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說經典形成、擴容與明清小說的文學經典性

2015-09-29 07:11李建武
文藝評論 2015年4期
關鍵詞:經典性文學小說

李建武

小說研究

小說經典形成、擴容與明清小說的文學經典性

李建武

明清小說的文學經典性體現在哪些方面?有沒有簡單易行的可操作辦法?筆者近年來一直在探討這些問題。

隨著深入研究,筆者發現這涉及“文學經典”課題的最基本的兩大問題:文學經典形成需具備哪些條件?文學經典是不是永恒的?

一、小說經典形成

小說經典形成所需條件很復雜,眾說紛紜。這里引述一些著名學者的看法。童慶炳認為:文學經典化有兩極:一極是著作的藝術品質,另一極是文本的接受。只有藝術品質高、意義空間遼闊的作品,具有權威地位參與閱讀和評論的作品,實現了兩極連接的作品,才可能成為文學經典。①童文以《紅樓夢》為例討論“文學經典”,突出了文學作品內在的意義和藝術品質,強調了意蘊內涵和藝術成就是文學作品成為經典的關鍵性的內在因素,而文本的接受、讀者的(持續不斷的)評論是文學作品成為經典的關鍵性的外部因素。這當然很有道理,筆者也基本認同,但童文也帶來一些疑問:藝術成就要達到多高程度才算具備經典的條件?有沒有可操作的標準和尺度?其所舉之例是《紅樓夢》,而它一般被認作中國古典小說成就最高的作品,明清其它小說名著的成就就要遜色于它。

平心而論,童文以《紅樓夢》為例來論述經典形成的條件,確實是拔高了經典的標準,提高了“經典性”的“門檻”,讓更多學者對經典的尺度無所適從。事實上,中國明清經典小說不是唯一的,除了《紅樓夢》,還有其它經典小說,如四大奇書。而后者總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如《三國演義》有“特征化”的人物塑造,造成“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②的弊??;《水滸傳》時不時對嗜殺成性行為不分好歹的宣揚,成為它不可忽視的弱點;《西游記》“八十一難”收伏妖魔的辦法和結局大都有些類似;《金瓶梅》描寫兩性家庭生活有情色之弊。但這些缺陷的普遍存在并沒有影響它們成為小說經典。所以,筆者認為,經典小說的缺陷應該成為經典問題討論的內容之一,不解析經典小說的缺陷問題就無法全面理解經典的涵義,也會影響我們對經典標準的把握,并因此漏掉一些“經典”作品。只有理解了經典小說的缺陷問題,才便于我們確定“經典”的衡量尺度。

再看一些見解。劉象愚認為經典形成既有外在原因,又有內在原因?!敖浀涞男纬墒且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須經過上百年的時間考驗,須經過反復不斷地被閱讀、被解釋、被評價,須在眾多教育機構不斷被傳承,這涉及到文學經典的“可復讀性”。內在原因是文學經典的本質性特征,即“經典性”。具體而言,內在原因指經典需具有的豐富的內涵、實質的原創性,還有跨時空性和無限的可復讀性等。③

這一類見解傾向于認為文學經典是承載人類普遍的審美價值和道德倫理的文學名著,具有“超時空性”和“永恒性”。這種經典觀被稱為“本質主義”的經典觀④,它把經典的構成更多地限定在文學作品的內部。

王寧則認為,成為經典的“最主要的因素不外乎這樣三個:文學市場、文學批評和大學的文學教科書,并認為文學經典的確立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代的變遷,經典的名單會發生相應變化?!倍叭魏谓浀湮幕徒浀湮膶W在一開始都是非經典的,有些一開始屬于流行的通俗文化產品,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自身的調整,有可能會發展成為精英文化產品”。⑤

美國學者保羅·勞特(PaulLauter)認為文學經典具有變化不居的特征,經典背后所體現的文化權力和政治權力的變化決定了經典也是變化動態的。⑥張立群則以《紅旗譜》、《紅日》《紅巖》、《創業史》、《青春之歌》、《山鄉巨變》、《保衛延安》、《林海雪原》等“紅色經典”為例說明經典是有時代性和歷史性的,并不是一經確立就是永恒的。⑦

