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語篇分析角度看安妮·普魯的文學語言

2015-10-21 16:59楊曉謙
作家·下半月 2015年11期
關鍵詞:文學語言語篇分析安妮

摘要 安妮·普魯是一位依然活躍在世界文壇上的美國女性作家,代表作品有《船訊》《斷背山》等。近幾年來,語篇分析的研究視角不僅受到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重視,同時應用的范圍也愈加的廣泛且深入,作為一門新興的理論研究學科,它不僅對文學語言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在對文本的理解上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不過目前學界并沒有從這方面對安妮·普魯進行研究,本文就將以此為切入點,試由語篇分析角度看安妮·普魯的文學語言。

關鍵詞:安妮·普魯 語篇分析 文學語言

安妮·普魯這個名字對我國的讀者來說有些陌生,但提到2006年上映的電影《斷背山》卻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部電影的劇本正是改編于安妮·普魯的同名短篇小說,電影的大獲成功使得安妮·普魯受到了世界范圍內的關注與重視,其他作品也受到了全球讀者的熱捧與推崇。同時,也使得她走入了我國讀者與研究者的視野。

安妮·普魯(Annie Proulx,1935-)是一位依然活躍在世界文壇上的美國女性作家,上世紀80年代開始了自己的文學生涯。安妮·普魯雖然不是一位多產的作家,但她的每一部作品都能引起人們的關注和強烈的反映,代表作品有《心靈之歌及其他》《船訊》《斷背山》《明信片》《老謀深算》以及《懷俄明故事集》系列。安妮·普魯總是用女性特有的視角捕捉小人物的生活狀態與精神境遇,因此她的作品總是受到文學界和評論界的一致認可與好評,這也為她贏得了美國家圖書獎、普利策獎、??思{獎、薇拉文學獎等美國文學界重量級獎項。

近幾年來,語篇分析的研究視角不僅受到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重視,同時應用的范圍也愈加的廣泛且深入,作為一門新興的理論研究學科,它不僅對文學語言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在對文本里理解上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不過目前學界并沒有從這方面對安妮·普魯進行研究。而性格鮮明的語言又是安妮·普魯文學作品備受讀者喜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安妮·普魯作品的語言風格實屬必要。本文就將以此為切入點,試由語篇分析角度看安妮·普魯的文學語言。

一 語篇分析與文學研究

作為一門新興的研究領域和角度,語篇分析在上世紀70年代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并在此之后有了長足性的發展,語篇分析的運用不僅拓寬了語言學的研究理論范圍,同時對其他學科的研究也產生了積極的引導作用,特別是在文學研究的運用上。

首先,文學研究中的語篇分析。文學研究中的語篇分析是一個意義上的單位,也就是此時作為語義單位的它不再是形式單位,這種分析實際上是一種超句法分析形式,是一種將語篇整體作為研究對象的語言本質分析。對一部文學作品來說,讀者需要通過具有完整性的語篇來完成對作品的整體理解和分析,一部作品實際上包含著多種多樣的語言特征,也就是說語篇分析中包含著許多的因素,如語篇、情景語境、讀者等,這些因素就是連接語篇分析與文學研究的中間橋梁,在多種因素的相互融合中才能真正分析出文學作品整體語篇的語言色彩與特色。文學作品的語篇不同于其他,它都是作者自己創造的語境,因此可以說明語篇實際上決定著語境的形成,因此不同的作者、不同的語篇都會形成不同的語言境遇,但由于作者對讀者理解能力和期待視野的把握,不同作者的語篇結構會形成文學上的互文性,由此可知,文學語篇與作者的生活經歷、時代背景、個人風格之間都有著密切的聯系。

