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學生守則》修訂促進重建德育目標

2015-10-15 16:49譚澤光
中國德育 2015年18期
關鍵詞:德育工作育人德育

譚澤光

摘 要

以德育大綱的形式規定中小學德育目標不利于德育工作有效的實施和科學的評價。新版《中小學生守則》的修訂將促進中小學德育目標的優化與完善,在嚴私德、守公德、明大德等方面構建科學的體系框架。中小學生守則與中小學生德育目標是相互促進的。

關 鍵 詞

學生守則;德育目標;建構

新版《中小學生守則(2015年修訂)》,將原先共70條2 000余字的守則與規范合并,精簡到9條282字,更貼近時代要求,更注重可操作性。與舊版相比,新學生守則從設定培養目標的“人為”干預,回到從孩子現實出發的“為人”須知,深受社會各界關注,更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對科學建構中小學德育目標的思考。

在我國,多年來都是以德育大綱的形式規定各級學校的德育目標。如《中小學德育大綱》和《中小學德育工作規程》均對中小學德育工作做出了理念與方向的指引,但這種抽象的、粗線條的德育任務描述,不利于德育工作有效的實施和科學的評價。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明確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2014年4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以課程改革為切入點,推動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員育人,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育人體系,深入回答“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中小學階段是我國學校教育體系的基礎環節和核心階段,我國中小學德育目標體系的科學構建具有迫切性。

一、新學生守則的新思維

新學生守則合并了現行的《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修訂)》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修訂)》,刪減了一些用語太籠統、可操作性不強的行為準則,融合了中央《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和教育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含有愛祖國、愛學習、愛勞動、講文明、講誠信、講法治、護安全、護健康、護家園等九項內容。把這九項內容進行歸類,可見新學生守則從“自愛自律”“善待他人”“關愛社會”“關注世界”四個維度形成了完整的體系模式,這既是回應新時代育人的新要求,也為德育目標的修訂與完善提供了藍本。

新學生守則的重心在“嚴私德”,在于學生的道德內化與自我修養,側重對中小學生的生存權、發展權予以指引、規范和保護。這是對“人權入憲”的具體呼應,也是對新時期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戰略的具體回應。在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和法律具有共同的性質、任務和目標,社會主義道德和法律互相配合、互相促進和互相補充,人們的社會主義道德情操提高了,就會轉變法治觀念,變“要我遵守”為“我要遵守”。提高中小學生的“私德”水平,“自愛”自己的基本人權,“自律”以不侵犯他人的基本人權,有助他們更加自覺地愛法、守法和護法。

同時,新學生守則重視引導中小學生在與人交往、參與社會的實踐活動中,培育良好的公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涉及國家、社會、公民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既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體現了時代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核心價值觀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新學生守則從“孝親尊師善待人”方面提出了孝父母、敬師長,愛集體、助同學的具體行為準則,化難為易、由近及遠,努力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宏觀要求變成孩子們日常的待人之道、處世之德,為中小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奠下堅實的基礎。

目前,以經濟和科技領銜的全球化浪潮正迅猛地席卷地球村。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教育的國際研究、交流、借鑒與合作日益頻繁,為我國中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培養中小學生的國際視野也愈顯重要。全球化的發展在要求人們處理好個人與自我、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的關系的同時,還要善于處理好個人與自然、個體與全球的關系。在保護環境、保護地球已成為人類共識的時代背景下,新學生守則在“關注世界”方面優化了保護家園的具體要求,提出了節約資源、愛護環境的具體行為細則,使青少年學生逐步確立關心自然資源,參與環境保護、實現和諧發展的意識,有利于從小培養中小學生的全球視野,涵養世界情懷,塑造正確的世界觀。

讓德育回歸生活,才能真正落實德育的價值。新學生守則從“自愛自律”“善待他人”“關愛社會”“關注世界”四個維度指引學生從小“嚴私德”,不斷“育公德”,逐步“明大德”,較好地梳理了個人與社會、國家的關系,有利于引導中小學生正確處理個人與自己、與他人、與集體,以及個人與自然、與社會、與世界的關系。這既符合道德養成的規律,也符合以人為本的現代德育理念。

