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代謝藥物氨甲蝶呤聯合氟尿嘧啶治療乳腺癌分析

2015-07-04 00:10王靜
家庭心理醫生 2015年7期
關鍵詞:氟尿嘧啶乳腺癌

王靜

摘要 目的 探討抗代謝藥物氨甲蝶呤聯合氟尿嘧啶治療乳腺癌的臨床用藥方法及觀察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1年2月-11月,我院腫瘤內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22例,總結患者臨床治療資料。結果對比分析患者臨床經藥物治療前后酒窩征、乳頭回縮等癥狀的評估,經藥物治療前患者酒窩征癥狀的評估分為38.85-4.55,經藥物治療后患者酒窩征癥狀的評估分為27.75-2.85,藥物治療后的評估分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藥物治療前患者乳頭回縮癥狀的評估分為35.55-3.65,藥物治療后患者乳頭回縮癥狀的評估分為25.55-2.35,藥物治療后乳頭回縮癥狀的評估分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通過酒窩征、乳頭回縮兩項的評估顯示,治療后效果明顯強于治療前,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意義。結論 臨床通過抗代謝藥物氨甲蝶呤聯合氟尿嘧啶治療乳腺癌效果顯著,藥物的臨床應用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用藥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氟尿嘧啶;氨甲蝶呤;乳腺癌

乳腺并不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器官,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但由于乳腺癌細胞喪失了正常細胞的特性,細胞之間連接松散,容易脫落。癌細胞一旦脫落,游離的癌細胞可以隨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轉移,危及生命。目前乳腺癌已成為威脅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見腫瘤。選取2011年2月-11月,我院腫瘤內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22例,總結患者臨床治療資料,具體分析如下。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2月-11月,我院腫瘤內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22例,其中年齡最小者24歲,年齡最大者45歲,患者平均年齡37歲,患者臨床表現符合下列標準,患者常無意中發現乳腺腫塊,多為單發,質硬,邊緣不規則,表面欠光滑。大多數乳腺癌為無痛性腫塊,僅少數伴有不同程度的隱痛或刺痛。非妊娠期從乳頭流出血液、漿液、乳汁、膿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

1.2方法 甲氨蝶呤的劑量、用法及療程多種多樣。一般有如下用法。低劑量用法:每次20mg/m2 ,口服,每周2次,連用5周,治療淋巴母細胞淋巴瘤或急性淋巴細胞白血??;或每次20mg/m2 ,加生理鹽水3~5ml,肌內注射,每周2次;或每次30 ~ 40mg/m2 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靜脈滴注,每周l次,連用2周或每3周1次,治療乳腺癌。高劑量用法:1 ~ 12g/m2 ,靜脈滴注,加甲酰四氫葉酸鈣解救,每l ~ 3周1次。鞘內注射(成人急性白細胞治療):5 ~ 10mg/m2 (一次最多l5mg),每3 ~ 7天重復,共4 ~ 6次,此后,每隔4 ~ 6周重復1次[1] 。氟尿嘧啶的劑量和用法多種多樣。負荷劑量:350 ~ 500mg/m2 ;或l2mg/kg,加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鹽水l000ml,靜脈滴注,每日l次,連續3 ~ 5日,3周為1周期。連續靜脈滴注:20 ~ 25mg/kg,24小時連續靜脈滴注,連續4 ~ 5日,每4周重復。與奧沙利鉑或依立替康聯合應用治療晚期大腸癌化療,氟尿嘧啶400mg/m2 ,每日1次,連用2天,同時氟尿嘧啶連續靜脈注射,1200mg/m2 輸注44小時,每2周可重復。氟尿嘧啶用于癌性胸腹腔注射,每次500 ~ 750mg,每周1 ~ 2次。治療皮膚癌或癌性潰瘍,用5% ~ l0%軟膏外用,局部外抹,每日1 ~ 2次。

1.3統計分析利用spss19.0軟件包對臨床數據進行處理,臨床所有采集數據均用u檢驗,數據資料均用均值與標準差方式表示,對比治療前后結果,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意義。

2結果 對比分析患者臨床經藥物治療前后酒窩征、乳頭回縮等癥狀的評估,評估計劃采用我院腫瘤內科自行擬定的評估計劃表進行,評估分值滿分50分,經藥物治療前患者酒窩征癥狀的評估分為38.85-4.55,經藥物治療后患者酒窩征癥狀的評估分為27.75-2.85,藥物治療后的評估分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藥物治療前患者乳頭回縮癥狀的評估分為35.55-3.65,藥物治療后患者乳頭回縮癥狀的評估分為25.55-2.35,藥物治療后乳頭回縮癥狀的評估分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通過酒窩征、乳頭回縮兩項的評估顯示,治療后效果明顯強于治療前,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意義。

