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去串聯

2015-09-08 10:07胡平
時代文學·上半月 2015年5期
關鍵詞:紅衛兵串聯

胡平

關于文革初期的記憶,對我來說,稱得上愉快溫馨的還是有一段的,那就是串聯時光。

我小時候,大家擇校觀念沒那么強,我就讀的北京東城區西花廳小學是新建校,了無名氣。作為第一批入校生,我從一年級讀到六年級,畢業時考試,居然考上了二中。全校六年歷史上只有我們這屆有我和一個姓閔的同學考上市重點,當時為學校爭了光。幾年后小學老師悄悄告訴我,我升學考試的成績是雙百。

沒想到,在二中剛讀了一年,就來了文革,停課了,搞運動了,斗校長了,批判修正主義教育路線了,這樣我們就虧了,好學校白考了。二中隔壁有個七十二中,算個比較次的學校,校里一些學生貼出標語,把七十二中諧稱為“氣死二中”,十分歡呼——所以,文革是有它一定的群眾基礎的,不是毛主席一個人想發動就能發動起來的。社會上只要有不同利益和不同利益的分層,就總能找到搞運動的依靠力量?,F在的小說寫文革,總寫不像,就因為里面寫的造反派都是另類分子,極少數。其實不然,極少數能發動起文革來嗎?

但二中學生里人才多,仍成為中學紅衛兵的發起者之一,還率先發動了串聯,包括全國大串聯。串聯的意思是革命大串聯,先動手四處游說,把革命的火種灑向各地。毛主席的這一招很管用,一下子全國包括鄉鎮都熱鬧起來。

在中學,運動的主力是高中生,紅衛兵也主要是他們組織起來的,因為他們畢竟大幾歲。那時我初一,說實在話也看不懂周圍發生了什么,人家也不帶你玩,在運動中就基本是逍遙派,屬于看熱鬧的,當然有時也看得心驚膽戰。但有一件事是大家能看明白,都樂意加入的,那就是去外地串聯。一開始,異地串聯只有少數大學和高中紅衛兵,到后來,毛主席反復接見各地來京紅衛兵,報上發了社論,明確予以鼓勵,中學以上的學生就都有了介入的資格。

那是1966年10月的一個上午,我們照例零零散散地踱入教室,看看有什么事可做,這時教室里已有同學在熱烈議論了,說是只要有紅衛兵領頭,就可以自由組合去北京以外地區搞串聯了。這使我們很興奮,因為,我們基本都既未去過外地,也沒坐過火車,眼前竟然有這樣的好事來了,誰都不愿錯過。

那天上午的組合是匆忙而有效率的。用不著誰提醒,各自都會找平時走得近的同學商量,三一群、五一伙。二中是男校,組織起來更為方便。我和王小龍等五人是朋友,很快湊到一起,達成共識,臨時成立了一個命名“風雷激”的戰斗隊。那時,成立各種名目的戰斗隊是不需要批準注冊的。我們還需要找一個人做首領,他必須是出身“紅五類”的紅衛兵,而且跟我們合得來,于是就有人提出劉保華。劉保華據說出身“革軍”,但在運動中很低調,從未上臺慷慨激昂,也從未批斗過老師學生,所以給我們很隨和的印象。我們四處找他,還準備去他家,但他終于出現在樓道里,一臉惺忪,似乎昨晚沒有睡好。大家把事一說,他完全贊同,責無旁貸地擔任了“風雷激”戰斗隊隊長一職。我們立刻去校文革辦事機構開到了介紹信。那個年頭,還沒誰敢私刻公章,所以這封介紹信會是很管用的,信上注明劉保華等六位革命師生將前往廣州進行革命串聯,希望有關部門予以接待是荷。

家里人聽說我要去串聯,都很高興,似乎沒有太多的擔心。那時我14歲,雖然不大,但街上相同年齡的紅衛兵已經比大人還威風了,誰也不敢當小孩子對待。比我再小一點兒就不行了,我們院里另外兩個男孩差我一歲,上小學六年級,而對小學生的政策是能停課但不能串聯,所以他倆都很羨慕我。

已經記不得家里給我帶了多少錢和糧票,總之我們出發了,集合地點是北京火車站。這座火車站矗立兩座醒目的鐘樓,擁有寬闊的站前廣場。當年的那一天,廣場上密密麻麻坐滿了中學生和大學生,等候進站的時刻到來。我們手中的臨時車票上只印始發和終點站,不印車次,站里來一趟車放一撥人進去,我們起碼等了八九個小時。這座車站至今矗立在建國門西,一切竟還和當初一樣,毫無改變。我每經過那里,總還是會想起那一年那一天的情景。我把車站鐘樓視為我們的一座紀念碑,紀念我們14歲少年的獨立遠行之旅。

