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夢龍“情教”思想與“三言”編撰

2015-09-29 07:11祝嘉琳
文藝評論 2015年4期
關鍵詞:馮夢龍

祝嘉琳

馮夢龍“情教”思想與“三言”編撰

祝嘉琳

馮夢龍的“情教”思想,散見于其編撰的《山歌》、《掛枝兒》、“三言”、《情史》等通俗文藝作品的序言、評語之中。馮的“情教”思想博大精深,概言之,主要有三層涵義:第一,把“情”提高到本體的高度,使“情”具有了形而上的意義。這是“情教”思想的基礎;第二,馮通過他的婚戀觀、貞節觀、婦女觀,把對具有本體意義的“情”的強調,具體化、生動化為對男女真情等世俗真情的強調,以便于教化百姓;第三,馮夢龍還把對具有本體意義的“情”的強調,具體化為對建立在情感真摯性基礎上的忠孝節義,即君臣、父子、兄弟、朋友之情等世俗真情的強調,以此教化百姓。由此可見,馮夢龍提倡“情教”,明顯具有反理學的傾向,但是,他又主張用“情”化了的儒家倫理道德去教化百姓,故其情教思想對理學的反抗并不徹底,具有明顯地向“理”妥協的傾向。馮夢龍主張把上述的世俗真情滲透到文藝作品中,通過其之于人的巨大感化力量去教化百姓、敦化社會,從而實現文藝作品的教化目的。作為一位有匡扶天下志向的編輯出版家,他這一套思想的實現靠的不是空喊,而是通過自身的文藝實踐即編撰文藝作品來完成的。馮夢龍編撰的“三言”、《山歌》、《掛枝兒》、《情史》等,絕大部分篇目雖然非馮夢龍所創作,但是他在編撰的時候并不是不辨良莠雜湊成書,而是在“情教”思想的指導下做了很多增刪、加工等工作。①在馮夢龍編撰的所有作品中,對中國古代文學史和后人影響最大的當推通俗小說集“三言”了,故以下談“情教”思想的三層涵義及其對“三言”編撰的影響。

一、“以“情”為本與“三言”編撰

以“情”為本的思想是馮夢龍“情教”思想的基礎,也是“情教”思想的第一層內涵。

關于“情”的論述,在先秦就有之,但是總體而言,在晚明以前,“情”一直都是屈居于“理”之下的。到了晚明,李贄提出過“童心說”。他說:“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為不可,是以真心為不可也。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②李贄從童心說出發,提出了情感本體論,這一思想前所未有。這樣,“情”的地位就得到了極大的高揚!李贄認為宇宙的本體根本就不是什么“道”、“太極”、“理”之類,而是“情”。因為照李贄看來,宇宙間一切生物皆肇始于夫婦,而夫婦之間唯有一個“情”字在起作用?!胺驄D,人之始也。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才有兄弟,有兄弟然后有上下,夫婦正,然后萬事無不出于正矣。夫婦之為物始也如此?!雹酃省扒椤辈攀怯钪嫒f物的總根源、本體、本根。因此,把“情”提到本體論的高度,始于李贄?!懊魅嗽S自昌記載:馮夢龍‘酷嗜李氏之學,奉為蓍蔡’”。④“在馮夢龍所編撰、評改的《情史》、《智囊》、《古今譚概》、《太平廣記鈔》等著作中,大量引述了李贄的言論,且大多作了肯定的評價?!雹菀虼?,可以推測,馮夢龍“以情為本”的思想應該受到了李贄的影響。但是,比之李贄的寥寥數語,點到即止,馮夢龍“以情為本”的思想顯然更加豐厚。

馮認為“情”是宇宙的本體,是萬事萬物的根源,“情”生化萬物,感化萬物,醇化萬物,萬物皆有情;并且“情”的力量無比,極具奇異和魔力。

在《〈情史〉序》中馮說:“天地若無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無情,不能環相生”,“萬物如散錢,一情為線索”。在馮夢龍的眼里,世界上存在的萬事萬物,都是有靈性有情的,“草木之生意,動而為芽。情亦人之生意也,誰能不芽者?文王、孔子之圣也而情,文正、清獻諸公之方正也而情,子卿、澹庵之堅貞也而情,衛公之豪俠也而情,和靖、元章之清且潔也而情?!雹蕖傍B之鳴春,蟲之鳴秋,情也?!雹摺拌髂苓B枝,花解并蒂,草木無知,象人情而有知也。人而無情,草木羞之矣!白香山云:‘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此情無盡期?!^此也?!雹?/p>