其次,文學研究中語篇分析運用的理論依據。語言作為文學作品的承載者,在文學創作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由此可知,語言學與文學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與交集,同時語言學理論方法與文學批評的相互滲透改變了傳統意義上的文學批評,可以說語篇分析與與文學研究的相結合代表了一種新型的敘事學理論。對文學作品的研究,如果將不同作品的文學語言結構進行相互的對比可以在更深層次上理解作品本身或者作者的藝術風格和創作技巧,同時通過語篇分析角度對文學作品語言的研究還可以矯正某些語言學理論上的缺陷或者漏洞。一部作品在不同的讀者面前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理解與認識,這種理解雖然存在著某種主觀性,但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理論原則,這就是“自然化”的原則理論。有些作家的作品非常的晦澀難懂,普通的讀者并不能發現其中蘊藏著的真正意義。實際上,文學作品都是可以被解讀、被理解的,通過語篇分析的“自然化”過程就可以逐步揭開晦澀難懂的語言形式,從而通過文學語言真正地理解作品的本身以及作品的真實性與連貫性。

二 語篇分析中的語言真實性

雖然安妮·普魯迄今僅僅發表過為數不多的作品,但安妮卻是文壇公認的語言天才,她始終用自己獨特的語言描寫著那些即將被人們遺忘的地區,那些即將消失的事物和景象。與別的作家不同,她的文學語言總是在粗獷豪放中帶著無比的真實性。

首先,在語篇分析中尋找表面的語言真實。在語篇中尋找表面真實是讀者理解文學作品的一種有效方式和途徑,有些作家的作品總是打破常規,在支離破碎中進行推進故事情節或者表現思想內涵,這實際上都給讀者造成了理解上的障礙與困難,在語篇中尋找表面的真實有助于化解陌生化的語言形式,從而在不斷的調節中使得作品最大程度地恢復到自然狀態。安妮·普魯的作品執著于對美國西部和南部的描繪,同時她還在作品中大量地運用了家鄉康涅狄格州的方言,加之對象征、比喻等藝術技巧的運用,使得安妮·普魯作品的語言并不是很容易讓人理解認知,這樣的語言運用會帶給讀者一種夸張且荒誕的感覺,從而讓讀者覺得無法運用傳統的閱讀方式進行理解,實際上,讀者通過對語篇中的語境、情景的分析就可以得到存在于作品表面的真實,即讀者通過自我與作品之間的關系就會發現隱藏在象征、比喻背后的嚴肅創作態度和深刻思想意義,作者也正是通過這種表面的真實來呈現作品內在的意義,總之,安妮·普魯用適度的荒謬向讀者呈現出了一個相當真實的生活世界。

其次,在看似無意義、凌亂中尋找語言真實。有些作家作品的語言呈現出一種支離破碎之感,他們習慣于在雜亂無章和無所顧忌中來進行敘事。安妮·普魯作品的語言雖然沒有達到雜亂無章、支離破碎之狀,但從總體上說,其作品的語言還是突破了傳統的敘述習慣,從而讓讀者并不真正找到語言的真實所在。安妮·普魯一直執著于對美國西部歷史文化和精神的描寫與探索,其筆下的西部早已經超越了原本地理概念上的西部,而是成為了某種精神的代表。在語言的描寫的過程中,安妮·普魯加入了許多神話故事以及歷史傳說,同時還加入了許多的現代語言,從而讓讀者一方面讀到了古老落后中的西部,但另一面又讓讀者了解到了現代且精神匱乏的西部,但這樣的語言思維習慣卻在無形中產生了一種凌亂之感,使得整部作品看不到任何的真實性。從語篇分析角度上看,這種看似無意義的語言聯結實際上真實地記錄了西部地區人們的生活變化以及一系列的心理變化,同時也更加真實地表現出了西部人們在精神上的迷茫與孤獨,兩者之間是相互對應的。

三 語篇分析中的語言連貫性

文學作品中的語言除了真實性之外,還需要具有一定的連貫性,連貫同時也是語篇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實際上是支撐整部作品的結構概念,與作品之間是相互影響和相互聯系的,語篇種語言的連貫性實際上表明了作品的整體性與目的性。