二、新學生守則的新動向

目前,我國的學校德育工作幾乎涵蓋了社會意識形態的所有內容,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文明禮貌教育、心理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國防教育、時政教育、環境教育、社會實踐教育、人口教育、青春期教育等紛紛列入各級學校德育大綱,德育外延迅速擴大。德育概念的泛化與德育內容的復雜化,為德育評價帶來了困惑。

現代德育評價已不僅僅是教育行政部門或者教師個人的工作,而更應成為學生自己的事?,F代德育評價也不能只關注學?;蛘呃蠋熥隽耸裁吹掠ぷ?,而更應關注孩子們展現出來的道德行為。如對“愛祖國”這一德育目標的評價,以往更注重對學校組織升國旗儀式、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次數的檢查。新學生守則為我們開發了新思路,以“了解黨史國情,珍視國家榮譽”這些更加明確的行為指標,讓孩子們與德育工作者們更好地認識與達成德育目標。又如對中小學生法律素養的評價,新學生守則“遵守國法校紀,自覺禮讓排隊,保持公共衛生,愛護公共財物?!比诤狭酥R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努力破解“知情意行”相脫節的德育困境,為德育目標的達成提供了科學的測評依據。

中小學生守則與中小學德育目標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中小學德育目標指向的是“培養什么人”的問題,《中小學德育工作規程》明確的是“怎樣培養人”的問題,《中小學生守則》可用作評價“培養得如何”的問題。三者的關系如圖1。

舊版的《守則》和《中小學生行為規范》制定于2004年,一些內容逐漸老化,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更重要的是,跟不上新常態下的教育需求。新常態下的德育,不應該是強迫,而應是引導;不應該是灌輸,而應是浸潤;不應該是施壓,而應是影響;不應該是改造,而應是感化。新常態下的德育目標,不是讓孩子必須成為什么樣的人,而是幫助他成為“應該成為的”那樣的人。

現行德育任務、德育目標對“培養什么樣的學生”方面有比較原則性的表述,但對培育到什么程度的要求不明確、不清晰,難以操作與評價。這給學校德育工作帶來三個問題。一是德育任務重復。例如教育行政部門下達的政治任務、教學科研部門主持的德育課題、團委少先隊組織的主題活動、社區組織策劃的志愿者活動、學校分階段開展的特色班會,等等,不僅時間上容易沖突造成學生疲于奔命,而且內容雜亂容易造成學生思想混亂。新學生守則明確了這些德育任務中的核心要素,容易找到各級各類德育任務的共同點,有利于減輕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壓力。二是德育活動不好把握,容易出現偏難、偏深等問題。例如《中學德育大綱》中“把全體學生培養成為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具有社會公德、文明行為習慣的遵紀守法的公民。在這個基礎上,引導他們逐步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并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思想覺悟,使他們中的優秀分子將來能夠成長為共產主義者”這一德育任務,在中小學校德育實踐中,德育工作者唯恐犯政治錯誤,唯恐學生“愛國愛得不夠深”,不斷灌輸、簡單重復愛國主義的重要性,使德育活動流于形式,實效性不高。新學生守則“愛黨愛國愛人民”“了解黨史國情,珍視國家榮譽,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的表述,內容清晰,簡單易懂,為中小學開展“愛祖國”主題德育活動指引了策略與途徑。三是評價缺乏統一、具體、可操作的標準,各地各校評判德育質量的標準不一致,主觀隨意性比較強。新學生守則從政治方向、思想態度、規則意識等維度努力構建全方位的德育評價體系,形成一個對學生、教師、家長以及其他德育工作者都具有較強指導性的評價標準,有助于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