既然“情”是宇宙的本體,是萬事萬物的根源,能生化萬物,那么它自然也是社會人生的根本原則。一切社會人生現象,都是由它所派生、所創造。這就產生了以“情”為中心的社會觀和人生觀。比較典型的是,儒家以“仁義“治天下,謂之“王道”。馮夢龍卻說:“王道本乎人情,其則不遠”、⑨“不通人情,不能為帝王”,⑩這就是強調,“王道”不是本于“仁義”,而是本于人情;再如,忠孝節義觀念,理學家們奉之為“天理”。馮夢龍卻認為,忠孝節義無非是情之所激;沒有“情”,就無所謂忠孝節義。所謂“世上忠孝節義之事,皆情所激。故子猶氏有情膽之說?!?“自來忠孝節烈之事,從道理上做者必勉強,從至情上出者必真切。夫婦其最近者也,無情之夫,必不能為義夫;無情之婦,必不能為節婦。世儒但知理為情之范,孰知情為理之維乎?!?

“情”不僅能生化萬物,而且能感化萬物、醇化萬物?!扒橹鲃佣鵁o形,忽焉感人,而不自知。有風之象,故其化為風。風者,周旋不舍之物,情之屬也。浸假而為石,頑矣。浸假而為鳥、為草、為木,蠢矣?!?

另外,馮夢龍認為,作為本體的情的力量也是巨大的:人與動物因情而相通,萬物因情而生,因情而死,無情雖生猶死,“萬物生于情,死于情。人,于千萬物中處一焉。特以能言,能衣冠揖讓,遂為之長。其實覺性與物無異。是以羊跪乳為孝,鹿斷腸為慈,蜂立君臣,雁喻朋友,犬馬報主,雞知時,鵲知風,蟻知水,啄木能符篆,其精靈有勝于人者,情之不相讓可知也。微獨禽魚,即草木無知,而分天地之情以生,亦往往泄露其象。何則?生在而情在焉。故人而無情,雖曰生人,吾直謂之死矣?!?情能使人生而死,死而復生?!八勒呱?,而生者死之,情之能顛倒人一至于此?!?“人,生死于情者也;情,不生死于人者也。人生,而情能死之;人死,而情又能生之?!?

馮夢龍主張以“情”為本,但是如上所述,以“情”為本的思想對于市井百姓而言似乎有些抽象和深奧,畢竟“天下之文心少而里耳多”,?馮夢龍自然也明白若用這樣一套抽象的理論教化市井百姓,效果不會好的。因此,他把以“情”為本,具體化、生動化為以世俗真情為本。這樣的思想直接影響到了“三言”的編撰,在“三言”當中,可謂滿目皆“情”。

第一,從“三言”故事的來源來看,“三言”中的故事大多是從前人或當時的筆記小說、傳奇和話本中選取的。主要來源有三個方面,一個是馮夢龍自己在編撰“三言”之前編撰的《情史》,一個是產生于明代嘉靖年間的《清平山堂話本》,一個是《京本通俗小說》(編者不詳,出版年代也不詳)。?但是,不論是從哪一部分當中選材,總的特點就是“‘三言’在選取題材上的特點,就是選取易于為廣大市民群眾所接受的有關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愛情、友情故事。從正反兩方面來教育世人,從而達到以情來感化人,讓世界“藹然以情相與,于澆俗冀有更焉”的目的?!?

第二,在“三言”故事的題目方面,馮夢龍對原故事的題目也做了不少改動。比如,《崔待詔生死冤家》在《京本通俗小說》中題為《碾玉觀音》。馮夢龍用“生死冤家”四個字,突出地表現了秀秀與崔寧生死相隨的忠貞不渝的愛情。而“碾玉觀音”四字所突出的不過是小說的情節發展的主要線索而已?!稑沸∩崞瓷捙肌吩凇肚槭贰分忻麨椤断矘泛晚樣洝?,經過馮夢龍改后的題目,突出了樂和為追求幸福愛情,不怕犧牲自己生命的滿腔癡情。另外,從《清平山堂話本》中題作《柳耆卿詩酒玩江樓》,到“三言”中題作《眾名姬春風吊柳七》;從《清平山堂話本》中題作《羊角哀死戰荊柯》,到“三言”中題作《羊角哀舍命全交》等等,所有的這些改動,都明顯地標示著人類的愛情、友情、恩情、怨情等感情色彩。這樣,讀者只要一覽篇目,即知全書的基調是“情”。

