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農村建設與鄉土景觀設計初探

2015-10-21 17:10彭佳佳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 2015年33期
關鍵詞:鄉土景觀設計景觀

【摘要】針對新農村建設帶來的生態環境破壞、地域特色逐漸缺失、使用人口成分改變等問題,利用與發展鄉土景觀體現出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建設新農村時設計師應充分理解鄉土景觀設計,平衡好保護與創新兩個方面,創設出符合城鄉發展規劃,適宜人居,豐富當地旅游資源,增大其經濟價值的良好新環境。

【關鍵詞】鄉土景觀;新農村建設;鄉村旅游;地域文化;景觀設計

我國的新農村建設最終是要實現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的生活模式、工作模式、居住模式都逐漸趨同,甚至連城市的風貌和景觀也趨于相似[1],城市肌理遭到破壞,相似的建筑及景觀使我們無法感知城市特色,原有的韻味逐漸失去,如今新農村建設也正往這個方向發展。

在這樣的背景下,鄉土景觀正被行業內人士越來越多的提及,除了開發建設新的風景區,如何利用鄉村現有條件,在以保證城鎮化各項發展要求的同時,不使當地的特色景觀趨于統一失去特色,另外由于鄉村、古鎮旅游的開發,當地的人群結構發生改變,需要設計新的景觀尺度,這些問題已經慢慢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一.我國新農村景觀現狀

1.我國新農村景觀建設

農村景觀原本是在根據當地自然條件、風土人情的基礎上,隨著時間的推移結合各個時期當地居民及能工巧匠的經驗慢慢演化而來的,有時還受特殊時期及特殊歷史事件的影響,具有豐富的地域特色以及歷史文化底蘊。

2005年10月,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十一五規劃綱要建議》,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十年以來,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新農村建設得到了蓬勃的發展,景觀建設是其中重要的一個方面。其中設計規劃較好的新農村能在創造現代化條件的同時保留當地原有特色,例如江西婺源、湖南鳳凰、安徽宏村等。與此同時,由于對建設速度及現代化的過分追求,在如今的新農村,一排排整齊化一的樓房取代了原有的平房、圍墻,各處形式統一、排放整齊,原有村落失去特色,村與村,村與城市之間失去景觀個性。有的村落追逐潮流及利益,在設計規劃時選擇建設具有他人特色的風情街,引入外地文化而放棄延續開發本地原有特色;有的村落在規劃過程中甚至放棄景觀建設,只著眼于統一樓房的搭建,這都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我國農村原有的村頭等風水形制在以前可作為群體交流信息以及活動場所,而每家每戶的院子也是村民生活交流的場地,改成樓房后的新農村則失去了這樣的活動空間,取而代之的是辦公樓區域及住區中間的活動廣場或綠地。

2.新農村景觀發展趨勢

由于我國的長期以來城鄉二元格局的歷史背景,在現代化的發展中,城市趨于繁華,而鄉村特色景觀正逐漸失去。中國未來鄉村景觀的發展勢必同歐洲一樣,都是朝著工業化、被開發、具有傳統印記、自然遺存和逐漸消失這五種趨勢發展的,我國鄉村景觀目前形成的農家樂、農業園區等僅僅將旅游設施局限于有限的面積內,導致這種模式面臨著局部零散、規模小、形式單一趨同的趨勢[2]。從鄉土景觀設計入手,逐步改善我國新農村景觀現狀,保持及發展我國各地域特有景觀優勢的發展刻不容緩。

二.鄉土景觀的概念及特征

1.鄉土景觀的概念

"鄉土"的英文vernacular源自拉丁語vernaculars,意為土生土長的。 "鄉"通常指鄉村地區,"土"也就是農村。指泥土、土壤、田地,引申為本土的、當地的、民間的,故土的??梢?,都與鄉村、土地有著密切的聯系[3]。鄉土是指本地的風貌、固有的特征,鄉土景觀由兩種形式構成,一是在場地原址上經過長時期沉淀而來的地域景象,經歷過多代人的改造修葺,取材及構造幾乎完全適應當地環境;另一方面則是現代人通過對一特定地域的了解,提取其文化精髓而創設的新的景觀環境。

