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科技在博物館陳列展覽中的應用

2015-07-14 16:07王雪銀
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5年8期
關鍵詞:高科技陳列博物館

王雪銀

摘要:傳統的博物館一般均比較正規,沒有創新,不吸引群眾。圖書均是規規矩矩的陳列在書架上,毫無生氣,毫無趣味性。博物館陳列過于保守,怎樣才能使得博物館這樣一個書呆子看起來能夠“生龍活虎”呢?博物館應用現代高科技展示其中作品內容,進而使得博物館不枯燥具有趣味性,使其更好地展現出博物館的教育意義。

關鍵詞:博物館;陳列;高科技

一、博物館展覽的重要性

回顧八十年代英國就用先進的科技來展覽博物館的藏品,叢書。英國所展出的方式是使用投影儀來觀摩博物館所包含的所有圖書、藝術、雕塑等藝術品。這樣既方便了游客欣賞,也方便博物館管理員的監督管理,兩全其美。這次展覽開起了博物館展覽的新穎以及高端品質。

如今科技發展迅速,博物館的展覽也隨之發展起來,為了提供廣大群眾的興趣。對博物館的設計有了一定的改善。由于文化的不斷創新,科技信息不斷傳播,博物館作為傳播信息的一個重要的手段應該加強館內的內容的多樣化。隨著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當今世界已經全面進入信息化時代,計算機和互聯網也正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閱讀習慣、生活習性以及學習方式。博物館作為一個以陳列展覽為傳播手段的重要的社會教育機構,緊跟時代,創新形式,活用科技、網絡載體等一系列服務來開展展覽,既是大勢所趨,也是發展所需。博物館展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

二、博物館陳列展覽的多樣性

(一)博物館展覽的高科技性

任何高新技術都是人類進步的一種成果體現。博物館應當積極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主動滿足受眾群體的需要,在陳列展覽布設上除了要制定較為詳細的規劃方案外,還應當在燈光照明、溫度調控、背景音樂等展示必備環節方面引入先進設計理念,并積極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全方位展示展覽須要傳遞的信息及內涵。一方面,要做好高新科技設備在展廳中的“隱身”設計,使之與整個大環境互為一體、整體協調,盡可能地對參觀者的注意力減少干擾因素,實現科技與博物館的完美融合、最佳匹配。另一方面,要利用現代傳媒、光電技術等先進科技手段,以時尚感的形式呈現眼前,以期實現給觀眾帶來思考、快樂的同時,能留下一定啟發意義的教育目的。

當前,國內很多博物館在展示方面,大多采用了油畫、國畫、沙盤、觸摸屏和電子書等多種手段,強化了對主題內容的集中表現,較為突出的揭示了陳列的深刻內涵,使展覽的表現力、沖擊力得以有效增強,吸引了很多觀眾參與進來。但是,作為歷史記憶的展現地,博物館的各種模擬場景應當要有真實的史實做后盾,不能隨意捏造,更不能瞎編亂造,否則就會誤導觀眾,引起不必要的麻煩。任何一種高新技術的現代應用,都離不開實體文物和相關資料的支撐,否則就會成為無魂之軀、空中之閣,沒有生命力。陳列展覽的主角是文物展品,各種現代科技手段只是一個輔助手段,抑或可以稱之為一種工具。利用工具的目的,是為了更方便、更高效,在陳列展覽中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的目的,也是為了更加直觀地凸顯文物展品的主題、內涵。此外,高新技術的應用,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是一種人體器官或感官的感受,而是一種思想、思維,甚至是一種情感的交流與互動。因為這其中有很多陳列的文物展品,自己想表達的是一種思想,需要觀眾細細品味。

