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陽哈尼梯田遺產地學校教育傳承哈尼族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研究

2015-10-17 11:53陳亞顰黃紹文
紅河學院學報 2015年1期
關鍵詞:元陽哈尼族哈尼

王 婷,陳亞顰,黃紹文

(1.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昆明 650222;2.云南師范大學,昆明 650092;3.紅河學院,云南蒙自 661100)

元陽哈尼梯田遺產地學校教育傳承哈尼族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研究

王 婷1,陳亞顰2,黃紹文3

(1.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昆明 650222;2.云南師范大學,昆明 650092;3.紅河學院,云南蒙自 661100)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漢文化和外來文化的沖擊使哈尼族傳統文化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傳承危機。本文探討了元陽哈尼梯田遺產地學校教育傳承哈尼族傳統文化的現狀,針對傳承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解決路徑,例如:開發哈尼族傳統文化校本課程、重視校園民族文化建設、依托學校建立家庭和社區學習中心等。

學校教育;民族文化傳承;哈尼族

2013年6月第37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中國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成功入選,元陽哈尼梯田為世界所知曉。然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漢文化和外來文化的沖擊,元陽哈尼族傳統文化嚴重衰退,亟需保護和傳承。作者運用教育人類學理論和調查法對元陽哈尼梯田遺產地學校教育傳承哈尼族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進行研究。

一 元陽哈尼梯田遺產地學校教育傳承哈尼族傳統文化的意義

(一)通過教育教學自覺地傳承和保護哈尼族傳統文化

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加速了不同文化形態之間的相互滲透和交融,元陽哈尼梯田遺產地發生了巨大的文化變遷,哈尼族傳統文化逐漸消逝,哈尼族傳統文化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傳承危機。例如:哈尼族傳統民居蘑菇房被現代化的樓房、別墅取代;哈尼族傳統服裝日漸被漢族流行服裝取代;年輕人外出打工,遠離自己的傳統文化;年輕人不再聽唱哈尼史詩、傳統民歌;民族語言不再使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莫批等相繼離世等。通過學校教育,從學生這個年輕的群體開始學習哈尼族傳統文化,能讓元陽哈尼梯田遺產地的哈尼族傳統文化得到更有效的傳承保護。倡導和推動民族文化進校園,通過學校教育來傳承民族文化,無疑是民族文化傳承的最佳選擇。

(二)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促進哈尼族傳統文化的心理傳承

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消逝的原因之一是民眾對本民族文化沒有足夠的認識,缺乏對本民族優秀文化的熱愛。申遺成功后,參與開發旅游使哈尼族的經濟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歷史、地理及社會發展等各方面的原因,哈尼族的生活質量普遍不如漢族,這種差距使他們想盡辦法想要脫貧致富。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由于民族意識的薄弱,缺乏對本民族理智客觀的認識,沒有意識到自己民族獨特的價值和魅力,或是刻意的想要擺脫這種文化,哈尼族傳統文化就在哈尼族民眾中漸漸消逝。在遺產地的學校教育中融入哈尼族傳統文化的內容,能讓學生以及家長認識到自己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讓哈尼族看到國家和政府對自己文化的重視,增強民族文化自豪感,更具有文化自信心。

(三)以學校為主導,促進元陽哈尼梯田遺產地學校、家庭與社區的合作與和諧

民族文化傳承的途徑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區教育。家庭教育能夠傳遞最本真的哈尼族傳統文化,它是哈尼族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基礎;社區教育是哈尼族傳統文化創新的途徑之一,但需要依托學校輻射到社區,達到發揚和傳承哈尼族傳統文化的目的。相對于家庭教育、社區教育而言,學校教育在辦學條件、文化資源和空間環境等方面都具有優越性,例如學校具備開展民族活動的空間、有豐富的師資、先進的硬件設備等。元陽哈尼梯田遺產地以學校教育為主要途徑促進哈尼族傳統文化的傳承,目的在于通過學校的輻射作用,帶動家庭與社區的哈尼族傳統文化教育,加強學校、家庭與社區的合作,促進三者的合作與和諧,最終實現以教育促進哈尼族傳統文化傳承的目的。

