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誦讀引領學生親近文本

2015-06-26 07:54張春香
中學教學參考·語英版 2015年6期
關鍵詞:筆者文本文章

張春香

[摘 要]依據學生情況,依據文本特點,運用比賽式、分角色、自由朗讀等方式引導學生養成自覺主動地誦讀文章的習慣,極大地拉近學生和文本的距離,使其產生濃厚興趣,逐步實現自主閱讀、個性化閱讀。

[關鍵詞]形式 誦讀 文本 距離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5)160030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發現,學生極不愛張口讀書,并沒有養成主動誦讀的習慣,對課本上的經典文章,常常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并沒有披情入文,深入品咂,細細品讀。課堂上缺乏瑯瑯的書聲,極不利于學生語感的形成和語文素養的提升。筆者在教學中注重采用多種形式的誦讀,引導學生親近文本,理解文章內涵。

一、引導學生重視誦讀,逐步變成自覺行為

在教學中,筆者發現學生在思想上對誦讀重視不夠,他們不愛開口,即使開口也是如小和尚念經,支支吾吾,平淡無味。一篇文章能準確、流利、有感情地讀下來的學生是少之又少。而這主要源于學生沒有真正體會到誦讀的妙處,再加上考試的壓力,讀書的功利性極強,一篇篇本是字字珠璣的文章,在學生的眼中卻只是干巴巴的符號,索然無味。教師的講解如果離開了學生對文本完整反復的親自感知,任何講解、提問和討論都是沒有意義的。筆者極力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三分文章七分讀”的道理。同一篇文章,經常先讓學生讀,教師不做評價,然后教師有感情地范讀,或放朗誦錄音,或指導朗誦好的學生讀,在對比中讓學生發現自己的問題和差距,他們時常有這樣的驚嘆:文章原來能讀得這樣美。這樣有效地樹立學生美文美讀的意識。筆者還經常抽空讓學生欣賞著名藝術家朗誦的名家詩文。每次欣賞時,學生都是極為認真,極為專注,藝術家聲情并茂的朗誦潛移默化地激發學生讀文的興趣和熱情。

二、采取多種形式的誦讀,營造良好氛圍

聽不見瑯瑯書聲的語文課絕不是好的語文課。很多優秀教師執教的課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教師聲情并茂地范讀。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鐘里,讀是基礎,是前提,學生還沒有讀熟讀透文本教師就急于分析,學生只會如霧里看花,摸不著頭腦。教師要注重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朗讀教學,營造輕松和諧的氛圍,使學生樂于朗讀。

1.“我的美文”欣賞

每節課在上課前三分鐘安排朗誦優美詩文的環節,要求學生從課外選擇自己喜歡的作品。學生很是重視,都想展示自己,他們往往會閱讀很多文章,精心挑選,精心準備,由于是自己喜歡的文章,他們誦讀時特別投入??此贫潭痰娜昼?,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準備的卻很多,既要精心挑選詩文,又要劃分朗讀節奏,事先多次練習。一學期下來,全班學生就收集了很多優秀的作品,在潛移默化中既積累了寫作的素材,還有效提高了表達能力。

2.比賽誦讀

初中生爭強好勝的心理強。筆者在課堂上經常采用比賽的形式,引導學生在讀中思,在思中讀,在讀中比,在比中讀。一篇文章初次讀,學生往往問題特別多,筆者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互相發現,互相探討,互相糾正,教師適時點撥。在學生對文章有了認識和了解后,再要求學生通過誦讀把自己的感悟和體會盡量表現出來。尤其是基礎差的學生,以前光聽教師講時,總是昏昏欲睡的狀態,但一聽互相比著讀,其學習興趣一下就高漲起來,也參與進來搖頭晃腦地讀,全班積極性很高。

3.不同文章不同側重讀

中學教材都是文質兼美的文章,可讓學生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做誦讀訓練。筆者注重依據文章內容的差異,在引導學生誦讀時各有側重。有的文章需重點品味,盡量讀出文中飽含的深情。如《背影》是一篇看似字字平常,實則句句含情的文章。作者用飽蘸濃情的筆墨把那份感人至深的父子情傳遞給讀者,如果真正地體會到并恰當地誦讀出來,定會讓人無限酸楚而感動。但學生由于人生經歷少等緣故,不大容易體會到。于是筆者在教學設計時,就主要采用誦讀教學的方法,效果很好。先讓學生充分地自由誦讀,然后交流感受;接著邊讀邊品,邊讀邊思,引導學生潛心文本中,抓住關鍵詞句反復體會;而后再讓學生有感情地誦讀,學生聯系生活中父親對自己的細心照顧,調動情感體驗,很好地詮釋了對文章的理解;最后,再讓學生欣賞本課的朗誦錄音,學生沉浸在藝術家感人的朗誦聲中,禁不住淚花閃現,久久無語。

通過誦讀讓學生零距離地觸摸文本,挖掘文本,以文解文,充分體會到語言文字本身蘊含的深意,深切感受到經典文章的魅力,逐步培養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受。如詩歌《鄉愁》,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文中的情感,盡量讀出情感,使學生受到巨大的感染,對文本產生極大興趣,實現反復誦讀,不斷領會。

有的文章需展開想象,重點讀出文中的形象。對于側重人物刻畫類的文章,就讓學生重點揣摩人物性格,讀好人物的語言。如《范進中舉》《故鄉》等文,篇幅較長,誦讀時不必面面俱到,可抓住刻畫人物的重點段落,讓學生反復體會,而后繪聲繪色地讀,學生就會很容易把握文章的主旨了。

總之,不同文章不同要求,靈活調整,各有側重,力爭使學生對誦讀產生濃厚興趣,自覺主動深入理解文章。只要學生愛讀文了,教師的講解分析就有了落腳點,也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搭建多式平臺,展示學生水平

在課堂上盡量多給每個學生創造機會,展示其朗誦的才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但往往課堂時間緊,內容多,不能每次都讓所有學生參與,時間長了,個別學生仍是老樣子,沒有動力。筆者注重搭建多個平臺,如開選修課,在每周一次的朗誦課上,有時指導,有時欣賞,有時練習,有時競賽,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并多給學生介紹課外的優美詩文,讓學生反復吟誦這些膾炙人口的文章,把握內容、感情,再對照朗誦藝術家聲情并茂的示范朗誦,慢慢模仿、學習,學生興趣很高。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些千古名句早就告訴我們,語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一個不斷積累、感悟和實踐的過程。初中階段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誦讀,自覺誦讀,在讀背中走進文本,親近文本,學生才能體味到文章的原汁原味,才能感受到一篇篇經典著作的永恒魅力,最終實現“自能閱讀、自能寫作”的目標。

(責任編輯 陳劍平)

猜你喜歡
筆者文本文章
文本聯讀學概括 細致觀察促寫作
老師,別走……
換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挖掘文本資源 有效落實語言實踐
搭文本之橋 鋪生活之路 引習作之流
文本與電影的照應閱讀——以《〈草房子〉文本與影片的對比閱讀》教學為例
老師,你為什么不表揚我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小排經“點化”大文章
性能相差達3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