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兒童菜園》對工藝美術精神的啟示

2015-09-10 03:38張超
中國藝術 2015年1期
關鍵詞:男童菜園阿姨

張超/文

淺談《兒童菜園》對工藝美術精神的啟示

張超/文

項目編號:GD12XYS21

基金項目:五邑大學青年科研基金團隊項目

項目編號:2014TD02基金項目:五邑大學第五屆校級重點學科“僑鄉文化”建設項目

本文試通過對壽山石雕作品《兒童菜園》高超的生活凝練水平、精湛的雕刻手法、優秀的工藝美術精神、完美的中國藝術哲學思想境界和鮮明的時代特征五個方面研究,梳理出它對今天中國工藝美術創作的啟示。

《兒童菜園》 林元康 壽山石雕 工藝美術

《兒童菜園》是林元康先生1958年創作的一組壽山石圓雕作品,于創作完成當年獲得了“福建省工業廳文化局個人創作大獎”。林元康先生,出生于1925 年4月,福州市人,2006年獲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是當代壽山石雕刻大師。按照師承關系,林元康先生屬壽山石雕東門流派。

《兒童菜園》是由兩件獨立又有關聯的作品組成,陳列時以左右相對的形式組合展示,呈現出“拆開則逐物有致,合攏則通體聯絡”的藝術魅力,表現了藝術家對物象神韻的獨到藝術經營能力。作品通過高超的生活凝練水平、精湛的雕刻手法、優秀的工藝美術精神、完美的中國藝術哲學思想境界和鮮明的時代特征五個方面,塑造了一個時代雕刻藝術的經典。本文剖析梳理它的這幾個藝術特點,并將它們逐一呈現出來,以供方家斧正。

一、《兒童菜園》展現了高超的生活凝練水平和精湛的雕刻技藝

《兒童菜園》由左右兩組人物擺件組成。場景中共表現有11位人物,其中的中心人物是幼稚園阿姨,她們為兩位妙齡姑娘,梳有兩條整齊的發辮,身著偏襟衣衫,腳穿系帶布鞋。所有兒童年齡約為兩歲左右,其中六個男童全部留“茶壺蓋”傳統發式,三個女童則扎小辮,服裝與阿姨的風格相同,顯示出那個時代的社會特征。全景反映的是解放后中國當時幼稚園的生活場景。

林元康先生創作的《兒童菜園》

左邊的一組雕塑作品長約20厘米,寬約6.5厘米,高約20厘米,由六個人物和三個動物組成,整個雕塑分為喂鳥的主體場景和喂兔子的配景兩部分。主體部分是坐在竹凳上的幼稚園阿姨一手執著向日葵,一手抱著一個兩歲左右的男童,男童左手輕輕地攥著一只小鳥,右手拿著一顆剛摘下來的葵花籽,正在認真地喂著小鳥,神情好奇而專注。阿姨臉龐清秀,笑容恬靜,頭自然下俯且微微右傾,雙目洋溢著慈愛,瞧著對面的男童。在他們的對面,一個稍大的男童撇下腳旁的鴨子玩具車,一手揪住碩大的向日葵葉子,另一只手食指翹起與拇指形成夾合之勢,正嘗試摘取向日葵瓜子。在阿姨的身后,一個頑皮的兒童手執一束野花(此處為巧雕設計),仰著頭,單腿跪蹲,身體重心后傾,正費力地嘗試抽動阿姨坐著的竹凳。主景的這四個人物動靜結合,相互呼應。

主體場景的右旁是配景部分,一個小女孩蹲坐在地上聚精會神地給兔子喂白菜。其中一只小白兔臥在白菜前自顧自嚼得津津有味,另一只兔子卻對白菜不感興趣,而是緊緊依偎著伙伴,還輕咬它的耳朵,全情于親熱嬉鬧中。女孩的旁邊,一個男童雙腿微曲,雙手支撐在膝蓋上,仔細地端詳著小兔們。女孩、男孩與兔子之間以三角形點位關系和情節表現,形成緊密的團抱關系。

這組作品的配景與主景部分呈現出有趣的藝術形態,配景內容顯然是有意安排,但它自然地延展了主體生活場景,實現了“以次托主,離而不散”的呼應之勢。在使整組雕塑層次更加豐富、更加情趣化和生活化的同時,更重要的是作者意圖用這種不同的活動表現,擴展欣賞者的想象力。使《兒童菜園》的主題場景不斷擴大,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無窮”的藝術表現力,從而使小菜園變成了大菜園,藝術手法堪稱獨到。

右邊的另一組雕塑作品長約17厘米,寬約7.5厘米,高約20厘米,由五個人物和兩只小動物組成。同樣是一位阿姨坐抱著一個幼小的男童,這個兒童正急切地扯住向日葵,拉向自己。他們的對面站著一個稍大的男童,雙手緊攥向日葵,表情緊張,緊盯葵盤里滿滿的果實,生怕向日葵被搶走。在阿姨的身后,一個小女孩坐在小凳上一手扶著阿姨的竹凳,一手撫摸著一只大花貓,抬頭觀望著這邊所發生的一切。大花貓則踩在撥浪鼓上也對向日葵虎視眈眈。在阿姨膝前,另一個小女孩在嬉逗小狗,神情專注,對向日葵漠不關心。整個場景人物關系呼應緊密,顧盼有致,聚散相宜,與左邊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

