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國家發展利益與軍事安全戰略

2015-07-09 09:46瑪雅
決策與信息 2015年7期
關鍵詞:底線軍事戰略

瑪雅

新興大國重在守成

瑪 雅: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在對外政策和戰略布局上積極作為,在國際上產生重大影響,你對這方面如何評價?

秦 天:從頂層設計來看,我認為是高瞻遠矚、大開大合、大視野、大氣魄。過去兩年中國在對外政策上,對大方向的把握、對一些重要關系的把握,都非常精準。特別是戰略布局,比如“一帶一路”,我認為這個構想和設計極為高明。為什么呢?因為它跟中國的發展理念和世界的發展趨勢相契合。從這一點來說,我就高度點贊。

我們常說一句話,機會永遠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實際上在國際競爭中也一樣,機會永遠只偏愛有準備的國家。你要成為世界大國,你準備好了嗎?現在我們的戰略布局、相關的政策調整,應該說都是在向準備好推進。當然局部的問題是有的,但是主要看勢,看發展方向,看布局指向。這些都體現了一種積極主動的取向,有大國氣魄,是大格局、大智慧,不是權宜之計。

瑪 雅:有人認為,一個成功的大國必須懂得守成,不可對外過度用力。尤其是存在安全風險的地方,如果軍事力量達不到,經濟利益也無法保障。你怎么看?

秦 天:一個新興大國重在守成,這是千古名訓。中國現在不要說還不是那個塊頭,就是到了那個塊頭,也還是新興大國,離一個新興強國還差得很遠,還要守成。如果像有些學者說的,中國現在就要怎么怎么著,我是不贊成的。

從哲學層面講,未來中國是可能對世界有大貢獻的,這就是我們的發展理念。自地理大發現以來,所有的國際體系,包括權力中心的轉移,都是排他性的、零和的,你死我活,把你干下去,我才能上來。但中國不是這樣,漢民族在最強盛的時候也沒有欺負過別人。從歷史文化來看,中國的發展理念比西方發展理念更具包容性。它是一種兼收并蓄的理念,是互利共贏的理念,而且根深蒂固。在今天,如果我們把中華民族的這種傳統理念變成一種自主的、自為的價值,這對世界的貢獻會非常大。

中國現在的發展規模在這兒,發展勢頭在這兒,我們歡迎大家來搭車,實現共同發展。過去西方總是指責別人搭車,我們現在歡迎別人搭車。搭我們發展快車的國家越多,受惠的國家越多,我們可以帶動和運籌的資源就越多,整體發展動能就越大,越不可阻擋。在習近平主席親誠惠容理念的支持下,我們的雪球會越滾越大,對世界人民的貢獻也會越來越大,何樂而不為呢?

瑪 雅:從軍事和安全的角度來看,應該如何認識?

秦 天:這首先要搞清國家發展利益的邊界和軍事力量的邊界在哪。從軍事的角度講,無論中國怎么發展,都不會搞全球軍事大國。如果片面地認為利益在哪里,力量就要在哪里,我覺得就錯了。中國的發展利益早已經是全球化的,那你的軍事力量就要在全球嗎?毫無疑問,未來中國的軍事能力一定是全球化的,但軍事能力的全球化并不等于軍事力量的全球存在。我們現在說軍事力量走出去,并不是追求軍事力量的全球部署,而僅僅是著眼區域軍事能力和全球化軍事能力的一種支撐,用以更有效地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并為維護區域安全和世界和平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如果我們追求軍事能力的全球存在,那就一定要跟美國硬對抗,而且一定要跟全世界的大國硬對抗。這不但是不現實的,也是不理智的,中國絕不會這么做。

我認為,守成不僅是未來中國的一種戰略理念,同時也是一種指向性非常明確的國防政策。無論中國的軍事能力如何發展,都將永遠作為防御性使用,同時軍事能力的指向和軍事作用的發揮主要還是區域性的。也可以換一種表述:積極防御仍然是我們根本的軍事戰略,但它的內涵已經不同于過去。過去是立足于本土的積極防御,現在是立足于一個大空間的積極防御。但永遠是防御,而這個防御是積極的。

瑪 雅:什么叫積極防御?積極是相對于消極而言?