在“怎樣培養人”方面,新學生守則與《中小學德育工作規程》保持較好的一致,需要統籌小學、初中、高中各學段,避免學段間培養目標與德育內容的交叉、錯位,以理順各學段的育人目標;需要統籌一線教師、德育干部、教研人員、家長、社會人士等力量,避免各行其是、步調不一,協調各方力量,形成育人合力;需要統籌課堂、校園、社團、家庭、社會、網絡等陣地,改變各育人陣地散亂、脫節的現象,營造課內外一致、校內外一致、(互聯網)線上線下一致的良好育人環境。

新學生守則的修訂,尊重孩子們的生命和個性,解放孩子們的身心,為孩子們營造一片自由發展的空間。新學生守則把培養一個個身心健康、精神獨立、人格完整、品德高尚、懂得擔當的合格公民作為出發點,這也是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歸宿地。

目標指引行動,行為指向目標。中小學德育目標的達成情況,可以通過學生具體的良好行為習慣表現出來,新學生守則為德育目標的評價提供了科學的、可量化的依據。新學生守則回應了教育新常態下國家對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必然會反撥中小學德育目標的修訂與完善。

三、中小學德育目標建構的新猜想

猜想一:中小學德育大綱會否合并?

目前我國關于中小學德育目標的描述如下:

《小學德育綱要》

培養學生初步具有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會公德的意識和文明行為習慣;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潑開朗的性格;提升自己管理自己、幫助別人、為集體服務和辨別是非的能力,為使他們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礎。

《中學德育大綱》

把全體學生培養成為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具有社會公德、文明行為習慣的遵紀守法的公民。在這個基礎上,引導他們逐步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并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思想覺悟,使他們中的優秀分子將來能夠成長為共產主義者。

《中小學德育工作規程》

培養學生成為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具有社會公德、文明行為習慣、遵紀守法的公民。在這個基礎上,引導他們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思想覺悟,并為使他們中的優秀分子將來能夠成為堅定的共產主義者奠定基礎。

可見,我國中小學德育的目標與內容有很多原則性的敘述、重復性的表述、難以操作的描述。根據中央對當前教育工作的新要求,以及教育部門推進教育綜合改革的進程,我國整合、優化中小學德育目標具有時代性。

根據2014年4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的精神,教育工作要充分體現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從多個維度系統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育人體系。開展頂層設計,整體規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是當前國家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

猜想二:中小學德育目標如何建模?

綜觀新學生守則的修訂,參考《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等德育課程的學科課程標準模式,我們設想中小學德育目標的建模應與新學生守則的修訂理念保持一致,在嚴私德、守公德、明大德等方面構建體系框架。如圖2。

一是發展性與層次性。位于“自愛自律”這一層面(即自我發展層面)的中軸線,是隨著年齡增長而不斷向上、向外延伸的時間軸,從小學到中學依次發展。如“珍愛生命”的道德培育目標,依據小學低年級、小學高年級、初中、高中的不同教育階段,可以相應地設立“勤洗手,護眼睛”“生病要按時吃藥”“不玩電,不玩火”“會自護,懂求救”等德育分層目標。在引導學生“孝親尊師善待人”的同時,學習與人交往,遵守“明禮守法講美德”等社會公德,并隨著視野的開闊,明了“勤儉節約護家園”等大德。

二是系統性與差異性。人是社會的人,學生的成長,必然與他人、社會、世界產生或多或少的關聯,進而養成或深或淺的品性,這“一體四面,面面相連”的關系是不變的。學生是立體的人,其道德目標也應當是立體的模式。當然,每個學生的社會實踐經歷不同,自我修養不同,不可能面面都一樣寬,都一樣長。有的嚴于律己,有的樂于助人,有的胸懷天下,各有特色,各展所長,呈現和諧的道德生態體系。但不管個性發展,學生的道德成長也會呈現生命觀、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有機統一。

中小學德育是一項系統的工程,更是一項用心的事業。只有中小學德育目標的設計、實施與評價相互促進,才能迎來孩子們燦爛的明天。

責任編輯/黃蜀紅

猜你喜歡
德育工作育人德育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無痕 滲透有方——小學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方法探析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與實踐
淺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
悅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樂綻放
教育部下發關于印發《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討如何提高新時期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內蒙古從10方面加強德育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