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創新人才形成與社會環境關聯性

2015-08-15 00:54楊傲雷
科技視界 2015年3期
關鍵詞:創新型畢業生階段

楊傲雷

(上海大學,中國 上海 200072)

全世界每個國家都非常重視創新人才培養,但各國對創新人才的理解并不一致。從20世紀80年代到現在,我國有關創新型人才培養方面的學術觀點及論文數不勝數。對于什么樣的人才是創新型人才,學者們的看法很難統一。在國外文獻中,我們并未發現直接與“創新型人才”對等的概念。一些相關的英文術語大都是從心理學的角度研究創造性思維、創造性人格的特點,這與中國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主流看法也并不一致。

中國高校向來被認為是科技興國主力軍,是造就高素質創造性人才的搖籃,是知識創新、推動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的重要力量。這些溢美之詞把中國高校捧上神壇的同時,社會輿論對高校創新人才方面的表現并不滿意。人們的疑問是:中國高校為什么培養不出足夠多的創新人才?我們無可否認高校人才培養在創新人才形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其并非創新人才形成的決定性因素,真正決定創新人才形成的是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谏鲜鲇^點,本文將首先探討創新人才形成的基本階段過程;然后介紹社會環境與社會上創新人才多寡間的關系。

1 創新人才的形成

人們常說的“培養創新人才”這個說法其實并不準確,因為真正的創新人才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在社會中慢慢“形成”的。胡潤研究院評選的“2013中國十大創新企業家”榜全新出爐,馬云、馬化騰、任正非、王健林、俞敏洪、李彥宏、魏建軍、史玉柱、陳鴻道和張勇十位企業家成功當選[2]。如果這十位創新企業家可以稱之為創新人才的話,那他們是怎么形成的呢?是在國內或國外高校培養出來的嗎?讓我們看看他們大學剛畢業時都在干啥:馬云1988年本科畢業后被分配到杭州電子工學院,任英文及國際貿易講師;馬化騰1993年從深圳大學畢業,開始任職是軟件工程師,1998年才開始創建騰訊;任正非1963年就讀于重慶建筑工程學院,1974年應征入伍加入基建工程兵;王健林在職大專學歷;俞敏洪1980年考入北京大學西語系,本科畢業后留校任教,1993年才創辦北京新東方學校;李彥宏1991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信息管理專業,并在美國取得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1999年底攜風險投資回國創建百度;史玉柱1984年畢業于浙江大學數學系,1989年深圳大學軟件科學系研究生畢業后開始創業,1992年在廣東珠海創辦巨人高科技集團等等。

看了這些事例,我想到了一個問題:這些創新人才是在大學形成的嗎?他們大學畢業的時候似乎和普通人一樣,工作的工作,出國的出國,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如果硬要體現高校的作用,充其量可以將他們稱為:具有創新潛力的畢業生,或簡稱“創新畢業生”。這里所謂的創新畢業生進入社會后,沒有人能夠保證他們將來一定是創新人才,因為創新型人才不是培養出來的,是在社會中逐漸形成的。創新畢業生最終是否能成為創新人才取決于后面與其所處的社會環境的交互感應關系,也就是說,社會環境對創新人才的最終形成具有決定性作用。從這個角度來看,本文前面所提出的問題“高校為什么培養不出足夠多創新人才?”其實是個偽命題,高??隙ㄅ囵B不了創新人才,因為高校沒有這樣的義務也沒有這樣的能力,高校所能做的只是培養足夠多的創新畢業生,而這些創新畢業生是否能成為創新人才完全取決于我們的這個社會。

基于上述分析,我們有必要重新描述一下創新人才形成的階段過程。當今社會,創新人才的形成大致可以分成三個階段:中小學教育階段;大學教育階段;社會環境交互影響階段。中小學教育階段的目標是培養出合格的大學新生,大學教育階段的目標是培養出創新畢業生,而最后的創新人才是創新畢業生在社會環境中逐漸形成的。當然,人才的發展是一個不斷動態發展的過程,在某種條件下,創新人才還有可能會繼續發展成更高層次的人才。