這一類見解傾向于認為經典有時代性、歷史性、民族性、階級性以及性別取向等,而文化權力和政治權力在經典的界定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關注的是“誰的經典”,而不是抽象普遍意義的“經典”。這種經典觀被稱為“建構主義”的經典觀。⑧其認為“經典是由于外部的因素所發明出來或至少是生產出來的,而不是由于其自身先天的美學條件”,拒絕承認“文學經典具有普遍有效性的美學原則”,強調文學經典是文化權力、政治權力等外在因素建構出來的。

經過熱烈的討論之后,越來越多的學者釆取了折衷的態度。如童慶炳后來既指出經典具有永恒性,又強調經典的變動性、建構性。他認為經典形成涉及六個要素:文學作品的藝術價值;文學作品的可闡釋的空間;意識形態和文化權力的變動;文學理論和批評的價值取向;特定時期讀者的期待視野;發現人,并對其關系進行闡述。⑨

筆者也認為經典的形成既有內部原因,又有外部原因。內部原因,即文學作品自身的藝術價值和思想價值是它成為經典的基礎和前提,是經典作為必然性的存在。而外部原因,即人為的、文化的、政治的因素是文學作品成為經典的不可或缺的中介或“橋梁”。任何文學經典作品都必須借助外在的因素被發現、被推介、被闡釋出來,方能成為經典;否則終將是埋沒于深山綠林中默默無名的“奇花異草”“寂寞偉木”。有時對作品的模擬仿效,如續書等衍生作品,也是文學作品走向經典的途徑之一。因而,小說經典應是既具有高峰性、典范性的作品,又往往是某個時代或某些群體的價值標準和審美理想的標志和反映。如:中國小說在上古階段是“小道”,寫的是“殘叢小語”,被學人看不起;即使到了明清,出現了章回小說代表作,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金瓶梅》、《紅樓夢》,但其地位并不高,故在那時中國小說是不可能取得經典地位的,沒人談中國小說的“經典問題”。后來,大量的西方小說理論被引入,尤其是人物性格論認為塑造生動的“圓形”人物形象是小說的核心魅力。在這種審美標準的影響下,中國古代小說便在世界文學史上得不到“文學經典”的榮譽?,F今,學術界又開始反思,思考文藝的民族特征,探索民族化的文藝之路;覺得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既應倡導小說理論的國際化,又應尊重小說理論的民族性。這時我國古代以情節為主的章回小說代表作又將開始得到高度評價,以致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有很多出版社開始奉之為“經典”。

所以,小說理論和評價標準的變遷帶來經典小說名單相應的增加,即小說經典擴容。那么,是不是可以原創性、獨特性和民族性來討論小說的經典性呢?筆者以為,是可以的。通過考察文學作品的原創性、獨特性和民族性來判斷是否經典,也許是去掉民族虛無主義情緒的合適途徑,也是小說經典擴容的基本手段。

二、小說經典擴容

“文學經典是不是永恒的”則屬于經典擴容探討的問題。為何要擴容經典?因為經典修正和經典擴容實質上就是經典形成的外部原因,是一種人為的、文化的因素在改變著經典作品的名單。筆者發現,西方人看待文學經典的標準比我們國內低。如狄更斯小說中的人物多是扁平人物,按國內一些學者對“經典”的高標準,狄更斯無論如何,是進不了經典作家之列的。但我們知道,杰出的小說理論家佛斯特就認為狄更斯足以“躋身于”世界“大作家之林”。⑩笛福的《魯濱孫漂流記》,按中國目前學界許多學者的觀點,也是不能進入經典小說的,因為它缺乏完整生動的性格塑造,但西方人卻把它看成冒險家題材的經典小說。再如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探案集》,它的小說敘述與“性格人物是小說之魂”的小說觀念是相左的,它以敘事和分析案情見長,沒有性格特別鮮活的人物形象,但故事新奇,“千變萬化,駭人聽聞,皆出人意外”?,西方人不得不承認它是偵探小說的經典之作。尤其是近年來英國女作家J.K.羅琳所著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盡管被認為“表現了虛幻和邪惡,這樣的圖書應該遠離孩子,還有一些批評者認為,羅琳的寫作風格平庸,故事內容重復拖沓”,但還是被評為“深諳文學經典成功之道”。?尤其是這個系列小說因為暢銷盛行,所以被認為是歐美新玄幻小說的經典。我們還可聯想到歐洲杰出作家歌德曾高度評價過中國古代的二三流作品《好逑傳》。?由此可見,西方人的“經典”觀念和標準并沒有我們國內某些人想象的那么苛刻。

