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高層建筑與城市設計

2015-10-21 16:40邵福金
基層建設 2015年36期
關鍵詞:城市交通高層建筑

邵福金

浙江東華規劃建筑園林設計有限公司 310014

摘要:有很多高層建筑的建造忽視了城市設計,孤立的存在于城市環境中,沒有親切感,使人們對之產生畏懼感。再加之交通問題,高層建筑與周圍環境關系已成為目前城市設計的一個嚴峻的問題。建筑的生態性不僅是針對自然環境,也是針對與人相關的所有生存環境;不僅是物理性質的表述,也應體現在精神需求方面。

關鍵詞:高層建筑;城市交通;復合化

一、高層建筑與城市景觀

高層建筑的設計不僅要考慮自身的完善,更應關注對城市環境的影響。高層建筑巨大的體量勢必成為城市景觀的重要因素。某地區的景觀特征是該區域的城市組織方式的反映,是綜合了建筑與環境的基本要素,涉及美學、社會學和生態學等領域。其生態性體現在心理層面以及城市景觀的持續性發展。高層建筑對城市景觀的影響,在空間形態上可以從三個方面考慮:這三個方面分別針對了近景、中景與遠景,也包含著豐富的城市文脈信息。

1)底部過渡空間:具有交通、集散、商業、休閑等綜合作用,是高層建筑與城市環境發生直接交流活動的空間范圍。它可以有開敞、封閉、半開敞、架空、下沉等多種形式。由于與人的活動密切相關,因此尺度與比例要素顯得尤為重要

2)街道界面的圍合:指的是單體或群體所形成的城市外部空間關系。它通常是由裙房、高層中部及連接體所組成,但已經脫離建筑本身的范疇,是城市公共空間體系的環節。連續性、圍合感、韻律、質感、比例、秩序等要素決定了以“中景”為特質的景觀質量。

3)城市輪廓線:離觀察者最遠但更容易被覺察到的城市景觀特質。這是城市形象與氣質的整體表達,是高層建筑占主角的景觀特征,具有典型的美學與象征意義。但是,高層建筑的位置對城市的微氣候環境也有影響。

高層建筑所形成的城市景觀,對于人們的心理具有明顯的作用。古代,塔與教堂高聳的尖頂,具有強烈的精神意義?,F代的摩天樓則是地位、金錢與權力的象征,是物質文化的體現?,F在高層建筑常常是引起激烈爭議的焦點。良好的城市景觀需要建筑群體的相互配合,但是建造者往往是不愿甘當配角。每幢高層都充分表達自己,試圖成為景觀的主角。在文化認同、審美意識、尊重環境等方面,高層建筑經常受到周圍群眾的批評。高層建筑具有地標性功能,可以形成豐富的城市輪廓線,但其作用不能過于強調,否則就會適得其反,成為景觀污染。通過環境景觀分析,整理出空間意向、視覺走廊、歷史遺存、文化特色等要素。盡量減弱對環境的侵擾,在解決建筑功能需求的同時,保留有價值的城市環境資源。針對該項目的特定環境,歸納出重點在于:土地使用、自然要素、建筑形體組織、空間特征、環境與文化的聯系等幾方面。其中每一種要素都具有獨自完整的價值體系,但在城市的局部地段是濃縮地體現其綜合價值。不同要素之間是一種相互制約的關系,最終是要求整體價值的最大化。因此在設計中,提出高層建筑與自然景觀、地域文化、城市文脈等要素相結合的規劃理念,整體的建筑效果強調疏朗開放的特征。

二、高層建筑與城市交通

高層建筑對城市活動最直接的影響,在于其交通組織的方式。由于每日進出的人流、貨流量大,在其基地周圍,對城市產生巨大的交通壓力,同時也占用了大量的城市空間。交通對于高層建筑的影響在于效率與安全。因此,交通體系如同建筑的血脈,直接關系到其存在與運營的根基。研究高層建筑與城市交通的關系不僅是單體本身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群體之間相互關系,以及高層建筑給城市生活帶來的哪些根本性影響。解決問題的思路可以從兩方入手,一是物理環境的組織,另一方面是對人們活動模式的研究,所針對的設計策略包括:合理高效地分流和減少不必要的交通。分流的概念通常與城市的立體化交通結合。立體化交通包含地面以上架空連接方式和地下空間利用。地面以上高架與周邊建筑聯系,疏導人流,尤其位于城市中心的商業、辦公建筑可以采用此方式。高架方式同樣可以用以疏散車流,香港太古廣場和北京東方廣場都將行車道設于裙房之上,而把寶貴的地面空間留給城市。高層建筑的地下空間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通常與城市的地下空間開發相結合,將交通、停車、

