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讀日本戰爭獨身女性

2015-10-21 16:59張銳
作家·下半月 2015年11期
關鍵詞:剩女

摘要 田邊圣子是日本戰后出現的女性作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她的小說中有很多是以“剩女”為主人公的,“剩女”這一詞語在當今社會已被廣泛使用,但在當時日本戰敗時期,這個詞語表達的意義和現代所代表的意義是不同的。本文通過對“剩女”一詞的解說和對田邊作品中主人公的分析來解讀戰爭獨身女性,從而更深刻地剖析田邊小說以“剩女”為主人公的時代背景和意義。

關鍵詞:剩女 戰敗期 戰爭獨身女性

田邊圣子是日本當代一位優秀的女性作家,1928年出生于大阪。她的作品主要是用大阪方言來描寫大阪人的生活、男女之間的愛情、以及大阪的風土人情。主人公多為女性,其中以“剩女”為主人公的作品不在少數。究其原因,1945年日本戰敗時,田邊那一時代的女性正值婚配的年齡,而同年齡的男性都被應征入伍,導致了一大批“剩女”的出現,或者我們可以稱之為“戰爭獨身女性”,田邊作品中的主人公就是在這樣的戰爭背景下產生的。

一 “剩女”的定義及解說

田邊的現代小說的女主人公中出現很多“剩女”,其年齡階段為30到40歲之間,有自己的職業,比如編織設計師、少女小說家。這些女主人公的共通點是她們都以自己的工作為傲,并享受著一個人的美好生活。那么她們為什么會成為田邊作品中的主人公呢,田邊解釋那是因為她們處在一個“微妙的年齡”階段。所謂“微妙的年齡”,我們可以作如下定義,一個女人,在一個人獨自生活時,在青春不知不覺消逝時,才真正開始深刻地思考人生、男人、女人等等。這個年齡之前的年輕女性,思考的只是自己,并且只在自己可以預測的范圍內思考。在這個年齡之后的女性,也只是以自我為中心而思考,只考慮自己已經衰老的年齡。而這個“微妙的年齡”階段正是一個通曉事理、思想成熟的年齡階段,并且會強迫自己一個人思考,在這種情況下,才能思考女性人生的深度。所以,田邊解釋“微妙的年齡”是指雖然有猶豫、有徘徊、有恐懼,可是仍然堅持美好生活的浪漫年齡。正因為如此,田邊的作品才以這樣的女性作為小說的主人公。

田邊在與上野千鶴的談話中談到:以前,我剛開始寫作的時候,“剩女”是被歧視的人群,所以以對“剩女”的反抗為題是很容易寫的。她們會說“我們做我們想做的,哪里不好了?”而現在我在小說中所描寫的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似乎這個世界在追隨著我的小說發展一樣。

田邊所描寫的“剩女”大多是注重于她們如何快樂地生活這一點上。就像田邊自己所說的,認為“剩女”是處在被世人貶低的社會偏見中,把她們看作是悲慘的存在,其實不然,主要是表現對社會及這種社會意識的反抗才是最根本想要在作品中表達的。

“剩女”這個詞語在當時已經基本不被使用,而田邊開始頻繁使用這個詞語在1968年,目的就是為了和帶有侮辱性的詞語“老女人”相對抗,而賦予“剩女”這個詞新的意義。在金野美奈子《辦公室小姐的創造,意味世界中的性》一書中說到,“老女人”作為“職業女性”的象征被使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也就是說女性在職場中也就意味著未婚,換而言之,女性的職場,只不過就是到結婚辭職為止而已。

實際上,1926年的《婦人公論》雜志上,刊發過以女性獨身主義和結婚難為課題的專欄,且大部分的投稿者就是所說的“職業女性”。比如:“如果不具有經濟上獨立的能力或技能而結婚,完全依賴男性,最終也只不過就是變相的賣身?!薄拔沂莻€有工作的人,這份工作可以在經濟上幫助我,并且能提供給我充分的物質生活保障?!薄拔乙粋€人生活不會感到寂寞,反而是因為自己的工作而煩惱時才會感到寂寞?!边@樣的稿件數不勝數,所有的都是以結婚或者工作二選一為前提的。