秦 天:積極防御可以從多方面理解。就軍事能力而言,意味著你的軍事能力一定要超出你防御底線的范圍,只有這樣才可能是積極的。如果你的能力僅僅只能在你防御底線的范圍內發揮作用,那一定是消極的、被動的,最終也是防不住的。所以,我們的能力應該是全球化的,但這是區域性積極防御的客觀需要。對于中國來說,我們不追求全球軍事戰略。這既是真實的,也是理智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張文木有一句話:美國在戰略上犯下的一個錯誤是,給自己定了一個只有上帝才能完成的目標。旁觀者清。既然我們已經看見別人栽了跟頭,自己又何必確定這樣的目標呢?

國家安全之“床”與軍事能力之“被”

瑪 雅:中國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國家安全是底線。你認為,如何才能守住這個底線?

秦 天:客觀看,中國在由大向強發展的過程中,不但面臨著發展的瓶頸期,也面臨著安全的瓶頸期。闖過這一關就海闊天空,闖不過就險阻重重??v觀近三百年的世界歷史,可以看出一個帶有規律性的現象:每當世界范圍內資本收益遠大于勞動收益時,就是爆發全球性重大危機的前兆。20世紀初這種現象出現后,爆發了一戰;當這種現象再次出現,又爆發了二戰。21世紀初這種現象出現后,爆發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當前這種現象又出現了,程度比前幾次還嚴重,有可能會引發更深重的全球危機。對此我們應保持高度警覺,抓緊優化國際國內資源配置布局,擴展新的增長極,防范國際大環境驟變對我國發展的嚴重沖擊。同時還應看到,沒有哪個霸權主義國家會心甘情愿地放棄既有的全球權力,自動退出歷史舞臺。特別是在我國將強未強的瓶頸期和國際格局的重大變化期相重疊的階段,更要警惕和防范個別國家或幾個國家聯手,針對我國做出的非理性選擇和重大冒險行動。

2014年9月14日《紐約時報》在評論基辛格《世界秩序》一書時指出:“從歷史上來看,崛起之國與守成大國之間的位置互換共發生過15次,其中有10次是以戰爭來完成的。一般的看法是,中國和美國是伙伴。但是,‘伙伴關系不可能通過聲明來實現?!?/p>

我們必須認識到,盡管中國的發展模式不是排他性的、零和競爭的,但事物的發展變化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贏得安全、維護安全,永遠要靠實力,而不是靠主觀愿望。因此我認為,在安全底線的問題上,我們必須做到有備無患。要永遠恪守先賢留下的古訓:“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薄跋葹椴豢蓜?,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必須按照習主席的總體國家安全觀和底線思維要求,不僅要加強國防實力,加快強軍步伐,而且要持續增強國家綜合安全建設,形成敵不可勝的強大戰略實力。這不僅是中國崛起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把握戰略機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可靠保障。

瑪 雅:隨著中國快速崛起,外部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軍事安全壓力也必然增大。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衡量國家的軍事安全狀態?

秦 天:軍事安全是國家總體安全的一個重要方面。軍事安全狀態是國家在一定時期內安全總體狀況的客觀體現,是判斷國家基本安全的重要指標,也是指導國家軍事安全能力建設和籌劃戰略管理的重要依據。如何衡量國家的軍事安全狀態,以及軍事能力是否滿足國家安全需求,直接關系到軍事能力建設的客觀依據、基本著眼、標準要求是否可信可靠,關系到能否有效維護國家軍事安全。

在新時期,隨著國家安全和發展的拓展以及安全威脅的多元化,對國家軍事安全狀態的評估,應將國家外部威脅視為一個始終存在的“常數”,而將時代發展,特別是自身和戰略對手的發展作為一個“變量”。換句話說,評估國家軍事安全狀態,不應以國家是否面臨現實軍事威脅為主要依據,而應將威脅始終作為一種預期的風險,以國家安全底線和軍事能力極限之間的動態關系作為主要依據。

瑪 雅:如何理解國家安全底線和軍事能力極限,以及二者之間的動態關系?