第三,在“三言”故事的回前、回后或者故事中間,馮夢龍經常會通過一首詩或者幾句話,對故事和人物做直接品評。這些評語都明顯體現一個“情”字?!稑沸∩崞瓷捙肌分谢睾笤娫疲荷儇撉榘V長更狂,卻將情字感潮王,鐘情若到真深處,生死風波總不妨?!?在這里作者強調的是“情”的巨大力量,連錢塘潮王也被樂小舍的癡情所感動;在《金明池吳清逢愛愛》的入話前就有詩云:“隔斷死生終不泯,人間最切是深情?!?回后又有詩云:“金明池畔逢雙美,了卻人間生死緣。世人有情皆似此,分明火宅現金蓮?!?意思是說人間若能有此真情,那么生死界限也不能把二人分開,人生的痛苦又能算得了什么呢?這分明也是在強調“情”的巨大力量。在一百二十篇“三言”作品中,像以上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以上只是管中窺豹。從馮夢龍這些直接品評,明確可以看出他以“情”示人,以“情”化人的良苦用心。

第四,在“三言”故事的情節方面,馮夢龍對原故事也做了不少改動。典型的如:《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中《白娘子永鎮雷峰塔》。?這個故事早就有了流傳,如唐代有《白蛇記》?。小說寫李黃在長安市上邂逅一個白衣美婦人,為其美色心蕩神馳,到她家小住多日?;丶液笠簧砉治?,身體消腐。后其家人尋到白衣美婦處,只見古老朽樹、白色大蛇。這則故事的主旨在戒色。后來《清平山堂話本》中的《西湖三塔記》基本也沿襲了《白蛇記》的故事情節,其中的白蛇被奚真人捉后,和其他兩個妖物一同被鎮在三個石塔之下。?總的來說,這兩個故事沒有過多的意義,除了戒色外,更多的是給人陰森恐怖的感受。

馮夢龍在收入“三言”時,對原作作了很大的改動。其中最突出的一點是:小說中的白娘子雖不脫妖異之跡,但對許仙的感情卻一如既往、執著專一。她到處尋找心上人,直到被法海用缽罩住,“變了三尺長一條白蛇,兀自昂頭看著許宣”。如此重情義的異類,令世上無情、薄情之輩汗顏!很明顯,經馮夢龍改編后,使白蛇故事愈加充實,白娘子成了愛情故事中優美、豐滿的形象,它從根本上否定了《白蛇記》戒色的主旨,熱烈地歌頌了堅貞的愛情!

二、“三觀”與“三言”編撰

細細分析馮夢龍編撰的通俗文藝作品中的序言、評語等,會發現很多時候馮夢龍是通過對婚戀、貞節、婦女等問題的看法去強調世俗真情的。

(一)婚戀觀與“三言”

在繁文縟節的封建禮儀中,婚禮被視為“本”?!抖Y記》云:“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恩格斯曾經指出:“結婚是一種政治的行為,是一種借新的聯姻來擴大自己勢力的機會;起決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決不是個人的意愿,在這種條件下,關于婚姻問題的最后決定權怎能屬于愛情呢?”?夏咸淳曾經指出:“統治階級之所以非常重視婚禮,強調‘男女有別’,實際是害怕青年男女自由交往,而破壞貧富貴賤的等級,損害家世的利益。締結婚姻必須權衡門第的高低與財產的多寡,遵從父母之命媒灼之言?!?

