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嶺南文化引領廣州新型城市化建設的SWOT分析

2015-09-29 12:18黃建榕莫小俊
關鍵詞:嶺南文化嶺南城市化

黃建榕++莫小俊

一、新嶺南文化與廣州新型城市化的統一

文化創造于人又發展于人。人是有文化的人,這是人區別于其他社會存在的本質所在。文化是文明的積淀,標志著社會的文明程度和人的發展程度。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城市作為文化創造和文化表現的統一,將越來越聚焦于文化的發展,文化已然成為城市發展的關鍵。

(一)新嶺南文化的內涵

1嶺南文化的涵義

文化的本質是人化,既人化自然,又人化自己,一切文化都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是人創造的“第二性存在物”[1]16。所謂嶺南文化就是嶺南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這個界定明確了嶺南文化的兩層意義:一是嶺南文化標志著嶺南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以及這種力量的社會發展水平和程度;二是嶺南人社會實踐中的實踐能力是嶺南文化的重要內容,實踐產物是嶺南文化的具體形式。事物的外在特征往往能夠反映事物的本質,無論嶺南文化是一種商業文化、包容性的移民文化,或是感性世俗文化,都是對嶺南文化本質的探索,其合理性來自于嶺南文化的外顯特征。嶺南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其顯著的外部特點,是嶺南文化質的規定性的外在顯現,重商性、開放性、兼容性、多元性、創新性、務實性、享樂性和直觀性[1]19-24是嶺南文化的基本特征。

2新嶺南文化的定義

以上對嶺南文化的定義表明,作為地域文化的嶺南文化有三個不可或缺的構成要素,即嶺南地域、嶺南人、嶺南人的社會實踐。如果將這三個要素由特殊性上升到普遍性,即地域、人和社會實踐,它將適用于對一切文化的定義。本文對新嶺南文化的定義,也從這三個要素出發。作為地域概念的嶺南,決定的只是文化的地域歸屬,所以嶺南人及其社會實踐決定了新嶺南文化的產生。以珠三角為代表的嶺南地區有中國最典型的規?;丝诹鲃?,外來人口的流入,勢必帶來新質文化要素的生長,對嶺南傳統文化造成一定的沖擊,從這個意義上說,新嶺南文化建設是建構屬于所有新嶺南人的文化[2]。隨著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體現生產關系的生產方式也發生了極大的改變,這要求嶺南人的社會實踐必須滿足時代變化的需要,所以社會實踐已經在形式和內容上均同以往大不相同,從這個意義上說,新嶺南文化也是新時代的嶺南文化。

綜合上述,本文把新嶺南文化定義為:在傳統嶺南文化的基礎上,在社會發展現代化的進程中,由新嶺南人在新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所創造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表現為嶺南文化的新發展、新變化、新元素和新現象。事物是普遍聯系著的,文化當然也不能憑空產生,因此新嶺南文化并不是對嶺南文化的全盤否定,它源于傳統嶺南文化,根植于嶺南地區的歷史和傳統,嶺南文化是新嶺南文化的主體。新嶺南文化的形成,歸根到底是適應了嶺南文化轉型的需要,是嶺南文化自覺進行文化選擇或被動進行文化適應的結果,是對嶺南文化的批判和反思,也是對嶺南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嶺南文化是傳承和創新的前提和基礎,新嶺南文化是傳承和創新的結果和形式。

華 南 理 工 大 學 學 報(社 會 科 學 版)

第4期黃建榕 等:新嶺南文化引領廣州新型城市化建設的SWOT分析

3新嶺南文化的特征

新嶺南文化既繼承和弘揚了傳統的嶺南文化精華,又吸收廣州近現代形成的科學、民主、法治等傳統,融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體系,自成一派,體現出鮮明的地域特點和時代特色。[3]也就是說,新嶺南文化必須生成其新的文化核心價值,這樣方可標志著嶺南文化轉型為新嶺南文化,成為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一部分,而這一新的文化核心價值則高度凝結于新嶺南文化的三個特征上。