進站時是一通瘋狂的奔跑,爭取搶到座位,可我們只做到了六個人登上同一節車廂。100人的車廂必須擠進200多人,我們六個人有的坐在過道,有的占據廁所,有的睡在行李架上,有的躺在兩排座位之下。我是睡行李架的,那半空中的行李架很窄,需要側臥,上去了就不能輕易下來,防止被別人占據??墒橇璩?,一泡尿憋得我實在難忍,只好把寶貴的臥鋪出讓,下地解手。廁所門下往外流著黃湯,里面便池旁也有人打盹??吹杰嚿吓灿胁簧?,我沒搞清這種處境下她們是如何解決問題的。

這是一種有益的生存訓練,兩年多后,我上山下鄉去西雙版納,除坐四天火車外,又坐五天汽車。汽車是那種拉豬的帶篷卡車,知青密密麻麻地站在車上,一路紅塵滾滾,刮得滿面紅土,但沒人堅持不住,沒人太多抱怨,這大約就與串聯的演練有關。

我們終于熬到武漢站,深夜從車站步行前往武漢大學紅衛兵接待站住宿。四外空寂無人,路程顯得無窮無盡,一直走得心虛腿軟,走得無人說話。那一夜的情景至今歷歷在目,不知為何記得那么深刻。大約因為那段路正是我們初次走上社會的人生之路的開端吧。

接待站的住宿和伙食都是免費的,只需要交糧票,很有共產主義味道,也體現了毛主席的博大胸懷。次日,我們花了一天時間在武大抄大字報。武大是我父親的母校,環境幽美典雅,現已成為大字報的海洋。大字報的內容以揭發和攻擊為要務,引人注目,但看多了也會麻木。我們終于發現,偌大的校園里人頭攢動,沒人注意我們,也沒人需要我們,我們對這里一無所知,只能抄寫點大字報帶回北京,其實,帶回北京又能起什么作用呢?我們依然置于運動之外。明白了這個道理后,我們幾人就開始轉向參觀和游歷為主了。人性就是如此,當我們最初升起串聯的沖動時,潛伏的原動力已經就是旅行了。

不過,那時候的串聯旅游與現在的商業旅游還是有區別,串聯旅游更重視革命圣地、革命遺址,對純粹的游山玩水還是有點顧忌。為了避免廣大師生游山玩水,各地許多著名的風景點能關閉的都關閉了。我們住在東湖邊,卻沒有正經到東湖走一走,而是去了毛澤東舊居、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八七會議舊址等處。記得在農講所的大課堂上,我看到懸掛著兩面國民黨旗,感到很驚訝。

當然,去參觀長江和長江大橋不在禁止之列。我們很快趕到江邊,平生第一次親眼目睹到浩瀚的江面。那時的長江水比現在充沛許多,一望無際由天邊涌來,看得大家心潮澎湃。武漢大橋是我們見過的最宏偉的建筑,橋面江風很盛,我們在橋上跑了一個來回,興頭不減。身為一個少年,面臨那么廣大的場面,那么遼闊的視野,我自然而然生起許多關于未來的暢想。

我們拿到前往廣州的車票時,計劃中就包括經停武漢和長沙。能到長沙,當然要去韶山。如果劉少奇沒打倒,也可能去花明樓。

我們見識了長沙的湖南第一師范和愛晚亭,前者是毛澤東讀書的地方,愛晚亭是他青年時代與人討論天下大事的地方。第一師范沒什么意思,還是愛晚亭讓人留連忘返。它八柱重檐,三面環山,四外紫翠青蔥,流泉不斷,不愧為中國四大名亭之一。到了愛晚亭,自然到了岳麓山,到了岳麓山,玩水和游山還是都有了。

省里早就安排了龐大的汽車隊,確保全國師生隨時去往韶山。正是從1966年下半年起,參觀韶山的人數陡然激增,并保持著相當數量至今。毛澤東舊居是世界上所踏足跡最多的幾間農舍,房子寬敞,風水更好,參觀后,都相信領袖家不會是貧農。在門前的池塘邊,我用木棍蘸黃泥水在日記本上寫下紀念字樣,去年偶爾翻見,看到字跡依然清晰可辨。日期呢,算算已經隔過了四十八年。

此后,我們更加自由,到達廣州后,又從廣州殺向上海,從上海前往南京,從南京來到鄭州,從鄭州奔去西安,從西安到達延安,沿途見聞自然不可盡數。

那時我牙口很好,在廣州,可以毫不費力地撕咬一米多長的紫甘蔗,它和香蕉都五分錢一斤,叫人大飽口福。上海小吃的精致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城隍廟的一種素菜包和一種酒釀圓子,讓我回味了好長時間。上海的外灘和南京路,則象征著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高峰,人走在街上,顯得矮小了很多。面臨那種商業氣勢,心靈多少有些震動。后來,我在云南農場交了一些上海知青朋友,他們大都小我一歲,沒去過北京,而我到過上海,有能力和他們聊到上海的大世界和小吃,無形中占據了些許優勢。

