫到:基督徒是全然自由的眾人之王,不受任何人管轄;基督徒是全然忠順的眾人之仆,受所有人管轄。這是他提出的自由與奴役的辯證關系。他認為基督徒是完全自由的,盡管飽受外部的不幸,但對靈魂是毫無傷害的,是沒有絲毫影響的。

他提出的“因信稱義”也是基于此。這是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理論和基本信條。他認為“靈魂稱義不因為任何行為,僅由于信仰?!比藗儍H憑信仰圣經,信仰基督就可豁罪,可以成為高尚的人。他大膽的批判羅馬教會售賣贖罪券,教會的“中介作用”遭到了否定。他宣稱:信徒得救不靠教皇,不靠圣禮,只靠終生信仰上帝。這就為鼓勵人們有思想自由和宗教自由奠定了基礎。

四、小結

李贄和馬丁路德都是是時代精神曙光的“先知者”,不受管束、崇尚自由都是二人的性格特征。二人提出的自由、平等的觀點在封建社會的末期都是主流思想所抗衡的,都屬于社會的“異端”,總之,李贄認為平等自由是整個道德的基礎,他的理論思想是對個性平等自由的呼喚,在道德范圍內充滿平等、自由和尊重個性的精神,是對個性自由的呼喚,沖破封建社會禮教、政刑的束縛,又從客觀上反應了資本主義萌芽階段對于改變政治制度的需求,具有反對封建等級、反對封建特權的戰斗意義。而馬丁路德是通過他的理論思想,用他的平等自由觀使個人擺脫人神之間的一切阻隔和束縛,使自己的良心直接面對上帝,使上帝世俗化。正如馬克思所說:“路德戰勝了信神的奴役制,只是因為他用信仰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對權威的信仰,卻恢復了信仰的權威。他把僧侶變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變成了僧侶,他把人從外在的宗教解放出來,但又把宗教變成了人的內心世界。他把肉體從鎖鏈中解放出來,但又給人的心靈套上鎖鏈”。馬丁路德的通過他的宗教改革使德意志成功的脫離了羅馬教會的控制,推進了德意志神圣羅馬帝國與羅馬教會分離的進程。

參考文獻:

[1]容肇祖.李卓吾評傳[M].北京:商務印書館,1937.

[2]林其賢.李卓吾事跡系年[M].臺北:二文津出版社,1988.

[3]容肇祖.李贄年譜[M].三聯書社,1957.

[4]李贄.焚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5]李贄.續焚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6]劉修明.李贄的思想歷程和價值取向[M].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

[7]袁慶和.關于馬丁路德歷史成就的評價問題[J].史學月刊,1982(2).

[8]王艾明.論馬丁路德的神學倫理學遺產[J].金陵神學志,2006(2).

[9]章可.論馬丁路德形象在晚清中國的傳衍[J].

[10]林澤榮.略論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4(12).

[11]施銳.馬丁路德與德意志啟蒙文化[J].外語學刊,2011(2).

猜你喜歡
異端李贄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思想與“劍”
李贄之死新探
——以黃麻士紳糾葛為中心的討論
崇實黜虛:馮從吾“異端”觀析論
發潛德于快悅,出謹肅以春和
——《李贄學譜(附焦竑學譜)》評介
李贄與大同不了情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思想是什么”
李贄辭官的心路歷程
異端審判所:線列戰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