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化學實驗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

2015-10-21 19:35劉昌吉李蓬勃
新課程學習·中 2015年2期
關鍵詞:實施效果化學實驗校本課程

劉昌吉 李蓬勃

摘 要:以對某地區部分學生、教師的問卷調查結果為依據,系統闡述了高中化學實驗校本課程開發的必要性,研究設計出富有特色,能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高中化學實驗校本課程,并在某中學進行實踐。結果表明,該課程能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促進其全面發展,并能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關鍵詞:化學實驗;校本課程;實施效果

一、化學校本課程開發的背景

從20世紀60年代起,西方發達國家就已經出現“校本課程開發”的思潮。由于人們發現國家課程開發存在著種種弊端,他們普遍要求在課程開發時應該以學校為中心,由各學校針對自己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開發校本教材,這也是課程決策民主化的一種體現。在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國家就啟動了新課程改革,而強調校本課程開發是我國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基本內容之一。

自2010年甘肅省開始在高中實行新課程改革以來,校本課程的開發就在各個中學得以積極開展。然而,通過對本市部分高中學校的部分教師和學生進行訪談和問卷調查得知,多數老師都能認識到校本課程開發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專業素質的增長以及學校內涵的發展都具有很大的價值。但是,還有部分教師對校本課程的定位認識還不夠清楚,他們把新課改中的校本課程等同于探究性學習活動。而且被調查到的學?,F行的校本課程在科目設置上相對比較少,供學生選擇的余地不大,有的還比較枯燥、乏味,學生不感興趣,選修的人數都比較少。

新課程下的化學關注社會生活中的化學問題,新教材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生活經驗提煉學習素材,從豐富、生動的現實生活中尋找學習主題,要求學生了解化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使學生逐步認識和感受化學對日常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影響。新課程明確指出讓學生“有參與化學科技活動的熱情,有將化學知識應用與生產、生活實踐的意識,能夠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和生活問題做出合理的判斷”。而開發實施化學實驗校本課程就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積極性,該課程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多姿多彩的生活成為化學知識的源頭。

二、化學實驗校本課程在高中開設的意義

一本好的校本課程應該富有特色、能夠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實驗探究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個性潛能,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化學知識原理,并將其運用在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中。

1.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得到大大提高

本文通過對本市一中高一和高二的部分班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學生普遍被精彩奇妙的化學實驗現象所吸引,這也使得學生在實驗化學課堂上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此外,調查還發現,學生不僅只是關注奇妙的化學實驗現象,而且更希望能通過實驗的方式來幫助他們理解和解決化學問題;對于高二的學生,動手做已知現象的驗證性實驗并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他們更希望能通過實驗現象來提出問題,進而在教師輔助下運用所學化學原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能設計實驗,完成實驗。學生已經認識到親自動手操作實驗不僅能幫助其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學的化學知識,更能鍛煉他們科學的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2.完成化學實驗的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不僅對高中化學實驗內容的安排進行了調整,而且還在理念的設置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高一年級,課程共安排了43個化學實驗,并且大多都以探究性實驗為主,變傳統的實驗演示教學為師生共同完成實驗等。新課程之所以這樣安排,目的就在于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根據實驗內容和各學校的實際實驗條件,盡可能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實驗。但是在正常上課時,往往由于受課時所限,化學課堂幾乎全都是教師演示教學,而實驗校本課程的開設正好可以完成新課標的要求。

三、化學實驗校本課程的設計

1.課堂學習內容的深入

由于受課時條件所限,很多學校在化學課堂上往往是教師簡單演示實驗,有的甚至只是觀看實驗視頻,學生只是被動地觀看實驗現象,卻很少自己動手去操作實驗。因此,在高一下學期或高二安排學生化學實驗校本課程,這也能使學生更進一步地掌握必修中所學的化學知識。在課本實驗內容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拓展、延伸,這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科學的思考方式和探索意識,以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如高一學習的有關氨氣的噴泉實驗,學生在化學課堂上只是觀看了視頻,并未親自動手操作,也沒有去思考:“能做噴泉實驗的物質還有哪些?”“若將NH3換成NO2、HCl等,會有什么現象?”“若裝置中沒有膠頭滴管,能否設計操作完成噴泉實驗?”等問題,而這些都可以安排在化學實驗校本課程中,引導學生逐一完成,這會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氨氣的性質、噴泉實驗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2.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

