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劍川木雕與通海木雕的同源異流

2015-06-28 03:03孫丹婷SUNDanting
設計藝術研究 2015年4期
關鍵詞:通海劍川白族

孫丹婷 SUN Danting

1.武漢理工大學,武漢 430070(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430070 Wuhan )

2.玉溪師范學院,云南玉溪653100(Yuxi Normal University , 653100 Yuxi , Yunnan)

一、引言

云南地處中國西南邊疆,共同生活著26個民族。民族分布較為復雜,總體呈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同時,與云南特有的立體氣候相適應,民族聚居地也呈立體分布,分別聚居在河谷、平壩、半山區與高山區,這種分布特點也從側面反映出不同民族的人口和經濟狀況。由于云南地處高原,崇山峻嶺,交通不便,歷史上各民族處于相對“封閉”狀態,加之生活環境、文化素養、風俗習慣、經濟條件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各民族的差異性較大,由此產生出了種類繁多的民族民間工藝,比如木雕、玉雕、織錦、刺繡、扎染,等等。近年來,在提倡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大背景下,這些折射出各民族特有審美理念的民間工藝成了學界探討研究的重點。

二、劍川木雕與通海木雕的“同源”

在眾多民族民間工藝中,木雕工藝歷史悠久,先民們對木材的運用技藝較為成熟。1957年在劍川海門口發現一處建筑遺存,挖掘出224根下端削尖揳入土中的木柱,有的上端鑿孔,有的橫梁兩端保留枝杈,可以認定這里原是一處 “干欄式”建筑。根據對木柱作放射性碳14測定,其年代約為公元前1150年,即商朝。從云南晉寧石寨山墓葬中出土的漢代青銅干欄式建筑模型可以看出,當時已有“長脊短檐式”屋頂,代表了干欄式建筑的原始特征。云南木雕種類豐富,白族、漢族、納西族、彝族和佤族等均有獨具風格的木雕工藝品。其中大理劍川的白族木雕和玉溪通海的漢族木雕曾廣泛運用于寺廟、民居以及室內家具、神龕中。從某種程度上言,兩者出于同源,但在發展的進程中卻形成了不同的風格。

1.劍川木雕的形成與發展

大理白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與文化的民族,在發展進程中,白族善于向鄰邦學習,內容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吸收其他民族先進文化的同時,與白族本土文化相結合,不斷發展成為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大理地區有許多專門從事房屋建造和雕刻的能工巧匠,曾有“木匠提舉”之類的用以褒獎木雕大師的稱呼。木雕技術發展到南詔、大理國時期已有較高的水平,實用性和觀賞性兼而有之,并廣泛運用于建造宮殿、廟宇和民居?!缎U書》卷五就曾詳細記載陽苴咩城南詔大衙門的整體布局以及結構,如介紹第三重門上的重樓時就有“重屋制如蛛網,架空無柱。兩邊皆有門樓”的描述,這種建筑樣式是魏晉六朝以來中原地區較為通行的無梁殿式建筑。另外,《蠻書》卷八記載大理地區“凡人家所居,皆依傍四山,上棟下宇,悉與漢同,惟東西南北,不取周正耳?!笨梢姶罄矶5貐^經濟、文化的發展繁榮,是與白族人民吸收漢族以及兄弟民族的先進文化分不開的。

大理劍川木雕歷史悠久,從保存在劍川沙溪南神廟的木雕屏來看,其刀法、風格均與毗鄰的刻于唐代的石鐘山石窟相近——石、木二雕歷來相輔相成,由此可知其歷史之悠久和技藝水平之高超[1]。劍川木雕發展至明清時期已成為精湛水平和技藝的代表,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據清朝張泓所著《滇南新語》記載:“蓋劍土磽瘠, 食眾生寡, 民俱世業木工。滇之七十余州縣,及鄰滇之黔、川等省, 善規矩斧鑿者,隨地皆劍民?!币騽Υㄍ恋刎汃?,不宜農作物種植,為了謀生,促使男子通過學習手藝以養家糊口,在長期的精雕細刻中,涌現出一批又一批手藝高超的木匠,并以其精湛的技藝建造寺院、房屋等,并形成了濃郁的民族風格。此外,劍川縣境內山高林密,自西漢以來是鹽路以及中原與吐蕃交往的必經之地,其中主要有劍蘭古道、滇藏古道、維西永昌古道等,它們是古代的商道、驛道,也是劍川周邊四大鹽井的運道,劍川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各地物資的交流中心。劍川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劍川木雕得以廣泛流傳的重要因素之一,百年來匠人們高超的雕刻技藝遍及云南,遠及川、黔。1996年劍川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木雕之鄉”,至今已形成以獅河村為代表的規模性生產經營,木雕已成為劍川縣的支柱產業。

