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術教學創新芻議

2015-08-05 16:39徐鵬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7期
關鍵詞:美術教育教學評價教學情境

【摘 要】素質教育的實施既為美術教學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也對美術教學在觀念、體制、模式上進行變革和創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美術教學創新中,教師由知識的占有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應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興趣入手,不斷探索與自省,全方位地設計教學模塊。教會學生如何進行學習方法、觀察方法、思考方法的優化選擇,無論對學生的成長還是對教學水平的提高都是極為有益的。

【關鍵詞】美術教育;教學創新;教學情境;教學評價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和快速發展,美術教學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素質教育的實施既為美術教學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也對美術教學在觀念、體制、模式上進行變革和創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美術教學中對創新的理解和把握

創新是一種心智能力,是流暢、變通和獨特的思維特點外顯的能力特性。在美術教學中,創新有其特殊的表達和體現。美術創新能力大體可以概括為以下方面:發現美、欣賞美的能力;發表獨立美術見解和獨特創作構思的能力;運用不同于他人的方法手段的能力。因此,作為教師,要更新美術教學觀念,樹立培養學生具有創新人格特征的學生觀、教育觀、教學觀、質量觀和評價觀;要研究、探索和實施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學策略、教學過程以及教學評價;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勇于提出問題,在美術實踐中敢于標新立異、另僻蹊徑,對按照自己的構思進行創作表現有執著的追求;要擯棄“教師灌輸、學生接收,教師范畫、學生模仿”的固有教學模式,形成真正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民主、交流合作、生動活潑的新的美術教學模式。

二、挖掘拓寬教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材是教學活動的基本遵循,對學生準確把握學科知識脈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完全脫離教材開展教學活動,即使教師講授精彩,其系統性、完整性也難以兼顧,只適用于講座報告,并不適用于課程教學等有較強時間規劃的中長期教學活動。但是,教材的出版修訂也是有一定周期的,完全依賴教材開展教學活動,也會存在知識陳舊、照本宣科、興趣索然等問題。因此,對教材進行適度的挖掘拓寬就顯得尤為關鍵。

在對教材的創新處理中,教師不應盲目地把深奧的知識放到教學中,而應圍繞教學目標靈活掌握教材內容,根據學生的基礎和興趣來重組教材,把學生的目光從課本引向自然和社會,把課內課外聯系起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這也是挖掘拓寬教材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具體操作中,既要堅持教材處理的一般性原則,又要根據教學思想去剪輯、拓寬教材,形成自己的教學個性和風格。美術不同于其他學科,它集欣賞、臨摹、想象、創作于一體,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感受美、發現美。因此,教師引導學生欣賞優秀作品及范作是必不可少的。在一幅范作面前,學生常會羨慕不已,愉悅之情也會油然而生,教師細致生動的講評、準確巧妙的啟發,對學生的思維觀念、作畫風格、表現技法等方面都有直接影響,很快就能成為學生探索研究的指針,其意義和作用不容忽視。這時就不能也不應再局限于教材,而應當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適當地更新和補充教學內容,把時代氣息濃、緊貼學生現實生活、符合學生“胃口”的內容充實到教學中,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勁頭和興趣。

三、優化教學情境,創造互動教學體驗

課堂教學情境是學生參與學習的具體現實環境,創新化的教學情境是集情、趣于一體的,有情才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從而作用于學生的心靈,有趣才能使學生樂學,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當下的學生普遍思想活躍、個性突出,都有自己的審美觀點和較強的創新沖動、創造熱情。因此,他們往往喜歡主動尋找自己需要的東西,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必須時刻把握學生這個特點。如果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也許從短期效果看,學生學會了,但從發展角度看,學生失去了自我探究的習慣。教學情境的創新就是要使學生由“觀眾”變為“演員”,老師由“演員”變為“導演”,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獨創意識。

教學情境的創設沒有統一的程式,它是教師創造個性的自然流露。教師應善于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努力為學生創設活動情境,誘發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豐富學生的想象力。給學生提供動眼、動口、動手、動腦的條件和機會,不斷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每一堂美術課,不論是欣賞課還是創作課,都要營造一種輕松愉悅、充滿美感的氣氛,因為這是學生審美創造力充分發揮的心理條件。教師要充分鼓勵學生自主地去發散思維、自由想象,根據自己的審美情趣,運用自己已掌握的工具材料,發揮全部技能去表達自己的美感和塑造自己喜愛的形象。比如,教師通過講述畫家以及作品背后引人入勝的故事、帶領學生外出寫生、學生輪流做模特互畫肖像等符合學生學習心理特點和接近生活實際的方式,拉近作品、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巧妙地把學生的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結合起來。

在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計劃地輔以必要的技能指導與訓練。無論線條還是色彩,無論造型還是構圖,這些形式美的實現都要依靠技能。對學生技能的指導與訓練應當有目的、有計劃循序漸進地進行,以使學生最終能成功地塑造出符合自己審美情趣的藝術形象。同時,技能的指導和訓練也應服務于審美創造力的培養,因為只有讓學生深刻體驗到美術學習中自主創造的樂趣,美術技能的指導和訓練才真正會有效果。

四、實施激勵評價,培養持久創新意識

教學創新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實踐。任何一種有效的教學都必須有學生的參與才能取得效果。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激勵的功能,誘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再讓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和構思大膽表達出來,及時給予肯定,進而培養學生持久的創新意識。

學生個體存在著較大差異,其學習能力也不盡相同,有繪畫天賦的畢竟是少數,大多數學生并不善于繪畫。教師要從這一實際出發,善于向他們提出經過努力能夠達到的目標,在評價中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享受成功,得到發展。如此,不但使少數優秀者可以得到優良成績,而且使大多數愿意積極參與美術活動、態度認真的學生也能得到認同。這就為不同層次與不同水平的學生在不同程度上展示自己提供了機會,有助于學生在自我測評中充分認識老師對自己的期望、集體對自己的評價,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取長補短,相互促進,產生學習興趣,建立學習信心。 特別是,要充分利用課堂這一師生交流的主要場所,采取教師評、自評與互評相結合、學生自我講述作品等形式及時、恰當地開展講評活動,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創新教學的開展,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興趣入手,不斷探索與自省,全方位地設計教學模塊。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由知識的占有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教師的知識和經驗成為學生可利用的資源之一。必須明確的是,教會學生如何進行學習方法、觀察方法、思考方法的優化選擇,無論對學生的成長還是對教學水平的提高都是極為有益的。

作者簡介:

徐鵬(1977~),女,滿,遼寧本溪人,清華大學碩士研究生,遼寧省新聞出版學校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美術教育。

猜你喜歡
美術教育教學評價教學情境
對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認識和看法
網絡環境下高職英語課程多維度評價方式研究
淺談小學生的美術教育
信息技術下的小學語文高效教學探究
基于視覺識別時代的學校美術課程
新課程理念下的物理課堂情境教學模式芻議
小議初中英語如何創設教學情境
小學數學“反思型” 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