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星真人秀節目走紅的受眾心理探析——以《奔跑吧,兄弟》為例

2015-08-10 00:05袁延明
聲屏世界 2015年7期
關鍵詞:崇拜真人秀兄弟

□袁延明 劉 巖

本文責編:吉 慶

《奔跑吧,兄弟》是浙江衛視引進韓國SBS 電視臺綜藝節目《Running Man》推出的大型戶外明星競技真人秀節目,由浙江衛視和韓版《Running Man》制作團隊SBS 聯合制作。第一季七位固定成員是鄧超、王祖藍、王寶強、李晨、陳赫、鄭愷及Angelababy(楊穎),一般每期會有不同的嘉賓加盟。第二季“跑男”在錄制時,由于“跑男”極受粉絲的關注,首期在成都的錄制就因圍觀群眾過多而不得已取消有關行程。由此可見,在這個信息極度開放的全媒體時代,“跑男”成員的一舉一動都能引起關注者的陣陣騷動。而“跑男”全新的節目制作形式,帶給受眾全新娛樂體驗的同時,也拉近受眾與明星之間的距離。

新媒體時代,人們借助多樣化的上網方式和移動智能終端,可以方便迅速地獲知明星們的最新動態,加之大眾傳播媒介爭先報道各路明星,不管是在現實距離還是情感距離上,使得受眾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接近明星。新媒體時代對娛樂信息的過度報道,和人們對明星崇拜的盲目性,使人們對于明星崇拜達到一種泛濫的程度,逐漸演變成這時代的一種特殊傳媒現象。

一、好奇心理。受眾之所以對跑男中的明星那么迷戀,是因為受眾和明星是分割的獨立群體,“階級或階層的概念告訴我們,在真實世界中明星多屬于一個富人階層,而粉絲則分屬不同的社會階層,并且大多數屬于社會的中下層,和諧的表象并不能掩蓋差異化的實質?!雹俣娭詫γ餍歉信d趣并特別關注,是因為彼此之間的區隔造成的差異化,更是因為人們的好奇心使然?,F實生活中,對于非明星人員而言,人們往往沒有這種好奇心。

好奇心理是大量追星族的一種主要社會心理,人們出于探究明星奧秘或隱私的心理,促成了一種巨大的社會心理動力,不斷驅使著自己想盡辦法用盡各種方法去搜尋明星的相關信息,于是分散的個體匯聚成巨大的粉絲群體。這也是《奔跑吧,兄弟》等明星真人秀節目之所以如此火爆的原因之一。

二、從眾心理?!侗寂馨?,兄弟》極高的收視率,節目的走紅促成大眾傳媒對節目中明星大肆地報道,傳媒過多的渲染不僅增加了追星族的獵奇心理,而且媒介本著商業目的無所不用其極地報道有關明星的新聞信息,當越來越多的信息對受眾進行輪番轟炸時,這時明星已然成了前衛時尚、潮流生活的標榜。別人都在追逐這種潮流時尚,模仿明星的一言一行,各種同質化的消費,更加強化了受眾的從眾心理,個體為了能和大眾保持一致,也會不自覺地加入到這一行列當中來,于是就導致了盲目的從眾心理。

例如,在現實生活中,周圍的人都在看時下很火的明星真人秀節目 《奔跑吧,兄弟》,他們聊得多是節目中某位明星的話題,如果自己不去關注這個節目,那么彼此之間就不會有共同的談資,久之,個體顯然就會被群體所孤立。正是基于害怕被群體孤立的從眾心理,促使個體做出同類化的行為?!耙簿褪窃谶@種從眾心理的驅使下,當大眾媒體制造出大量的明星讓人崇拜時,人們也就似乎理所當然地對這些明星崇拜起來了?!雹?/p>

三、滿足心理。如果站在受眾的角度和立場上來分析受眾對《奔跑吧,兄弟》中明星的崇拜,粉絲的追星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他們的需求,因為追星行為本身,強調的便是粉絲群體的主動性。傳播學中的“使用與滿足”理論從受眾的心理動機和心理需求角度出發,把受眾看作是有著特定“需求”的個人,他們的媒介接觸活動是有特定需求和動機并得到“滿足”的過程。而粉絲關注明星,模仿明星的行為,就如同受眾接觸和使用媒介一樣是有著特定需求和動機的,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就是粉絲獲得滿足的呈現方式。在現實生活中,節目的受眾在觀看電視節目的同時,還可通過微博、微信等方式關注自己喜愛的明星,與明星進行互動和交流,而明星適時的發布一些沒有公布的片花及照片,總會令粉絲們驚喜不已,這也側面折射出受眾的這種滿足心理。