2.通海木雕的形成與發展

通海置縣始于漢,唐辟商道,元設重關,自古此地商賈云集,文化興盛。通??h城是漢“麊泠水道”與唐“通海城路”的重要驛站,也是手工業相當發達的地區,被稱為“滇南軍事重鎮和交通樞紐”。南詔(唐)時期設置通海鎮,因此通海與南詔為從屬關系。唐昭宗天復二年(902年)南詔被貴族鄭買嗣所代,成了鄭買嗣的“大長和國”、趙善政的“大天興國”與楊干貞的“大義寧國”。大明七年(楊干貞年號,937年),通海節度使段思平向三十七蠻部借兵,進攻大理,楊干貞兵敗棄城逃亡,為段思平軍所擒,大義寧國滅亡。段思平即位,建國號“大理”,定都羊苴咩城,設通???,在秀山大興土木,廣建寺院,封神蓋廟——2009年12月,通海里山白塔心山發現大規?;鹪崮谷?,發掘出不少大理國以及元朝時期有明確紀年的墓碑、石蓋板,這些石蓋板上清晰記錄了大理國14位皇帝的年號,這一重要發現極大地豐富(補充)了大理國的歷史,因此也就更能從側面證明通海與大理無論是建筑工藝抑或雕刻技藝都有共通之處。

現存的通海木雕歷史最遠者只能追溯至清代。在《通海文史資料》中,李培金認為:“至清朝末年形成有30多戶人家的村落,除三四戶專業木、石工匠外,余者仍世代相沿,已制鐵鎖為業”。通海木雕雖然沒有形成規模性生產,但出現了能代表云南木雕最高水平的大師——高應美,他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形成了獨特的木雕風格??梢哉f,云南的木雕藝術,到了高應美時已經攀上了一個高峰,直至如今仍然無人能及。與劍川木雕不同,通?,F在只有極少的人從事木雕活動,高應美時期的木雕技法與風格由于種種原因已經逐漸失傳,確實是很大的遺憾。

三、劍川木雕與通海木雕的“異流”

1.不同文化影響下的題材之“異”

建筑的裝飾雕刻素材大多來源于人們對環境的觀察與認知,與主人的身份、地位、觀念、追求和理想相關。在木雕創作的過程中,匠人往往采用諧音、會意、比擬、借喻等表達手法,憑借直觀的藝術語言寄托對富裕、吉祥、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常見的木雕題材有植物、動物、文字、山水風景、幾何圖案以及民間故事等,除此之外,劍川木雕和通海木雕有其特有的表現內容。

