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枝一葉總關情,德育滲透細無聲

2015-08-05 13:38劉偉國房金義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7期
關鍵詞:人文精神隊員德育

劉偉國 房金義

【摘 要】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社區、學校豐富的德育資源已成為教育的重要資源。筆者充分開發和利用校園綠色植物資源,通過班級文化特色建設,親子閱讀及一系列的體驗活動,對學生進行環保、科普和人文精神的德育滲透教育,真正做到讓德育從生活出發,回歸到生活。

【關鍵詞】校園植物環保護綠科普探索人文精神

隨著國家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進行德育資源的開發和研究是學校自身發展的要求,也是豐富校本課程,建設學校文化的需要。德育資源的發現與生成問題,其實就是校本德育資源的開發問題。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社區、學校豐富的德育資源已成為教育的重要資源,其潛在的教育功能已被越來越多的德育工作者所認可。在學校生活中,“校園處處皆教材”,可開發的德育資源比比皆是。老師們可以對校內各種教育素材進行重構,加以處理,賦予其道德教育的含義和價值。

校園植物隨處可見,但通過調查卻發現不少孩子對它們視而不見,根本沒有關注它們,更別說對它們有所了解,甚至起到教育作用了。如何充分開發和利用校園綠色植物資源對學生進行滲透德育教育呢?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讓德育從生活出發,最后又回歸到生活呢?如何構建少年兒童“我做主,我體驗,我成長”的自主成長平臺,使少年兒童在實踐活動中通過親身的體驗獲得道德認知和情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傳遞教育的正能量,為兒童道德品質發展服務呢?筆者就以木棉中隊為例,談談如何利用校園綠色植物資源對學生進行滲透德育教育的做法。

一、以植物為載體,建設班級特色文化

“人是環境的產物,人的性格的好壞,完全決定于環境與教育?!卑嗉w建設中,班級特色文化的建設對孩子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注重班級文化建設,利用班級文化的影響,將教育思想貫穿于整個文化環境,充分發揮班級文化的育人功能,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校園的一草一木,都是進行德育教育的真實載體,我們決定利用校園綠色植物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教育。首先,我們將一1中隊命名為“木棉中隊”。因為木棉花是廣州市的市花。它代表著廣州,象征著廣州。五片擁有強勁曲線的花瓣,包圍一束綿密的黃色花蕊,收束于緊實的花托。我們覺得整個中隊就是一朵木棉花,每個隊員就是花中的花蕊,美麗、可愛。我們更希望能帶著這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們走進廣州,了解廣州,粵生活動,越快樂,做一個快樂廣州人。其次,我們將中隊文化特色定位于對綠色植物的探索,進行潤物無聲的環保、科普和人文精神德育滲透。

二、以植物為載體,開展親子閱讀活動

輔導員帶領中隊的43個隊員們周游了校園一圈,認識了一些校園的植物名稱?;氐浇淌液?,輔導員讓隊員們互相討論自己喜歡的植物,接著告訴孩子們:“我們只是認識了植物的名稱,還有不少植物的知識我們還不知道,比如:植物什么時候開花、結果;植物有什么作用、特點……你們想對這些植物了解更多嗎?”“想!”隊員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道?!捌鋵嵨覀兛梢酝ㄟ^閱讀關于植物的課外書來了解植物。從這周開始,我們用我們的小手拉著父母的大手,去圖書館借閱或去書店購買關于植物的書籍,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親子閱讀。我們還要把自己閱讀到的相關知識展示出來,這些教室的展板都是給你們展示才華的‘舞臺,到時看看哪個小朋友知道的東西最多。記住,是你們帶領家長去讀書喲。你們能負起這個責任嗎?”“能!”“一定能!”……看著隊員們信誓旦旦,我們覺得讀書活動肯定能如火如荼進行的。果然,第二周的課余時間,我們發現不少孩子都在看《植物之十萬個為什么》《植物世界》……甚至還有些隊員互相討論起關于植物的相關問題。在讀書活動中,孩子們已走進了植物世界。

三、以植物為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

在隊員們與家長進行大量親子閱讀的基礎上,我們組織隊員們與家長一起開展與植物有關的各類活動,向對員們滲透植物的基本常識。首先組織家長帶領隊員們整理在親子閱讀中了解的關于植物的相關知識。然后請來洪亮隊員的爸爸給孩子們上了一節家長流動課堂——《綠色植物知多少》。一進教室,孩子們就以熱烈的掌聲歡迎洪亮爸爸這位志愿導員的到來。面對他那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孔,孩子們感到很新鮮,也很興奮。洪亮的爸爸介紹了植物的生長過程、植物的藥用及植物的趣事、對人體的危害等方面的知識。如:荷花的各部分的作用;蘆薈、薄荷、枸杞、紫蘇、金銀花、木棉花、雞蛋花等植物的藥用價值;豬籠草如何捕蟲;夜來香、含羞草、百合花、毒蘑菇等對人體的危害……洪亮的爸爸不但向孩子介紹了植物的知識,還鼓勵孩子認真閱讀課外書,從書中能認識到更多的植物,了解更多植物的作用。