馮夢龍對于這一套陳腐的婚戀觀卻是不認同的。他認為,男女戀愛婚姻的基礎應該是“情”,即相互愛慕,而不是其他諸如財產、門第、外貌等。所謂“男女相悅為昏(婚),此良法也?!?所謂“以情度情”。?何謂“以情度情”?在《醒世恒言》(第三卷)《賣油郎獨占花魁》中,馮夢龍通過直接的議論,表明了自己對以情度情的贊同:

常言道:“妓愛俏,媽愛鈔?!彼宰拥苄兄?,有了潘安般貌,鄧通般錢,自然上下和睦,做得煙花寨內的大王,鴛鴦會上的主盟。然雖如此,還有個兩個字經兒,叫做幫襯。幫者,如鞋之有幫;襯者,如衣之有襯。但凡做小娘的,有一分所長,得人襯貼,就得十分。若有短處,曲意替他遮護,更兼低聲下氣,送暖偷寒,逢其所喜,避其所違,以情度情,豈有不愛之理。這叫做幫襯。風月場中,只有會幫襯的最討便宜,無貌而有貌,無錢而有錢。?

學者詹丹指出:“‘幫襯’”即是‘以情度情’,也就是感情投資,按照馮氏的看法,男女戀愛中,感情投資是比財貌起著更決定性的作用?!?

從馮夢龍的婚戀觀中可以看出,他是把“情”作為男女婚戀的基礎的,而對于門第、財產等理學家們看得很重的一套是置之不顧的,故具有明顯地反對程朱理學的傾向。馮夢龍通過他的文藝作品去宣揚這一婚戀觀,實際上也是一種道德觀,以教化百姓。這在“三言”的編撰中也有不少體現,典型的如:

《醒世恒言》(第三卷)中《賣油郎獨占花魁》?的原故事出自于明代萬歷年間李玄玉所撰的《曲??偰刻嵋肪硎?,《占花魁》。?故事中除了“占花魁”的情節外,中間還夾敘了一個和尚卜喬因貪色而被捉弄的故事。故事的結局是秦種與王美娘在法相寺中偶遇宋高宗,致使男得爵萌,女受誥封。

而在《賣油郎獨占花魁》中,和尚卜喬事被剔去了,原故事中那個似乎很光彩的尾巴也被截掉,所保留的只是一個單純的愛倩故事。馮夢龍的刪改,決非只是藝術上的加工,其中也包含著他的“情教”思想。那些被刪去的,在他看來,都是沒價值的東西。而被保留下來的這一部分,馮夢龍也在相當程度上對其內容作了加工:一方面,小說中借老鴇之口所提到的上等嫖客如“李學士”、“黃衙內”、“張山人”,甚至還有“七十多歲的俞太尉”等等,可真算得上是一班知書達理有教養的高貴人物。但他們寵玩一個妓女,去賞雪、游湖、吟詩、作畫,只不過是為了顯示闊綽而已,哪里有一點人情味?而吳八公子更是施暴于莘瑤琴。另一方面,馮夢龍又盡量去渲染賣油郎對于莘瑤琴的情重志誠。莘瑤琴最終明白了那些有門第、財富的公子王孫對她只是占有欲,她選擇了對她真情一片的賣油郎。在這個故事中,吳八公子之流與秦重所形成的鮮明對比,恰恰體現了馮夢龍“以情度情”的婚戀觀,恰恰印證了馮夢龍“有情與無情、相去不可量”的“情教”觀。于此,我們是不難看出馮夢龍“教誨諸眾生”的用意的。

(二)貞節觀與“三言”

在封建禮教的支配下,已婚婦女必須恪守種種冷酷的規范,如“三從四德”、“從一而終”、“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等等。失節、改嫁的婦女成為千夫所指的罪人。到了晚明,統治者更是大肆鼓吹封建禮教,處處樹立貞節牌坊,旌表節婦烈女自殘自殺的“懿行”,整個時代彌漫著一股陰森森的鬼氣,毫無“情”可言??少F的是,包括馮夢龍在內的一批晚明文人,對這套陳腐的規范和行為十分不屑,提出了一些合乎人性的貞節觀念。

第一,馮夢龍從人性出發,不主張已婚的女子一味地恪守貞節。他把突破傳統貞節觀的《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作為“三言”之首篇,用意是明顯的。對于兩次失貞的王三巧,馮夢龍是給予了寬容處理的;在《情史·情貞類·惠士玄妻》的評語中馮夢龍又敘述道:“昔有婦以貞節被旌,壽八十余,臨歿,召其子媳至前,屬曰:‘吾今日知免矣。倘家門不幸,有少而寡者,必速嫁,毋守。節婦非容易事也’。因出左手示之,掌心有大疤,乃少時中夜心動,以手拍案自忍,誤觸燭釭,貫其掌,家人從未知之。然則趁情熱時,結此一般好局,不亦善乎!”?可見,對于戕害人性的一味守節,馮夢龍是反對的。