首先,在自我構建中得到語言的連貫性。安妮·普魯的敘事結構與傳統的敘事結構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和不同,正是這樣的不同使得其作品的語言在某種程度上缺少必要的連貫性。敘事結構決定著作品中各個情節之間的關系和發展變化,對敘事結構的掌握也就理解明白了作品整體的邏輯結構和句法結構,同時也就掌握了整部作品故事發展的脈絡。在安妮·普魯的認知中,她認為敘述者不應該過多地影響整個敘述過程,讀者應該有能力根據自我的閱讀能力或者理解能力去構建整體的敘事空間,從而在彌補空白或者整理凌亂信息中理清語言的連貫性,如果作者過多地對作品進行整體上的干涉,那么反而影響了讀者對作品的理解,同時安妮·普魯認為作品的敘事結構理應為語言服務,脫離語言的敘事結構就是造成作品的支離破碎與理解上的困難,因此讀者必須在語篇的自我構建中找到語言的連貫性,從而在總體上把握作品的整體風格。

其次,語篇連貫性體現出的語言風格。通過語篇分析得到語言的連貫性可以讓讀者在整體上理解作者的語言風格,這也就更加容易地把握作品本身以及作品蘊藏的思想內涵??v觀安妮·普魯整體的語篇風格,就可以看出她整體的語言風格。雖然安妮·普魯的語言有些凌亂和支離破碎,但通過語篇分析得到的連貫性還是可以窺見其整體的語言特色,從整體上看,安妮·普魯的語言具有粗獷簡潔、優美詩意以及含蓄象征等多種風格。簡潔粗獷與安妮獨特的生活環境密切相關,在小說《斷背山》中,從兩位男主人公的對話中就可以感覺出這種粗獷之感,這也正好符合他們兩個的牛仔身份,作為一名女性作家,安妮作品的語言更多的是表現了優美的詩意感,安妮·普魯冷峻的筆端下流露出的是她對已流逝的歷史文化、宗教傳說的強烈情結,因而她總是用一種帶有詩意化的語言表現出心中凝結的自然生態的意識。

為了更加深入地表現作品的思想內涵,安妮還在作品中運用了象征性的語言。在普魯的文學作品中,比喻象征無處不在。這些修辭手法不但體現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也是普魯語言風格的一個集中體現。如,在《船訊》中描寫一家人來到祖居的老屋子時,“這座荒涼的房子立在巖石上。顯著的特征是一扇大窗戶的兩邊各有一扇小窗戶,好像一個大人站在兩個孩子中間,手臂搭在孩子肩上保護他們似的”。這個比喻使老房子的樣貌躍然紙上。同時,在荒涼、破敗的氣息中,透射出一絲暖意和樂觀的情緒。這也預示著一家人將在紐芬蘭島上開始的新生活是艱苦與溫馨相伴的。在普魯的作品中,她總能用最恰當的修辭將人物的外表與精神狀態聯系起來,巧妙地賦予事物以象征意義。這不但幫助讀者建立對那些文字虛構世界的感性認識,也使他們充分體驗到作者的語言智慧,從而產生愉快的審美體驗。

綜上所述,本文以語篇分析角度為切入點,對安妮·普魯的文學語言進行了總體上的整理分析,從而在語篇的真實與連貫中得到了其語言的總體風格,同時也就進一步地理解了安妮·普魯寫作的整體特色。安妮·普魯以自己的文字,對現實世界、個體生活給予真情實感的呈現,對現代社會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生態關系的失衡給予了清晰的揭示。在滿足讀者文字審美期待的同時,也賦予了作品以深刻的社會意義。通過語篇分析角度研究安妮·普魯只是眾多研究方法中的一個,筆者希望日后對安妮·普魯的研究會更廣泛和深入。

參考文獻:

[1] 曹路漫:《從語篇分析的角度解讀巴塞爾姆的小說語言》,《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2] 周怡:《論安妮·普魯的西部寫作》,《國外文學》,2009年第4期。

[3] 趙小沛:《從語篇分析角度探析翻譯》,《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5期。

(楊曉謙,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講師)

猜你喜歡
文學語言語篇分析安妮
好久不見的自己
新舊時期文學語言探索的方式對比研究
新經濟時代文學語言與自然語言理解研究
Who Has Seen the Wind?
每次只做一件事
淺談文學語言的審美特征
這樣單純的我,才是最好的自己
論廣告語篇的體裁互文性
以《傲慢與偏見》為例探討情景語境理論觀下的文學翻譯
中美領導人演講語篇對比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