家長流動課堂,充分發掘了家長自身的教育資源,拉近了家長與輔導員,家長與隊員之間的距離,給家長和隊員們創設了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給家長和輔導員提供了一次增進了解、互相學習的機會,從而促進和諧家校關系的構建和隊員們的全面發展。

在家長流動課堂的基礎上,我們組織隊員們開展了“走進科普世界,探索綠色植物”主題中隊活動。五個小隊的隊員介紹了自己認識的植物,進行植物知識競答、奇思妙想大比拼等不同形式的表演來展示自己在生活中了解的植物的科學知識。通過這一主題活動,隊員們學會關注去身邊的植物;懂得要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的學習方式,去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識,了解植物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大膽去探索奇妙的植物世界;激發了隊員的創新思維,萌發探索植物世界的興趣,向科普知識探究的延伸。

四、以植物為載體,開展我為植物代言活動

帶著孩子們走進了植物世界后,我們與隊員們一起把教室的所有展板都展示了關于植物的相關知識。走進教室,盡收眼底的是綠葉、鮮花及與植物有關的常識,濃厚的植物文化氛圍叫人心情愉悅??破罩R加油站、專欄、展板、護綠角、圖書角……無不是與植物有關的拓展及延伸,隊員們對植物世界有了更深的了解。為了資源的更大利用化,我們又鼓勵隊員們根據自己掌握的植物知識,為校園的植物制作名片。在家長的支持下,一本精美的植物名片“出爐”了。隊員們帶著植物名片到學校的各個班去為其他中隊的隊員介紹校園植物,還為來學校參觀的幼兒園小朋友介紹校園植物。這可謂“一箭三雕”——不僅培養了隊員們的整理資料的能力;還培養了隊員們的膽識及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全校隊員認識了學校的植物,同時還能感受到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植物,要愛護植物,愿意在生活中做個愛綠、護綠的小衛士。

五、以植物為載體,傳承人文精神的內涵

每一種植物,都有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及代表精神。為了更進一步激發隊員們了解植物的人文精神內涵,我們還組織了一系列的活動。首先,我們讓隊員們從家中帶來一盆盆花卉,把花卉帶進教室自己種養。孩子們根據自己所獲得的植物相關知識自己動手種養植物,每天給自己的小花澆澆水,搬出去曬曬太陽。每一片綠葉,每一朵小花,小主人們都細心呵護和管理。在呵護、管理中,責任感油然而生。學習之余,隊員們湊在一起觀賞“綠色吧”里的花朵,看著自己種的小花越長越好,賞心悅目,情趣盎然。

接著,我們組織隊員們開展賞析、背誦關于植物的詩文活動,豐富孩子們的文化內涵。如王安石的《梅花》,王冕的《墨梅》,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鄭燮的《竹石》,還結合語文課堂學習《白楊》《小池》《植物媽媽有辦法》《筍芽兒》《詠柳》等,在背誦、賞析中不僅感悟詩文中蘊含的文化內涵,欣賞祖國文字的優美,還了解了植物的內涵,感受植物文化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隊員們對一些植物蘊含的精神意義有了更深的理解。如梅的凌寒獨放,松柏的剛強高潔,竹的剛直清高,荷的清白無染,白楊的堅強挺拔,雛菊的純潔天真,向日葵的忠誠光輝……它們的精神感染和教育了每一位隊員。

最后,我們還鼓勵學生寫觀察日記,把自己觀察到的植物生長情況寫下來;寫育苗心得日記,把自己種養花草的心得體會寫出來。從孩子們的筆下,感受到生命成長的意義和生命的寶貴,從中受到珍惜生命的教育。

在育苗、賞析、閱讀、背誦的過程中,隊員們傾聽花開的聲音,感悟生命的精彩和頑強,體驗了植物的人文之美,提高了文化素養;激發了隊員們熱愛自然,奮發向上的熱情;提升了校園的文化品位,實現了科普性和文化性的統一,傳承了人文精神的內涵。

最美是暫時的標志,更美是永恒的追求。德育資源開發的過程,不僅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也是一個創新的過程,只有經過不斷地積累和創新,德育資源才會更加豐富和完善。天道酬勤,有付出必有收獲。一枝一葉總關情,在進行校園植物探究中,在與植物親密接觸,和諧相處中,享受著植物所帶給的美麗和無限遐想:松濤竹韻,殘荷聽雨,花團錦簇、秋風落葉……隊員們的環保護綠行為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習慣。并在“我做主、我體驗、我成長”的活動體驗中受到科普、人文精神的教育,真可謂一舉多得。

參考文獻:

[1]袁振國主編:《當代教育學》,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

[3]李荊:德育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猜你喜歡
人文精神隊員德育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以“一刻鐘”導航隊員“一輩子”
1+1我們這樣學隊章:我們的隊員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致敬:風雪中的人大扶貧工作隊員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編輯出版中的體現及構建
水下考古隊員的一天
試論醫學人文精神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