市川房枝在《老女人的生活》一文中較客觀地提出了獨身女性的理想和現實問題。所謂“老女人”是一種污蔑性的詞語,是指錯過適婚年齡的女性的單身職業女性??墒撬齻冋J為自己靠工作養活自己,實際上是新女性的代名詞,她們提倡自己工作生活,或者自己工作撫養他人,是自由愉快的事情。沒有經濟上的獨立就沒有人格上的獨立,自己沒有錢,必須完全看丈夫臉色的妻子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取得人格上的獨立的。這確實是有點太過理想化的想法。但同時,市川也指出單身職業女性的困難和苦楚,比如工作難,特別是和男性一樣,處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中,職業種類的選擇具有局限性,不能像男性那樣被任命領導職位,即使是同樣的工作得到比男性低的薪酬,因為單身而產生的精神上的煩惱,沉重的責任,世俗的偏見等等。

這些圍繞獨身女性的議題即使是現在大體上還是有共同點的,“老女人”和“剩女”在日語里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詞語,何時“老女人”到“剩女”我們無從考證,但是在《廣辭苑》第一版第二版中有“老女人”這個詞,卻沒有“剩女”這個,而第三版中“剩女(稍微上了年紀的未婚女性)”這個詞就出現了。而且,在鷹橋信夫等編撰的《語言昭和史&昭和世相流行語詞典》中作為1967年的流行語出現了這個詞語。

總而言之,“剩女”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被賦予或褒義或貶義的意義,田邊所使用的“剩女”一詞是有意地賦予了這個詞新的價值觀的。

二 田邊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田邊作品中描寫的“剩女”是辦公室的白領,或者有特殊職業的女性,并沒有設定為精英企業的職業女性。作為最流行的職業婦女形象,職業女性一時間被極端稱贊。但是田邊所描寫的只是在中小企業和商店里工作的那些質樸的女性,她們以自己的工作為榮,并且多是這個領域的專家。

《可以愛嗎?》的女主人公,營業一部的齊坂澄玲,三十四歲,在這個科室時間最長,對待工作認真仔細,對待顧客的公司的要求有耐性,能夠獲得中意的公司的訂單,確定訂單未出貨,對明年的貨品的商討等等這些大小紛雜的事務,全部都能記入腦中。三十多歲正是年富力強的年齡。三十歲之后對職場中的同事的脾氣,性格,能力等的觀察力也形成了,夜漸漸明白了這些與工作的相關性。打電話的時候會這樣報自己的姓名:我是營業一部的齊坂,齊藤的齊,坂道的坂,齊坂。既然要讓自己的名字被記住就一定不要讓別人弄錯自己的名字,認真地完成工作,這就是本性的東西。

享受人生,在事業上小有成就,偶爾體會愛的甜蜜,像這樣的女性形象在現在已屢見不鮮,但是,在田邊開始寫“剩女”的昭和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也就是認為“老女人”和“老姑娘”應該被輕視和嘲笑的時代,田邊刻畫的“剩女”形象是新女性形象,也可以說田邊作品中已提前預見了現代女性的生活方式。

三 對戰爭獨身女性的解讀

田邊圣子之所以對戰爭獨身女性有深刻感觸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對戰爭獨身主義的關注在現代幾乎是被忽略了。戰爭奪去了很多未婚男性的生命,甚至連大學生都被送入戰場,這必然導致戰后涌現大量未婚女性。戰敗后的日本,一些舊習雖然看起來已經被一掃而光,但那只是表象上的,深深蘊藏在心底的民族思想是十年二十年都無法改變的。

田邊圣子在《田邊圣子全集2》的解說中說到:對未婚女性的責難非常的強烈,甚至可以說是殘酷,父親和兄弟都被戰爭奪去了生命,她們成為了這個家庭的支柱,就這樣過了一年又一年,不知不覺中,迎來了三十歲,四十歲,她們依舊單身,而帶給她們的只是冠以“老女人”、“老處女”稱謂的嘲諷。

在日本對戰爭遺孀的賠償制度是不完備的,雖然如此,從日俄戰爭之后對戰爭遺孀的問題已經受到關注。戰后文學中以戰爭遺孀為主人公的林芙美子的《旋流》和畔柳二美的《無限的困惑》等作品的出現充分證明了這一點。與此相對,對戰爭獨身女性的關注卻是一直被忽略的,雖說獨身女性日漸增多,可是因為戰爭而奪去她們結婚的機會的獨身女性的一代已經漸漸老去,甚至都從獨身女性的這一范疇中被遺忘了。