“替代性滿足”理論來自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學,作為原始本能欲望的一種宣泄,它是與現實相對應的幻想,是一種精神性的滿足。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論,個體竭力追求讓自己快樂的生活方式,來滿足自己本能的欲望。如果個體需求與社會現實和道德規范相悖時,個體往往需要將本能欲望轉移到別處以消除自己欲望得不到滿足時的壓抑和緊張心理。在現實生活中,受眾之所以迷戀和追逐 《奔跑吧,兄弟》節目中的明星,是因為人們把自己對成功的渴望轉化為對明星的崇拜,當自己喜愛的明星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就,而這一方面恰恰是自己不可能完成的,那么個體對明星的這樣一種寄托實際上就是達到了一種自我實現的替代性滿足。因此,追星族對明星的崇拜實際上是對自我潛能的肯定,也是對自己前程的幻想。由此也可以破譯追星族對明星的熱情,在一定程度上是包含了自己的熱情,對明星的支持,也是對自己的肯定。

四、心靈寄托與自我投射。由古及今,崇拜想象在任何時代都存在,但是遠沒有如今天這般泛濫和瘋狂,在明星真人秀節目《奔跑吧,兄弟》中,大眾媒介塑造了各種完美而又虛擬的幻象,為人們浸淫其中提供了種種便利,而這些幻化了的事物,正是人們所不懈追求而又無法實現的。

在《奔跑吧,兄弟》節目中,明星們竭盡全力表現自己,賣力的表演在娛樂他人的同時也為觀者呈現出一個不同于以往熒屏形象的另一個自己,也讓粉絲們對明星的崇拜升華到另一個高度。崇拜心理可以說是自我欲望的一種表達,粉絲將自己的心理需求和想象投射到一個崇拜對象上,借助于崇拜對象某一方面的成就,從而達到一種心靈上的寬慰。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粉絲崇拜明星的心理是一種本能需求,粉絲將自我的某些夢想和欲望投射到喜愛的明星身上來聊以自慰,從而作為一種心靈上的寄托。對于多數粉絲而言,有了自我投射和心靈寄托,因為偶像的作用,生命也就會變得更加狂熱和富有激情。

五、光環效應。粉絲群體之所以對明星如此瘋狂和迷戀,與心理學中的光環效應不無關系。光環效應,又稱暈輪效應,由美國心理學家凱利提出。名人效應就是一種典型的光環效應。粉絲對于自己喜愛的明星,往往是愛屋及烏,模仿明星的穿著打扮,購買明星代言的產品,亦步亦趨地追逐和偶像明星有關的所有物品,將自己與偶像明星的瘋狂與熱情演繹得淋漓盡致。而一些商家和大眾媒介正是基于這種效應,適時地利用請明星做代言,開演唱會,辦綜藝節目等方式,將粉絲們的熱情和瘋狂轉化為金錢,商家、媒介機構/傳媒公司、明星都賺得盆滿缽滿。在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取得成功后,制作方借勢推出了《奔跑吧,兄弟》電影版,并最終收獲累計4.21億的票房?!侗寂馨?,兄弟》大電影的成功,再一次凸顯出明星光環效應的影響,也力證了粉絲群體追逐明星的狂熱程度。

明星崇拜是一種復雜而廣泛的社會現象,大眾傳播媒介的發展為其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條件。新媒體時代下,粉絲群體追星的途徑更加多樣化,借助于新設備和新技術,粉絲們如此親近地接近明星是之前從未有過的,而明星不負眾望地賣力互動和交流,讓迷失的粉絲們陷入瘋狂中。

注釋:

①蔡 騏:《大眾傳播中的明星崇拜和粉絲效應》,《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1)。

②白 琨:《明星崇拜現象的心理學闡釋》,《教育前沿:理論版》,2007(6)。

猜你喜歡
崇拜真人秀兄弟
火衛一上的真人秀
一場史無前例的樂隊真人秀
我崇拜的那條“龍”
西夏天崇拜研究
我最崇拜的人
崇拜
真人秀節目的本土化
跟你做兄弟是會上癮的
落難兩兄弟
惡搞版《奔跑吧兄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