第一,新嶺南文化的改革創新性。嶺南文化揭中國民主革命之幕,開中國改革開放之先。發展依舊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深化改革則是繼續發展的關鍵,改革創新成為當前中國的時代精神。新嶺南文化不會在改革創新的時代大潮中迷失,因為新嶺南文化已經具備了這種改革創新的核心價值理念。改革創新作為新嶺南文化的典型特質,已經深入到嶺南人的骨子里,全方位影響著嶺南地區的發展。如廣州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重大民生決策100%聽取民意等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就飽受市民歡迎;廣州率先在全國實行垃圾分類,也開拓了環境治理的新模式;華為、騰訊、美的等大批知名企業成為嶺南地區改革創新的標桿。這些現象均是新嶺南文化改革創新之氣質的有力佐證,改革創新是新嶺南文化引領社會繼續發展的深層動力。

第二,新嶺南文化的民主法治性。嶺南文化固然具有兼容并蓄、重商享樂等特點,但這并不阻礙新嶺南文化富有民主法治的精神?,F代化的進程中,如果沒有民主和法治精神,人們的社會活動將會缺少秩序和活力,這最終會制約社會發展。以廣州為代表的珠三角地區引領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民主法治精神發揮了極大的保駕護航作用。2014年廣州位居全國289個城市財政透明度排行榜第一、第二次獲全國100個市法治政府評估第一名,同時廣州也獲得中國城市民生發展指數全國城市第一、第四次獲得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第一名、全省地方政府整體績效第一名。[4]這些排名的背后都與民主和法治息息相關,因此不難得出廣州在保障民主和依靠法治方面的巨大功夫,否則不會獲得省內外的一致認可。這種成就當然歸功于市民和政府的努力,但其本質成因還是民眾對具有民主法治精神的新嶺南文化的認可和接受,這是文化的力量已內化于人心,外化于人行。民主法治將成為新嶺南文化引領社會文明的有力保證。

第三,新嶺南文化的和諧自由性。和諧是社會發展與進步的保障,自由是人類發展的始終追求。嶺南地區外來人口眾多,外來文化也相當盛行,但是實踐證明各種文化在嶺南地區的和諧共融已經達成穩定狀態,雖有文化的小沖突,但絕對改變不了包容共處的根本方向,和諧之態是永恒的發展趨勢?!?014中國民生發展指數報告》顯示,2014年廣州民生發展指數為0638,居于全國首位,其中民生基礎、文化教育、安全健康三個二級指數均位于全國第一。[5]民生越是得到保障,人民才會越是覺得幸福;越是幸福,人民才越能感覺到自由。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有文化,只有一種文化具有致力于追求和諧自由的精氣神,受此文化熏陶的人才能在社會實踐中踐行符合這種文化要求的行為。新嶺南文化追求和諧自由的精神,同文化“化”人和努力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本質是一致的,和諧自由是新嶺南文化引領人們發展的目標。

(二)新型城市化的內涵

通常而言,判斷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之一就是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表現為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但隨著人們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批判性反思,發現以工業化為基本動力、以經濟增長為導向的傳統城市化雖然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但過度看重規模擴大和數量增長的發展模式也帶來了許多問題,如城鄉二元對立、環境污染、交通擁堵、城市品位單一以及人的片面發展等。因此各界開始重新審視城市化的方式方法,因而提出了新型城市化。

所謂新型城市化,就是要揚棄傳統的城市化發展模式,采用一種以科學發展觀為總覽,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根本出發點,以新型工業化為基礎動力,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為永恒目標和以人口、資源、生態和社會之統籌兼顧、和諧共融為基本原則的城市化發展模式。以重視人、依靠人、為了人、發展人為主要內容的人本性是新型城市化的本質特征,也是其區別于傳統城市化的標志。新型城市化的實現,應具備以下幾個要素:第一,城鄉對立的二元結構得到緩解和消除,不受戶籍限制的勞動力自由流動。第二,城鄉統籌發展,城鄉一體化水平顯著提高,城鄉居民雖有空間地域之分,但無社會權利、享受公共基本均質服務和機會的差異。第三,城市管理依靠現代化的城市治理體系,“城市病”等極少影響人們生活,城市成為宜居宜業的“勝地”,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享有,人的全面性極大增強。

