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片窗(12)

2015-09-21 06:50
安徽醫學 2015年12期
關鍵詞:腮腺包塊淋巴

韋 煒

1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41 歲,發現右耳下包塊且漸增大4 年(感冒時顯著),無明顯觸痛。查體:右耳前下方可觸及軟組織包塊,質地韌。實驗室檢查:血常規無明顯異常,血清IgE 增高。

2 影像學檢查

CT 平掃示右側腮腺淺葉密度增高,內見團塊狀軟組織影,測其CT 值約26 HU;邊界欠清晰,邊緣無明顯分葉,臨近皮下脂肪間隙模糊,見圖1 ~3。增強掃描可見強化,動脈期強化明顯,30 s 測其CT 值約59 HU,見圖4 ~6。延遲期強化稍減退,2 min測其CT 值約45 HU,見圖7 ~9。兩側頸旁間隙見數個小淋巴結。

3 術后病理結果

右側腮腺區小葉外、小葉間大量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彌漫、巢狀浸潤伴淋巴濾泡形成,小血管濾泡周圍邊緣區增生,部分區嗜酸性膿腫形成,腮腺小葉萎縮,符合木村病(Kimura’s disease,KD),周圍纖維組織嗜酸性膿腫及淋巴細胞浸潤。周圍找見淋巴結2 枚反應性增生。

4 討論

KD 又稱為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腫,是一種罕見的、病因未明的良性慢性淋巴組織增生性疾病,1937 年中國學者金顯宅首先報道[1],1945 年日本學者Kimura 做了較詳細的描述[2]。本病好發于中青年男性,尤以30 ~40 歲男性最為多見,本例為41 歲男性;且有明顯的地域性,在中國、日本及亞洲中部國家多見,全球陸續報道有300 多例,均見于亞裔人群。該病病程長,平均8 年。臨床極易誤診,術前誤診率高達90%。目前其病因及發病機制仍未明確,可能與T 細胞免疫調節紊亂及IgE 介導的I 型免疫反應有關[3]。

KD 多以頸面部無痛性淋巴結和(或)軟組織塊包塊首先起病,進展緩慢。好發于顏面、頸部、鎖骨上窩及腹股溝等處,頰部和腮腮部之間發病占46%,其中又以腮腺區最為多見;有時淋巴結腫大是該病的惟一表現。部分患者可有腎臟病變,表現為腎病綜合征。

實驗室檢查: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細胞百分比(10%~70%)及絕對值增高,血清免疫球蛋白檢查IgE 顯著升高(800 ~3 500 μg/mL),本例患者血清IgE 增高。病理學特征:組織學上以小血管增生、大量嗜酸粒細胞浸潤、淋巴組織增生及濾泡形成、纖維組織增生為基本病變,有時可見嗜酸性微膿腫形成;病變所累及腮腺組織腺體破壞、腺泡萎縮、炎細胞浸潤。CT 表現:可單側或雙側發病;主要累及大唾液腺體及淋巴結,耳廓常受累。常見多發結節型(I 型)和彌漫型(Ⅱ型)[4]:Ⅰ型表現為邊界清晰的結節或腫塊,平掃高于腮腺腺體的軟組織密度,密度均勻,內未見液化、壞死,增強掃描呈均勻一致的明顯強化,鄰近皮下脂肪間隙顯示清晰;Ⅱ型表現為邊界不清的斑片狀軟組織腫塊,病灶內密度不均,但未見壞死、液化灶,病灶多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輕至中度不均勻強化,鄰近皮下組織受累,病灶周圍皮下脂肪間隙模糊。鑒別診斷:主要應與腮腺惡性腫瘤、惡性淋巴瘤及血管淋巴樣增生伴嗜酸粒細胞增多癥(angiolymphoid hyperplasia with eosinophilia,ALHE)鑒別。腮腺惡性腫瘤常以生長迅速,液化壞死明顯,并侵犯周圍血管、神經出現相應癥狀;而KD 生長緩慢、病程較長、無明顯癥狀,且外周血嗜酸粒細胞增多可與之鑒別。頭頸部淋巴瘤為單發或多發病變,密度均勻或不均勻,相互融合多見,增強后多呈輕度強化,且好發于Waldeyer 環及病程較短均不同于KD。ALHE 是一種良性血管瘤,好發于西方中青年女性,多表現為單發的皮下小結節或紅色丘疹樣病變,邊界清晰,有包膜,局部淋巴結腫大少見[5]。綜上所述,當患者臨床以及影像出現以下表現時,應考慮KD 可能:中青年男性,反復發作的頭頸部無痛性緩慢腫大的腫塊,病程較長;發生于涎腺或其鄰近皮下組織內;軟組織腫塊變現為結節型(Ⅰ型)和彌漫型(Ⅱ型)中的任一型;局部多發腫大淋巴結,無壞死融合;外周血嗜酸粒細胞增多和血清IgE 增高。

[1] Kim HT,Szeto C.Eosinophilic hyperplastic lymphogranuloma,comparison with Miikulicz’s disease[J].Chin Med J,1937,23(7):699-700.

[2] Kimura T,Yoshimura S,Ishikaura E.On the unuaual granulation combined with hyperplastic changes of lymphatic tissue[J].Trans Soc Pathol Jpn,1948,37(2):179-180.

[3] 楊智云,賴英榮,馮崇錦,等.頜面區Kimura 病CT 和MRI診斷[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6,25(11):1016-1018.

[4] 梁錦發,郭真真,陳漢威,等.頭頸部木村病的多層螺旋CT 表現[J].中國CT 和MRI 雜志,2013,11(4):19-21.

[5] 陸磊,陳仁貴,李小秋,等.Kimura 病和上皮樣血管瘤的臨床病理學觀察[J].中華病理學雜志,2005,34(6):353-357.

猜你喜歡
腮腺包塊淋巴
多發腫瘤樣鈣鹽沉著癥復發1例
270 例老年人腮腺沃辛瘤術式的選擇與改良
教你一套全身淋巴按摩操
基于腮腺徑線磁共振測量評估糖尿病患者腮腺形態變化的研究
不同數學模型多b值DWI在預測子宮內膜癌淋巴血管侵犯中的能力
雙側腮腺多發不同腫物1例
基于高頻超聲引導的乳腺包塊導絲定位在乳腺病變中的診斷價值
以盆腔巨大包塊就診的宮頸微偏腺癌2例報告
注意,有種“胖”不能靠運動去減
淋巴水腫的預防與照顧——乳癌康復者的隱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