(1)劍川木雕的內容。大理民眾創造了獨特的本土文化,在中原文化的長期熏陶下,廣泛吸收古越文化、秦蜀文化、荊楚文化、吐蕃文化以及古印度文化,形成了獨一無二的大理白族文化。此外,宗教對于白族民居中的裝飾題材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原始宗教、本主宗教與佛教、道教等多種宗教糅合在一起,產生出多元的藝術風格及豐富的木雕題材。原始宗教是原始社會人們的宗教信仰,是原始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水平低下的產物。而圖騰崇拜則是原始宗教最早的形式之一[2]。例如,在記載云南大理白族古老神話傳說的典籍《白國因由》卷首就曾講述過“白子國”的源起,后分述觀音十八種應化示現的神跡。大理喜洲圣源寺木雕格子門重復了《白國因由》中所有的故事。又如,金雞崇拜是白族的原始圖騰崇拜之一,早在氏族制社會,金花雞在白族先民的生活中就有重要的地位。崇拜金雞的白族先民把金花雞當作自己的先祖,并以雞為姓。由于沒有文字,他們以口傳的形式述說著氏族的起源。白族古老支系勒墨人就曾說過,他們的祖先是從金花雞的蛋中孵化出來的。而在白族史詩《金雞格薩爾》中更是把金雞當作找尋日月星辰的英雄[3]。在許多白族建筑中都能見到金雞的形象,至今保留的南詔、大理時期的塔寺建筑中,均有一只“金雞”傲立于塔頂,成為塔文化在當地傳播的一種異化、融合。大理如意圖案作為一種民俗吉祥圖案,以其特有的象征寓意紋飾,用隱喻的符號,喚起民眾美好的情感,表達了善良的愿望,而世代相傳與演化發展就成了吉祥的如意圖案形式。筆者暫不討論這是如何產生的,但“如意”以托物寄思的情懷,凝聚著民族藝術的精髓,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希冀,具有廣泛的凡俗性、情趣性,并蘊含著深深的哲理性與藝術性,滿足了不同層次的人的審美需求和心理平衡[4]。

(2)通海木雕的內容。通??h位于云南省中部,為臨安要地,據《滇志》康熙二十二年癸亥(1683)《通??h志》記載,“輿圖衛邑與僻壤不同,通海為臨郡要區也。扼臨之咽喉,控河西而錯寧州。其地圖較各邑為重。列之于端非徒侈觀覽而已?!边@里自古民風淳樸、商賈云集、文化興盛,而享有“禮樂名邦”的美譽。通海立學久遠,明朝三百年來科甲稱盛,至今城中仍完整保存著云南“一顆印”形式的明清古民居就有200余棟。通海木雕裝飾題材多為歷史故事以及動植物圖案,內容是宣揚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思想以達到敬祖啟后等道德教化的目的,宗教色彩不太明顯。一般多以梅花、桂花、桃花、蘭花等花卉為主體表達四季風景或是以山水風光、植物作為襯底,雕刻傳說故事來烘托人物形象,造型生動、韻味十足。有時還會用詩句描繪田園風光,創造詩情畫意般的意境。例如通海楊廣鎮小新村的三圣宮格子門,木雕大師高應美以竹葉形象做筆劃,雕刻出描繪三圣宮形象的詩句:“水繞樓船起圣宮,雙龍發脈勢豐隆,青山翠擁千年秀,不賴丹青點染工”,其比喻恰到好處。這些圖案和造型豐富而又洗練,樸實而且高雅。

2.不同審美心理下的工藝之“異”

(1)劍川木雕。劍川木雕的格子門多以楸木、椿木和椴木等為底料,上裙板多為鏤空雕,下裙板為表現山石花鳥或人物故事的浮雕。寫實性強,題材廣泛,造型多變,形象生動;注重細部雕刻,蘊含濃郁的民族風格,充滿真實感與生活感,充分展示了劍川木雕工匠的嫻熟技藝和創造才能。

劍川木雕的髹漆工藝在南詔、大理國時期已經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木雕用色根據民居的規模以及裝飾的位置不同而有所變化。主人身份地位較高的民居或大戶人家的木作均加漆飾。木雕大門以紅色做底,裝飾青、綠、藍、金等色;梁枋多為白、綠、黃、紅等色;格子門有的以單色為主,有的用色鮮艷,底層漆成紅色,人物雕刻用金色做裝飾,透雕則根據雕刻的內容上色,給人感覺恬靜,有一種愉悅之情。整體色調多為暖色調,常見淺褐或深褐色漆飾,雕刻處施金漆,使木雕顯得華貴;若為冷色調則以藍、綠為主,顯得淡雅清麗。普通民居的木作部分保持原木本色,不加飾彩。無論是寫實還是抽象,劍川木雕從色彩、圖案到內容、象征寓意等方面都能強烈表現白族的審美理念。同時,歷史文化、精神世界、戶主好惡都得到了明顯地展現,是白族民居建筑的點睛之筆[5]。

