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可降解PBS/PBT共聚酯的性能研究

2015-08-12 02:37夏峰偉戴志彬魏高富
合成技術及應用 2015年3期
關鍵詞:丁二酸熔點共聚物

夏峰偉,常 玉,戴志彬,魏高富

(中國石化儀征化纖有限責任公司研究院,江蘇儀征 211900)

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是半結晶的熱塑性樹脂[1],它以優異的耐熱性能、耐疲勞性能、耐摩擦性能及電絕緣性被廣泛應用于電子電器、機械工業及汽車部件等方面[2]。但其被廢棄后,極耐微生物侵蝕[3],長時間不能降解,影響了資源的循環利用,也破壞了生態環境。隨著人們環保意識日益提高,可降解材料的開發也越來越受到科技工作者的重視。脂肪族聚酯因其含有易水解的酯鍵,且主鏈柔和,很容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過酶的催化發生降解[4],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是目前生物降解材料研究中的重要材料之一,但其成本較高,結晶度高達40% ~60%,在自然界生物降解速度緩慢[5-6],成型加工性也難以滿足各種用途的要求。故將丁二酸引入PBT的鏈段中,得到PBT/PBS的共聚物(簡稱PBTS),來提高PBT的生物可降解性。筆者利用2 L聚合反應釜通過添加不同含量丁二酸研究了共聚酯PBTS的化學結構、分子量、熱性能等基本性質。

1 試驗

1.1 試驗原料

對苯二甲酸(PTA):聚合級,揚子石化;

丁二酸(SA):聚合級,安慶和興;

1,4-丁二醇(BDO):聚合級,河南開祥;

鈦酸四丁酯(TBT):分析純,上海凌峰。

1.2 樣品制備

將2 mol(PTA+SA)、4 mol BDO 和 0.001 mol鈦酸四丁酯及必要的助劑混合制漿,加入2 L聚合反應釜,N2置換后,在常壓下攪拌、加熱升溫。分餾柱外溫加熱到175℃,待第一滴酯化水餾出時作為酯化反應計時的零點,在220~240℃下反應3小時,且餾出水明顯減少,完成酯化反應。接下來進入升溫降壓階段,在45 min內,將反應釜內溫升至250℃,同時將壓力降到100 Pa,此時作為高真空縮聚反應計時的零點。在250℃、壓力100 Pa、恒定攪拌轉速下進行縮聚反應,待攪拌功率增加到40 W時,結束反應。用N2將聚酯熔體壓入水槽,得到PBTS共聚酯。原料組成見表1,反應式如圖1。

表1 PBTS共聚酯原料組成

圖1 PBTS的反應式

1.3 結構與性能測試

1H NMR:共聚酯溶解于氘代三氟乙酸(CF3COOD),于60℃下用Bruker ASPECT 600MHz核磁共振儀測試得到1H NMR譜圖。

相對分子質量及其分布:3 mg共聚酯溶于1 mL鄰氯苯酚中,再加9 mL氯仿稀釋,制得待測樣品溶液,使用英國PL GPC50型常溫凝膠色譜儀,紫外(245 nm)檢測器,窄分布聚苯乙烯作標樣,普適標定測相對分子質量及其分布。

特性粘數[η]:以苯酚-四氯乙烷(重量比3∶2)為混合溶劑,在25℃下用烏氏粘度計測定。

端羧基:在苯酚-氯仿(體積比2∶3)混合溶劑中回流溶解后,用乙醇-氫氧化鉀溶液測定樣品。

差示掃描熱量儀(DSC):采用Perkin-Elmer公司制造的Pyris Diamond型差示掃描量熱儀。實驗條件:N2氣氛,氣體流速20 mL/min,樣品重約8 mg。首先以10℃/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290℃,停留5 min消除熱歷史,然后快速降至室溫,再以10℃/min的速率升溫至290℃,得到樣品的DSC升溫掃描曲線和各種數據。在290℃下停留5 min,然后以10℃/min的速率降溫,得到試樣的DSC降溫曲線和各種數據。

2 結果與討論

2.1 共聚物的化學結構鑒定

采用核磁共振對共聚酯的化學結構進行了表征,對比圖2為PBTS30,由圖3可知,由于質子所處環境不同,BDO鏈接單元的質子峰化學位移不同,且還有分裂。其中δ 2.0~2.3處的峰是BDO單元上中間兩個亞甲基的質子峰,δ 4.3~4.8處的峰是BDO單元上靠近氧原子的兩個亞甲基的質子峰。由于BDO鏈接單元所相鄰的二元酸結構單元的不同,由圖3可得到4種二元因子fSS、fST、fTS和fTT分別對應圖3中1,3,4和2的相對峰面積比。