《兒童菜園》左右兩組擺件顯然表現了不同時間的兩個場景,但卻同樣氣氛熱鬧,情趣飽滿,尤其人物安排相互照應且動靜有致、刻畫自然、鮮活真實、生動感人,反映出創作者洞察生活的敏銳與精準以及巧妙捕捉生活題材的能力。同時作者相形度勢、因材施藝,以輕松、嫻熟的技藝,成功詮釋了幸福的兒童菜園,場景以點示面和以小生活示大幸福,使觀賞者在品讀的同時能夠被快速感染,喚起內心深處的兒時記憶,讓觀者立時進入一個明媚、五彩、讓人向往的幸福菜園??梢钥吹搅衷迪壬诟形蛏?、尋求題材、表現時代感上的探索熱情。

另外,這組作品的方寸之間可謂富麗清靈,完美的雕刻手法是主題表現的技術基礎。藝術家運刀婉轉流暢,人物刻畫入微入情,人物造型符合傳統審美觀的完美、流暢、飽滿的特征,體現了“圓”與“滿”的視覺聯系。作品的整體設計給人帶來循環往復、團圓、飽滿、充盈的心理感受。作品創作的魅力游離于現實與藝術之間,高度體現一個傳統藝人精湛的雕刻技藝與完美的藝術修養。

二、《兒童菜園》傳承了優秀的工藝美術精神

《兒童菜園》展現了20世紀50年代的幼稚園兒童生活場景,但作品的實際內涵遠遠不止這些。首先它依托當時兒童生活的經典情境,真實而形象地記載了民俗,它既可以看成是當時民俗物質本體的精神再現,又可以作為展示和維系民族民俗文化精神的物質載體。整個作品呈現了作為傳統工藝美術品最重要的基本特性,即民俗性。

整組作品具有記錄民俗生活(以兒童普遍的生活場景作為創作源泉和背景)、表達民俗觀念(傳統民俗文化里的象征藝術手法,即眾多兒童形象的出現是象征子孫延綿、祈求生活幸福的觀念)、張揚民俗活動(強化了民俗文化,更強化了民俗事項的情境氣氛)的三項重要功能。尤其作品運用了借代的藝術手法,以當時的一個普通生活場景作為借體,與傳統的子孫滿堂、多福多壽的民俗精神的本體進行了絕佳結合,巧妙地將傳統工藝美術品的核心精神傳遞出來,可謂高屋建瓴,令人嘆服。

作品成功地運用圓雕為載體表現現實生活,深刻地傳承了傳統工藝美術品的優秀精神。以極高的工藝美術藝術內涵與追求,奠定了作品在時代發展中的藝術地位。

三、《兒童菜園》體現了完美的中國藝術哲學的精華

《兒童菜園》整組作品吸收了中國藝術哲學中空間認識的精華。美學大師宗白華先生認為,“中國詩畫的空間,是一種時間化了的空間,中國哲人的空間觀是俯仰往還,遠近取與”。這種哲學思想造就了中國藝術獨特的空間處理方式和審美方式,中國藝術的空間是“時空一體”的動態關照方式,即“游觀”。欣賞者的心靈不隨目光追隨空間的無限,而是在隔停之間往復,撫愛萬物。

《兒童菜園》的創作思想正是體現了這種中國哲學的時空觀念,左右兩組場景是在同一空間(即兒童菜園)中發生的,只是具體的內容不同(這是時間發生的變化造成的不同)。作品將情境(即時間)的變化融入到作品創作中,將空間解脫出來,增加了空間的自由性,實現了觀者在方寸之間的時間隔停的運動,從而造成視覺往復的藝術境界。從作品的創作理念可以探究中國人特有的空間哲學思想,把時間融化在空間中,賦予中國藝術一種生命的空間美感。所以說,《兒童菜園》體現了中國藝術中的哲學精華。

四、《兒童菜園》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單純重復傳統或簡單地模仿他人都不能成就一件藝術品。工藝美術作品創作需要體現與現實世俗的關系,所以作品必須與之同行。如果分離于時代精神,徒以傳統的模仿,或僅僅是展現一下手工技巧,其價值便已喪失殆盡。

《兒童菜園》以20世紀50年代幸福的菜園現實生活,映射當時代的太平生活理想,完成了將民族化的傳統思想與現代藝術語言同一到一個層面的探索。既體現個性和民族性,又展現出時代感,所以這件壽山石圓雕作品可以說代表了20世紀50至60年代的中國工藝美術家在時代感、傳統藝術表現、藝術哲學等層面的探索,是那個時代的經典作品。也不奇怪它在1958年一面世,即獲得當年“福建省工業廳文化局個人創作大獎”。記得前人曾說“今天的經典,就是明天的傳統”,所以這件作品必將成為壽山石圓雕領域的傳統作品的代表。

說《兒童菜園》具有時代感,還因為它具有人類的共性,該作品表現當時代的兒童和小動物的生活場景,這樣的場景在當時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發現,它包涵人類共性的社會色彩,展現了與社會的和諧發展,也體現了人類的共性價值觀念。所有這一切都成就了《兒童菜園》的文化內涵。

在工藝品和工藝藝術品這兩者之間的關系上,《兒童菜園》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答案。作為一件藝術品一定要有時代感,如果缺失了這一點,那么它再有精良的手工水平,也只能是一件工藝品,難以代表一種廣泛而積極的文化態勢和跨越到藝術的行列中。

小結

林元康先生的《兒童菜園》誕生在20世紀50年代。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這組壽山石雕依然散發著一件經典藝術品的獨特魅力。今天分析它,仍能為當代的工藝美術作品創作提供啟發。

THE SPIRIT OF ART AND CRAFTS INSPIRED BY CHILDREN’S VEGETABLE GARDEN

作者單位:五邑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項目《中國僑鄉(江門)特色工藝美術現代設計與應用》

猜你喜歡
男童菜園阿姨
我的“話癆”阿姨
“牛人”鐘點工王阿姨
小小菜園有驚喜
《老阿姨》劇照
瘋狂大菜園
菜園里
誰的菜園
男童被熊咬是不該發生的悲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