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初中語文教材中“親情類”選文
——以2010年人教版為例

2015-08-07 13:27
小品文選刊 2015年24期
關鍵詞:人教版親情初中語文

楊 旭

(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 廣西 桂林 541000)

?

淺析初中語文教材中“親情類”選文
——以2010年人教版為例

楊 旭

(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 廣西 桂林 541000)

根據語文教育的特點,語文訓練必須重視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必須根據語文的特點,滲透在教學過程中,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要達到這一要求以情動人,則是最有力的手段。情感態度對完成語文教育的目的,對貫徹“文道統一”原則,無疑是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①而骨肉親情作為最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負載這種情感的“親情類”選文絕對是語文教師實施情感教育的重要工具。本文絕不否認這些選文的優秀,但是會著重從這些經典文章作為語文教學工具的角度分析,試圖指出其不足之處。本文分四個部分淺析初中語文教材中“親情類選文”,第一部分,“親情類”選文作為情感教育重要陣地的必然性;第二部分,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親情類”選文介紹;第三部分,從內容上對選文分類對比,第四部分,從選文的名人“反效應”角度分析“親情類”選文;第四部分,從選文的時代性要求方面分析這些選文被學生接受的程度。

親情;情感教育;典范性;時代性

1 “親情類”選文作為語文情感教育重要陣地的必然性

語文選文內容所呈現的民族智慧、文化觀念、科學精神與思維方式等精神價值層面的東西對學生所起到的影響是終身的。對于任意一篇選文,我們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確定其中的課程內容,比如,選文本身的意義,選文本身的寫法特點,選文含有的學法知識等等,都可以成為課程內容。但是,無論選取哪一方面作為課程內容,都不可忽略這樣一點:從關注選文“寫了什么”開始,直指其內在的精神價值層面,從而讓選文起到對學生精神陶冶與文化涵養的作用。即便是對一些實用性文體的選文,對于其“讀法”、“寫法”一類課程內容的確定也不是與選文內容完全脫節的,它也需要從關注選文內容開始,繼而進入語文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中。②更不要說對在精神價值層面擁有“肥沃土壤”的情感類文體的選文的學習了。

情感類文體的選文形式多樣,有散文、小說、詩歌、詞賦等等;內容豐富,表達雄心壯志,抒發愛國情懷,贊嘆自然世界之瑰麗多彩,歌頌父愛母愛之偉大無私……其中,從人教版中學語文教材選文的結果來看,謳歌父愛母愛的選文是必不可少的。父母親情是人世間最重要的情感,父愛母愛是天地間最偉大和無私的愛。從這一角度出發,此類選文在新課標三維目標中“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目標的達成上目的性尤為突出,條件比之其他也更加便利。通過對此類選文的學習使學生理解父愛母愛,理解父母,感受愛,體悟愛,從而學會被愛和愛人,以達到陶冶學生情操,完善學生內心精神世界的目的。

2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親情類”選文

這八篇選文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詮釋了父愛母愛。

選文,既是課程內容的載體,也是言語活動的憑借,它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學習選文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汲取文化營養,建構精神世界的過程。②選文是經過編者在眾多文章中精挑細選確定下來的,具有極高的代表性和典范性,是被寄予希望幫助師生能夠達成教學目標的工具。所以,教學目標達成的質量與“工具”的恰當與否有不可分割的關系。

作者作者生卒年作品出現日期內容相關父/母精讀/略讀金色花泰戈爾1861-19411913母親略讀荷花母親冰心1900-19991922母親略讀爸爸的花兒謝了林海音1918-20011960出版父親精讀背影朱自清1898-19481925父親精讀我的母親胡適1891-19621930母親精讀春酒琦君1917-2006———母親略讀傅雷家書兩則傅雷1908-19661954、1955父親精讀致女兒的信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父親略讀

3 從“親情類”選文內容上對比:“父與母之爭”

八篇選文中,有關于父親、母親的各四篇,精讀、略讀各四篇。有關于父親的選文三篇是精讀,一篇是略讀,而有關于母親的選文則恰好相反,一篇精讀,三篇選讀。這里不得不說到在語文教材中時常被提及的“性別不公”問題。

據分析,將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出現的人物角色和出現的女性角色相比,出現的女性角色在出現人物角色所占的比例較少。將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出現的女性角色和出現的女主角相比,女主角出現的頻率更低,數量更少。且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女性角色以家庭型、傳統型角色為主,如母親、妻子、女兒、女傭等身份,其中母親(奶奶、姨媽)、妻子(妾)這兩類身份占了大部分。③然而,在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的選定編制中,母親這一身份也并沒有體現“物以稀為貴”之感。在“父親與母親的較量中”,“父親”以在精讀篇目數量上絕對的優勢顯示了教材編訂者希望對初中生宣揚父親的力量,而不是母親的影響的決心。

中小學是學生形成性別觀念的關鍵時期,性別公平理念在語文教材中體現不到位會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產生極大的阻礙。親情類選文中這種“父親”“母親”失衡的現象通過教學滲透到學生的思想中,會對學生的性別觀、家庭觀產生誤導,有極其不好的影響。

4 “親情類”選文的名人“反效應”

以上的幾篇文章均是經典大作,有著極好的口碑。單看其作者就很有說服力。

《金色花》作者——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年—1941年)是印度著名詩人、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泰戈爾的詩在印度享有史詩的地位,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飛鳥集》、《新月集》等。