表2 P BTS共聚酯結構數據

由共聚酯1H NMR圖譜上峰面積Fs/(Fs+Ft)之比,可以得到共聚物中BS單元鏈段的摩爾分數,即:BS/(BS+BT)=Fs/(Fs+Ft)。由表2和圖4可以看出,共聚酯中BS單元的摩爾比較丁二酸的投料摩爾比略低,可能是由于丁二酸在真空階段隨BDO抽出或者測試誤差引起,說明丁二酸基本上共聚到共聚酯分子鏈中。顧晶君[7]對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研究所提供紡絲用PBST30進行核磁分析,得到BS/BT鏈段組分摩爾分數比為28.43/71.57,同樣BS鏈段略低于投料比。筆者對真空階段抽出BDO進行紅外測試,同樣也證明有少量丁二酸隨BDO抽出。

圖2 PBT聚酯的1H NMR圖譜

圖3 PBTS30共聚酯1H NMR圖譜

圖4 丁二酸投料量對共聚酯中BS單元的影響

無規度B定義為PST和PTS之和。PST和PTS表示S和T結構單元上連接另一結構單元的概率,可由數均序列長度Lns和LnT的倒數得到,Lns和LnT越大,表明聚合物的嵌段性越強,反之則表示共聚物的交替性越強。B值可以反映出共聚物的類型:B=0表示聚合物為均聚物或長嵌段共聚物;B=1表示共聚物中S和T是無規分布;B=2則表示S和T為完全交替序列分布。PST和PTS可由式(1)得到。

而S和T結構單元的摩爾分數XS和XT可由式(2)來得到。

無規度B=PST+PTS,由表2可以看出,除均聚物PBT外,其余共聚酯的無規度B值均在1附近,表明PBTS共聚酯序列分布近似于無規共聚物。郭寶華[8]對 PBST30、PBST40、PBST50 和 PBST60 進行了核磁分析,得到共聚酯的無規度 B也均在1附近。

2.2 共聚酯常規性能分析

表3為PBTS共聚酯常規性能。

表3 P BTS共聚酯常規性能數據

圖5 丁二酸用量對共聚酯特性粘數的影響

由表3可知,在相同動力粘度條件下,共聚酯PBTS的特性粘數隨著丁二酸含量的增加而增加,PBST共聚酯的數均分子量在35 000~40 000區間,隨著丁二酸含量的增加,數均分子量先升高,后降低,丁二酸含量為20%時,分子量最大。這可能因為少量丁二酸可以促進形成較長的分子量,但當丁二酸含量增大時,分子鏈數量增加,分子鏈變短。如圖5所示。這與BS單元的柔性比BT單元大有關,使得共聚酯的柔性隨BS單元含量增加而增加,在基本相同的動力粘度下,導致共聚酯的特性粘數隨丁二酸含量增加而增加。由表3也可知,共聚酯的端羧基含量隨著丁二酸含量的增加而減少,如圖6所示。這個與特性粘數的增加規律成對應關系。