二 元陽哈尼梯田遺產地學校教育傳承哈尼族傳統文化的調查分析

課題組于2014年3月14日~17日,8月31日~9月3日兩次先后到元陽哈尼梯田遺產地核心區新街鎮元陽一中、新街中學、攀枝花中學、南沙新縣城元陽高級中學(元陽民族中學)進行實地調查,訪談學校部分教師和學生,針對哈尼族學生和部分彝族、傣族、漢族學生編制了《元陽哈尼梯田遺產地學校教育傳承哈尼族傳統文化調查問卷》,分別圍繞哈尼族學生和其他民族學生的民族意識、哈尼族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了解程度、哈尼族傳統文化的傳播途徑、哈尼族學生掌握的哈尼族傳統文化狀況、學校的哈尼族傳統文化教育情況和學生理解的哈尼梯田申遺成功的意義及未來道路選擇六個維度,對元陽哈尼梯田遺產地核心區和邊緣區四所學校中的哈尼族傳統文化教育和傳承情況進行分析。調查問卷采取分層隨機抽樣法,發放問卷230份,回收215份,回收率93.4%;其中有效問卷196份,有效率91.1%。

(一)哈尼族學生具備一定的民族意識

通過對元陽哈尼梯田遺產地核心區和邊緣區四所中學的部分哈尼族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分析,作者認為,此區域的哈尼族學生已普遍具備了一定的民族意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哈尼族學生對本民族文化持有強烈的自豪感

圖2-1顯示:返回有效問卷的165名哈尼族學生中,認為哈尼族傳統文化很優秀的學生占58%,認為還不錯的占42%,沒感覺和太土了的占0%。希望學習哈尼族傳統文化的學生占100%,覺得父母會支持其在學校學習哈尼族傳統文化的學生占100%。通過以上數據分析,我們可知:第一,大部分哈尼族學生對自己的民族有著強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進而熱愛自己的民族文化;第二,所有的哈尼族學生都希望在學校學習哈尼族傳統文化,而且父母也十分支持。

圖2 -1 哈尼族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情感

2、哈尼族學生對本民族的文化了解程度還有待加強

圖2 -2 哈尼族學生對哈尼族傳統文化的了解程度

通過問卷調查統計所得,如圖2-2顯示,哈尼族學生中對于哈尼族傳統文化了解程度如下:不了解的占1.8%,了解一小部分的占28.4%,了解大部分的占69.8%,全部了解的占0%。

3、哈尼族學生了解哈尼族傳統文化的主要途徑是父母和家中長輩的口授

圖2-3 哈尼族學生了解哈尼族傳統文化的主要途徑

圖2-3顯示,哈尼族學生通過父母和家中長輩的口授了解哈尼族傳統文化的占93.7%,通過社區或節日活動了解哈尼族傳統文化的哈尼族學生占4.2%,通過電視或網絡了解哈尼族傳統文化的哈尼族學生占1.9%,通過學校了解哈尼族傳統文化的哈尼族學生占0.2%。此外,課題組在抽取部分學生訪談時也得出此結論,由此可見,家庭教育是哈尼族傳統文化得以傳遞的重要方式;而學校教育和社區教育作為傳承哈尼族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力量,目前尚未完全發揮出來。

(二)哈尼族學生對哈尼族傳統文化知識的掌握情況一般

圖2 -4 哈尼族學生掌握哈尼語的情況

1、哈尼族學生中會說哈尼語的占93.8%,會說大部分的占5%,不會說的占1.2%;所有會說哈尼語的學生都是通過父母和長輩的口授學習得來的。為證實其真實性,課題組在四所中學分別隨機抽取了40名學生進行現場測試,90%以上的學生都能運用哈尼語自由對話。

2、知道哈尼族父子連名制的學生僅占1.8%,98.2%的學生不明白什么是父子連名制。學生在回答問卷時不清楚這個專業術語,僅有3名學生填寫了哈尼族名字。例如元陽高中的高二女生名叫朵生(哈尼語),其父親名叫上朵(哈尼語)。

3、根據問卷統計,哈尼族學生所掌握的哈尼族傳統文化知識如表2-1

表2 -1 元陽哈尼梯田遺產地哈尼族中學生掌握的哈尼族傳統文化知識匯總表

從表2-1可以看出,被調查學生對哈尼族傳統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訪談中,我們發現哈尼族女生都能歌善舞,并且能說一些傳說故事、民族服飾和禮儀禁忌;男生則比較害羞,大多提到的是民族節日和特色飲食。但是元陽一中有一個高一的哈尼族男生比較特殊,他的名字叫馬春,哈尼語叫煙春,他的父親是莫批。據他介紹,他和姐姐一起從小就接受哈尼族祭祀文化的知識熏陶,父親每次主持祭祀活動都帶著他,他正在學習祭祀時念誦的哈尼語。