《荷葉 母親》作者——冰心(1900.10.5─1999.2.28),原名謝婉瑩,現代著名詩人、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家。因一生剛好度過一個世紀,被人們稱為“世紀老人”,深受人民喜愛。學生對她的認識從《小桔燈》開始。

《背影》作者——朱自清(1898年—1948年),文學研究會”的早期成員,現代著名的散文家、學者。

……

通過簡介可以看出,七位作者均是其所在領域的佼佼者。他們的作品除了質量有保障之外,也能起到引起學生興趣的作用。畢竟對人們于名人大家的“私生活”的好奇總是多過對于普通人的,這就好比娛樂圈中藝人的名氣越大其八卦就越有關注度,越有價值一樣。名人有“名人效應”,名人也有“反效應”。由于定勢思維的影響,對于不甚了解的成功人士,人們習慣于將一些對能夠成功起到積極作用的美好的品質加在他們身上,且教材對于作者的介紹都是其基本信息和成就成果,選文也只能是他們正面向上的思想的展示,那么結果就是,在不知不覺中學生把作者“完人”化了。一個完美的人,是被人們用來崇拜,用來羨慕,而難以產生親近之感的。這使得學生在了解選文內容時就完全變成了一個“看客”、“局外人”?!氨煌昝馈钡淖髡叱闪恕案舯诩业暮⒆印?,,那么作者筆下的父親母親也就順理成章的變成了“隔壁家的父母”。何謂“隔壁家”?就是經常被拿來同自家比較,且各個方面都比自家優秀,好似自家永遠無法企及并從心底里認輸放棄追趕的神一樣的存在。如此,面對“隔壁家的父愛母愛”學生會拒絕聯系自身,因為在潛意識里自己的父母肯定是不如文章中的那些父母偉大無私的??v然被選文感動,也僅僅是感動著別人的感動,為別人的父愛母愛點贊。

5 “親情類”選文的經典性與時代性

八篇選文堪稱篇篇經典。選文的質量絲毫沒有辱沒作者的名氣,從寫作手法到情感抒發,從構思布局到言語表達,無不是后世人模仿的標本。選文寫的是作者的真實經歷,抒發的是作者的真實情感。八篇選文的作者現在均已逝世,最大的泰戈爾出生在1861年,最小的林海音和蘇霍姆林斯基兩位出生在1918年。八位作者生活的年代與二十一世紀相距甚遠。時間上的距離,使得這些承載父愛母愛的文章缺少了時代感,歷史般的畫面,使學生與文本之間產生了隔閡。相應的作者的生活背景也與當今初中生的生活完全不同。一些選文中所呈現的被烙印上愛的痕跡的事例是現在的初中生沒有辦法切身感受到的。毫無疑問這些選文抒發的是真情實感,但是它們不貼近初中生的生活。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認為“選現成的文章作教材,這雖已成習慣,其實并不一定是好方法,尤其是對初中程度的學生”,“最理想的方法,是照青年的需要,從青年實際生活上取題材,分門別類地寫出許多文章來,代替選文”(16·33)。他自己確實這樣做了。④反觀這八篇選文,可有一篇是從學生實際生活上取題材的?沒有。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教材,時代性是語文教材的活力所在。語文教材“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的開放的系統。在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教材內容必須不斷地跟著時代的步伐前進,不斷更新”?!吨行W教材審定標準》中早就指出教材內容要“符合我國國情,體現時代精神”。作為教材,固然有一定的繼承性和穩定性,但不能陷于封閉和凝固的狀態。經典性也不能壓倒時代性。

6 總結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親情類”選文可謂是篇篇經典。他們與當今的時代相距遙遠,但是依舊閃耀著光澤和繽紛色彩。幾十年來,有無數的研究者對這些文章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和贊美,但是,不得不說當用作當代初中生的語文教材時,它們的光澤和色彩不免就黯淡了一些。因為從作為教學工具的角度來講,他們確實存在一定的問題,應該得到改進。只是以本人目前的程度還沒有辦法提出完備的切實可行的“親情類”選文擇選方案。只能寄希望于以后的學習研究,希望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夠有發現,有進展。

注解:

① 萬明華.有效的語文教學[M].出版地:江西高校出版社,2006-12.37-38.

② 張中原、徐林祥.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新編[M].出版地: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07.66-67

③ 宋娟.中學語文教材女性角色與學生性別意識的構建[D].西南大學,2010-04-12.

④ 董菊初.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概論[M].出版地:開明出版社,1998-10第一版.374

[1] 王榮生、李海林.語文課程與教學理論新探-學理基礎[M].出版地: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1-01.

[2] 王娟.初中語文教科書中性別公平問題研究——以魯教版為例[D].魯東大學,2013年

[3] 蔡富清.朱自清選集[M].出版地: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

[4] 魏國良.現代語文教育論[M].出版地: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04.

[5] 李紅.現代心理學[M].出版地: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04.

[6] 靳玉樂.現代教育學[M].出版地:四川教育出版社,2011-02.

[7] 楊莉.中學語文教材女性形象的教學研究-以新課標人教版為例[D].河南大學,2014.

楊旭,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課程與教學論(語文)。

G633

A

1672-5832(2015)12-0117-02

猜你喜歡
人教版親情初中語文
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親情的滋味
例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微寫作”
沉浸式教學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初中語文片段寫作的實踐路徑
人教版11.1功-教學設計
最是親情“回娘家”
增進親情的項目推薦
親情故事兩篇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詞匯闖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