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精良播種技術

2015-07-09 10:46馬力亞木·烏斯曼
農民致富之友·下半月 2015年6期
關鍵詞:農田植株產量

馬力亞木·烏斯曼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5)06-0208-01

1 玉米精良播種技術的農業應用現狀分析

隨著二十一世紀中科學技術不斷進步,農業生產部門的科技進步迎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性革命。在農業經濟作物種植技術領域中,玉米精良播種技術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對玉米經濟作物種植技術利用產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玉米作為我國非傳統經濟作物,在我國種植面積廣大,土壤與氣候適應能力強、單位面積產量高,深受廣大農作物種植戶的喜愛。另外,玉米這類農作物在作物輪作周期內起著較好的用地養地作用,可以涵養農田土壤肥力,圈養水源,保持農田土壤營養含蓄能力。近年來隨著我國市場對玉米需求量的不斷增加,播種面積也不斷地擴大。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土地面積上更好地提高玉米的產量,在相同的農業養殖化背景下提高玉米的質量一直以來是許多玉米種植戶深切關心的話題。在問題不斷深刻探討的背景下分析,玉米精良播種技術還是具有很廣泛的農業領域應用前景。此項技術可以在一定的農業環境限制條件下,切實的解決玉米的產量和質量問題。

2 玉米精良播種技術的優點簡析

玉米精良化播種模式可以省種:傳統玉米播種方式,一般畝用種量5—6斤,一公頃農田用種量75—90斤,但是精良化的玉米播種模式畝用種量約為3斤左右,可以大大地減少種子用量,節約種子成本,減少單位面積的經濟成本投入。

精良化的操作種植模式可以省工:傳統播種模式需要間、定苗,除草,噴藥,分割壟作等強度大的田間作業,但是精良化的種植方式可以避免許多人工浪費,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農戶田間作業的時間精力的消耗。

精良化的玉米播種可以將土地養分利用最大化,提高玉米的抗性:精良化的玉米操作模式可以最大程度上保持種苗間的種植距離,減少雜草對農作物的影響,保證田間玉米的整齊化,規范化,標準化。保持最大的農田水土利用程度,提高玉米對自然災害的抗擊能力,對病蟲害的防御能力,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保證最大程度上的經濟效益化。

精良化的播種可以減少除草劑浪費,提高除草劑藥效:精良化的玉米播種模式省去了間定苗環節,對單位面積中更好的保持封閉性,增強除草劑的時效性,減少雜草的生長,不會因為外部的人為原因破壞地表除草劑所形成藥效覆蓋區,提高除草劑對草類植物生長的限制效果。

精良化的操作步驟下可以保持玉米植株的最佳密度:決定玉米單位畝產量的關鍵因素是合理控制玉米植株的生長密度,而精良化的操作條件下可以保持農田玉米植株的合理密度,充分發揮土地涵養能力,發揮產量優勢,保證農田經濟收益的高效性。

精良化的種植條件下可以提高玉米果穗均勻度,提高成熟度及產量:精良化的種植步驟要求下,使每一顆玉米有著充分的光合作用范圍,為其良好茁壯的成長奠定了活動基礎提高成熟程度并保證產量的增加。

精良化播種的最終目的是增產創收,提高經濟效益:在精良化播種技術的影響下,可以大大地減少經濟成本運作和精力時間的投入,在提高畝產的方面也進行著最規范的優化模式,為農民的經濟收入的增加奠定了技術基礎。

3 玉米精良化播種技術的具體步驟

平整整地作業;根據玉米生長習性的角度出發,平整出適合玉米生長的土地形態,保持土地的完整性,根據玉米根莖的插入特點來選擇合適的種植深度,來保證玉米植株的可支持性,提高玉米主莖的抗風能力。

實行玉米精良化的輪作制度;在地勢平坦,地表形態無溝壑、排水能力強的農田中實行作物輪番種植模式來保持土地涵養能力,在作物倒休期間合理規劃種植模塊,保證農田的基本可持續種植能力。

玉米種植農田要做到淺松土,深用肥料;在肉眼可觀測的地表深度范圍內,在季節性雨水過后要及時松土,保證土地與空氣的循環交換能力。在玉米間隔縱行之間要進行一定深度的施肥,保持土地肥力。

選擇優質玉米品種;必須從正規部門選購,索取品種簡介,以便查閱生產日期、品種質量、純度、凈度,看好玉米品種的抗旱和抗病蟲害能力,在相同實驗條件下也要看好品種發芽率。

種子處理;盡量使用包衣種子。如果種子未包衣,播前要對種子進行粒選,粒選后曬1-2d,以便提高種子發芽和出苗率。

科學性合理地施肥;在種植前后要根據土地肥力的具體情況量化施肥。在玉米生長周期內根據玉米具體生長狀況選擇適合玉米和土地土壤狀況的有機肥料,保證玉米正常生長。

玉米適期早播;在開春立春之后根據當地氣候的具體情況,在淺層土壤溫度在攝氏7度左右的情況下,就可以進行玉米耕種,但是在土壤濕度不達標的情況下,根據當地降雨狀況適當地進行灌溉。

玉米精細化操作前提下,合理密植;因為合理密植程度能使玉米植株子葉面積發育趨向于動態合理的水平,葉子規范化地生長能夠減少陽光反射,增加光在子葉單位面積的截獲和能量吸收程度,使葉子內部的葉綠體群體內部受光的影響較大,增強葉綠體的活性,保持植株的健康狀態,從而受到時效性的可控生長。玉米植株棒三葉處在較強的光照條件下,基部葉片周圍的光照度仍在光補償點以上,所有葉片都進行較田盛的光合作用,制造較多的營養物質來提供玉米正常生長所需要的養料和碳物質,就能提高玉米植株地光合作用利用效率。另外,玉米植株密度優化種植方式是植株在田間的配置方式,在植株種群密度或葉面積大小相同的情況下,種植方式不同,整體植株群的生長狀態也是不同的,應根據玉米品種特性、密度大小、生產條件及自然環境條件的不同,進行動態平衡化的配置,達到最大的產量效果。

4 結語

玉米精細化的種植方式在今天已經被廣泛地應用到我國各個玉米種植省份,在相同的農業生產條件下,種植方式的不同會最終影響玉米的產量。所以在因地制宜的種植前提下,選擇精細化的玉米種植模式,是提高玉米綜合效益的不二選擇。根據地區化地理環境的不同,精細化的玉米種植方式要結合具體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達到最大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姚杰.淺談玉米精密播種技術的推廣與發展前景[J].玉米科學,2004,02:89-91.

[2]曹雨.玉米精密播種技術應用的探討[J].玉米科學,1998,02:60-64.

猜你喜歡
農田植株產量
達爾頓老伯的農田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防控措施研究
4月份有色金屬行業運行情況
汪崗鎮三萬畝農田改造工程啟動
古代器具灌農田
黑板像農田
長匐莖與塊莖
防治長茄彎果有竅門
國際茶葉產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膠產量增長65.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