(三)新嶺南文化與廣州新型城市化建設的統一

文化為了人的實現,城市為了人的發展,無論是新嶺南文化還是廣州新型城市化建設,都應及時明確二者的“共同利益”,即培養有文化素養的人,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這是文化和城市發展的共同終極目標。沒有文化的人是可怕的,文化的本質是“化”人,是人的文化,是人的發展的根本問題;沒有文化的城市是可悲的,文化是城市理應具備的靈魂和氣質,它決定著城市的未來發展。城市的發展與進步離不開文化的支撐,文化在城市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愈來愈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文化的力量如何推動社會的完善和進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這是新型城市化應該著重考量的問題。城市化歸根結底是人的城市化,富有文化內涵的城市化才能實現人的城市化,才能實現人本社會的共同價值追求。實現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是新嶺南文化和廣州新型城市化建設共同追求的終極目標,二者具有統一性。

1新型城市化是廣州城市發展的應然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廣州經濟社會發展多方面都走在全國前列。但長期發展中積累的各種矛盾障礙逐漸顯現,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日趨緊要。2012年9月19日,中共廣州市委廣州市人民政府做出《關于全面推進新型城市化發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新型城市化建設首次成為官方戰略?!稕Q定》認為“廣州推進新型城市化發展,是探索特大型城市科學發展的創新實踐,是推動城市化與工業化、信息化、市場化、國際化同步發展的重要途徑,是順應廣大人民群眾對幸福生活新期待的根本要求”。[6]在新的社會發展機遇時期,廣州城市可持續發展就是要實現“四個轉變”,即城市發展從“重物輕人”向以人為本、把人民的幸福享受作為最高追求轉變;發展能力從拼土地、拼汗水、拼資源向拼人才、拼知識、拼創新轉變;從城鄉二元分割到城鄉一體轉變;從“千城一面”到更加注重傳承和創新嶺南優秀文化、凸顯廣州城市特色轉變。當今社會發展講求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和生態的五位一體,“四個轉變”是對五位一體的具體化,是廣州新型城市化的本質要求。

2新嶺南文化必然引領廣州新型城市化建設

國家對廣州的定位是“國家中心城市”“綜合性門戶城市”,廣州雖為中國“第三城”,但其文化地位與經濟地位并不相配。因而《決定》提出:“到2015年,新型城市化發展實現大提升……國家中心城市建設邁上新臺階,嶺南文化特色更加彰顯,城市文化軟實力明顯增強,市民文明素養進一步提升,世界文化名城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城市國際化水平大幅提高”。 “到2020年,新型城市化發展實現大跨越,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國家中心城市功能全面增強,努力邁進世界先進城市行列,把廣州建設成為人民滿意的理想城市”。[7]這是對廣州新型城市化建設的要求,是對廣州城市文化的期待。廣州要從“千城一面”到更加注重傳承和創新嶺南優秀文化、凸顯廣州城市特色,顯然應該發展新嶺南文化,打造新嶺南文化中心,培育文化產業,建設世界文化名城。以新嶺南文化為引領,是廣州新型城市化建設現實和未來的必然選擇。

二、新嶺南文化引領廣州新型城市化建設的SWOT分析

所謂SWOT,分別是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遇(Opportunity)和挑戰(Threat)的英文首字母縮寫,而SWOT分析法,就是在內外部競爭環境和競爭條件下的優劣態勢分析,即把同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內部優勢和劣勢以及外部機遇和挑戰等相關因素做整體性分析,從而做出最佳決策。其中,S和W是現實競爭力分析;O與T是潛在競爭力分析?;诖?,本文把SWOT的分析方法運用到新嶺南文化引領廣州新型城市化建設的具體分析中,以便簡單明了地認清廣州現狀,找準趨勢,揚長避短,最優選擇。具體而言,S和W就是要弄清新嶺南文化發揮引領作用有哪些優勢和劣勢;O與T則是要明確新嶺南文化引領作用發揮時會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一)優勢分析(Strength)