最先提出對戰爭獨身女性的關注問題的自然就是身為當事者的這些戰爭獨身女性,昭和42年9月3日,“獨身婦人聯盟”成立,由大久保澤子作為第一代會長,對于成立的原因,她這樣講述:日本戰敗的時候我19歲,是男子應該成為丈夫卻因戰爭而失去生命的年代,具體點來說,有200多萬的青壯年男性戰死沙場,女性未婚問題雖說是個人問題,可也是戰爭所帶來的社會問題。所以,因為我們是獨身,沒有太多顧慮的事情,也沒有過多悲哀的事情,大家要齊心合力努力生活下去,所以才成立了這樣的一個組織。

成立時我們設定了三個目標,一是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和自由,二是要向政府和自治區為獨身女性尋求豐富的生活保障,三是要為了和平而努力。當時出席創立總會的有50余人,因電視、報紙等大眾媒體的報導,反響也異常強烈。聯盟成立一年后會員數已達到三百余人,除了女性退休制度、工資差異、老年問題之外,還關注住宅問題。我們提出獨身女性不能入住公營住宅這點違反了尊重平等的原則,也與憲法相違背,最終《公營住宅法》于昭和55年被修改。

以“獨身婦人聯盟”成立為契機,大久保澤子在《朝日報導》中發表過一篇《團結起來吧,全國的剩女——獨身女性的實態調查》的文章,可以說正是因為這篇文章,“剩女”這個詞語才在大眾媒體上引起關注?!蔼毶韹D人聯盟”的成立雖說是“剩女”這一詞語存在的前提,可是幾年后,因為滋賀銀行搶劫事件,“剩女”這一詞語才頻繁出現在大眾媒體上。這次事件中搶劫金額達到四億五千萬日元,是當時的最高金額,更重要的一點是罪犯是四十多歲的單身銀行女職員,搶劫來的錢是要供養比她年紀小的男子,這件事立刻成為了大家討論關注的話題。像《新潮周刊》中“要是成為剩女的男人會怎么樣”“這就是四十二歲未婚女的貢品”等等這樣的評論頻繁出現,所有的媒體都這樣報道,正是由于“剩女”的孤獨和急于結婚的焦慮才引起犯罪的。在報道這個事件的文章中提到這個銀行女職員在戰后混亂時期正值青春期,可以成為結婚對象的年長4、5歲的男子大都戰死了,那是一個結婚困難的時代。女職員的同學說我們十五歲的時候戰爭結束,正當適婚的年齡的時候正處于戰后食物短缺的時代,可以成為結婚對象的男性也不多,所以我們那一代近半數人依然獨身,其實我們大家都具有成為賢妻良母的潛質的。

田邊在事后被采訪中說道:“四十二歲,比我小三歲,四十多歲女人依然純情的有很多,戰爭結束的時候正好十四歲左右,青春期正處于日本混亂期,戰亂中有很多人錯過了適婚的年齡,這不是個人問題,可以說是國家和社會的責任問題?!蓖粫r代,這些女性所共有的就是這個時代特有的背景,在這樣的背景下,戰爭獨身女性的出現和存在是有其必然性的。

田邊圣子描寫的是隨著戰后日本社會的變遷與進步女性的各種形象,究其根源,在于作者對經歷了戰爭且在戰爭后的混亂中不單單要自己活下去,也要讓家人一起活下去的女性的感慨,田邊作品中的女主人公都具有淳樸、自然、堅強的品格,她們把女性的形象完美地詮釋出來。

注:本文系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項目名稱:《從田邊圣子作品分析當代日本女性形象》,項目編號:12522164。

參考文獻:

[1] 田邊圣子:《田邊圣子全集2》,集英社,2005年版。

[2] 嶋中雄作:《婦人公論》,中央公論新社,1926年版。

[3] 田邊圣子:《田邊圣子后記》,講談社,1997年版。

[4] 田邊圣子:《田邊圣子的世界》,文藝春秋編,1986年。

[5] 油野良子:《現代女流作家の群像·田辺聖子》,《解釋與鑒賞》,1985年第9期。

[6] 王晶:《動蕩時期的日本女性文學》,《大連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

(張銳,哈爾濱師范大學講師)

猜你喜歡
剩女
當“剩女”邂逅“暖男”
蔣欣:在“剩女”的世界里綻放自己
“剩女”和“大女”:兩個詞匯背后的價值觀
環球時報(2012-08-24)2012-08-24
“剩女”感到多方壓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