3討論 乳腺腺體致密也成為乳腺癌的危險因素。乳腺癌的危險因素還有月經初潮早(<12歲),絕經遲(>55歲);未婚,未育,晚育,未哺乳;患乳腺良性疾病未及時診治;經醫院活檢(活組織檢查)證實患有乳腺非典型增生;胸部接受過高劑量放射線的照射;長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絕經后肥胖;長期過量飲酒;以及攜帶與乳腺癌相關的突變基因。

目前臨床治療乳腺癌常用的有效藥物為氨甲蝶呤與氟尿嘧啶,據臨床研究顯示,氨甲蝶呤口服吸收好,高劑量(>30mg/m2 )時吸收不完全。肌內或靜脈注射血濃度與藥物劑量相關。甲氨蝶呤與血漿蛋白結合率在50%~60%,藥物代謝半衰期3.5小時,以肝代謝為主,絕大多數在給藥后48小時內以原形從腎臟排泄,少量從糞便排出[2]??缮倭客ㄟ^血腦屏障,高劑量時,腦脊液濃度明顯增加。甲氨蝶呤在胸、腹水中可存留數周,應注意儲積毒性。氨甲蝶呤不良反應:口腔黏膜炎或口腔潰瘍及骨髓抑制是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也是其使用的劑量限制性毒性,臨床上可出現各種程度的白細胞和(或)血小板減少。不同程度口腔黏膜炎或口腔潰瘍、腹瀉,胃腸道潰瘍,嚴重時可導致出血或穿孔。皮膚紅斑,藥物性肝炎甚至肝硬化。長期用藥可致骨質疏松,可致肺纖維化尤其是既往放療野內出現,高劑量可引起腎功能損傷。其他可有脫發,皮膚色素沉著,月經延遲,生育功能減退等。鞘內注射可致神經根刺激癥狀或痙攣。極少數情況下可見過敏反應,表現為皮疹,紅皮病樣改變,脫皮,或伴肝腎功能異常[3]。

5-氟尿嘧啶抗嘧啶類抗代謝藥物,氟尿嘧啶在體內化成氟尿嘧啶脫氧核苷酸,與胸苷酸酶,5,10-甲酰四氫葉酸形成不易解聚的三聯復合物,阻礙胸苷酸酶發揮功能的同時阻斷脫氧胸苷酸合成,最終導致脫氧核糖核酸的合成,作用于細胞周期合成期,屬于細胞周期特異性藥物。外源性增加甲酰四氫葉酸可增加5-氟尿嘧啶的療效。氟尿嘧啶口服吸收不完全。主要經肝臟代謝,大部分分解為C0,由呼吸道排出。

通過本組22例患者的病例研究資料顯示,對比分析患者臨床經藥物治療前后酒窩征、乳頭回縮等癥狀的評估,藥物治療后患者的酒窩征的評估分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藥物治療后乳頭回縮癥狀的評估分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通過酒窩征、乳頭回縮兩項的評估顯示,治療后效果明顯強于治療前,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意義。說明臨床兩種藥物的聯合應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戶莊,馬明德,周振宇,王亞威 .環磷酰胺聯合甲氨蝶呤及氟尿嘧啶治療晚期乳腺癌52例 . 中國實用醫刊 .2013,40(16): 71-72.

[2] 居伶俐,袁媛,潘躍銀 .依西美坦與低劑量甲氨蝶呤對依西美坦耐藥人乳腺癌細胞的協同效應及逆轉耐藥機制 . 安徽醫科大學學報. 2014,10: 1404-1408.

[3] 隋忠國,朱莉,林麗,趙暉 .甲氨蝶呤的合理用藥指導 . 中國醫刊. 2012,47(01): 84-85.

猜你喜歡
氟尿嘧啶乳腺癌
絕經了,是否就離乳腺癌越來越遠呢?
氟尿嘧啶聯合白介素II局封治療多發性跖疣療效觀察
中醫治療乳腺癌的研究進展
乳腺癌是吃出來的嗎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嗎
別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用氟尿嘧啶注射液聯合薔薇紅核植物抑菌液治療跖疣的療效觀察
血紅素加氧酶-1的表達對氟尿嘧啶誘導食管癌細胞凋亡的影響
吃錯了 小心得乳腺癌!
仙茅多糖對氟尿嘧啶增效減毒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