2.鄉土景觀的特征

2.1鄉土景觀的人文特征

鄉土景觀本是從當地居民的生活中發展而來,一代一代,積攢了厚重人文情懷。因此它都是質樸、溫馨的,是居住在當地的人們的精神寄托之所。村里的一條河流、一口古井、一顆老樹、一處祠堂等等,都有著數不清的故事,都記載了村民們的記憶。人們在使用這塊場地時,不是帶有探索未知的新奇感,而是踏實的歸屬感。這是鄉土景觀區別于現代景觀最突出的地方。它有一個歷史的延續性,在被世世代代改變發展的同時,影響著當地人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維方式。

2.2鄉土景觀的場地特征

鄉土景觀是最尊重場地現狀的景觀設計,他首先由場地現有條件發展而來,建筑依山傍水而設,留有較大場地作為廣場集散交流空間,鄉土植物直接應用。同時,鄉土景觀的形成也最接地氣,是對于原場地最充分的應用,他在特定的自然條件的影響下逐漸形成,正是這種自然、地理和人文等諸多因素的綜合作用,使得鄉村環境所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形式和風格,而正是這些錯綜復雜、千變萬化的因素的影響,產生了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鄉村環境特色[4]。由于鄉土景觀主要是從農民的生活出發,除了美觀更注重實用性,或者說他首先是為了抵御一些自然的侵害或者獲得更好的自然資源而逐漸發展至今的。

三.鄉土景觀發展方向

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人們都面對著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如何積極達成進步的世界文明,而同時又延續原有的地區傳統文化[5]。順應我國建設大力建設新農村的契機,應當合理發展鄉土景觀,延續其生命。而不是讓其毀于一旦令后世遺憾。同時作為景觀規劃角度而言,研究鄉土景觀有助于我們在設計中更好的尊重場地、尊重人,滿足普通人的生活需求,也能使得設計更"接地氣"[1]。

鄉土景觀可從保護與創設兩個方向來入手,同時,若是作為景區開發也應當不破壞傳統格局,游人在參與體驗時不影響大多數村民的生活,鄉村旅游圈可在原有村落的基礎上在外圍發展;若是不作為景區我們也不能忽視為村民創設更宜居的生活環境的重要性。

在新農村建設中,對鄉土景觀的保護范圍大體上包括少數民族文化遺產、 農村民間文化傳承人、古村落的文化、文化遺址等[6]。保留當地人與環境的獨特情感,既為當地人留下寶貴記憶也能使外來人員參與其中,成為共同的歷史印證。

歷史是在不斷向前發展的,我們對于鄉村的認識不應只局限在于一昧的重復過去,對鄉土景觀的規劃設計不應只是保護,更多的在于發展,提取符號信息,結合當地歷史與現狀條件,發展當地的鄉土景觀,不是侵略性的大肆發展,而扎根于地域脈源,符合當地原有景觀肌理。

四.結語

伴隨著新農村建設原有寶貴景觀資源的流失,鄉土景觀發展愈顯重要。在未來,應注重保護與創設的合理結合,兼顧景觀的美觀性與實用性,創設更加適宜人居的新農村環境。

參考文獻

[1] 蒙倩彬.鄉土景觀對現代景觀設計的啟示[C].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5年論文集.

[2] 徐文輝.綠道規劃設計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56-57.

[3] 鄧謹,張金梅.回歸鄉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種范式研究[J].生態經濟,2011.08.

[4] 彭一剛.傳統村鎮聚落景觀分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2.

[5] 鄭小東.全球化語境中的新鄉土建筑創作[D].北京:清華大學,2004.

[6] 姚紅梅.關于當代鄉土的幾點思考[J].建筑學報,1999( 11),52 - 53.

作者簡介

彭佳佳,1992年9月生,女,漢族,湖南長沙人,北方工業大學風景園林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鄉土景觀設計景觀
“可食地景”在校園景觀中的應用
城市公園景觀設計形式美的研究
《景觀平面圖》
創意涂鴉
善用鄉土歷史資源 提高史料實證素養
鄉土分外妖嬈
伍丹景觀設計作品
張鑫、靳政景觀設計作品
關于市政道路綠化景觀設計的探析
中東政治景觀——阿倫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