化學是與社會生活緊密相連的。在設計校本課程時可以選取社會生活中有關的素材,這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提高學生對化學應用的認識,增強他們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提高對化學學習的興趣。例如,香煙盒上印有“吸煙有害健康”,那香煙的煙霧中到底含有哪些有害成分?它們又如何影響我們的健康?再如“牙膏成分的測定”“切開的蘋果為什么會變褐色”“如何除去水壺中的水垢”等,都可以通過化學實驗來解決。

3.課堂學習內容的拓展

選取一些與課堂上學生學習的化學知識有關的生活現象或趣味實驗,設置在實驗化學校本課程中,也有利于為有志于研究化學專業的同學打下今后深入研究學習的基礎。不過,這類內容在選取時,要盡可能與必修知識相聯系。在教學時,可要求學生對涉及的化學反應機理不必深入探究,只要能完成實驗操作、得出結論即可。如化學2課本“資料卡片”中提到可根據葡萄糖特征反應原理制備的試紙來測定人體血液或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砂才艑W生自行設計實驗來測定自己體內葡萄糖的含量。

四、化學實驗校本課程的實施效果

在校本課程編制完成后,課題組選取本市某中學高二(11)班作為試驗班,在高二上學期開展高中化學實驗校本課程,并選取未開展高中化學實驗校本課程的一個平行班高二(13)班做對比教學。

1.課堂教學的效果得到明顯提升

實踐證明,自己總結出來的知識是最牢固的。學生通過親自操作,經歷了知識探索、總結的過程,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識,更加牢固地記住知識。該課程的實施為學生提供了主動思考、自主設計、協作交流的機會,有效鍛煉并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大大提高了化學理論知識的教學效果。如對于“亞鐵離子的性質”——易被氧化,試驗班學生的掌握程度遠高于平行班學生,測試中涉及該知識點的正確率試驗班比平行班高出11%。

2.培養了學生用實驗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

學生在生活中遇到化學問題時,大部分會選擇上網搜索,或者咨詢老師、同學,更有的不了了之,只有很少一部分學生會利用化學實驗來解決問題?;瘜W實驗校本課程的實施,就是要培養學生用實驗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如“切開的蘋果為什么會變褐色”“溶洞的形成”“用廚房中的材料去除水垢”等探究性實驗,在化學原理的基礎上增加了對生活經驗的考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3.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化學實驗校本課程的實施,不但提高了學生化學學科知識技能,而且也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課堂上的資源及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化學校本課程理念鼓勵學生積極創新,利用課余時間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來擴充知識范圍。例如,在學習“環境污染”這一課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確立酸雨的研究課題來進行相關實驗,對酸雨進行采樣,根據其基本性質進行實驗檢測,了解本地酸雨的基本情況,并調查酸雨形成的原因,最后與當地有關部門協商,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治理措施。這不僅能夠很好地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4.教師專業素養得到提升

教師是校本課程開發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校本課程的開發促使教師定位從“教學型”向“研究型”轉換,也為教師潛能的開發和創新精神的發展提供了空間,使得教師素質得到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瘜W實驗校本課程的開設,不僅學生發生很大改變,而且也更有效地促進了教師的發展變化。在過去,傳統的理科教育往往是重理論輕實踐,在教學中重概念、理論,而輕視與社會、生活的聯系,這使得教師知識面普遍比較狹隘。校本課程開設后,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自主選擇活動主題、安排活動過程,指導學生進行問題探究和解決,其自身素質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參考文獻:

[1]丁念金.試論校本課程的歷史演變[J].教育發展研究,2000(4).

[2]曹葵.利用校本課程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J].化學教育,2003(12).

[3]徐泓.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現狀及對策[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0(10).

[4]王婷.高中化學校本課程的實踐與反思[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1(5).

課題項目: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GS[2013]GHB0375)。

猜你喜歡
實施效果化學實驗校本課程
現代學徒制在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中實踐應用與探索
基于模型的小麥栽培方案設計技術實施效果研究
對初中化學實驗細節化處理的認識
新疆高職院校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課程設計及開發研究
信息技術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利用實驗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