當我們考察西方學術界的“經典修正”思潮時也會發現,他們也存在“使那樣被埋沒的作品重見天日的實際問題”?,“經典修正工程也進一步延伸到那些長期以來被普遍忽視了的、與經典文學作品不相吻合的文學體裁,例如哥特式作品、自傳、日記、游記、浪漫史、兒童文學等等。而當人們把所熟悉的作品與其他一些來自同一塊歷史土壤的作品放在一起閱讀的時候,也就產生了對于文學體裁等級的質疑與挑戰”,需要“適當將經典書目的范圍擴大”。?也就是說,經典修正需要打破傳統經典文學觀“一”統天下的單一制模式。

而當前已有了各種后現代主義思想作為前沿性思想,我們更需要善于質疑前面已有的所謂的思想成果,我們更需要解構現有的等級制書寫的文學史,修正以前等級制的文學史書寫原則,力圖以多元化方式擴大文學經典的范圍,讓經典增容。這樣,呈現給我們的經典作品就不再是以往那種鳳毛麟角的陽春白雪,不再是單一制邏輯思維主導下的經典名單。當然,筆者也不贊成過分降低經典的標準,仍堅持經典應是經常進入該類前兩三名的作品。

筆者認為,一個讓小說經典擴容的簡便辦法是將小說經典進行分類,即按文體、題材、性別、時代、載體、風格、口味等將類別分得更細一點。

如按文體分,可分為章回體、非章回體、韻文體、散文體(自由體)、文言體、白話體等小說經典;按題材分,可分為言情、武俠、革命斗爭、改革等題材小說經典;按性別分,可分為男性、女性作家小說經典;按時代分,可分為古代、現代、當代小說經典。如說到中國當代小說,瓊瑤小說是言情婚戀經典,金庸小說是武俠經典,“三紅一創,青山保林”是紅色革命小說經典。也可按載體形式分,分為實體(如紙質)、虛體(如網絡)小說經典。紙質小說經典還可按國別繼續分。

還可按風格、口味分。如詞以風格簡單分,就是豪放與婉約詞經典。小說的風格則有很多,如脂粉柔情的、平淡素凈的、金戈鐵馬的,可按此給經典分類??谖斗矫?,就像食物有麻味、辣味、酸甜味、咸醬味、蕃醬味、咖喱味、煙熏味等一樣,小說經典也可按口味進行分類,如分為兒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或學者、醫生等口味經典。?

為何要這樣給小說經典分類呢?這本質上就是經典修正與經典擴容。小說經典只有按題材、文體和時代等來分,指某一類作品中有突出代表性、有重大影響力的小說作品。這種觀念下的“小說經典”標準才既非太高,也非太低:才能正確地實現經典修正與經典擴容。

三、明清小說的文學經典性

通過以上討論小說經典形成與擴容,不難發現:文學作品的“文學經典性”(liter-arycanonicity)就是指文學經典具有的本質性特征和豐富的內涵?;經典既有典范性,又有原創性、獨特性和民族性,它往往是某個時代或某些群體的價值標準和審美理想的標志和反映;經典也有變動性、建構性、時代性、歷史性、階級性以及性別取向等,而文化權力和政治權力在經典的界定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經典形成是“合力”的結果,這些“合力”至少包含了文本、讀者的接受、批評家的闡釋、政治體制、新聞出版、學校教育等。