秦 天:什么是國家安全底線?就是保障國家生存與發展安全的最低限度。主要包括幾個方面:領土不被侵犯、國家不被分裂、政權不被顛覆、主權不被踐踏和發展不被遏阻。軍事能力極限是指國家綜合國力支撐下所能運用的最大整體軍事能力,主要包括戰略防御能力、戰略進攻能力、戰略威懾能力、持續作戰能力和國防動員能力等。

形象地說,國家安全底線和軍事能力極限之間就像床和被子的關系。安全底線是床,能力是被子,被子蓋不住床就不安全,差得越多就越不安全。根據二者之間的關系,軍事安全大致可分為三種基本狀態:

第一種是安全狀態。即國家軍事能力極限遠遠大于維護國家安全底線需求,國家處于安全能力供給充裕,能有效應對局部武力挑釁和軍事沖突、遏制全面戰爭威脅的軍事安全狀態。

第二種是相對危險狀態。即國家軍事能力極限與維護國家安全底線需求大致相當,國家處于安全能力供給相對緊張甚至短缺,難以有效應對重大軍事威脅,軍事安全風險趨向臨界的相對危險狀態。

第三種是無安全狀態。即國家軍事能力極限遠小于維護國家安全底線需求,國家安全能力供給嚴重短缺,無法有效應對武力挑釁和戰爭威脅,國家事實上失去軍事安全的狀態。

瑪 雅:中國目前軍事安全處于什么狀態,軍事能力能否滿足國家安全需求?

秦 天:追求軍事安全是一個永恒的主題,但在現實中,只有少數國家能夠處于安全狀態,比如美國和俄羅斯,當然也包括一些以美國為主導的同盟體系國家。大多數國家一般處于相對危險狀態,特別是以獨立防務為主的國家,還有一些國家則處于無安全狀態。當一個國家處于無安全狀態時,事實上已經喪失了遏制戰爭、抗擊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核心利益的能力,隨時可能成為國際霸權體系任意訛詐的對象,甚至成為其肆無忌憚實施軍事打擊和政權顛覆的首選目標。我們回顧一下越戰后世界的幾場局部戰爭,美國及其主導的北約軍事體系所選擇的打擊對象,都是自身軍事能力極限遠遠小于維護國家安全底線需求的國家。

這一嚴峻現實為我們認識中國的安全能力在當前國際環境中的客觀方位,提供了重要的參照和警示。中國的經濟總量雖已躍居世界第二,但安全能力之“被”與國家安全之“床”的現實需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客觀上是縮一縮蓋得住,伸一伸蓋不住。中國是軍事安全完全依靠自身能力的大國,而又是唯一一個沒有實現國家統一的大國。我們在領土和主權方面存在不少現實問題,在其他權益方面也不容樂觀,如果沒有應對軍事風險的能力,就無法保障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基本安全。因此,中國加強軍事能力建設不但是正當的,而且是必須的、急迫的,努力發展與國家實際安全需求相適應的軍事能力是硬道理。對此我們要堅信不移、堅定不移。

最大限度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

瑪 雅:具體說,中國應該如何發展軍事能力,以管控和應對軍事安全風險?

秦 天:我認為,應著重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軍事安全風險管控應該由基于應對向基于建設和預防轉變。建國后相當長一個時期,我們的軍事斗爭準備和風險管控基本屬于備戰應急的性質,這也是新興國家和新興制度初期建立后必然面對的現實。但隨著形勢的變化,目前我們已初步具備了轉變軍事斗爭準備模式的條件,應該積極地由被動應對威脅的“備戰應急型”向注重建設與預防的“主動運籌型”轉變。這是爭取和擴大戰略主動,加強能力建設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前瞻性,確保我軍有效履行新時期歷史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消除軍事安全隱患,整體優化軍事安全戰略環境的重要途徑。

同時,在軍事能力建設上也要從基于現實威脅向基于長遠能力轉變。未來一個時期軍事力量發展的能力定位,應以有效保障我軍履行新的歷史使命為有限目標。未來軍事能力建設的總體方向,應是以戰略威懾能力、戰略打擊能力、信息保障能力等關鍵能力為支撐,拓展整體軍事能力的有效控制范圍。當前,應以特殊能力建設打破困局,以總體能力建設固本強基,以跨越突破的思路謀取新一代戰爭的“入場券”,打破主要戰略對手對戰爭能力優勢的壟斷,爭取相對的戰略平衡,最大限度地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

