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豐縣貧困村的“三大蝶變”

2015-08-21 16:08袁明明
老區建設 2015年13期
關鍵詞:新房子石橋水泥路

信豐縣萬隆鄉李莊村是多年的省級貧困村,山大溝深,民風彪悍。曾經,這個3200人的村只有一條通村的泥巴路,出行極其不便?!扒缣煲簧砘?,雨天一身泥,糧食作物運不出,小孩上學要翻嶺,男人討不到媳婦”這首民謠是那里村民生活狀況生動、形象的真實寫照。

近日,筆者驅車沿著筆直、寬敞、平坦的水泥路來到了該村,只見村道已經硬化,土坯房改造點上新建的小洋樓整齊劃一,田野里村民種的煙葉長勢喜人、翠色欲滴,每位村民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該村村支書呂述忠激動地說:“這都要衷心感謝黨和政府扶貧移民、整村推進、發展產業等惠民、利民、富民的好政策,使我們這個貧困村發生了‘三大蝶變!”

一是種上了“金葉子”,摘掉了“窮帽子”。要想富,先修路?!秶鴦赵宏P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實施不久,萬隆鄉政府決定修通李莊村通組公路,推進煙葉產業發展。村民聞訊,男女老幼齊上陣,自發投工投勞。一條干群合力修建的水泥路很快就完工了。有了水泥路,村民陸續買了摩托車、貨車,把煙葉運到20公里外的煙站,之前來回得走3個小時,如今只需1個小時。煙農李小榮從3年前開始種煙葉,現在種植面積已達60畝,年收益8萬多元。修上了“致富路”,種上了“金葉子”,現在跟李小榮一樣摘掉了“窮帽子”,過上了好日子的村民還真不少。

二是住上了新房子,娶上了“新娘子”。黃田小組曾是方圓幾十里內有名的“光棍組”,山外的姑娘不愿來,本村的閨女往外“飛”,整個小組有近50名大齡男青年娶不上媳婦。不少漢子好不容易結了婚,卻遭遇妻子“拋家棄子”外出不歸。當年,村民葉石橋的兒子領著未婚妻回家,女方剛進村不久,對著村里的泥巴路望而卻步,掉頭就走,成為“半路新娘”。自從村里水泥路修好以及實施了整村推進和新農村建設后,村民都蓋起了新房子,情況就不同了,葉石橋的兒媳婦又主動回到了葉家,葉石橋如今已經抱上了孫子,經營了15年的副食品店也日益紅火。他高興地說:“以前一個月去鄉里拉一次貨,每次最多只能拉50斤?,F在貨車直接送貨上門,進貨更及時、品種更多、價格更便宜?!薄缃?,煥然一新的水泥路讓村民生活勞作更加方便;嶄新的新房子讓村民居住更加舒適;娶回“新娘子”后讓村民們的生活更加甜蜜,村民們的幸福生活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三是村里的“戲臺子”搭起來了,村民生活的“樂子”多起來了。由于地處偏遠山區,加上精神娛樂文化的極度缺乏,以前的李莊是安靜的,村民白天在田地里農忙,晚上早早熄燈睡覺?,F在,生活條件改善了,村民開始向文化要歡樂了。李莊村在土坯房改造點搭建了文化大舞臺,該村民俗“瑞獅引龍”成功申報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在“瑞獅引龍”中表演引龍人的葉鐘禮說:“村民自籌資金舉辦了聯歡晚會,壓軸節目就是‘瑞獅引龍,不少外地人慕名來觀看,我們李莊村可是著實‘火了一把,我們李莊可是‘隔窗戶吹喇叭——名聲在外!”。村民的舞臺村民做主?,F在,村民們或是自發地到舞臺上唱唱歌、跳跳舞?;蚴敲糠旯澕偃盏戎匾澣斩加薪M織地舉行各種文娛活動,村民的“樂子”多起來了,村民玩牌的少了、說閑話的少了,李莊村的民風清醇起來了!

[作者簡介]

袁明明,信豐縣扶貧和移民辦。

■責任編輯: 程文燕

猜你喜歡
新房子石橋水泥路
周明揚
論碳審計主體
城市的地下有什么
石橋的傳說
黃鸝太太的新房子
張家畈新村
小狗的新房子
一條蚯蚓在水泥路面上蠕動
新房子
水泥路的面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