1廣州是嶺南文化中心地,新嶺南文化根基深厚

廣州具有2 200多年的建城史,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嶺南文化中心地、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中國近現代民主革命策源地、中國改革開放前沿地,也是中外文化交融交匯之地[8],這是新嶺南文化最直觀的優勢。嶺南文化的構成主要包括廣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其中尤以廣府文化,特別是近代前后的廣府文化為嶺南文化的典型代表。[1]73珠江三角洲地區是廣府文化的最具代表性地區,廣州是這一區域的中心,這使得廣州的嶺南文化氣息濃厚,深入人心,表現在嶺南文化的引領作用、文化影響和文化輻射幾個方面。[9]可以說,嶺南文化就是廣州的城市文化內涵。雖然嶺南大地有城市或地區在經濟方面媲美廣州,但廣州的嶺南文化必然“獨領風騷”,這是歷史的選擇,也是現實的肯定。嶺南文化的深厚底蘊,是傳承和創新的最大保證,也是發展新嶺南文化的最大“資本”。換言之,現有傳統嶺南文化,是廣州發展新嶺南文化最有利的條件和最容易獲得的資源,這是毫無爭議的優勢。

2 廣州經濟社會發展迅速,是嶺南文化傳承創新的支撐

文化的發展離不開經濟,嶺南文化的傳承創新當然離不開廣州強有力的經濟保障。廣州經濟發達,經濟對文化的反哺能力強,有助于嶺南文化的傳承與創新。2013年,廣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5 42014億元,增長116%[10],已經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城市前三甲,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三城”。截止2013年,廣州市有文化館14個,文化站165個,公共圖書館15間,檔案館30個,博物館、紀念館31個,舉辦陳列、展覽290個。[11]其中,南越王博物館、廣州圖書館新館、廣東省博物館等成為廣州的地標性建筑,是傳承嶺南文化的有力物質條件。此外,包括廣州博物館新館、廣州美術館、廣州科學館、廣州文化館和嶺南大觀園在內的“四館一園”,以及華僑博物館和粵劇博物館等文化基礎設施都在加緊建設,這都高度依賴于廣州的經濟實力。

(二)劣勢分析(Weakness)

嶺南文化本質上是一種地域文化,其區域性和排他性的負面影響,使得以嶺南文化為源泉的新嶺南文化的國內外競爭力不高,這是明顯劣勢。一方面,廣州雖貴為嶺南文化中心地,中國第三城,但其文化影響力與經濟影響力明顯不對等。廣州誠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不乏區域性的文化品牌,但廣州缺乏像故宮、長城、兵馬俑、外灘等具有全名記憶性的文化品牌,缺乏能夠被大眾廣泛認同的廣州形象。另一方面,作為廣州城市文化的嶺南文化,國際影響力有限,難以產生全球性的吸引力和輻射力,同世界文化名城差距較大。正如表1所示,同常見世界文化名城相比,廣州除歷史方面稍占優勢外,其他幾個方面都處于劣勢,這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決定了新嶺南文化的競爭力有待提高。

香港資料來源:由《廣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探索》[12]歸納整理。(三)機遇分析(Opportunity)