(三)學校的哈尼族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尚未深入開展起來

1、學校已開展的哈尼族傳統文化教育的情況

通過調查問卷統計得知,除了元陽高級中學(初高中部)的被調查學生在問及學校是否開始過專門介紹哈尼族傳統文化的課程時回答“有”,其他學校的被調查學生均選擇“無”。

圖2 -5 哈尼族學生對教師講授哈尼族傳統文化的認識

從圖2-5可以看出,47%的哈尼族學生認為自己就讀的學校教師沒有在授課過程中講到哈尼族傳統文化,53%的哈尼族學生覺得自己在語文、歷史、地理和音樂課程中,通過老師的介紹了解了一些哈尼族傳統文化,例如:語文課上,老師介紹了哈尼族的服飾,梯田文化、哈尼族婚俗、蘑菇房和民族節日;地理課里提到哈尼族保護龍樹,有利于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綠化環境;歷史課講到哈尼族的土司制度;音樂課教唱《敬酒歌》、《長街宴》、《美麗元陽》等哈尼族歌曲。

圖2 -6 哈尼族學生認為校園文化活動傳播哈尼族傳統文化的情況

從圖2-6可以看出,89%的哈尼族學生認為自己就讀的學校未在課余活動或校園文化活動中介紹過哈尼族傳統文化;11%的哈尼族學生覺得學校開展的一些校園文化活動,例如元旦晚會、文體藝術節、冬運會中會有哈尼族同學上臺表演歌舞節目。此外,在問及學校運用哪些途徑介紹哈尼族傳統文化時,絕大部分學生回答的是課堂知識、黑板報和宣傳欄、文藝活動。

2、在開放式問答中,學生希望學校通過以下途徑教授哈尼族傳統文化:舉辦講座、穿哈尼服飾上課、假期走訪哈尼族家庭、增添一門哈尼族傳統文化課、舉辦文藝活動、開設哈尼語言課程等。

(四)彝族、傣族、漢族學生對哈尼族傳統文化知之甚少

從問卷統計可以看出,31名彝族、傣族和漢族學生了解一小部分的哈尼族傳統文化,82%的學生通過父母和家中長輩進行了解,17%的學生通過社區或節日活動了解,1%的學生通過電視或網絡了解。68%的學生會說幾句哈尼語,32%的學生不會說哈尼語。僅有兩個學生會唱哈尼族歌曲《祝酒歌》,僅有8名學生填寫了哈尼族傳統文化一欄,而且只知道有長街宴、哈尼豆豉、祭龍樹。然而所有學生都愿意學習哈尼族傳統文化。

三 元陽哈尼梯田遺產地學校教育傳承哈尼族傳統文化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經過課題組的實地調查及對教學第一線的教師和校長的訪談,筆者認為,當前在學校教育中傳承哈尼族傳統文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和困難。

(一)漢族文化對哈尼族傳統文化的沖擊

作者在調查中了解到學生很少穿哈尼族服飾,在絕大多數場合均使用漢語交流,只是在家里說哈尼語。在訪談中,我們發現哈尼族學生在現代學校教育中逐漸淡化了本民族意識和文化背景,更多地接受了現代社會的觀念和生活方式。從文化的普遍性來看,現代社會流行的是漢族文化,而少數民族文化相比較而言屬于一種特殊的孤立文化。這里有一個非常矛盾的現象,即少數民族成員要想保留自己的文化,就必須通過教育進行代際傳播,讓新的成員反復學習和應用本民族的文化和實踐經驗;而現代學校教育主要傳遞的是漢族文化,少數民族新成員要想融入現代社會的主流文化中,需要的是現代學校教育這條途徑。然而,實踐證明,這種教育的結果已經在淡化本民族意識和文化,形成新的文化認同,在年輕的一代人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1]因而,漢族文化的強烈沖擊使得民族文化傳承在學校教育中陷入一個兩難境地。

(二)缺少哈尼族傳統文化傳承的制度保障

課題組通過調查和訪談發現,紅河州教育局、梯田管理局、元陽縣教育局等還沒有針對學校教育出臺專門的教育文件或制度來保護和傳承哈尼族傳統文化,只是在中學組織了一些志愿者活動。此外,中學也沒有設立專門的部門和人員來負責民族文化在學校教育中的活動開展和傳承。經訪談,除了申遺期間開設過《哈尼梯田申遺專題》課程,目前四所中學都沒有開設專門的哈尼族傳統文化課程,只是按照慣例舉辦每年一次的文體藝術節或冬運會,讓學生進行民族歌舞展示。