正是帶著這些基本思想觀念,筆者來探討明清小說的文學經典性。而為了節省篇幅,筆者選取七個方面:優質性和高峰性、陌生化和原創性、品牌性和名牌性、民族性、易傳播性與易接受性、經典化過程的曲折性、豐富的可爭議性和可闡釋性來作為評定一部作品是否具有“文學經典性”的依據。

為何要這么選?或者說,為何與當前學術界一些提法要有所不同呢?這其中原因首先是為了不人云亦云,提出自己獨到見解;其次是為了彌補他人見解之不足,推出一種簡單、易操作的評判標準;再次是為了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研究出符合實際情況的明清小說的文學經典現象與規律:明清小說經典與廣泛意義下的文學經典肯定存在不同特征,明代四大奇書也肯定存在與清代《紅樓夢》相異又相同的經典特征。

“優質性與高峰性”近似于學界的“權威性”。然而,劉象愚提到的經典的“權威性”?一詞有較強的等級制嫌疑,童慶炳只以《紅樓夢》為例論述經典具備的條件?,又容易導致大家對文學經典的門檻要求過高。而“優質性與高峰性”則只針對品質而言,這樣,文學經典的門檻就會稍低一點(這就涉及經典擴容)。此外,采用“優質性與高峰性”詮釋“經典性”的方法,有利于消融將文學經典成因分內部與外部因素的“簡單切”做法的弊端,有利于改變以往將內容與形式藝術完全剝離開來的做法。因為很多時候,小說經典性既包含作品的內在品質的魅力,也包含外部特征因素(如易傳播性、易接受性、經典過程的曲折性)所散發的一種氣質?!皟炠|性與高峰性”也是如此,它既包括文學作品的藝術成就,又包括其思想魅力。故用它替代學界使用的有等級制嫌疑的“權威性”這個概念,或許就更合適。

《三國演義》的優質性和高峰性表現在全景式展現中國古代戰爭的方方面面,最善于敘事,巧設懸念,相當多的事件寫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等?!端疂G傳》的優質性和高峰性表現在個性化人物塑造、多層次刻畫人物、結構上連環勾鎖與層層推進等?!段饔斡洝返膬炠|性和高峰性表現在有極強的幽默筆法、創造了奇妙絕倫的神幻世界、做到物性神性與人性的統一等?!督鹌棵贰返膬炠|性和高峰性體現在多色調、立體化地刻畫人物性格,有網狀的藝術結構,具有中國小說向近代小說轉變的軌跡,創造了人性問題上多個二律背反的典型文本等?!都t樓夢》的優質性和高峰性則是以上小說名著優點的集大成,又揚棄了以上小說經典的諸多弊端,其成就是全方位的,藝術化和詩化色彩以及唯美傾向更強,濃重突顯全方位大悲劇的審美趣味,徹底完成小說向近代的轉型等。當然,優質性還包括小說的思想內容方面,筆者認為:受眾人擁護的思想觀念和情感態度是明清小說成為文學經典的又一重要因素。