在上海期間,我們認真討論了一下,是回北京還是繼續前行,最后大家一致同意接著串聯,足見人的求知和想見世面的欲望是難以克制的。忘記從何時起,我們不大關心大字報了,也不發怵提出去何方。都已經知道,只要有一張學生證,證上有相片,走到哪里都不發愁,還可憑這個證件借糧借錢。這張學生證我現在還保存著,上面蓋有各地的戳記,價值僅次于今天的身份證。

在西安古城,我們不滿足于只看街上的鐘樓和鼓樓,尋去瞻仰了大雁塔。大雁塔雖不開放,外觀卻無從掩蓋。那時我已能背岑參的“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詩句,望著那恢宏的磚仿木結構的四方形樓閣式巨塔,心中不能不稱頌唐高僧的豐功偉績。

那時天已漸冷,在西安接待站,我們每人用學生證借到一件嶄新的藍色棉襖,幫助我們前往延安。

路上,幾個人走散了,結果到延安后有人住在楊家嶺,有人住在王家坪。夜里,我們跨延河去會合。那時四周萬籟俱寂,人走在河邊,竟能聽到河水流過卵石的叮咚響聲,如木琴般悅耳,加之望見身右寶塔山上塔身輪廓閃爍著的光芒,如入詩境。在那個情境之下,不知怎么我產生了將來要爭取去一趟佛羅倫薩的愿望。有這個念頭是很奇怪的,而且到現在也沒實現。

從延安到西安的路上,有一個叫銅川的地方,那里出產一種四瓣的柿子,像野柿,很便宜,又很甜,無澀味,從未見過。來回經過銅川兩次,我都在路邊買來吃,很喜歡。1973年,我在云南參加一個會議,遇到有一位姓田的與會者,就因為他是銅川人,和他談到了四瓣柿子,使我們倆一見就熟絡起來,此后保持了約一年的聯系。

必須承認,串聯是容易走火入魔的,我們嘗到了甜頭,很想走遍中國。也許因為太累了,也許因為怕家里不放心,終于還是在糾結一陣后于11月返回北京。當然,我們也約好,回京后歇一歇再出來。人是越跑越野的。

大家還是后悔了?;鼐┖笮蝿菥妥兞?,中央到底發現,這種大規模串聯所付出的代價、對社會經濟產生的沖擊過于嚴重,哪怕再持續半個月,后果都可能難以承擔。所以,普通學生的串聯被三令五申制止了,學校不停地發出“復課鬧革命”的通知。雖然回到學校的學生很不整齊,但再想出去是困難很多了。在家里的催促下,我去郵局把那件已洗干凈的藍棉襖寄回了西安。結束串聯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毛主席將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烈火燃遍全國的初衷業已實現。

對文革是該徹底否定的,首先是政治上的否定,倘若現在還找哪種理由為文革說話,我們這個民族就希望不大了。但文革中,只有串聯這一件事,使我心存好感。我知道,這是一種一己私利的感情,不顧國家大局的感情,不過也確實是一種感情。

有一次,到廣州出差路上,我和同行的評論家牛玉秋談起到過廣州幾次,得知我們初次來此都是在串聯中,時間也差不多。不同的是,我們只在廣州待三天,而牛大姐他們卻在廣州常駐下來,幾乎沒再去過什么別的地方,原因是他們參加了當地的運動。我笑起來,覺得他們虧了。又想到,我哥哥也是如此,他也是跟同學一起跑到山西,就在山西的一個小市扎下來鬧革命了——其實,他們才是真正的串聯。那么,牛大姐、我哥和我的區別在哪里呢?區別在于當時他們是大學生,而我只是中學里的初一生;他們已經有革命的頭腦和資質,而我對革命還懵懵懂懂。所以,我把串聯當成了玩的機會,也是奔著玩去了。然而,現在看來,牛玉秋和我似乎都同意:那時候,腦子里東西裝得多了倒可能不如沒裝多少,學的東西多了倒可能不如沒學過什么。

我們這一代后來被稱為“老三屆”,比之老大學生一代,過早地失去了就學機會,下鄉后沾染了不少農民氣息,工作了許多年還在補課。但我們也有一點點幸運之處,就是觀念上少了一些定型的東西,串聯中敢四處游到處跑,以后在工作中也少些框框。習總書記和幾個常委也是“老三屆”。

猜你喜歡
紅衛兵串聯
串聯法寫記敘文的概括
光影串聯,家之風景
審批由“串聯”改“并聯”好在哪里?
當紅衛兵就能吃飽飯
我曾經去北京串聯
串聯攻堅彈后級引信自適應起爆方法
紅衛兵的性戀觀念及行為
“造反”有理:“文革”時期女紅衛兵形象解析
浙江境內紅衛兵“破四舊”行動所造成的古舊書資源損毀
尋覓有關紅衛兵的歷史留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