2 社會環境決定創新人才的多寡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創新人才可被看成是一種“商品”,而社會環境是創新人才這種商品的“市場”。那么誰是制造“創新人才”這種商品的生產者?是我們通常認為的高校嗎?當然不是!基于上一節對創新人才形成階段的分析,創新人才的生產者是我們的社會環境,而高校的人才培養其實只是社會的一部分。這里所說的社會環境是個寬泛的概念,并非指為了讓優秀人才、創新人才安心工作而提供給他們的“良好環境”,而是指我們所處社會的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法制環境、科技環境、文化環境等宏觀因素的綜合體。

基于上述類比,我們就可以從市場供求關系的角度回答:中國社會為什么沒有足夠多的創新人才出現?我們完全有理由得出下面的推斷:當前中國沒有足夠多創新人才的原因是中國社會沒有對大量創新人才的需求,換句話說,中國社會并不需要這么多創新人才。

上述推斷是否正確?讓我們看看中國社會環境的創新現實到底怎樣。湯森路透公司發布了2013年“全球百強創新機構”榜單[3],該榜單的評選基于四個基本標準:專利總量,專利授權成功率,專利組合的全球性,和基于引用的專利影響力。按照上榜機構數量,美國有45家機構,緊隨其后的是32家亞洲上榜機構,其中28家來自日本,3家來自韓國,1家來自中國臺灣;歐洲共有22家機構上榜,排在前面的歐洲國家是:法國有12家機構上榜,瑞士有4家機構上榜。這個“全球百強創新機構”榜單反應了一個信息:中國大陸沒有一家機構進入全球百強,這和我們排名世界第二的經濟總規模,擁有一批排名靠前的世界500強公司的現狀完全不協調。那么,怎么解釋中國大型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缺席的原因?

筆者認為其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中國絕大多數企業不是依靠創新驅動,而是依靠資源,以及中國特定發展時期的機遇和特殊政策的扶植,而正是這些所謂的資源驅動及傾斜支持政策讓企業養成了“等、靠、要”的思維模式,缺乏創新動力;二是,中國整體科技環境落后,創新文化陳舊,試想如果企業認為仿制就能賺錢,他們為啥還要進行有風險的創新投資;三是,中國的高校、研究機構的評價體系存在嚴重問題,科研人員片面追求文章的數量,沒有與企業進行有機整合的驅動力,有些學術研究的成果都弄得虛無縹緲,沒法工業應用。這就是中國社會環境的創新現實,這種浮躁、急功近利、不思進取的社會現實環境直接決定了中國社會創新人才的稀缺。

3 結論

本文從一種新的視角重新審視了創新人才的定義、創新人才的形成階段,提出中國高校培養出來的應該是具有創新潛力的畢業生,而非創新人才,因為創新型人才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在所處社會中逐漸形成的,社會環境對創新人才最終形成起著決定性作用。另外,本文從市場供求關系及當前中國機構創新能力評估兩個方面回答了中國社會沒有足夠多創新人才的原因。

[1]劉智運.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新探索[J].教學研究,2007,30(3).

[2]胡潤研究院.2013中國十大創新企業家[EB/OL].http://www.yicai.com/news/2013/05/2707630.html.

[3]湯森路透.2013全球百強創新機構排行榜 [EB/OL].http://top100innovators.com/.

[4]胡錦濤.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EB/OL].http://www.gov.cn/ldhd/2011-04/24/content_1851436.htm.

[5]吳康寧.創新人才培養究竟需要什么樣的大學[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1):11-15.

[6]王純旭.我國高校創新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3(14):126-127.

猜你喜歡
創新型畢業生階段
9歲的高中畢業生
學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思考
關于基礎教育階段實驗教學的幾點看法
巴斯夫推出創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術
在學前教育階段,提前搶跑,只能跑得快一時,卻跑不快一生。
一個沒什么才能的北大畢業生
大熱的O2O三個階段,你在哪?
兩岸婚戀邁入全新階段
最“叛逆”的畢業生
高等教育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的若干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