第二,對于已婚婦女的貞節問題,馮夢龍又是辯證地看待的,即對于那些以情為基礎的,為了維護忠貞不渝的愛情的守節他是認同、理解并且贊賞的。比如,他說道:“自來忠孝節烈之事,從道理上做者必勉強,從至情上出者必真切。夫婦其最近者也,無情之夫,必不能為義夫,無情之婦,必不能為節婦……”?再比如,《宋小官團圓破氈笠》里的劉宜春。當狠心的父母設計拋棄她因愛女夭折而哀傷成疾的丈夫后,她執意尋夫,投水殉情;當相信丈夫已命喪黃泉后,她終日悲泣,矢志守節不嫁。?如此癡情重義的“節婦”在作者筆下栩栩如生,讓人充滿敬意?!半x開了情而談節,節就成了僵枯、死寂、冰冷、可怕的東西,戕害人性的教條”?,反之,為了守情而守節,就使得情更為堅定和感人了。

從貞節觀可以看出馮夢龍的“情教”思想:馮夢龍不主張已婚婦女恪守貞節,即便守節,也強調以“情”為基礎。這無疑是一套充滿人情味的、符合人性的道德觀。以這種道德觀去教化百姓,無疑可以使百姓保持人的天然本性,不去刻意壓制自己內心天然的情欲,如同妙齡新寡的卓文君那樣,大膽地去釋放自己的情欲,追求自己的愛戀與幸福?!笆菋D是夫,千秋為偶,風流放誕,豈足病乎?”?馮夢龍對卓文君的行為是非常理解和贊同的!當然,“彼以真情殉人,吾不得復以雜情疑之”,?為了維護內心對伴侶忠貞不渝的“真情”而守節,同樣值得理解和贊同!馮夢龍這套貞節觀的核心還是在一個“情”字:無情而一味地守節,棄之,為的是讓人恢復成一個活生生的、有情欲的真人;有情而自愿地守節,認同之,為的是讓那些執著地呵護著內心真情的人獲得一份世俗的敬意,讓她們能去感化更多的人成為有情之人??傊?,一切以“情”為紐帶、標準、準繩,目的就是讓整個社會處處滲透著“情”的因子;反之,“倒卻情種子,天地亦混沌”,?用冷冰冰的諸如“餓死是小,失節是大”之類的“理”去說教,由于人性的被扼殺,整個社會也會毫無生氣、活力和情味了。

馮的貞節觀也滲透在他對“三言”的編撰之中:《喻世明言》(第一卷)中《蔣興哥重會珍珠衫》?的原故事出于明代宋幼清的《九龠別集》,名《珠衫》。?馮夢龍將它收入到“三言”中,卻做了很大的改動:在《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中,突出了夫妻間的“情”,并通過蔣興哥對失節妻子的感情態度,體現了馮夢龍自己的貞節觀:

首先,《珠衫》只不過是一個宣揚善惡報應的淫穢故事而已;但是,《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中極寫了他們夫妻間的歡愛。五年中興哥幾次三番想去廣東做“生理”,但都因舍不下三巧兒沒有走成。讓人覺得他們夫妻的感情確實是十分真誠、熾烈、深摯的。

其次,《珠衫》在敘述到楚人(即蔣興哥)在客館遇到新安人(即陳大郎),知其妻行為不檢之后,述其休妻的情形是:

貨盡歸家,謂婦曰:“適經汝門,汝母病,渴欲見汝。我已覓轎門前,便當速去?!睆屯兑粫唬骸按肆侠砗笫抡Z,至家與阿父相聞。我初至,不及便來”。婦人至母家,視母顏色,初無恙,因大驚,發函視之,則離婚書也。?