第二,提高國家戰略能力。戰略能力是運用戰略資源和手段實現戰略目的的能力,核心是軍事能力。加強國家戰略能力建設是有效實施軍事風險管控的重要基礎。在這方面,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很多。

比如,健全安全與發展同步規劃機制??偨Y世界主要國家富國強軍的經驗教訓,一個重要的啟示是,“先富國、后強軍”的理論和實踐,必然會對國家安全造成內傷,因為安全問題是全程性的。一方面,國家的快速發展必然會提出更多的安全需求,如果軍事能力不能及時提供相應的支撐,國家安全就沒有可靠的保障。另一方面,國防建設和軍事能力的發展有其內在的周期性,不可能在短期內迅速完成,通過突擊性發展安全能力來應對突發安全問題是行不通的。

瑪 雅: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在新中國前期,中國人民勒緊褲腰帶也要把“兩彈一星”送上天。毛主席那代領導人高瞻遠矚、深謀遠慮,如果不是前30年解決了挨打的問題,后30年解決挨餓的問題也不會有那么好的和平發展環境。

秦 天:說得對。特別是中國這樣的奉行獨立自主發展方針的大國,國家基本的安全自衛能力不但只能通過自身提供,而且必須與經濟發展保持合理比例才能滿足基本的安全需求。

再比如,健全危機預防與快速反應機制。要建立和完善國家軍事安全預測預警體系,對當前及未來國家軍事安全所面臨的主要威脅及可能發生的重大危機做出前瞻性的系統分析,周密擬制各種條件下處置危機的綜合方案,統籌常備力量、預置力量和應急力量建設,探索和建立高效的組織指揮體制,大力提高戰略預警和綜合響應能力。在此基礎上,力爭盡早遏制和化解危機,最大限度地爭取戰略主動,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

第三,以確保核心利益作為軍事風險管控的原則底線。核心利益往往就是戰略底線,在核心利益上決不能無原則退讓。安全的臨界點一旦突破,會產生危及國家根本安全的連鎖反應。因此在必要的時候,恰當地運用軍事手段,對挑釁我國安全及核心利益的行為進行果斷遏止,不僅具有強烈的震懾和警示作用,也有利于改善國家安全環境,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對此我們必須有充分的心理、法理、能力、布局和相關方案的現實準備,做到“一旦有事就能聞令而動,克敵制勝”。

第四,戰略克制、釋放善意和拓展協調空間的處理外部矛盾和摩擦的基本立場。中國反霸不稱霸,這既是對世界的莊嚴承諾,也是符合中國根本利益的理性選擇。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我們一以貫之的國家戰略。中國的發展崛起是一個長期艱難的過程,遇到的風險和挑戰會層出不窮,保持最大的戰略克制以緩解矛盾,釋放最大的善意尺度以減少矛盾,拓展最大的協調空間以解決矛盾,這既是中國在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中處理各種外部矛盾與摩擦的自主選擇,也是積極管控各種現實風險的必然途徑。

瑪 雅:就是說,在守住戰略底線的同時,要盡可能保持戰略克制。

秦 天:習主席說:“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走和平發展道路,同時決不能放棄我們的正當權益,決不能犧牲國家核心利益?!蔽覀円蛑苓吅褪澜鐐鬟f的信息是:中國不想與別人為敵,但別人也要明白與中國為敵的后果;中國不想挑戰誰,但別人也要清楚中國的利益邊界和底線;中國需要穩定,但不需要犧牲主權和利益的穩定;中國需要發展,但不需要損害國家安全的發展;中國熱愛和平,但我們也不害怕戰爭。

瑪 雅:美國在2012年拋出“空海一體戰”構想,視中國為假想敵,最近又推出新版海洋戰略,進一步放大“中國威脅”。從軍事戰略的角度或兩軍關系來說,理性地和美國打交道應該是什么態度?

