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高安博物館藏元青花看元代蒙漢關系的演變

2015-08-13 17:03施泳峰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5年8期
關鍵詞:高安漢人元青花

施泳峰

江西高安博物館收藏有19件元青花,在數量上僅次于土耳其托普卡比宮博物館和伊朗國家博物館,在全世界各大博物館收藏的元青花中排名第三[1]。

江西高安博物館收藏的這19件元青花始于20世紀80年代國內的一次考古發現。1980年11月,在江西省宜春地區高安縣的建筑工地發現了一處元代窖藏,共出土各類文物245件,其中有19件元青花。這是國內出土元青花數量最多的一次,隨即在國內掀起了一股元青花研究之風。由于在窖藏現場沒有出土窖券,因此無法知曉窖藏的主人。據高安博物館考證,這處元代窖藏歸伍興甫家族所有,伍興甫家族是高安當地的名門望族[2]。

元世祖忽必烈在統一全國后面對南宋殘余力量的抵抗,一方面加緊鎮壓,另一方面采取懷柔政策拉攏漢人為元朝效命。比如,公元1279年元軍進入江西瑞州高安縣,當地人伍大賢率眾投降,不久其子伍興甫奉召前往大都,充任皇帝的隨駕護衛。后來伍興甫因為護駕有功,功勛卓著,元世祖忽必烈以蒙古宗室的女兒也先忽都官為公主嫁給伍興甫為妻,并封伍興甫為駙馬都尉[3]。為了鞏固元朝的統治,對于漢族中的精英人物,如伍興甫等人,元朝統治者采取了拉攏的辦法,通過賜婚、聯姻或封官等方式,使他們效忠于元朝。

公元1294年元世祖忽必烈去世,隨后即位的元成宗鐵穆耳、元武宗海山、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主要依靠蒙古人治理國家,而不是漢人。比如,禁衛軍高級將領、駙馬都尉伍興甫是忽必烈的女婿,地位顯赫,卻在公元1316年被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派往松滋府(今湖北省松滋市)擔任總管,離開了大都,從此再也沒有返回大都。隨著元朝統治的穩定,曾經被刻意拉攏的漢族精英人物,如伍興甫等人,逐漸遠離了元朝的政治中樞。

從公元1323年到公元1333年的10年時間里,元朝更換了7位皇帝,尤其是在公元1328年先后有3位皇帝即位,變換了4次年號,元朝統治陷入混亂之中。伍興甫已于公元1325年去世,其子伍良臣在臨江路(今江西省樟樹市臨江鎮)擔任經歷一職。伍良臣推崇儒學,通曉中庸之道,致力于儒家經籍的研究,詩文暢達清潤,著有《中流一壺集》[4]。鑒于當時混亂的政治局面,伍良臣不得不棄官返回高安老家。隨著元朝統治趨于混亂,漢族中的精英人物,如伍良臣等人,被迫從元朝的政治舞臺上黯然退出。

伍良臣在返回高安老家時,將元朝皇室歷年賞賜的物品一并帶回,其中就有這19件元青花。這19件元青花中有9件高足杯、6件梅瓶、3件蓋罐、1件花觚。其中6件梅瓶的蓋內和器底分別用楷體墨書“禮、樂、射、御、書、數”,此為儒家經典《周禮》中提出的“六藝”。伍良臣雖然飽讀儒家經籍,但是報國無門,只能在御賜的元青花上表露自己的心跡。

元青花云肩牡丹紋梅瓶(見圖1)上所繪的云肩紋臨摹自元代皇家儀衛服飾的襯甲[5],這與伍興甫曾經擔任過元世祖忽必烈的隨駕護衛的經歷相吻合。牡丹紋是唐宋以來的傳統圖案,有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幸福美好的吉祥蘊涵。

元青花云龍紋梅瓶(見圖2)上所繪的龍紋是四爪龍紋,元青花云龍纏枝牡丹紋獸耳蓋罐(見圖3)上所繪的龍紋是三爪龍紋,元青花云龍荷葉蓋罐(見圖4)所繪龍紋亦是三爪龍紋。據統計,19件元青花中有7件器物繪有龍紋圖案,其中3件為四爪龍紋,4件為三爪龍紋。在元代,龍紋屬于皇家專用,有三爪、四爪、五爪之分,其中五爪龍紋為元代皇帝使用,三爪龍紋、四爪龍紋為元代宗室或外戚使用[6]。這與伍興甫的駙馬身份相符。

元青花蓮瓣紋花觚(見圖5),仿古代青銅彝器造型,所繪圖案為變體蓮瓣紋,以粗細兩道線條勾勒出輪廓,雙肩折角明顯,蓮瓣間留有空隙。元代的蒙古貴族信奉藏傳佛教,因此作為佛教象征的蓮花紋在元青花的裝飾圖案中較為常見。

公元1333年,元順帝妥懽帖睦爾登上皇位,先后重用蒙古人伯顏、脫脫等人,強化元朝的統治。由于元朝統治者殘酷剝削和壓迫漢人,導致元朝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空前激化,終于在公元1351年爆發了由漢人領導的農民起義。從公元1351年到公元1361年的10年時間里,元軍和農民起義軍在高安縣反復爭奪,使得昔日繁華的高安城變成了一片廢墟[7]。面對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軍,作為元朝皇親國戚的伍良臣唯有選擇逃亡之路,在倉皇逃命之際不得不將無法攜帶的瓷器(含這19件元青花)埋藏在地下。只是伍良臣再也沒有能夠重返高安。

當初蒙古貴族出于狹隘的民族觀念,在統一全國后建立了不平等的民族等級制度,試圖以此來壓迫漢人,維持元朝的統治,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墒鞘屡c愿違,不平等的民族等級制度最終使得漢人揭竿而起,掀起了波瀾壯闊的元末農民起義的滔天巨浪。元朝統治迅速土崩瓦解,這或許是蒙古貴族做夢也想不到的事情。在江西高安出土的元青花窖藏,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元代蒙漢關系演變的歷程,為后人留下了一筆極為寶貴的財富。

注釋:

[1][2]劉金成:《高安元代窖藏瓷器》,北京.朝華出版社,2006年版。

[3][4][7](清代)黃廷金:《高安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版。

[5]劉新園:《元青花特異紋飾和將作院所屬浮梁瓷局與畫局》,載《景德鎮陶瓷學院學報》,1982年第3期。

[6]劉新園:《元文宗—圖帖睦爾時代之官窯瓷器考》,載《文物》,2001年第11期。

猜你喜歡
高安漢人元青花
高速公路工程計量與合同管理研究
美麗鄉村背景下江西高安范家村改造提升設計
郭德綱巧用寓言勸愛徒
最貴“福祿”元青花 元青花纏枝福祿萬代大葫蘆瓶拍賣價5681萬元
秦人稱謂小議
民族整合與文化認同:努爾哈赤漢人“恩養”政策
佛教傳入遼朝原因及來源探析
試析清朝入關前統治者對漢人態度的轉變
高安館藏元代陶瓷擷粹(下篇)
元青花的兩個江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