文化體現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標志著城市的軟實力和綜合實力。作為城市發展的象征性符號和對城市認可的重要標準,文化成為各大城市主打品牌,迫使文化引領城市發展成為不可逆轉的大潮。新嶺南文化引領廣州新型城市化建設具備以下機遇:一是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政策支持?!吨泄矎V州市委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實施意見》指出:到2020年要把廣州建設成為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國家中心城市功能全面增強,努力邁進世界先進城市行列,成為人民滿意的理想城市[13]。這顯現了廣州對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高度重視,是新嶺南文化引領作用發揮的良機。二是人民對于高質量精神文化的需求。從2009年至2013年,廣州城市居民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32、333、340、340和339。廣州統計年鑒2013, http://data.gzstats.gov.cn/gzStat1/chaxun/njsj.jsp.根據恩格爾定律,表明廣州城市居民已屬于穩定的相對富裕狀態,即隨著廣州市民經濟能力的穩健,其消費需求不會僅僅局限于物質生活,相反精神文化生活會成為消費重點。人民有需求,文化就會有市場,新嶺南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機悄然來臨。三是社會全面發展提出文化與經濟等同步發展的強烈要求。當前社會發展的總布局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五位一體,文化不能拖后腿,因此這一理念的轉變帶來的是文化倍受重視的契機。

嶺南文化研究專家梁鳳蓮認為:根據通用的生命周期理論,可以將城市文化的生命周期劃分為孕育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個階段,文化衰退期的顯著標志就是文化進入“非遺”申請期。[14]按照這一周期理論以及當前廣州實際,嶺南文化可謂進入衰退期。這從側面反映出嶺南文化進入了再次孕育和成長的新時期。由于新嶺南文化的根仍然是嶺南文化,它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游離于傳統嶺南文化之外,因此這實際上是新嶺南文化的發展機遇。

(四)挑戰分析(Threat)

新嶺南文化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新事物的發展面臨挑戰是必然的。其一,民眾對新嶺南文化的接受、認同和融入面臨挑戰。廣州文化印象,首當其沖的便是嶺南文化。新嶺南文化作為一個全新的提法,各界尚未對其概念和內涵形成共識,大眾對其認同與否挑戰巨大。據華南理工大學新嶺南文化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認為廣州是新嶺南文化中心的僅占9%,這足見其嚴峻性。如果一個城市的主導文化不能被當地市民認同,民眾對其沒有自豪感和享受感,這種文化難免不會走向衰亡。其二,新嶺南文化影響力的提高面臨其他城市文化發展的激烈競爭。一方面,國內重要城市都在打文化牌,培育軟實力,廣州文化競爭壓力巨大。從廣州與國內其他六大城市的比較來看(見圖1),廣州文化競爭力除文化消費方面領先之外,其他幾項均無明顯優勢,尤其是文化輻射力和文化投資兩個方面,排名反而靠后。從圖1可看出,廣州新嶺南文化競爭力的提高面臨著“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困境。如何讓廣州在全國文化競爭中脫穎而出,使新嶺南文化成為廣州的代名詞,挑戰不言而喻。另一方面,廣州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并不突出,能在全世界拿得出手的文化品牌寥寥無幾,如何讓世界文化圈聆聽廣州的聲音,使廣州占據世界文化名城的一席之地,這是難題。同時,在這一過程中還不能忽視全球化浪潮以及移民文化對廣州本土文化的沖擊,這也是挑戰。

三、新嶺南文化引領廣州新型城市化建設的對策思考

基于上述SWOT分析,并結合這四個要素構建SWOT對策分析圖,如圖2所示。以優勢和劣勢為現實競爭力,機遇和挑戰為潛在競爭力,構建對策競爭力模型圖,如圖3所示。綜合兩圖,本文認為新嶺南文化引領廣州新型城市化建設應以SO擴張型對策為最佳,因為只有它才能使廣州在搶抓機遇的同時,充分利用優勢,挖掘和利用現實和潛在兩方面的競爭力。具體而言,用優勢就是要大力傳承嶺南文化,抓機遇則是在傳承嶺南文化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并以這種創新的嶺南文化——新嶺南文化,引領廣州城市建設。新嶺南文化引領廣州新型城市化建設,要以領先的新嶺南文化競爭力為支撐;新嶺南文化競爭力增強的關鍵在于擴大廣州文化號召力,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建設世界文化名城要以新嶺南文化城市內涵為依托,因此這三個環節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一)傳承嶺南文化,建構廣州新嶺南文化城市內涵