這里寫楚人休妻,全無人情味。他只不過是按封建道德的標準做了他應該做的事。

但在《蔣興哥重會珍珠衫》里,這一節是這樣寫的:

(他)急急趕到家鄉,望見了自家門首,不覺墮下淚來。想起:“當初夫妻何等恩愛,只為我貪著蠅頭小利,撇她少年寧寡,弄出這場丑來,如今悔之何及”。在路上性急,巴不得趕回。及至到了,心中又苦又恨,行一步、懶一步。

在這里,馮夢龍把一個有情有義的蔣興哥此時又恨又悔的心理刻畫的十分生動準確。

后文寫他一面氣惱休妻,一面卻“心中好生痛切”,忘不了夫妻之情。

這種對于失節妻子的感情態度,顯然是不符合封建禮教要求的。這種對于“餓死是小,失節事大”的封建貞操觀的漠視,對受人引誘的不幸者講情義、寄同情的肯定態度,正體現了馮夢龍的“貞節觀”,正體現了馮氏以“情教”代禮教的道德觀。

(三)婦女觀與“三言”

第一,馮夢龍衡量女性往往不是從封建等級所規定的身份出發的,而以“情”為衡量標準。他在《情史·情貞類》評語中說:“古者聘為妻,奔為妾,夫奔者以情奔也。奔為情,則貞為非情也?!D之志焉,婦之可也;娼而行妾之事焉,妾之可也。彼以情許人,我因以情許之?!?可見,馮夢龍對于妻、妾、娼的看法不是以封建等級為標準而完全以一個“情”字為尺度來衡量的。

第二,馮夢龍提倡男女平等,并千方百計地為男女平等尋找理論依據。首先,他極力張揚婦女才智,對那些德才兼備、使須眉汗顏的閨中豪杰贊揚備至?!昂澜茔俱诧L塵之中,須眉男子不能識,而女子能識之;其或窘迫急難之時,富貴有力者不能急,而女子能急之;至于名節關系之際,平昔圣賢自命者不能周全,而女子能周全之。豈謝希夢所云‘光岳氣分,磊落英偉,不鐘于男子而鐘于婦人’者耶?”?他在《智囊補·閨智部》、《情史》等著述中對女性的才智作了多角度的審視和表現:“紅拂慧眼識英雄”?;沈小霞妾以智斗奸,終于使丈夫在危難當頭“安然亡命無患”?;更有甚者,馮夢龍對趙括母、陳嬰和王陵母直譽為“女子中偉丈夫”。他的《智囊補·閨智部·總敘》更是一篇女權主義宣言:“語有之:‘男子有德便是才,婦人無才便是德’,其然豈其然乎?夫祥麟雖祥,不能搏鼠;文鳳雖文,不能攫兔。世有申生,孝巳之行,才竟何居焉?成周圣善,首推邑姜,孔子稱其才與九臣埒,不聞以才貶德也。夫才者智而已矣,不智則懵。無才而可以為德,則天下之懵婦人毋乃皆德類也乎?”?這樣高調地提倡男女平等,在男尊女卑了幾千年的封建中國的確是石破天驚、振聾發聵的!其次,馮夢龍在“三言”、《情史》等當中還以大量生動的材料,表現和贊揚了婦女其他的優良品德,如樂于助人、見義勇為;美麗多情、忠于愛情、始終不渝等等。通過這兩方面,馮夢龍為他提倡的男女平等找到了合理的依據。

《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中《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這可以說是“三言”中最成功的篇章。它明顯滲透了馮夢龍的婦女觀。它的原故事出自于明代宋幼清《九龠集》中的《負情儂傳》。二者在基本情節上出入不大。不同的是,馮夢龍在將原故事收入“三言”時,對杜十娘沉江后,李甲和孫富的結局做了改動,現錄原文如下:

《負情儂傳》:李生暨新安人,各鼓船分道逃去,不知所之。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慌得李孫二人,手足無措,急叫開船,分途遁去。李甲在舟中,看了千金,轉憶十娘,終日愧悔,郁成狂疾,終身不痊。孫富自那日受驚,得病臥床月余,終日見杜十娘在旁詬罵,奄奄而逝。

經過這樣的改動,馮夢龍一方面重重地譴責了負情薄幸的無情之輩,從反面突出了“情”之重要性,一方面也體現了對杜十娘這一類底層女性的肯定、支持。在《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結尾處,馮夢龍再評杜十娘這位為真情而斗爭,因真情被踐踏而憤怒投江的女性為“千古女俠”。由此可見馮夢龍衡量女性全在一個“情”字。作品中杜十娘的“怒”,既是怒李甲的負情、絕情,也是怒孫富拆散他人姻緣、將自己視作商品、玩物,更是怒吃人的封建禮教!杜十娘是用死來捍衛人之為人的尊嚴、人格的獨立、人的平等地位!在杜十娘身上,體現的正是馮夢龍男女平等的呼聲!而通過李甲、孫富不得善終的結局就再一次強化了馮夢龍對她們的肯定,再一次凸顯了馮夢龍的婦女觀!

