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PQPE模式的沙龍課堂改革研究

2015-07-04 01:24張雪晶李華敏林巧
雙語學習·下半月 2015年11期
關鍵詞:考核改革

張雪晶 李華敏 林巧

【摘 要】雙語沙龍課既是對傳統老師教授為主的一種改革,同時也是促進學生學習先進文化,增強國際視野的一種良好機會。但學生自主動力不足,學生準備不足,獨立思考不足,考核方式不夠有效等方面的問題仍然是羈絆。筆者提出了PQPE雙語沙龍課堂教學模式,以考核方式的改革創新為抓手,將雙語沙龍課堂的組織形式具體為課前準備,問題提出,陳述,評價四個大環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學習的深度以及參與的積極性。

【關鍵詞】沙龍課堂;改革;考核

在我國,沙龍教學模式正處于方興未艾的階段。王莉(2015),關秀娟(2014),彭曉娟(2011),吳宏梅(2011)等曾對沙龍教學模式進行理論分析。他們僅對沙龍教學模式對教學的有益之處進行了闡述,對如何規范和流程化沙龍教學沒有詳細的闡述。在筆者教授的《飯店管理概論》這門雙語課中,就使用了沙龍式的教學方式,但是在教授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現象:

一、雙語沙龍課堂教學效果的現狀

(一)慣于“監督”思維模式,自主動力不足

學生在剛剛進入大學時,還未能及時從“被監督,被管理”的狀態中調整為“自主”學習狀態中。學生學習自主動力不足,導致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態度又對整體學風產生影響,學風又會對其他學生產生作用。

(二)預習準備不足。

雖然學生和教師都知道預習的重要性,但是在課堂教學的實踐過程中,學生也沒有積極主動的去準備課程的內容。資料搜集的渠道單一,網絡搜索引擎的大量使用和數據庫資料的淺嘗輒止形成了鮮明對比。

(三)獨立思考不足。

雙語沙龍課上教師會安排提問等互動環節,但在缺乏深入預習的背景下,學生找到的資料內容雷同,深度不夠,使得討論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考核方式不夠有效。

采用大作業、開卷考試的科目學生學習態度明顯劣于閉卷考試的科目。沙龍課上以小組為單位的討論形式,其中渾水摸魚的現象比較普遍,24%的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搭便車”(李艷冰,張愛忠,倪洪波,馬群山,王志博,張瑩,李井春,2015)而且現在的學生對評價的公平性、合理性的要求比較高,小組作業中搭便車的現象導致越來越多的學生呼喚“個人作業”形式的回歸。

二、雙語沙龍課堂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一)考核方式不合理

傳統的沙龍課堂中考核方式以小組陳述的得分為主要評價依據,缺少對每個學生課前預習的考核,并且對于學生深度學習的激勵不夠。

(二)課前指導不夠

傳統沙龍課在課前會提供討論主題,但學生提出的問題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導致在沙龍課上實際討論的問題比較受限。在學生課下搜集討論問題以及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教師的指導和溝通也不夠。

筆者認為學生的積極性是關鍵要素。學生積極性依賴于課堂組織形式的設置,依賴于來自學生投入和準備帶來的自信(Nancy C. Williams,2002),依賴于嚴格、公平、合理的考核制度,而積極性的維持有賴于一個課堂教學模式的形成。

三、雙語沙龍課堂改革措施

針對以上原因,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沙龍課堂的教學過程改革:

(一)教學方式

采用學生分組,由教師提前宣布沙龍主題,各小組分組搜集資料匯報,教師點評的互動形式。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互動局面。

(二)教學模式

針對當前雙語沙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自主動力不足,預習準備不足、獨立思考不足、考核方式不夠有效這四個問題,筆者提出P(preparation預習)、Q(question提問)、P(presentation陳述)、E(evaluation評估)的沙龍式課堂教學模式,其中Q(question提問)包括問題提出,問題篩選,教師指導,二次資料收集,問題再次提出五個環節。通過問題的二次篩選以及教師的指導,增加待討論問題提出的深度,減少待討論問題的重復性。

(三)PQPE交流評價考核模式

1.作業形式。個人作業+小組作業+個人隨機提問---- 提升學生個人學習 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為了避免學生在小組作業中搭便車的現象,考核方式中既有個人作業也有小組作業,同時結合小組作業中的個人隨機提問,促進小組內的討論,減少搭便車現象。

2.考核重點。問題難度+現實結合度+得分率---- 提升學生學習的廣度和深度

為了增加學生討論問題的積極性,在期末試卷中選擇30%沙龍課學生小組提供的問題,入選題目可以獲得入選分數,同時結合問題的難度,以及題目得分率給予題目貢獻分,其目的是為了提高沙龍課討論時學生的關注度以及課下討論。在難度、得分率雙重考量下,學生閱讀相關資料的廣度、深度會有一定的提升。

3.考核方式。平時+期末-----強化學生復習的階段性與及時性

考核方式強調過程考核,但保留期末考試。平時過程成績與期末高度相關,提高學生對平時的關注,同時以期末考試再次檢測平時的過程性學習,促使學生在每次沙龍課之后對課上內容進行整理和復習,強化學生復習的階段性和及時性。

4.考核主體。學生+教師-----以考核激勵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力

在PQPE交流式評價模式中教師打分和學生打分相結合的規則,一可以降低教師的主觀誤差,二可以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三可以促進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深入思考。同時在考卷中,將學生在沙龍課上提出的具有一定價值的題目出現在考卷中,不僅能提升學生的榮譽感,還能激發學生深入閱讀和思考專業問題的興趣。將考核形式也作為一種激勵形式,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四、教學效果

通過近兩年雙語沙龍課的改革實踐,以考核機制為抓手激勵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部分學生“搭便車”的行為,并從課程多環節的組織形式上對教師和學生都進行了任務分配,學生學習的深度有所增加,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也從課上延伸到了課外,最終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唐松林,左彩虹.學術沙龍與知識創新——兼對大學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反思[J].高教探索.2007(4):45-51.

[2]楊院.大學生學習方式影響因素實證研究--基于學習觀和課堂學習環境的分析[J].中國高等教育評論.2012(12):301-313.

[3]彭曉娟、喬雪、黃雅璐.沙龍教學模式在高職管理類課程中的應用探索[J].商業經濟.2011(11):121-123.

[4]付曉勇,劉海丹,傅紅.提升本科學生的關鍵影響因素辨識研究[J].江蘇商論.2015(04):83-88.

[5]左文康,朱康琦.當代大學生專業認同感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15.4(10):26-28.

[6]王莉,大學外語文化/主題教學模式的構建----以“文化沙龍.主題口語”課程設計為個案[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15(02):110-113.

[7]關秀娟,學術沙龍:有效的研究生教學平臺[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4(1):77-78.

[8]Nancy C. Williams. The relationship of home environment and kindergarten readiness[J].child development,2002:12-22.

[9]谷勝利.基于期望激勵理論的專業英語教學效果研究[J].大學教育.2015.2:8-9.

作者簡介:

張雪晶,女, 年齡:36,民族:漢,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講師,研究生。

猜你喜歡
考核改革
內部考核
改革之路
創新完善機制 做實做優考核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展演期間基本功考核
如何考核院長是難點
公立醫院 如何考核?
改革創新(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