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山縣塔山遺址研究意義及保護措施探討

2015-06-22 13:44李全海
資源環境與工程 2015年1期
關鍵詞:河姆渡象山縣塔山

李全海

(浙江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浙江 寧波 315012)

象山縣塔山遺址研究意義及保護措施探討

李全海

(浙江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浙江 寧波 315012)

象山縣塔山遺址是一處濱海的古人類遺址,距今6 000年,時間跨度3 000余年,文化堆積層80~230 cm,文化內涵豐富,分三大期,補充和豐富了河姆渡文化內涵,對研究寧紹平原的古地理、古氣候特征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塔山遺址;古人類;河姆渡文化;古地理;古氣候

浙江省內已發掘的古人類遺址有桐鄉市羅家角遺址、蕭山區跨湖橋遺址、嘉興市秀城區馬家濱遺址、杭州市余杭區良渚文化遺址、余姚市河姆渡遺址[1]等幾處,均被評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象山縣塔山古人類文化遺址與上述幾處古人類遺址在文化內涵方面起著傳承與相融。

1 塔山遺址分布范圍

塔山遺址[2]位于丹東街道東面塔山—姚家山一帶南面的緩和坡地,東經121.8°,北緯29.5°,東距大海6.0 km。1988年1月,遺址由縣文管會辦公室調查發現;同年夏,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員進行試掘;1990年9月—12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塔山遺址第一期發掘;1993年3月—6月,完成第二期發掘;2007年完成第三期發掘。根據考古調查,塔山遺址由原塔山遺址、姚家山遺址及處于兩者之間連接帶地塊共同組成,總面積達40 000 m2。通過三期1 600 m2的發掘,證明塔山遺址保存完整,延續時間長,從距今6 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晚期一直到相當于中原的商周時代,內涵豐富,是一處濱海的古人類遺址(圖1)。

2 塔山遺址文化分層

文化層堆積80~230 cm,分三大期。早期出土泥質紅陶豆、夾砂釜、夾炭釜等陶器,發現密集有序的單人墓葬40余座,隨葬品有陶豆、罐、釜、鼎及玉塊、玉管等,與河姆渡遺址相似。中期陶器以泥質灰陶為主,墓葬中有合葬現象,并發現一處建筑遺跡,其文化內涵接近于良渚文化。晚期出現大量的幾何印紋陶,用來漁獵的石簇以及罕見的青銅魚鉤等,時代相當于中原的夏、商、周時期。其中出土的古人類骨骼,包括二具完整骨骼(一男一女)和若干頭部骨骼(照片1、照片2,表1,圖2)。

圖2 塔山遺址部分探坑地層剖面圖Fig.2 Stratigraphic section of some prospecting pits in Tashan Site

照片1 塔山遺址石碑Photo 1 Stone tablet in Tashan site

照片2 塔山遺址出土的部分文物Photo 2 Cultural relics in Tashan site

3 塔山遺址研究意義[3]

距今6 000年前,塔山古人在此繁衍生息,生活用具、生產工具及墓葬等堆積掩埋,形成塔山古人類文化堆積遺址。塔山古人類遺址的考古調查,補充和豐富了河姆渡文化內涵,對研究寧紹平原的古地理、古氣候特征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表1 塔山遺址文化分層一覽表Table 1 Schedule of cultural stratification of Tashan site

注:資料引自《塔山遺址一期、二期發掘》考古報告,據相關負責人告知,后期發掘有所突破,塔山遺址的巖性層及文化層、相關出土文物有新的變更。

(1) 塔山遺址位于姚家山南側坡地,西側、東側及南側為平原,遺址所處的位置為一高地,而多次的海侵海退并未淹沒此地,因此塔山遺址文化掩埋層是連續的,而從古人類生活工具的變遷,由初期的狩獵大型動物到后期的魚網、魚鉤捕獲海洋生物等,說明隨海平面的總體持續下降,人類由山林向海洋獲取食物,見證了當時海洋和陸地的變遷歷史(表2)。

(2) 從塔山遺址的文化層古植被、古動物特性,可推測當時早期的氣候溫熱濕潤,與現代廣東、海南等地氣候條件差不多,推測平均溫度比現在要高3~4 ℃,隨著時間的推移,后期氣溫略有下降。

表2 塔山遺址反映的古地理、古氣候Table 2 Paleography and paleoclimate as reflected in Tashan site

(3) 塔山文化時間跨度3 000余年,早期屬于新石器時代,晚期屬于商周文化。新石器時代文化又可分為三個文化層:下層文化中的數十座墓葬,其形制和人骨架顯示的葬式及陶器、石器、玉器等隨葬品組合,反映了該時期的塔山人為河姆渡文化、馬家浜文化在這里相遇而不完全相融的狀態,文化面貌正好填補河姆渡二、三期間的空缺;中層類似于崧澤文化;上層則相當于良渚文化。在某種意義上,塔山遺址代表了寧紹地區河姆渡文化以后新石器文化發展的序列,塔山古人類文化補充了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

4 塔山遺址保護措施

(1) 創建塔山遺址公園是對塔山文化遺址的最佳保護,復原6 000年前的江南文化。

(2) 建設塔山遺址博物館,展示遺址古人類骨骼藏品和出土文物,開展科普教育工作,做好原產地和博物館旅游規劃,向世人展示塔山文化。

(3) 對塔山遺址進一步發掘,補充和豐富前三期的考古發現。

(4) 在遺址公園內設置影象設備,展示塔山古人類從石器時代至商周時代的生活狀況及古地理、古氣候的變遷活動。

5 結語

塔山遺址文化是寧紹平原文化發展的一個標桿,代表寧紹地區河姆渡文化以后新石器文化發展的序列,對研究浙江古人類文化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同時隨著海平面的持續下降,人類由山林向海洋活動,見證了當時海洋和陸地的變遷歷史。

[1] 浙江省地質礦產局.浙江省區域地質志[M].北京:地質出版社,1989.

[2]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象山縣文物管理委員會.象山縣塔山遺址第一、二期發掘[M].北京:長征出版社,1997.

[3] 李全海,張環,俞方明,等.象山縣地質遺跡調查評價與保護[R].寧波:浙江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2011.

(責任編輯:陳文寶)

Discussion on Research Significance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of Tashan Site,Xiangshan County

LI Quanhai
(ZhejiangInstittuteofHydrogelogyandEngineeringGeology,Ningbo,Zhejiang315012)

Tashan site of Xiangshan is a coastal hominid remains believed to be 6000 years old,the time span of 3000 years,cultural accumulation of 80~230 cm with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is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 It enriche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Hemudu Site,has the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y of characteristics of paleogeography and paleoclimate in Ningshao plain.

Tashan site;ancient human;Hemudu Culture;paleogeography;paleoclimate

2014-02-17;改回日期:2014-05-15

李全海(1979-),男,工程師,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從事區域地質調查工作。E-mail:xiaohaimail@sohu.com

K878; K928.72

A

1671-1211(2015)01-0102-03

數字出版網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42.1736.X.20141229.0935.001.html 數字出版日期:2014-12-29 09:35

猜你喜歡
河姆渡象山縣塔山
點燃七千年的篝火余姚持續鍛造河姆渡“文化印記”
叫醒太陽公公
河姆渡遺址與河姆渡文化
象山縣教師作品選登
游老塔山
寧波風物志
河姆渡先民的衣食住行
回顧塔山阻擊戰
堅守塔山前沿陣地的日日夜夜
塔山阻擊戰的回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