(2)通海木雕。通海的木雕傳世作品只能從清代開始考察,因為木雕不易保存,加上動亂、兵燹,清早期的實物已難找到,大量存世的只能是清末的實物,但在清末的木雕藝術中則以高應美的木雕為代表,被認為是“云南木雕藝術的頂峰”。高應美喜繪畫,愛滇戲,早年隨本縣大營呂義山學木工,曾參與呂義山建造通海城聚奎閣。后拜一劍川木雕藝人為師,又拜四川雕塑大師黎廣修為師。期間,高應美完成了河西圓明寺全部斗栱花枋的雕刻,并用兩年時間制作了圓明寺的六扇木雕槅子門,精湛工藝引得時人贊嘆不已。隨后他帶領徒弟到建水、個舊、蒙自和石屏一帶做木雕活兒,獨特的木雕風格因此廣為流傳。

小新村三圣宮格子門是保存較為完整的高應美作品之一。高應美擅長將浮雕、高浮雕、透雕和圓雕技法完美融合,木雕技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整體畫面活靈活現,呼之欲出。該格子門雕刻于清光緒十九年(1893),歷時17年完工。格子門每扇高3.21米、寬0.6米、厚0.07米,每扇為一整塊紅椿木鏤空雕成,六扇共雕夏、商、周、春秋、戰國、漢、三國至唐、宋等各朝代的18個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和神話,集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其中有180個人物、28匹馬、5條龍和4頭牛,以及一首高度概括小新村三圣宮景色的竹葉詩(見前)。整組雕刻布局合理,疏密有致,展現的內容是深林幽谷、花鳥蟲魚、山水木石、橋涵飛瀑、廳堂桌椅、琴棋飛觴。人物形象生動傳神,情感溢于言表;動物形態各異,栩栩如生。三圣宮格子門雕刻細膩,線條流暢,刀法純熟,技藝高超。其中最高水平的透雕為一塊整材上進行的五層鏤空,為此高應美自己設計并制造雕刻工具多達幾十種,費工費時,精益求精,堪稱經典之作。整樘格子門全部用赤金銀珠涂漆點染,色彩鮮明(見圖1、圖2)。

圖1 八仙過海

圖2 五龍捧圣(局部)

四、結語

劍川木雕從漢唐發展至今,能夠在外來文化的不斷沖擊下取其精華,同時保留白族獨特的傳統技藝,是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遺產,對于研究白族的民俗、民居、大理地區的歷史文化等有著極其重要的參考作用。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劍川木雕已然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產業化道路,以政府為主導,實施品牌戰略,開展規模經營。然而遺憾的是通海木雕在發展過程中由于缺乏工藝繼承者,沒有形成規模經營,高應美時期的風格消失殆盡。

近年來,國家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具有生產性質和特點的項目,提出了以生產性方式保護,鼓勵在具體的生產實踐中使這些非遺項目得到活態的傳承和保護,同時,也要為提高和改善民眾的生活發揮積極的作用[6]。在劍川木雕的繼承和發展上,大到建筑裝飾構件,小到居家陳設的家具和工藝品,木雕產品必須適應民眾審美觀念的變化,要引入現代設計理念,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才能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將傳統的木雕技藝發揚光大,而避免重蹈通海木雕的覆轍。

[1]孫丹婷.大理白族建筑木雕裝飾技藝精神[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05:25-34.

[2]孫丹婷,許金.探析白族民居建筑木雕技藝精神[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3(Z1):70-72.

[3]李源.藏族《格薩爾》與白族金雞崇拜[J].西藏研究,1991(12):69-75.

[4]何俊萍.云南大理白族建筑——木構技術與建筑裝飾[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1994:161.

[5]段炳昌,趙云芳,董秀團.多彩凝重的交響樂章——云南民族建筑[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176-182.

[6]馬盛德.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方式保護中的幾個問題[J].藝術設計研究,2014(2):73-75.

猜你喜歡
通海劍川白族
千年繁華后的平淡劍川彌井村
通海古城綴記
白族扎染技術的傳承與發展
劍川娃
我家通海
通海蔬菜跨境電子商務模式分析及優化對策
劍川花椒的主要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
白族火把節:一天星斗下人間
透過大眾媒介的私人交往——以《通海新報》私人啟事為例
白族敬酒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