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計專業導師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思考
——基于非會計專業背景生源

2015-09-17 02:43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會計學院北京100026
商業會計 2015年13期
關鍵詞:會計學學期碩士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會計學院北京100026)

一、引言

會計學專業研究生分學術碩士和專業碩士兩種,經過調查,筆者發現當前有很多本科非會計學專業的學生報考了會計學碩士研究生并被錄取,尤其是會計專碩,這些學生在大學本科所修的專業有“英語、機械工程、印刷、經濟學、管理學、數學、計算機、管理科學與工程”等等,例如,某高校2014年所錄取的會計學術碩士和會計專業碩士中,有將近四分之一的學生大學本科不是會計學,會計專碩中有幾乎一半是非會計專業背景學生。

對于非會計專業背景學生,他們要和會計學專業背景學生一起學習,一起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在執行學校的碩士研究生培養計劃中,這些學生是否存在什么問題,原因是什么,導師應該如何指導他們,最終以達到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這些問題直接關系到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很值得我們去研究與思考。希望本文的觀點可以為會計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導師、非會計專業碩士研究生學習提供一定的參考和指導,為高校管理者制定會計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方案提供一定的參考。

二、會計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現狀

本文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為例,會計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見下頁表。

類別 培養目標 上課時間會計學碩培養適合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德、智、體全面發展,能勝任各部門、各類企業、金融機構、中介組織的會計、審計、財務管理高層次專業工作和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教學、研究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3個學期會計專碩 培養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需要,具有從事會計職業所需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2個學期審計專碩 培養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需要,具有從事審計職業所需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2個學期

從以上培養目標來看,無論是會計學術碩士還是會計專業碩士,都是要培養會計、財務管理、審計等各行業的高級專業人才,這些高級人才或從事會計學專業的應用工作,或從事研究教學工作。例如針對國際投資、并購、融資(如海外上市)業務,需要研究生能從事國際會計、稅務籌劃等高層次應用工作;基于證券、基金業務,需要研究生能從事證券分析師、經紀人、財務分析師、納稅籌劃等工作;基于金融業務,需要研究生能從事金融機構及監管部門的工作;基于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研究生能從事管理咨詢、稅務咨詢、司法會計鑒定、會計師事務所等工作,還需要研究生能從事首席財務官(CFO)、首席風險官(CRO)等工作。

所以,會計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是培養會計學專業的高級應用及研究人才的,其實,除了積累知識以及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培養不斷學習的技能以及創新研究的技能。

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為例,會計學專業學術碩士學制為3年,共6個學期,前3個學期進行課程的學習,第4個學期實習,論文開題,第5個學期完成論文的寫作,第6個學期完成論文的上交與答辯。在這三年中還要找工作、考博士等重要事情。

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前三個學期會踏實選課上課,修完培養計劃的學分,第5個學期開始要找工作,參加各種應聘考試,參見各種面試,這個學期學生心理負擔比較重,靜心做研究的時間比較少,第6個學期基本是處于畢業前的狀態,論文上交以及論文答辯還有工作實習,所以能靜下心來潛心學習與研究的時間只有在第1至4學期。在第2、4學期的暑假,學生還會復習準備參加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這些假期學生是沒有精力與心情考慮研究的問題的。

會計專業碩士只有兩年的時間,很短暫,第1至2學期上課,第3學期開題、實習、寫論文,第4學期上交論文,完成論文答辯等,第2學期的暑假,很多學生也會復習準備參加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沒有精力與心情考慮研究的問題,能靜下心來潛心研究的時間只有1至2學期。

從上面的調查情況來看,對于非會計專業背景生源學生,想達到前面論述的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需要導師對學生進行合理的、詳實的指導與建議,否則,效果會很差。因為時間相對來說比較緊,對會計學碩只有2年時間,對會計專碩只有1年時間。

三、非會計專業背景研究生在碩士研究生階段出現的問題

(一)選課比較盲目,不知該如何選課

現在高校對研究生的培養采用學分制,規定課程學習總學分,學分包含必修課、專業選修課以及任意選修課,必修課是必須學習的課程,而在選修課上,學校培養計劃設計了很多課程供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此時,對非會計學專業背景來源學生就會在選修課的選取時比較盲目,不知道該選什么課程學習,不能根據學科群選擇有關聯度的課程來學習。

(二)對個人未來的發展規劃不是很清楚

研究生畢業后,自己將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很多非會計專業背景生源研究生不清楚,沒有任何規劃與設計,只是說將來能找到什么工作干什么工作,當然,外界環境因素對將來學生所從事什么工作的影響需要考慮,但是如果沒有未來工作規劃,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和學術研究就沒有目的性。

(三)需要補修大學課程,侵占了攻讀研究生階段需要更深入學習、課外閱讀、研究的時間

很多非會計專業背景生源學生,只是在復試時候,為參加考試,學習了財務會計、財務管理以及審計學的內容,對知識的理解不夠深入,所以到研究生階段,很多高校會要求學生旁聽一些本科課程,這樣其他會計學專業學生在進一步學習會計學專業研究生階段更深入的課程、知識,進行研究的時間,這些非會計專業學生卻在補習基礎的課程,所以繼續深入學習研究生階段知識內容的時間相對就會減少,在實現會計學專業高級人才的道路上受到了一定的阻礙。

(四)上課聽不懂課程,達不到教師想要達到的教學目標

研究生階段的培養計劃中,列示出的課程例如會計理論研究、財務理論研究、審計理論研究,這些課程的學習需要學生有一定的基礎,教師往往想在思路上、理論上給學生一個完美的框架,讓學生掌握各個方向的方法論,但由于非會計專業背景學生基礎不夠,教師想引領學生達到一定境界的目的就難以實現。