(三)哈尼族傳統文化傳承的經費投入不足

經調查和訪談,課題組得知,目前從紅河州到元陽縣相關政府部門出臺的文件里,都沒有提及哈尼族傳統文化傳承教育的專項經費問題。在一些經濟貧困的鄉鎮中學,例如新街中學等,教育經費嚴重不足,師資力量嚴重缺乏,直接導致有限的教育資源全部投入正常的教學工作中,而民族文化傳承只能作為學校正常教學之外的考慮對象。

(四)民族文化傳承被排除在考核內容之外

現代學校教育評價體系是以漢族文化的知識傳授和訓練為主,且現實社會中,中學學校教育也主要圍繞升學率來進行日常教學工作,教師教學壓力大,學生升學壓力也很大。教育評價體系的僵化使得學校教育中的民族文化傳承活動始終只能作為一種學校的附屬品,而不能被納入教師教學績效考核,嚴重挫傷了教師和學生開展民族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四 元陽哈尼梯田遺產地學校教育傳承哈尼族傳統文化的途徑選擇

哈尼族傳統文化是元陽哈尼梯田遺產地的文化根基和土壤,亟待保護和傳承,元陽各中學雖然開展了一些哈尼族傳統文化傳承的活動,開設了申遺的課程,但還缺乏對哈尼族傳統文化傳承的內涵進行深入挖掘和開發,民族文化的內容、精神實質、民俗民族傳統目前還只是表面化,沒有觸及文化本質,還需要深入挖掘。

(一)依托學校教育開展哈尼族傳統文化知識的教育,獲取政府的大力支持

元陽一中的S老師曾告訴我們說,如果沒有縣里領導和學校校長的支持,民族文化傳承在學校里是搞不下去的。如一年一度的哈尼族盛大的“矻扎扎”節,紅河州政府部門、事業單位都要放假四天舉行慶?;顒?,可見得到政府行政主管和學校領導的支持對于民族文化的傳承也是非常重要的?,F代社會里,民族地區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日益成為一種迅速改變當地社會經濟狀況的重要資本[2],一些民族地區的領導干部、教師、校長也充分意識到了這一點,并有意識、有目的地傳承民族文化,重視民族學校文化建設。在這種情況下,首先要對紅河州以及元陽縣的政府領導干部、中小學教師、教學管理人員進行適當的哈尼族傳統文化知識普及教育,使其充分認識哈尼族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本質,讓其在哈尼族傳統文化傳承中起到積極的推動和支持作用。其次,在此基礎上政府進行民族文化教育的專項資金的撥款,同時大力扶持各學校的民族文化教育活動的開展。

(二)充分利用和深入挖掘哈尼族傳統文化資源,開發哈尼族傳統文化校本課程

教育人類學認為,學校課程是文化中篩選出來的精品,被列入課程的文化就有可能被傳承、發展,是教育文化功能的具體化。[3]目前,紅河州和元陽縣在學校教育中開發了面向中小學生的《哈尼梯田可持續發展鄉土教材——哈尼梯田與青少年》、《哈尼梯田傳統文化知識讀本》,開局良好,但中國紅河哈尼梯田申遺成功后學校不再使用該教材,同時也不開設哈尼族傳統文化課程;而且教材內容淺顯,從小學一年級至高中階段分層次介紹哈尼族傳統文化,如單獨使用則存在內容缺失,不成系統等問題,所以哈尼族傳統文化校本課程還需進一步開發。

此外,在學校教育中的其他課程里,諸如音樂課里的民歌演唱、樂器演奏、樂作舞表演;美術課里的山水素描、梯田蘑菇房繪畫、民間工藝品的制作;語文課里介紹的民族傳統節日;歷史課中講到的民族歷史文化;政治課里講到的民族團結和多元文化共存;地理課里談到的世界文化遺產和哈尼梯田;體育課上的哈尼族競技活動(打磨秋等)等,都是可以大力挖掘的哈尼族傳統文化“課程資源”。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綜合利用,互為補充,可豐富課程資源,滿足當地民族教育的需要。