“陌生化和原創性”是前輩學者,如布魯姆?、劉象愚?、童慶炳?等在評價文學經典時的共同提法,筆者也肯定這一提法,故直接采納。

但筆者舍棄了學術界傳統的“經典性包含不可復制性”?、“文學經典的不可改寫性”?的看法。?為何要舍棄?主要是發現:這一提法經不起質疑與深入推敲,尤其考察明清長篇小說名著的文學經典性時。因為流傳于世的明清長篇小說名著往往存有幾個版本,這些版本之間有的是有較大文字差別的。如《三國演義》有《三國志通俗演義》系統本和《三國志傳》系統本等,其版本相當復雜,如有嘉靖本、周曰校本、夏振宇本、雙峰堂本、朱鼎臣本、喬山堂本等;《水滸傳》有百回本、百廿回本、一百零二回本、一百一十回本、一百一十五回本、七十一回本等;《西游記》有世德堂本、楊閩齋本等;《金瓶梅》有萬歷本、崇禎本,即“詞話本”、“說散本”等;《紅樓夢》也有多種脂硯齋評本等版本。顯然,它們不是續作、仿作,卻分別都是四大奇書和《紅樓夢》的正本。雖然它們之間有一些文字上的差異,但這并不根本影響它們的傳播以及人們對它們文學經典地位的肯定。讀者均認為自己讀到的作品就是這小說正宗作品。各版本間文字的差異存在,說明明清小說經典的文字可以被修改,改后的文本并不會根本影響對其經典地位的評價。而且,各版本之間內容與文字的大同小異,又說明明清小說經典是可以復制的。再有,說明清小說經典是不可復制的,可能也失去了意義。因為每部文學經典作品,以及它們的續作、仿作,都可以說是不可復制的,因為其文字一旦較大改變,就不再是原作本身了。這樣,就會推導出“任何一部小說作品都是不可復制或不可改寫的”觀點。故對于明清小說名著來說,最好不套用“不可復制性”。

“品牌性與名牌性”的提法,則可形象地讓人明白小說經典的巨大魅力。筆者以為,完全可用“品牌性與名牌性”形容明清長篇小說經典的文學經典性概貌。因為明清時代誕生了針對這些小說名著的續作、仿作、戲劇等衍生作品;而在現代社會,則產生了針對這些小說名著的許多電影、電視劇、卡通、flash動畫、繪畫、郵票、火柴畫、電子游戲、改編本等衍生作品。因而,在當下語境下,用當前流行詞匯“品牌性”、“名牌性”或許能更全面、更妥帖地描述與闡釋其文學經典性的特點。如《水滸傳》的品牌設計是關于官逼民反和關于忠君與招安;核心宗旨是“官逼民反”和“忠心報主”;核心價值主要是“官逼民反”、“替天行道”和“殺盡貪官污吏”、“忠心報主”?!段饔斡洝返钠放圃O計是詮釋唐僧西天取經,渲染斗智斗勇,以孫悟空和豬八戒貧嘴表現出超級濃重的幽默詼諧感;核心宗旨是詼諧幽默、游戲,調節生活,增加人生情趣;核心價值一是休閑娛樂,二是鼓舞人們要持之以恒,勇于向“妖魔鬼怪”世界作斗爭,并斗爭到底,取得圓滿成功?!督鹌棵贰返钠放圃O計是以熱冷轉換的氛圍敘事的形式,詮釋情色和妻妾成群的家庭,渲染人性是復雜、豐富、立體的;核心宗旨是告誡縱欲、貪財必然導致自我滅亡;核心價值是戒淫戒貪的情感取向。小說消費者對明清小說經典都有品牌偏好與品牌忠誠,明清小說經典都有品牌的影響效應,在中國內外都有強大的產業鏈,尤其是根據它們改編的電視劇、電影、戲劇等。

“民族性”特性也是學術界目前的共識,很多學者都已注意到文學經典往往會反映民族特征。故筆者直接吸收。

易傳播性與易接受性是學術界探討文學經典時已關注到的特點,筆者也加以采納。

而本來,經典化過程的曲折性未必是所有文學經典都具有的特征,因為有的作品一面世,就傳播很順利,評價也一直很高。但對于明代四大奇書而言,經典化過程的曲折性絕對是符合它們的共同實際的。所以,曲折性成了它們經典性的共同之處。

“豐富的可闡釋性”是前輩學者所提到過的,只是他們常將其表述為文學經典一定有較大的可闡釋空間。如童慶炳提到了“經典必備六要素”?,其中兩要素:文學作品的藝術價值與文學作品的可闡釋空間,是可以吸收和借鑒的。韋勒克也說過:“一件藝術作品的意義,決不僅僅止于、也不等同于其創作意圖;作為體現種種價值的系統,一件藝術品有它獨特的生命。一件藝術品的全部意義,是不能僅僅以其作者和作者的同代人的看法來界定的。它是一個累積過程的結果,亦即歷代的無數讀者對此作品批評過程的結果?!?的確,一部長篇小說經典應該有很強的可闡釋空間。只是筆者結合“經典性”,將之更改為“豐富的可闡釋性”,或許更符合特性的用語要求。