秦 天:這方面是要理性。不管美國政府怎么想,從兩支軍隊來講,我們認為美軍把我們當成敵人,這沒什么奇怪的。在軍言軍,他是為美國的利益服務的,況且任何軍隊的軍事準備,都要走在國家政策之前。因為國家政策是可能調整的,但軍事斗爭的準備不可能隨便調整,你只能走在他前面。也就是說,在軍事上,你要窮盡一切可能的情況作準備。在這一點上,我們當然也一樣。美國也沒有理由對我們發展軍事能力說三道四,都是在軍言軍嘛。因此,不能簡單地把美軍的行為和美國政府的行為完全混為一談。從這個角度看,中美兩國之間的軟較量不應該妨礙兩軍之間的正常交往。反過來說,兩軍也必須有能力管控好相互之間的矛盾和摩擦,防止阻礙兩國關系的發展。

向對手學習,理直氣壯灌輸愛國主義

瑪 雅:你在《沒有愛國主義就沒有中國未來》文中說,國際戰略競爭,從來就包含著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元素。我覺得,在愛國主義教育方面,中國應該向美國學習。美國的愛國主義教育極其到位,而且是靠灌輸,從娃娃抓起。我也寫過一篇文章,《環球時報》發表時用的標題是《像美國那樣灌輸愛國主義》。在這點上,我們就是應該向對手學習,理直氣壯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秦 天:你說得沒錯,美國在這方面確實做得很到位,值得我們學習。

1988年我去美國,經歷了兩件小事,受到很大觸動。一次是參觀西點軍校。傍晚時分,很多美國人在草坪上席地而坐,聊天聚餐。我們也在那兒休息。突然“啪啪”兩聲清脆的槍響,出于職業敏感,我忙問發生了什么事兒?同行的朋友說沒事兒,是西點軍校要降旗了。緊接著傳來一陣急促的號聲,噠噠噠噠、噠噠噠噠……這時候,一個讓我終生難忘的場面出現了:軍號一響,草坪上七零八落的幾十堆人就像按了電門似的,男女老少全都站起來了。因為離得遠,他們其實看不見降旗,但都面向響號的方向肅立。我當時猶豫了一下,要不要站起來,我不是美國人。但是我站起來了——我要向這個民族的愛國精神致敬。

還有一次是在珍珠港。水下有一艘日本偷襲珍珠港時擊沉的美國軍艦,美國國會決定永不打撈,讓大家參觀,搞愛國主義教育。沉船的上面是一條玻璃棧道,走到盡頭有一面白色大理石墻,上面燙金鐫刻著所有陣亡將士的名字。排隊等候參觀時,有三個美國海軍特別扎眼:一個年紀稍長、一個中年人,還有一個年輕漂亮的女軍官。紀念墻的周圍拉著一道隔離繩,他們三人走過去時,工作人員放開繩子讓他們進去。接下來的場面也讓我感慨不已:在這面記載著美國國家屈辱和民族犧牲的紀念墻下,三位軍人“啪”一個立正,接著中年軍官拿出一面疊成三角形的美國國旗,雙手托著,年長的軍官舉起右手領誓,年輕女軍官也舉起右手跟著宣誓。當時參觀的人很多,但他們三個旁若無人,一臉肅穆,氣氛凝重。同行的人告訴我,這位女軍官軍校畢業了,這是在給她舉行畢業禮。你看,一個軍校學員畢業都要舉行宣誓儀式,他們的愛國主義教育就是這樣滲入靈魂的。

瑪 雅:沒錯。他們的愛國主義教育無所不在,就像水銀瀉地一樣。

秦 天:所以我說,愛國主義不僅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精神戰略資源,也是國家的靈魂與“護身符”。在這方面,我們的確要向對手學習。

實際上我們國家也一向重視愛國主義教育,特別是當前,已提升到應有的戰略地位,而且從形式到內容都有很多創新。比如首次以立法的形式確立烈士紀念日和國家公祭日,比如在韓國送還志愿軍遺骸時舉行莊嚴的入殮和安葬儀式。特別是去年國慶節前夕,黨和國家領導人與首都各界代表在天安門廣場舉行國祭,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籃,還在9月3日舉行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9周年活動,深切緬懷英勇獻身的抗戰烈士和慘遭侵略者殺戮的無辜死難者,等等。這些儀式告訴我們的人民,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產生了極好的社會反響。

我們應當牢記,什么教育都是需要儀式的,愛國主義教育更需要必要的儀式。

(2015年5月于北京)

猜你喜歡
底線軍事戰略
堅決守住廉潔底線
強國戰略下的企業管理創新
美國“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
真相與底線
底線①
多式聯運發展的戰略與路徑
戰略的里子與面子
底線抽擊得手后上網的步伐
軍事幽默:局
軍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