(三)重視校園民族文化建設,打造學校民族文化教育特色

元陽哈尼梯田遺產地各中學都應重視校園民族文化建設,適時開展民族文化進校園活動,打造學校民族文化教育的特色。首先,可進行校園文化氛圍的營造,例如建設校園民族文化走廊或畫廊,將哈尼族的樂作舞作為課間操舞蹈,哈尼族多聲部民歌作為上下課鈴聲;校園宣傳欄以民族文化為主題建立專門的宣傳欄,定期舉辦哈尼族傳統文化繪畫比賽和作文比賽等,將獲獎作品粘貼在宣傳欄供大家學習和欣賞;其次,校團委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傳承哈尼族傳統文化的社會活動,例如在學生中組建哈尼族傳統文化社團,在校園中吸納學生社員進行哈尼族傳統文化知識宣傳和交流學習,定期開展活動文藝活動;再次,從哈尼族的優秀學生中選拔并組建哈尼族傳統文化宣講團(中英文),積極參與元陽哈尼梯田景區的文化宣講,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包括英語口語水平,同時也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學習并傳承了哈尼族傳統文化。

(四)加強哈尼族傳統文化學校教育網絡資源開發

課題組從實地調查和訪談中了解到,關于哈尼族傳統文化教育的網站目前開設的有《紅河州教育資料網》、《紅河哈尼梯田網》,但是學校教育的專門網站比較欠缺,例如元陽哈尼梯田遺產地核心區和邊緣區的四所學校都沒有開始專門的哈尼族傳統文化教育網站,網絡資源匱乏。今天,中國已進入經濟全球化的信息時代,地球村里的網絡資源是了解國內外信息的重要途徑,中學生是接觸網絡資源的重要群體。在此,作者建議紅河州相關政府部門撥出一部分資金支持元陽哈尼梯田遺產地中學進行校園網絡資源的開發,建立哈尼族傳統文化知識學習和交流的校園平臺,學校在傳承哈尼族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較好地進行了廣告宣傳,帶來了文化宣傳的聯動效應。

(五)依托學校建立家庭和社區學習中心

首先,利用學校優勢和地方資源,通過開發校本課程、開展校園哈尼族傳統文化活動、參與哈尼族特色節日、成立圖書閱覽中心等形式面向社區開展哈尼族傳統文化教育,把哈尼族優秀文化輻射到家長、村民和社區;

其次,將具有哈尼族文化特長的,諸如哈尼族民歌、舞蹈、刺繡、宗教祭祀、哈尼族婚喪嫁娶習俗的民間藝人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請到學校里做民族文化活動的藝術指導或民族文化教育顧問,定期請他們來給學生做民族文化講座。學校也可提供教育空間,有針對性地對家長開設與家庭教育有關的內容,讓家長相互討論與交流經驗,提高家長素質。

實踐表明,學校教育是促進少數民族地區文化傳承的重要手段之一,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區教育三者的溝通和合作能夠有效地促進哈尼族傳統文化的傳承,最終形成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哈尼族傳統文化教育合力。中國紅河哈尼梯田申遺成功后,紅河州的哈尼族傳統文化不僅是紅河人民的精神支柱,更是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有力資源,促進哈尼族傳統文化的傳承不僅能夠促進紅河地區的和諧發展,更能促進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發展。

[1]錢民輝.斷裂與重構:少數民族地區學校教育中的潛在課程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07,(1).

[2]陳興貴.多元文化教育與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5).

[3]馮增俊,教育人類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259.

[責任編輯 自正發]

Analysis of on the Effective Way of School Education Spread the Hani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Culture on the Yunyang Hani Terrace Heritage Place

WANG Ting1;CHEN Ya-pin2;HUAN Shao-wen3
(1.The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22; 2.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092; 3.Honghe College ,Yunnan Mengzi 661100,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Hani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Culture is faced with hitherto unknown inheritance crisi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school education spread the Hani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culture on the Yunyang Hani terrace Heritage place, Proposes the solution path Aiming at th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in the process of inheritance, for example: develop Hani, traditional cultur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of ethnic groups; create family and community learning center relying on the school and so on.

school education; inheritance of ethnic cultures; the Hani Nationality

G40

A

1008-9128(2015)01-0009-05

2014-10-21

云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3年度一般課題:基于文化再現理論的學校教育傳承哈尼族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研究(Y13043)

王婷(1982—),女,云南蒙自縣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和民族教育。

陳亞顰(1965-),女,云南昆明人,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文化地理和教學論。

猜你喜歡
元陽哈尼族哈尼
我眼中的哈尼十月年
ABCG2、SLC2A9、SLC17A3和PRKG2基因單核苷酸位點多態性與哈尼族人群痛風的關系
長街古宴 宴宴熱鬧 哈尼族長街宴
維生素D輔助治療云南哈尼族兒童肺結核的療效觀察
特朗普放話要會魯哈尼
哈尼幸福萬年長
哈尼之心
李元陽本《十三經注疏》研究述論
哈尼族“老關工”白文達二三事
元陽印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