但“豐富的可爭議性”是目前學界還未確立的一條標準?;蛟S這條對有的文學經典作品不適用,但具體到四大奇書和《紅樓夢》身上,卻非常適合。故筆者將其上升到明清長篇小說成為經典的必備條件。通覽這五部著作,“豐富的可爭議性”成了它們作為某一類文學經典現象的共同特征。也就是說,沒有豐富的可爭議性,明清長篇小說就無法成為文學經典。這一點,也是筆者具體研究明清小說經典時發現的一個規律。

綜上所述,筆者嘗試以優質性和高峰性等七個特性來論述明清長篇小說經典性的相同點。這七個特性既簡單通俗,又好記、易理解,有廣泛的適用性和通用性。它們體現了由文學本體的內部品質向外部因素延伸的研究順序,也體現了觀照領域由重到輕的逐漸轉變。同時,它們是討論小說經典性時最值得優先考慮的方面,可看作明清長篇小說經典性的七要素。也就是說,看一部明清小說到底是不是文學經典,可從這七方面去研判。其中,優質性和高峰性、品牌性和名牌性主要涉及經典形成條件和擴容的問題,陌生化和原創性主要涉及經典形成條件的問題,而民族性、易傳播性與易接受性、經典化過程的曲折性、豐富的可闡釋性和可爭議性主要涉及經典擴容的問題。故這七個經典性的歸納和提煉,是對明清小說的經典形成條件與擴容進行深入思考的結果。

【作者單位:廣東培正學院人文系(510830),中山大學中文系(510275)】

①??童慶炳《〈紅樓夢〉、“紅學”與文學經典化問題》,《中國比較文學》,2005年第4期。

②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版,第107頁。

③???劉象愚《經典、經典性與關于“經典”的論爭》,《中國比較文學》,2006年第2期。

④⑧朱國華《文學“經典化”的可能性》,《文藝理論研究》,2006年第2期。

⑤王寧《經典化、非經典化與經典的重構》,《南方文壇》,2006年第5期。

⑥和磊《文化研究語境中文學經典的建構與重構》,《文藝研究》,2005年第9期。

⑦張立群《論文學經典與文學史經典》,《重慶社會科學》,2005年第11期。

⑨?童慶炳《文學經典建構諸因素及其關系》,《北京大學學報》,2005年第5期。

⑩[英]佛斯特《小說面面觀》,花城出版社1981年版,第58-59頁。

?陳平原、夏曉虹編《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第一卷),北京大學出版社,第81頁。

?譚華《如何看待“哈利·波特”現象》,《光明日報》,2008年1月7日,第5版。

?[德]愛克曼輯《歌德談話錄》,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15頁。

??趙一凡等主編《西方文論關鍵詞》,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年版,第298-299、301頁。

?李建武《賽珍珠等歐美人的看法對文學經典觀的啟示》,《江蘇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年第6期。

?[美]哈羅德·布魯姆《西方正典——偉大作家和不朽作品》,譯林出版社2005年版,第226頁。

?魏萍《不可復制的經典》,《電影評介》,2006年第5期。

?阮直《經典的不可續寫性》,《四川文學》,2011年第8期。

?肖四新《文學經典必備的品質》,《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 2010年第1期。

?[美]勒內·韋勒克、奧斯汀·沃倫《文學理論》,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05年版,第36頁。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編號:13CZW054)、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編號:GD14HZW02)、廣東省學科建設專項資金項目(編號:2013WYXM0144)】

猜你喜歡
經典性文學小說
我們需要文學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京劇《白蛇傳》經典性的內在構成
倫理困境與易卜生晚期戲劇的經典性
教出說明文的“立體感”——從于漪老師《晉祠》一課的經典性與現實意義說起
我與文學三十年
文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