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微課程學習資源的設計與開發

2015-07-04 01:24范繼忠
雙語學習·下半月 2015年11期
關鍵詞:微課程開發設計

【摘 要】研究基于厘清微課程相關概念與特點,闡明在不同的信息教學理論下如何更好的發揮其特點,為構建微課程優質教學資源提供理論支撐。通過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整合、設計、開發,建設微課程視頻資源,能夠極大的拓展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范圍,對于學生在線學習提供一個強大的資源保障。

【關鍵詞】微課程;設計;開發

1.國外研究現狀

“微課程”是一種“舶來品”,其發源地在美國,與其相關的“舶來名”有Minicourse,Microlesson,Microlecture等,“微課程”在國外的發展主要經歷了由冗長到短小、由封閉到開放、由零散化到體系化的過程,其發展歷程主要顯現了“微課程”從Minicourse發展到Microlesson,再到Microlecture,最后到MOOC的演變過程。

2.國內研究現狀

首先,微課是作為一種最主要的教學資源而從屬于微課程的,所以微課程中必含有微課,研究微課程時,必定會涉及到對微課的研究;其次,在微課程剛嶄露頭角時,很多人都誤以為微課程等同于微課,所以其前期的研究成果,大多將微課程與微課的定義混同,從而導致一些以微課命名面世的作品其實講的是微課程,反之亦然。在此現狀下,我校微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建設應結合我們的實際情況分階段、分步驟的有序展開。

3.微課程設計與開發的理論基礎

3.1多媒體學習認知理論

邁耶的多媒體學習認知理論包含了三個假設、五個認知過程、十多條多媒體信息設計原則。它們既適用于多媒體課件的設計,也適用于微課的設計。結合此理論在設計微課程中的微課時,最好不出現教師的頭像,而應該以呈現的知識為主。

3.2可視化理論

可視化理論包括數據可視化、知識可視化、思維可視化、隱性知識可視化等理論。在可視化理論的指導下,微課程中的微課設計和資源設計應該具備一定的可視度,即盡量借助圖片、動畫、圖表、框圖等可視化手段來呈現、表達與文字一致或相近的內容,使學習者能通過具象來理解抽象難懂的知識。

3.3微課程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

3.3.1梅瑞爾首要教學原理

微課程的設計也應遵循梅瑞爾首要教學原理:首先喚醒學習者的先驗知識,接著創設情境,引入一個實際問題,讓學生在實際問題中思考、學習;然后呈現重難點知識;最后通過一些應用案例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以致用。

3.3.2信息化教學設計理論

信息化教學設計理論涵蓋了多種不同的學習理論,如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情境認知學習理論、多元智能理論、活動理論、混沌理論,等等。在微課程的教學設計過程中也要遵循相應的信息化教學設計理論。

3.4微課程應用的理論基礎

3.4.1混合式學習

混合式學習是指將面對面學習與在線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式。主要研究了“在課中引入微課”和“在課前引入微課”這兩種教學過程,然而,無論是哪一種教學設計取向,均結合了在線學習與面對面學習。

3.4.2翻轉學習

翻轉學習是指“學習者從原來在課堂里主要學習顯性知識轉變為在課堂外通過觀看網上教學視頻學習顯性知識,而在課堂內主要掌握學習方法、進行知識內化,以及與老師和其他同學共同完成知識匯聚、知識建構、知識融合、隱性知識挖掘等高級學習任務?!?/p>

3.5微課設計與開發的六大流程

設計與開發數字故事類微課需要經歷“選題一創編腳本一配圖一設置動畫一插入音樂一生成視頻”這六大流程。

第一步,選題。選題是微課創作最關鍵的一步,選題的好壞有時直接決定了微課的優劣。如果選題大、空、泛,那么微課內容就可能會面面俱到、泛泛而談,盡管內容很多,但無法聚焦,也要避免知識孤島和微課的淺閱讀趨向。

第二步,創編腳本。就像拍攝電影前需要撰寫文字腳本一樣,創作微課之前也需要創編文字腳本。

第三步,配圖。配圖就好比為微課“劇本”尋找合適的“演員”。要從圖片的像素、大小、清晰度等外部條件來確定,更要從圖片所要傳達的思想、情感和內涵等方面考慮。

第四步,設置動畫。設置動畫就相當于為“演員”安排“出場順序”。這時,幻燈片就相當于舞臺,文字和圖片就是待出場的演員,他們要根據“劇本”的內容相繼出場。在設置動畫時,也要根據教學需要、文字數量、圖片清晰度來安排時間。

第五步,插入音樂。插入音樂就好比為一場演出配上一段優美的旋律。如果視聽同步,節奏與動畫設置的快慢相吻合,就可能會更利于學生的閱讀和思考。因此在給它們配樂時,均選擇了舒緩的輕音樂。

第六步,生成視頻。當“演出”結束時會形成一檔節目,同理,當微課創作完成時,則要生成一個視頻。如果微課是在MicrosoftPowerPoint2010軟件中制作的,可以直接另存為“wmv”格式的視頻。

3.6微課設計與開發的五點原則

在設計、開發了大量微課的基礎上,筆者總結了創作系列專題微課主要遵循的五點設計原則:情境性、故事性、切身性、啟發性和可視化。

情境性:創設問題情境。微課時長較短,若要在短時間內集中學生注意力,講清某個知識點,最好的辦法之一是“創設問題情境”。

故事性(情節性):還原問題解決的過程。在微課中還原問題解決的過程,其實是讓學生通過不斷參與其中來經歷思維演變的過程。

切身性:選取與學生的需要、生活和學習密切相關的案例。首先,微課需選取與學生的生活、學習息息相關的案例,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起共鳴。

啟發性:引發學生的思考。設置逐層進階的梯度問題,引導學習者逐步進行深度思考。

可視化:以或圖形圖像動態呈現文本內涵。文本是一種抽象符號,會帶給人較多的認知負荷,若想在幾分鐘內讓學習者準確理解和掌握文本知識,是較為困難的,而且人的思維更多的是一種圖示思維。

3.7微課開發工具分析

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呈現需求,制作微課可以采用PPT、錄屏軟件、攝錄器材、視頻后期編輯軟件等不同形式、不同功用的開發工具,通常以“錄屏軟件+PPT"、“攝錄器材+白紙”等形式組合使用。主要采用PowerPoint2010,CamtasiaStudio及兩者相組合的形式進行開發。

4.結束語

最后,由以上分析可以發現,設計與開發的微課類型局限在錄屏類,微課教學設計模式圖的普適性未能得到驗證。由于時間和條件限制,設計與開發的微課程被應用得不是很充分,未能展開多輪行動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同的微課學習資源還需要通過不同的大型平臺如微信公眾平臺和MOOC平臺進一步開展不同課程的微課程教學試驗。

參考文獻:

[1]李玉平.微課程一走向簡單的學習田.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11).

[2]何克抗.吳娟.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胡鐵生.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陰.環境建設與資源開發[J].2011(8).

[4]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2):64.

作者簡介:范繼忠(1982---)工程師。

課題項目:天津廣播電視大學2014年度課題“微課程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與應用研究”(課題批準號:14XY1033)。

猜你喜歡
微課程開發設計
瞞天過?!律O計萌到家
設計秀
有種設計叫而專
巧借微課,翻轉課堂
河南方言文化資源的保護及其開發利用的研究
遵義紅色旅游開發對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學習APP設計與開發
單片機在電子技術中的應用和開發
設計之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