購物、商務、文娛等活動系統地組織為整體,吸引地面的人流,并通過地下快速軌道迅速疏散人流。貨物的配送也可結合地下干道進行組織。這樣,地面層就可以留出充足的空間貢獻給城市。減少對外交通的方法可以有多種思路。通過避免建造用途過于單一的高層建筑,盡量使內部功能多元化。辦公、購物、娛樂、餐飲、休閑、會議、旅館、展覽、車站、公寓等功能可以互相組合,大部分活動在樓內就可以解決,樓內的多種設施可以得到更為充分合理的使用。同時考慮鼓勵步行的交通方式,建立獨立的人行系統,為步行到達提供方便,包括人行天橋、步行林蔭道、步行商業街等,減少對機動車的依賴。這種理念可以與下一節提出的“高層建筑的復合化”相結合,即通過復合減少對外交通,從而減少對城市的負面影響。

三、高層建筑的復合化

城市規劃學者認識到,創造都市活力、促進社區的有機生長是規劃及城市設計的重要內容。城市中的各個要素之間都非獨立,而是相互關聯的。城市的活力在于人的活力,如何將人的活動進行有效的組織,需要建筑設計與城市設計的密切配合。良好的空間模式在于能夠吸引人流,并且對于交通、休閑、購物、商務、娛樂等行為進行合理高效的組織,從而建立有意義的場所。單一的功能分區妨礙了人們非目的性交流的機會,因此在城市建設當中愈來愈注重場所的復雜性,以提高場所的活力與繁榮。多功能的高層建筑群,在處理好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提供豐富的城市生活內涵。高層密集區往往承擔了城市復雜而重要的功能,本身就可以形成一個小社會。因而建筑相互之間可以形成整體的功能集合,在空間布局、設施配備、交通組織等方面優化整合,共享資源,節約成本。如果以單純目的建設的高層,往往會被邊緣化。因為其容納的大量人員是會有多種需求的,這些需求不能方便的得到滿足就會降低其生活品質。目前高層建筑的功能有向多樣化發展的趨勢。

例如:六本木山森大廈作為六本木山的中心的超高層辦公樓,地上 54 層,地下 6 層,高 238 米,面積379500 ㎡。并實現了日本國內最大的單層約 4500 ㎡的無柱空間,其中 49 層至頂層部為森藝術中心,由美術館、展望臺、會員俱樂部、會議論壇等組成,在世界范圍內也是獨一無二的巨大文化綜合體。在六本木的中心位置由一個高約 45 米,面積約 1300 ㎡的空中花園,采用日本傳統園林的回游式庭園手法。六本木山綜合體由超高層森大廈、高層公寓及酒店、朝日電視臺、門樓大廈等組成,是工作、商業、休息游玩、教育、學習、醫療等多彩的城市功能立體復合,形成了緊湊的街區,“是適應高度知識、信息化產業時代的未來都市建筑”。六本木項目建設持續 17 年,2003 年 4 月建成開業。平時人流約 10 萬人,周末超過 20 萬人。甚至雙休日流量超過 30 萬人,比預想大概超過 50%。

通過建設高層綜合體,將如上所述的功能整合為一體,使得步行系統形成網絡。行人游走其間,不僅是單純的交通環境,而且可以解決生活和工作等多種需求,并使活動空間充滿樂趣。日本東京六本木山綜合體項目中,提出“……未來特大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挑戰,是引進創新城市發展模式,利用最新的管理制度、體制和科技,以達到社會公平、環境不受損害以及經濟效益多個目標?!际姓衽d的最大課題是以大都市圈為前提,創造舒適的環境,使它具有足夠的魅力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們來工作和生活?!邔咏ㄖ樽銐蚨嗟某鞘腥颂峁┓奖愕墓ぷ鞯攸c,盡可能的緊湊居住,但應給人舒適的感受,在超高層建筑之間應盡可能留出空間進行綠化,產生綠地中有超高層的街道,成為垂直花園城市?!?/p>

四、總結

高層建筑已走過百年的發展歷程,其設計風格雖不斷變化,但始終與城市環境發生關聯。任何設計風格的形成,都有它存在的道理和意義,也有它的局限性和負面性效果。因此,重視探究高層建筑設計與城市環境的結合有助于高層建筑設計理念的完善、更新,是推動高層建筑設計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王欣,梅洪元,濱水城市天際線淺析,哈爾濱建筑大學學報,2010,31 卷(4)

[2]吳良鏞,城市特色美的探求,城鄉建設,2012.1

[3]吳良鏞,基本理論、地域文化、時代模式——對中國建筑發展道路的探索,建筑學報,2012.2

猜你喜歡
城市交通高層建筑
水泄不通
共享單車對城市交通的影響
共享單車對城市交通的影響
城市交通旅游電子地圖的研究與應用分析
城市交通擁擠的根本原因及對策分析
高層建筑施工的關鍵技術
淺談高層建筑沉降監測關鍵環節控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