(五)學術研究開展不起來

很多碩士研究生導師的課題想請研究生參加,通過課題的研究,教學生方法論,而在課題的研究過程中,需要學生有發現、有探索、有創新,而非會計專業背景學生往往表現出不會做的狀態,教師指導的難度很大。

四、非會計專業背景研究生碩士階段出現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缺少深入的課程學習

大學本科大學四年的培養計劃,課程學習一般包括會計學、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成本管理會計、各行業會計(例如金融企業會計、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稅務會計、行業會計比較等)、財務管理、財務分析、審計學、高級審計、內部審計、IT審計、審計模擬、審計專題,這些課程為學生了解會計專業的知識搭建了一個系統框架,而非會計專業學生只是為了應試學習了一些初級的專業知識,對整個會計專業的體系還不是很清楚。課程學習中缺少更深知識的課程,所以在研究生階段課程學習中有聽不懂的情況。

(二)缺少實驗課程

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為例,會計學專業大學四年會有兩次小學期實習,專門安排“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審計”的實驗課程,模擬企業實際,讓學生實驗實踐專業,例如進行會計業務處理,進行報表審計,進行公司理財,在大學最后一個學年還會安排學生社會實踐,參加到社會企業實習至少3個月,所以,會計學專業學生基本了解會計實務的基本內容,了解企業,了解會計專業的工作內容,而非會計專業生源學生由于在大學階段沒有參加過這些實驗課程,所以很難對會計實務有很直接、很確切、很深入、很詳細的理解,導致無法找到感興趣的一個方向。

(三)缺少案例的教學

會計學專業本科在教授各科各門課程時,很多課程的教學中會引入案例,通過案例教學,可以讓學生理解企業,理解企業的經營,理解財務管理的模式,理解審計的過程,理解審計的技術與方法,而非會計專業背景生源學生沒有接觸碰過這些案例教學的內容與教學過程,對企業實務不是很明白,導致了對會計學專業定位不是很準確,以致很難規劃未來,很難在會計學專業的研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缺乏探索研究的實力。

(四)沒有參加思維訓練,沒有會計專業技能

在大學本科階段,會計學專業都會組織很多課外的活動,例如大學生會計知識大賽,大學生會計學辯論賽,會組織很多講座,非會計專業學生沒有參加過這些活動,視野還是比較閉塞的,以致挖掘會計學領域問題的能力不是很高。

五、研究生導師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策略研究

(一)導師在學生入學之初就要詳細了解學生

研究生入門后,導師一定要通過各種手段了解學生,例如通過調閱檔案資料、溝通、專業討論等方式。導師要了解學生的專業,很多專業是導師不精通的,例如印刷,導師要對這些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安排、培養過程進行多方面的了解;對學生個體進行深入了解,例如感興趣的專業、專業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是否參加過會計輔修的學習等。了解這些,是為了尋求快速推進學生達到會計學培養目標的途徑。

(二)導師在學生入學之初,指導學生做好學習、研究規劃

由于非會計專業背景學生對專業了解不深入,沒有系統性,所以往往對自己的研究生規劃很模糊或者不是很合理,并不知道研究生階段學習結束后自己能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狀態,所以導師在學生初入師門,就要幫助學生做好研究生學習規劃,重點做會計學術碩士的1至4學期規劃,專業碩士的1至2學期規劃,因為這段時間導師能充分引導學生。例如通過講解專業,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方向,設計學習哪個系列的課程,例如學習內部控制系列的課程,引導學生發現自己將研究的專業方向,以為學術論文的選題做好引導。根據學生選擇的感興趣的方向,為學生推薦需要課外閱讀的書,例如對理工科學生,導師可以推薦其讀“理解公司、公司治理、公司業務、會計師事務所模擬、ERP系統”等方面的經典教材、專著、論文等。

(三)導師在學生入學之初,建議學生強化專業知識與技能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上已經有了微課程、網絡公開課程,還有很多電子資源,導師在學生入學之初,可以推薦學生上網,讓學生自己通過這些網絡課程強化專業知識與技能,不一定按部就班跟著本科生的課程上,這樣,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學習,能夠節約一定的時間,以留下學習研究生階段知識的時間與精力。

(四)導師帶學生參加實習

導師通過各種項目,直接將學生帶進企業,實地觀察企業,了解實際工作的會計業務,這樣,可以實現在較短的時間內讓學生建立會計專業框架的目的。

(五)導師邀請學生參加自己項目的研究,教學生掌握會計研究的方法

一些導師擔心自己課題完成的質量,往往在邀請非會計專業背景學生參加課題方面有些顧忌。建議導師大膽啟用這些學生,給學生更加細致的指導,手把手教學生如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比較直接地教學生掌握會計專業的研究能力。

六、結論

綜上所述,對于非會計專業背景學生,他們入學后,專業知識與技能的短缺致使其出現進步慢的問題,但是只要導師抓住關鍵,在學生初入師門時就從做好研究生階段學習規劃開始,細致地指導學生完成學制內的學習和研究工作,最終將學生培養成高級的會計專業應用人才以及研究人才。

猜你喜歡
會計學學期碩士
昆明理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MBA)簡介
新的學期 新的嘗試
期末沖刺高二上學期期末模擬卷
2018年全國新增會計學教授、副教授名錄
如何寫好碩士博士學位論文
八年級(上學期)期末測試題(D)
會計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對策
中國會計學會2015年學術年會在哈爾濱隆重召開
湖南省教育會計學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順利召開
不必對碩士賣米粉大驚小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