三、儒家倫理道德的“情”化與“三言”編撰

馮夢龍還把對具有本體意義的“情”的強調具體化為對建立在情感真摯性基礎上的忠孝節義,即君臣、父子、兄弟、朋友之情等世俗真情的強調,以此教化百姓。馮夢龍說:“自來忠孝節烈之事,從道理上做者必勉強,從至情上出者必真切。夫婦其最近者也,無情之夫,必不能為義夫;無情之婦,必不能為節婦”,“世上忠孝節義之事,皆情所激”,“情不至,義不激,事不奇”。這就是說,只有發自于“真情”、“至情”的忠孝節義才是真的忠孝節義;而以“情”的真摯性為前提的忠孝節義落實到君臣、父子、兄弟、朋友之間,便是真摯的君臣、父子、兄弟、朋友之情。馮夢龍是把這些情也納入到他談的“情”的范疇的。

在馮夢龍看來,用這些“情”化了的儒家倫理道理去進行教化,要比用冷冰冰的“理”去教化效果好得多。他說:“世儒但知理為情之范,孰知情為理之維乎?”這就是說,理學家們只知道用理來規范情,甚至視情若洪水猛獸,卻不知道情乃是維護理的基本前提,沒有情,便不會有理,即使有,也是虛假之理,故馮夢龍提倡的是用“情”化了的儒家倫理道德去教化。

從馮夢龍這方面的思想來看,“情”和“理”不是完全對立的,是完全可以統一的,“統一的狀態就是出自至情的忠孝節義”。因此,這一思想明顯是向“理”妥協的。出發點在“情”,落腳點卻在于用儒家的倫理道德去教化百姓,這無疑是馮夢龍情教思想的局限性所在。

《喻世明言》(第十六卷)中《范巨卿雞黍死生交》,原故事出自于《搜神記》,情節大致是這樣的:范巨卿和張元伯兩人曾經同游太學,結為好友。范巨卿許下諾言,兩年之后必去張元伯家拜訪。兩年之后,范如期赴約。二人“升堂拜飲,盡歡而別”。后來,張元伯病重,臨終前因未能見范巨卿一面而深感遺憾。他死后托夢給范巨卿,告訴范自己何時下葬。范巨卿十分傷心,立刻啟程奔喪??墒?,他未趕到時下葬之時已到了。這一邊,人們將張元伯下葬時,靈樞忽然不進,直到范巨卿親自趕到,靈樞才能前行。后來范巨卿留在冢旁,修墳種樹??偟膩碚f,原故事的主旨歌頌朋友之間的信義。

馮夢龍將原故事收入“三言”時,情節上變動比較大:張元伯是一個窮書生,在家苦讀多年之后進京應舉。在客棧中遇到了得瘟病將死的棄商投文的范巨卿。范巨卿也是去應舉的。張元伯主動放棄考試,湯藥侍候,精心護理素不相識的范巨卿。范身體日漸恢復,但是,張元伯卻為他耽誤了奮斗多年的功名前程。范巨卿非常感激,二人義結金蘭。之后,二人又在一起相處了半年。分別之前,范巨卿許諾來年的重陽節定去張元伯家中拜訪,即雞黍之約。第二年的重陽節,張元伯早早地備好了酒菜,一清早就在門口候著范巨卿的到來??墒?,范巨卿卻沒有出現。直到晚上,范的鬼魂飄然而赴雞黍之約。范巨卿的魂魄告訴張元伯,一年以來,自己并非不把雞黍之約放在心上,而是忙于生計,忘了今日是重陽節。今天早上鄰居送來茱萸酒才想起今日是重陽節??墒锹吠具b遠,非一日可到。只有自刎而死,魂魄赴約。望張元伯可以去見自己的尸身一面,這樣,死也瞑目了。張元伯聽后,傷心欲絕,立刻啟程為范巨卿奔喪??墒勤s到之時,已過了二七,范妻已經扶靈柩準備下葬。奇怪的是,范巨卿的靈柩不能推動。直到張元伯趕到,靈柩才得以入土。張元伯祭奠完摯友之后,殉情自刎而死。眾人將范張二人合葬。