圖6 丁二酸用量對共聚酯端羧基的影響

2.3 共聚酯的熱行為分析

表4,圖7,圖8為共聚酯的熱性能。

表4 PBTS共聚酯熱性能數據

圖7 PBTS共聚酯DSC升溫曲線

圖8 PBTS共聚酯DSC降溫曲線

2.3.1 丁二酸含量對共聚酯熔點的影響

圖9為不同含量SA對應的熔點。

圖9 丁二酸用量對共聚酯熔點Tm的影響

由圖9可知,在一定范圍內,共聚酯的Tm隨丁二酸含量的增加而減小。從熱力學上講,熔點的變化歸結為熔融熱(△H)和熔融熵(△S)。在熔點時,晶相和非晶相達到熱力學平衡,自由能△F=0,Tm=△H/△S[9]。丁二酸是脂肪族單鏈結構,在共聚酯分子鏈中,BS單元的柔性要大于含有苯環結構的BT單元,故隨著丁二酸含量的增加,共聚酯的柔性增加,分子鏈構象數目增加;分子鏈的規整性也遭到了破壞,因此共聚酯△S增大。另外由于BS單元的加入,分子間相互作用力減小,使得△H減小。綜合上述可以得出,在一定范圍內,共聚酯的熔點隨著丁二酸加入量的增加而下降。郭寶華[8]認為丁二酸含量從0至70%,共聚酯熔點呈下降趨勢,當SA<50%時,其共聚酯熔點與本文基本相當,當SA≥50%時,本文測得共聚酯熔點較低,這主要與采用的實驗設備有關,在丁二酸投料量較大時,采用2L聚合反應釜較圓底燒瓶制備共聚酯,丁二酸更容易進行共聚反應。

2.3.2 丁二酸含量對共聚酯結晶性能的影響

丁二酸用量對共聚酯的熱結晶溫度的影響如圖10所示。

圖10 丁二酸用量對共聚酯熱結晶溫度Tmc的影響

共聚酯的熱結晶溫度隨丁二酸用量的增加而下降。表明在一定范圍內,共聚酯的結晶能力隨丁二酸用量增加而下降。由于丁二酸以無規形式存在共聚酯中,破壞了共聚酯分子鏈結構的規整性和對稱性,使得熱結晶溫度向低溫移動,結晶能力降低。王穎[10]在研究中獲得 PBST30 的Tmc為150.5 ℃,對應結晶度為17.6%;PBST50的Tmc為120.7 ℃,對應結晶度為14.1%;說明在該范圍內,丁二酸的增加,導致共聚酯結晶能力下降。

3 結論

a)將不同比例的丁二酸共聚到PBT聚酯中,得到具有35 000~40 000數均分子量的PBTS無規共聚酯。利用1H NMR對其進行了結構表征,證明了產物為預期結構。

b)共聚酯的常規性能說明了隨著SA含量的增加,相同動力粘度條件下,共聚酯的特性粘數逐漸升高,端羧基含量逐漸下降。

c)熱分析結果表明,在一定范圍內,隨著SA含量的增加,共聚酯的熔點、熔融熱焓、熱結晶溫度及熱結晶熱焓均逐漸下降,結晶能力降低。

[1] J謝爾斯,T E朗.現代聚酯[M].趙國樑,譯.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219 -220.

[2] 楊得志,龐純,趙建青.玻纖增強阻燃PET的研制[J].工程塑料應用,2005,33(4):8 -11.

[3] 朱桂香,陳偉.生物可降解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的研究進展[J].石油化工,2005,10:998 -1003.

[4] Pitor R,Robert B,Barbara H,et al.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of polyester blends containing atactic poly(3-hydrixybutyrate)biodegradation in soil and ecotoxicological impact[J].Biomaccromolecules,2006(7):3125-3131.

[5] 王軍,劉素俠,姜岷,等.PBS和PBST的合成與表征[J].塑料,2008,37(3):58 -60.

[6] 韓偉,張敏,宋潔,等.對生物降解聚合物PBS共聚改性的研究[J].塑料,2008,37(3):87 -89.

[7] 顧晶君,李婷婷,張瑜,等.生物降解共聚物PBST和PBS的結構與結晶性能[J].合成纖維工業,2007,30(2):17 -19.

[8] 郭寶華,丁慧鴿,徐曉琳,等.生物降解共聚物聚丁二酸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的序列結構及結晶性能研究[J].高等學?;瘜W學報,2003,24:2312 ~2316.

[9] 何曼君,陳維笑,董西霞.高分子物理[M].修訂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0:84-99.

[10]王穎.基于直接酯化法制備PBST共聚酯及其結構性能研究[D].上海:東華大學,2010.

猜你喜歡
丁二酸熔點共聚物
混合二元酸分離制備高品質丁二酸
Al2O3對P2O5-B2O3-Bi2O3體系低熔點玻璃結構和性能的影響
高鋅低熔點低膨脹微晶玻璃性能的研究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淀粉共混物阻燃改性的研究
阻燃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阻燃性能研究
聚丁二酸丁二酯的酶促降解研究
嵌段共聚物和嵌段共聚物組合物和硫化橡膠及其應用和制備嵌段共聚物的方法
EPDM接枝共聚物對MXD6/PA6/EPDM共混物性能的影響
低熔點玻璃粉/硅橡膠可瓷化復合材料的制備與性能
DADMAC-AA兩性共聚物的合成及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