任何城市建設都應秉承“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其本質是讓人們生活更幸福。城市的發展不只是空間擴大,而且是城市內涵融入城市生活,文化是城市內涵的載體,文化就是一種生活。越是具有生活的普遍價值,就越具有文化的特殊價值。嶺南文化是廣州城市文化的精髓,新嶺南文化則是廣州新型城市化的文化內涵。因此,廣州城市發展必須傳承嶺南文化,這是建構新嶺南文化城市內涵的基礎,是新嶺南文化得以引領廣州新型城市化的前提。

圖12011年廣州同六大城市文化競爭力的比較每個城市的排名上下波動幅度越大,說明其競爭力相對越低,如上海幾乎沒有波動,表明其競爭力最高。

數據來源:由廣州市文化產業2012年發展特點與2013年發展展望甘新廣州藍皮書:廣州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報告(2013)[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1-42 整理而來。

圖2SWOT策略分析圖圖3策略競爭力模型圖

廣州擁有2 000余年的悠久歷史,在廣州獨特的地域自然環境下沉淀了眾多文化遺產和人文景觀,這是嶺南文化的典型“廣州符號”,是傳承嶺南文化的中堅。因此對于嶺南文化的傳承,關鍵是要保護好嶺南文化“符號”,保護的實質就是傳承。一是要處理好經濟價值與文化價值的關系,確保嶺南文化傳承理性化。做好對現有自然景觀、文化遺產和人文景觀的保護,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這也是廣州新型城市化建設的要義所在。如廣州騎樓、西關大屋等都是廣州建筑的精華,承載著嶺南文化的精髓,因而可以通過推行廣州老城區的片區保護計劃,從整體上保護和傳承老城區的嶺南建筑、嶺南音樂、嶺南飲食等,重要的是表現出嶺南生活的畫面,營造極富特色的嶺南印象,這便是新嶺南文化的呈現。二是要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文化自覺,保證嶺南文化傳承具體化。如通過“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建設嶺南博物館、粵劇博物館等基礎設施,培養嶺南文化傳承人等,使嶺南文化之傳承看得見、摸得著、入人心。三是要使嶺南文化的傳承常態化、制度化。文化的發展繁榮不是做表面文章、不是空喊口號就能實現的,而是要知時好雨、靜水深流、潤物無聲、精氣內行[15]。嶺南文化的傳承不在于口號喊得多響亮,而在于有踏實的行動,因此可以通過立規定章等明確責任與義務,使嶺南文化的傳承“名正言順”。當然,所謂的傳承并不是單純地保護文化載體和文化符號等,其中也包含對傳統嶺南文化的反思與創新,使其精神價值得以延續。

(二)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增強新嶺南文化競爭力

世界文化名城,無不具有深厚的城市文化內涵。城市文化不僅是城市居民情感與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內容,它的價值還在于塑造了民眾的文化認同,借文化的凝聚力達成同樣的生活方式、價值標尺。[16]文化的競爭力代表著城市的競爭力,新嶺南文化競爭力的提高,要以打造具有全名記憶性的新嶺南文化品牌,成就世界級的“廣州印象”,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為依托。第一是“花城”,這是廣州的傳統招牌,因而更易成為新時期廣州城市名片?!盎ǔ恰碧N含兩種價值取向——生活滿足和經濟實現,其實質就是“花城”概念既要為人們帶來生活享受,又要給廣州帶來經濟價值。第二是“食都”,食在廣州歷來就是人們對廣州的印象之一。以粵菜為代表的嶺南美食凸顯嶺南文化精氣神,廣州作為嶺南當仁不讓的中心,應充分發揮其“帶頭大哥”的作用,如通過舉辦廣州國際美食文化節、建設美食博物館等把廣州打造成為“新嶺南食都”。第三是“海上絲路·千年商都”,重商是嶺南文化的特點之一,同廣州的悠久歷史交相輝映?!耙粠б宦贰币呀浬仙秊閲倚聲r期的發展戰略,廣州是重要節點城市,因此廣州應積極借力于國家戰略,充分利用廣東自貿區的平臺,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聯合申遺、重造廣州十三行、提質升級廣交會等,助推商業文化在新嶺南文化中熠熠生輝。第四是增強粵語輻射力?;浾Z是嶺南文化的“活化石”,也是新嶺南文化得到認同最給力的方式之一。長期以來,廣州一直是嶺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使得以廣州話為代表的粵語在整個嶺南地區具有“普通話”的作用[1]。無論是廣州人還是外地人,融入廣州,感知嶺南文化,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說粵語,來到廣州應該以會說粵語為榮。因此,應把粵語作為引領新嶺南文化的“助推器”,如研發推廣粵語傳媒、重塑粵語歌曲輝煌、在廣州高校開設粵語選修課和借力華僑等。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廣州的,越是世界的,這是世界文化名城的魅力所在。