從以上兩篇的情節對比中可以看出,雖然《范巨卿雞黍死生交》也是在歌頌朋友之間的信義,但是,與原故事的一個最大的不同在于,它著力歌頌的是建立在“情”基礎上的“義”。作品中對于二人之間的友情是不惜重墨,大力渲染的。不像原故事,只用了一句“二人并游太學”,輕描淡寫就帶過了。范巨卿之所以可以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去守與張元伯之間的信義,是因為他與張元伯之間有建立在張自我犧牲基礎上的情誼;范巨卿之所以靈柩不肯入葬,不是單純地想驗證一下張元伯是否守信義,而是因為至死也放不下與張元伯的情誼;張元伯之所以可以殉情自刎而死,是為了回報范巨卿的情誼。

這樣的重大改動,可以說完全是馮夢龍“情教”思想的體現。作品中有這樣兩首詩:“風吹落月夜三更,千里幽魂敘舊盟。只很世人多負約,故將一死見平生”;“辭親別弟到山陽,千里迢迢客夢長。豈為友朋輕骨內?只因信義迫中腸”??梢?,馮夢龍用儒家信義的觀念教化百姓的意圖是很明顯的。這也是馮夢龍始終無法擺脫“理”的羈絆的體現。但是,馮夢龍主張的是用“情”化了的忠孝節義去教化百姓的,這個作品對友情的渲染感人至深,是為明證。

以上所提及的篇目均為“三言”中膾炙人口的名篇,把它們和其原故事進行對比,很明顯可以看到馮夢龍把“情教”思想滲透其中,以小說為載體教化百姓的良苦用心。從目前對“三言”作品的考述來看,從原故事到“三言”,絕大多數作品經過馮夢龍的加工,而其中或明或顯都滲透了他的“情教”思想。除了以上例子之外,還有很多例子,如源自于明代萬歷刊本《全像海剛峰居官公案傳》,卷一,第二十九回《妒奸成獄》的《玉堂春落難逢夫》,源自于《涇林雜記》的《赫大卿遺恨鴛鴦絳》,源自于《清平山堂話本》的《眾名姬春風吊柳七》等等,都可以為證。

【作者單位: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510631)】

①關于這一點,學界已有專門的研究論文。如,張志合《馮夢龍的小說理論與“三言”》,四川師范大學學報,1988年第4期。

②③張建業主編《李贄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第91、1頁

④許自昌《樗齋漫錄》卷六,朱一玄、劉毓忱編《水滸傳資料匯編》,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192頁。

?馮夢龍《〈古今小說〉序》,葉朗主編《中國歷代美學文庫》(明代卷·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89頁。

?關于“三言”題材的來源參看了孫楷第《三言二拍源流考》,《滄州集》(上),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149頁;徐朔方《明代文學史》,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393-400頁。

?張丹飛《馮夢龍的情教觀在“三言”編撰中的體現》,新疆師范大學學報,1991年第4期。

?(撰人不詳)《白蛇記》,中華書局1991年版。

?洪楩編印《西湖三塔記》,《清平山堂話本》(卷一),華夏出版社,1995年版,第13-20頁。

?崔高維校點《禮記·昏義第四十四》,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227頁。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永毅、曉華編《世界名家情愛論》,湖南文藝出版社,1988年版,第5頁。

?夏咸淳《馮夢龍的〈情史〉及其人情說》,《明清小說研究》,1986年第2期。

?詹丹《馮夢龍的情學觀》,上海師范大學學報,1994年第2期,第81頁。

?夏咸淳《情與理的碰撞》,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236頁。

?宋幼清《珠衫》,《九龠別集》,陳建根主編《中國文言小說精典》,山東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73頁。

猜你喜歡
馮夢龍
OYSTER OMELET
東周列國志(15)
——統一六國
東周列國志
不見蔥的蔥味肉包子
東周列國志(4)重耳復國興霸業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下)
不見蔥的蔥味肉包子
馮夢龍的謎語
“三言”與馮夢龍的“無訟”夢
牛膝雞爪/明·馮夢龍《廣笑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