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白癜風患者的臨床特點

2015-07-04 00:27劉艷紅
家庭心理醫生 2015年7期
關鍵詞:家族史白癜風

劉艷紅

【摘要】研究調查分析白癜風患者的臨床特點,為制定防治措施和治療方法提供依據。本文對2011年2月一2012年8月本科門診的320倒白癜風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內容包括性別、年齡、病史、發病部位、家族史、伴發疾病及誘因。結果男152例,女168例,平均發病年齡(21.2±13.8)歲?;颊呷砀鞑课豢砂l生,常見于指背、腕,前臂、顏面、頸項及生殖器周圍等,但曝光部位(頭、面、頸及手足)發病率較高,占72.15%。42例有陽性家族史,72例有誘發因素,其中有外傷史者35例,精神心理因素者32例。白癜風發病高峰為青少年;有家族史患者發病年齡早于無家族史患者;合并暈痣患者首發年齡早于無合并暈痣患者;各型中以散發型患病人數最多,節段型最少;皮疹瘙瘁和同形反應多見于進展期;部分患者白斑有自愈傾向,且自愈與精神因素關系密切。

【關鍵詞】白癜風;臨床調查分析;家族史

白癜風是一種常見的色素性皮膚疾病,國外發病率0.5%~1%,我國發病率約為1%。其發病機制仍不完全清楚,一般認為與自身免疫、色素細胞自毀、神經精神因素及遺傳有關,但大多數病人無明顯誘因,臨床表現個體差異很大。白癜風病例有逐年增加的趨勢,為了解該病的流行趨勢及發病機制,制定防治措施,本研究對2011年2月一2012年8月本科門診的320例白癜風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對2011年2月一2012年8月本科門診診治的白癜風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按照事先設計的科研病歷,逐項對照填寫,并進行統計分析,內容包括年齡、性別、病程、家族史、分期、分型、部位、顏色、伴發疾病和誘因等。由專人錄入數據,用SPSSl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表格內容填寫有漏項者剔除。

1.2相關定義及分類凡是家族中第一個在本科門診確診為白癜風的患者為先證者,只要先證者的一級、二級或i級親屬中有一位白癜風.患者,即認為有陽性家族史,患者歸入有家族史組,否則被歸為無家族史組。發病年齡和發病季節的定義為患者或其家屬首次發現本病的年齡和季節,而同時或其后才被醫師診斷為白癜風,年齡以周歲計算。

2結果

2.1一般資料:共發放調查表335份,剔除有遺漏項目者15份,共收到有效調查表320份。其中男152例,女168例。就診年齡3個月~70歲,平均(21.2±13.8)歲,<30歲225例(70.31%),<20歲148例(46.25%),高峰期為20~24歲,共45例(14.06%);發病年齡0~74歲,平均(18.9±14.4)歲,<26歲215例(67.19%),發病高峰期4~8歲,共45例(14.06%);病程2d~40年,平均(3.0±5.6)年,<3年212例(66.25%),<1年135例(42.19%)。

2.2臨床表現分型:節段型18例,尋常型302例(94.38%),其中含局限型167例,散在型60例,泛發型25例,肢端型28例。分期:進展期177例,穩定期107例,消退期8例。皮損部位及大小320例患者中,皮損累及頭面及頸項部255例(79.69%),軀干182例(56.88%),上肢65例 (20.31%),下肢80例(25%),手101例(31.56%),足32例(10%)。外陰及皮膚黏膜12例(3.8%)。不論性別、年齡?;颊卟⒅傅恼泼娲笮〖s為1%的體表面積。皮損顏色:灰白色135例,乳白色63例,瓷白色98例。

2.3伴發疾病有64例伴發其他疾病,占20%,其中暈痣26例,蕁麻疹7例,風濕4例,扁平苔蘚5例,膽囊炎4例,甲亢4例,過敏性鼻炎4例,銀屑病4例,硬皮病3例,類風濕性關節炎2例,合并強直性脊柱炎、甲亢及扁平苔蘚1例。

2.4誘發因素68例有明確誘因,占23.69%,其中皮膚物理損傷(外傷、手術和燒傷)29例(9%),精神心理因素(緊張、勞累及精神刺激)29例(9%),患皮膚疾?。裾?、凍傷和痤瘡)和暴曬各6例,分娩、甲亢發作和染發各l例。

3討論

白癜風通常發生于兒童及青少年,男女發病比例基本一致,其發病機制迄今不明,有研究認為它可能與遺傳、免疫功能異常、神經功能改變和黑素細胞自毀等有關。日曬、外傷與精神心理因素是白癜風常見的發病誘因,在發病部位中,全身均可發病,但曝光部位(頭、面、頸及手足部)發病率較高(79.69%)。有外傷的白癜風患者占9.41%,其可能是局部創傷處神經纖維受損所致,也可能是創傷使局部機體處于高度應激狀態使神經內分泌紊亂所致。心理因素在人的疾病與健康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并日益為人們所認知。色素減退和心理情緒紊亂密切相關,心理壓力、苦惱是白癜風發病的誘因。本研究發現105例病人病情發展有明顯精神因素。其中女性主要為暴躁易怒,男性暴躁易怒和工作壓力大所占比例相當,其差別可能是由于性別差異,男性在工作中遇到的不順較少傾訴,也會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因此重視患者心理、社會因素,予以相應的心理治療,會大大提高整體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趙莉.趙海生.李冬梅 自體超薄皮片治療白癜風123例[期刊論文]-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 2011(1)

[2] 曾文軍.王柳均 復方卡力孜然酊聯合窄譜中波紫外線治療顏面部白癜風臨床觀察[期刊論文]-中國美容醫學2010(9)

[3] 陳建設.盧海剛.洪美蘭 NB-UVB聯合外用中藥治療尋常型白癜風的臨床療效觀察[期刊論文]-中國當代醫藥 2011(36)

[4] 鐘世玉.張美芳 534例白癜風患者臨床資料分析[期刊論文]-中國醫師進修雜志 2010(33)

猜你喜歡
家族史白癜風
鄭瑞丹:重視詢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攜帶線粒體12S rRNA基因突變的新生兒母系家族史分析
基于水平集的白癜風治療系統研究
有家族史與無家族史的強直性脊柱炎臨床表現異同的研究
湯顯祖家族墓后的家族史
白癜風的治療進展
308nm準分子光治療36例白癜風患者臨床觀察
自體培養黑素細胞治療白癜風患者療效觀察
家族史與外周動脈病
兒童白癜風和成人白癜風臨床比較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