(三)以新嶺南文化為支撐,引領廣州新型城市化

新嶺南文化是增強廣州軟實力的法寶,是人們對幸福生活追求的價值導向,是引領廣州新型城市化建設的支撐力量。實現新嶺南文化對廣州城市建設的引領作用,就要發揮新嶺南文化的價值。一是以新嶺南文化為涵養,培養高素質人才,實現對廣州新型城市化建設的人力引領。當今世界的競爭,是科技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廣州應充分利用高校集中的優勢,培養具有新嶺南文化內涵的各層次人才,充實人力資本,為廣州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時,不忽視提高普通居民對新嶺南文化的認同,只有大眾以新嶺南文化為共同追求,把新嶺南文化融入到生活和精神,才能創造最具普遍優勢的人力資源優勢。二是以新嶺南文化為依托,實現對廣州新型城市化建設的經濟引領。社會發展使得文化與經濟的互動愈來愈密切,文化依賴經濟,經濟反哺文化,也就是說文化不僅消耗經濟價值,同樣也創造經濟價值。新嶺南文化是一種品格,可以此為核心理念發展廣州文化產業,打造具有新嶺南文化特質的全名記憶性文化品牌,發展文化旅游業,帶動廣州實現產業轉型與升級,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力。三是以新嶺南文化為價值導向,在引領廣州新型城市化建設中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新型城市化的根本出發點是以人為本,終極目標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新嶺南文化是嶺南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具有改革創新、民主法治、和諧自由的優秀價值導向,要以此為基礎引導人們培育和踐行具有新嶺南文化氣質的價值觀,實現對人的發展的正確價值引導,最終達到社會的和諧。

參考文獻:

[1]韓強.李明華.李權時.嶺南文化(修訂本)[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0.

[2]李燕. 新嶺南文化與文化轉型[J]. 文史博覽(理論),2014(9):17-20.

[3]劉社欣,余曉玲. 新嶺南文化研究的方法論探討[J].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89-96.

[4][5]2014廣州連奪六項第一.廣州日報大洋網:http://news.dayoo.com/guangzhou/201501/01/139995_39470518.htm.

[6][7][8]《中共廣州市委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推進新型城市化發展的決定》[N].廣州日報,2012 -10 -19 (002).

[9]梁鳳蓮.對廣州城市文化的若干思考[J]. 探求,2013(2):97-103.

[10]陳建華.廣州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 [N].廣州日報,2014-02-25 (001).

[11]廣州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廣州調查隊.2013年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http://www.gzstats.gov.cn/tjgb/,2014-03-19.

(下轉第83頁)

收稿日期: 2014-04-07

作者簡介: 鄒雁(1977- ),女,湖南湘潭人,土家族,哲學碩士,廣東省科技干部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中國傳統文化。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猜你喜歡
嶺南文化嶺南城市化
憶嶺南
嶺南文化名家
雨嶺南
不辭長作嶺南人
嶺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養”課中的應用
失衡的城市化:現狀與出路
在外來務工人員中普及社會科學知識與嶺南文化的教育
“城市化”諸概念辨析
基于嶺南文化的生態意識培養策略
易說嶺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