(二)高科技是博物館陳列展覽助力器

現實中,各級博物館在陳列展覽方面仍然存在著“千篇一律”的問題:展覽風格相近、設計理念相近等。受地域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等不同的約束,各地的陳列展覽的主題、內容和風格也應當有所不同。因此,在布展前,必須要搞好設計,因地制宜,使每一個展覽都能很好地表達其主題和內容。好的陳列展覽,位于北京市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內的油畫《開國大典》就比較有特色,通過畫中的“虛”與現場的“實”的有機結合,使現場觀眾仿佛置身于那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其實,對于觀眾來講,到博物館參觀的目的主要是了解文物的背景和相關的文化信息。傳統的陳列展覽,由于形式單一、手段落后等原因,致使一些想表達的主題難以充分表達,從而影響了展覽效果。在這樣的一個大背景下,將高新科技產品引入博物館陳列展覽之中,使之成為提升展覽主題展現的助力器,成為各級博物館發展的必然選擇。于是,在全國各地便興起了一股博物館信息化建設的熱潮,而且涌現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的現代化博物館。這其中,有的博物館負責人片面地認為,高科技運用越多,手段越先進,展覽效果越好,成績越明顯。在這種思潮的影響下,博物館界出現了一種“不健康”的競賽,爭相在運用科技產品上下功夫、想辦法。如有的博物館過度運用聲、光、電燈現代技術,使文物失去了本來的光澤、面貌;有的博物館在展示手段中過于現代化,全是動畫、視頻,沒有人員的詳細講解,無形中讓博物館與觀眾拉開了距離。這些問題也引起了很多博物館人的反思,他們認為博物館的現代化并不是純粹的科技手段的應用,應當是用現代的思維來開展服務,當然運用科技手段這項創新也必不可少。不少業界人士,更是認為將服務、科技兩者融合才是博物館創新發展的王道。

三、結論

綜上,陳列技術的創新,其實并不單是指高新科技產品在陳列中的運用,而是通過各種手段更加科學、直觀、藝術地展示文物展品的主題、內涵。正如有些專家所言:“然而,我們不無憂慮地看到,在舉世追捧高科技的語境下,博物館界也悄然掀起刻意追求陳列高科技化的浪潮,不僅將技術等同于高科技,而且使技術與藝術的邊界變得模糊不清,甚而使高科技手段趨于本體化,以致完全脫離思想和藝術本體之旨歸而反客為主?!膘`活地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及其產品,只能理解為是一種展示手段的創新,不能定義為思維的創新、理念的創新,也不能誤把科技手段當成藝術形式,否則就會誤入歧途,使展覽的思想內涵、文化品格及藝術品味大幅下降。因此,在實際操作中,應當要注重陳列展覽藝術與技術的協調和統一。一方面,要注重運用文化理念為整個展覽陳列把脈,讓技術為藝術服務;另一方面,也要針對展品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合適的展現形式及需要利用的科技手段。

將現代科技手段引入博物館展陳是時代發展所需,也是博物館著眼觀眾觀看需求做出的一種理念創新、服務創新,是值得提倡的一種現象和行為。但是,這樣的過程中,必須要把握好度,不能本末倒置,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藝術、藝術之間的關系,尊重兩者在博物館展覽陳列中的作用發揮和地位,盡最大可能地滿足好觀眾的參觀需求,讓現代科技真正成為博物館拓展服務能力、提升服務水平的有效助力。

參考文獻:

[2]蘇東海.博物館,博物館學:警惕技術主義[J].中國博物館,2008,(03).

[2]陳建明.虛擬的場景真實的遺產——博物館功能再審視[J].中國博物館, 2008,(03).

[3]嚴建強.專家判斷與觀眾判斷的雙重實現[J].中國博物館, 2008,(02).

[4]夏軍.遼陽博物館內容與形式分析[J].社會科, 2008,(02).

[5]楊溯.試論博物館文物陳列[J].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2).

[6]崔波.博物館管理理念探析[J].中國博物館,2008(01).

[7]李燕妮.博物館旅游的符號意義[J].學報,2007,(04).

編輯∕岳 ?鳳

猜你喜歡
高科技陳列博物館
中國貨幣通史陳列
中國貨幣通史陳列
毓慶宮惇本殿明間原狀陳列的復原
博物館
民國時期北平古物陳列所的陳列展覽
乾隆皇帝與“高科技”失之交臂
露天博物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