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文明的建筑設計研究

2015-10-21 17:10郭維佳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 2015年33期
關鍵詞:設計分析生態文明建筑設計

郭維佳

摘要:生態文明是將自然生態、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統一于實現和諧發展的文明狀態,是解決生態、環境、資源各類問題的重要途徑和策略。本文針對基于生態文明的建筑設計概述,生態文明對建筑設計工作的價值以及生態文明視域下建筑設計相關技術探究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生態文明;建筑設計;設計分析

引言

在生態文明的視域下進行建筑設計,勢必能夠提高民眾的認知,同時提高建筑設計工作者對待工作的認真程度。并且,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人與自然的關系,使兩者保持和諧的關系,更能夠使建筑設計質量得到有效提升,進而為綠色建筑及可持續發展的實現奠定良機。

一、基于生態文明的建筑設計概述

生態文明作為一種文化倫理形態,其基本宗旨是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共同發展、和諧共生以及全面可持續繁榮。建筑設計作為建筑工程一個重要組成,其對建筑工程施工、應用具有重要指導作用。因此,建筑工程能否與人文、社會、環境、經濟、政治等因素相適應,關鍵取決于在建筑設計過程中融入生態文明的元素,即基于生態文明的建筑設計。

就建筑工程來說,建筑物本身作為一種高能耗物質,其在使用過程中需要動力系統、供暖空調系統、照明系統、生活辦公用品等物質的損耗,同時在建筑物施工過程中也常常伴隨著固體廢棄物垃圾、噪聲污染、廢水污染以及廢氣污染等??偟膩砜?,建筑工程施工和應用過程嚴重影響了生態環境的保護、能源資源的節約等。為了保證建筑工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在建筑設計過程中融入生態文明元素,發展綠色建筑,即充分利用自然、發展自然、讓建筑與自然和諧相處。

常見的基于生態文明的建筑設計類型主要包括生土建筑、生物建筑、節能節地型建筑和自維持建筑等。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引入生態文明元素需注意以下幾方面:首先,設計前,應充分考慮建筑整體布局與周邊自然環境的協調性,特別是科學劃分出居住區域、商業區域與娛樂區喲,同時建筑周邊配備相應的景觀帶或綠化帶;其次,設計過程中,必須遵循運用自然原則、自我調節原則與舒適化原則,以適應生態文明元素的融入;此外,設計過程中,針對建筑工程周邊環境中所具有的的自然資源,諸如風能、太陽能、雨水等,將其融入建筑設計之中,有效的促進節能環保效果的實現。

二、生態文明對建筑設計工作的價值

在過去幾十年的社會建設高峰期,我國實施的是高積累、高污染、高消耗的道路,特別在建筑領域過多的資源浪費和不計其數的生態惡化導致我國自然生態退化,環境災難頻發。嚴峻的形式不得不讓建筑行業和整個社會進行全面而認真的反思,而如何平衡行業和社會發展,如何優化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成為當下必須認真對待和嚴肅回答的實際問題。建筑設計是建筑各階段的起始,對于控制污染、降低消耗,維護環境、保護生態有著直接的價值,應該將生態文明觀念引入到建筑設計的工作之中,制止因建筑行業而產生的自然污染、環境破壞和生物滅絕等問題的蔓延,通過合理規劃和科學設計構建生態與建筑、人與自然、社會與環境的新型關系,取得經濟建設、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的多重成果,踐行可持續發展的國家戰略。

三、生態文明視域下建筑設計相關技術探究

1、綠色建筑技術

綠色建筑與許多基礎理論學科存在關聯性,比如氣候變異規律、能量流動轉化規律以及建筑中能源轉換規律等基礎理論等。與傳統建筑相比,綠色建筑技術的優勢也是非常明顯的:首先,能夠充分發揮建筑的節能功能,比如其中的屋頂節能技術以及墻體節能技術等。其次,對新型材料采用技術進行充分應用,在綠色建筑技術的融入下,由磚石轉化成為了墻體材料及結構,充分提高了輕質、簡單等優勢,使建筑材料的使用量大大降低,能夠體現這些優勢的材料包括鋁合金材料、混凝土材料以及高強度玻璃等。

2、生態建筑的生物設計法

生物設計法將生態建筑看作是一個有機的系統,借鑒自然生態的運行和規律來處理建筑物、環境和人三者之間的關系,通過物質、能量、資源的循環利用,建立多重流動體系,以低能耗、高效率、低污染的方式平衡生態建筑的內外關系。生物設計法的應用主要有如下主要步驟:一是,要展開對建筑物自然環境的調查,將自然環境看作建筑物的外部條件,以此來構筑完整的系統。二是,要對建筑物和周邊的生態因子進行調查,重點收集規劃區域的氣象、地質、人文資料,對規劃區和建筑物周邊的資源信息做到全面掌握。三是,綜合進行生態因子的分析,要對調查獲得的生態因子進行歸類和劃分,以主要要素構成生態因子因素圖,通過不斷疊加和彼此交叉形成綜合圖,以供生物設計過程中使用。四是,生物設計的結果表述,應該通過計算機、設計軟件的加工使資源和要素得到適宜的處理,進而形成生物設計的最佳方案,實現生物設計的目標。

3、原聲自然能源的利用技術

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充分利用原聲自然能源的利用技術,能夠使太陽能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從而實現降溫、干燥以及采暖。如在窗戶集熱板當中對太陽能資源系統加以構建,并由相關設備組合形成,包括空氣導管、蓄熱裝置以及單元集熱板等,進而使太陽所具備的光能能夠有效地轉化成為熱能。除此之外,還可以對低熱資源進行利用,從而實現地熱供暖。

4、生土建筑設計

生土建筑設計的理念主要是利用覆土的設計方法來實現建筑工程的保溫功能,從而節省的供熱能源的消耗。利用生土建筑的設計方案可以保證建筑物能夠抵御一般的外界污染及自然侵害,例如由于其覆土的設計能夠增強防震及防風效果,同時也能夠減輕噪聲污染給人們帶來的煩惱,最關鍵的是生土建筑設計在保暖性能上能夠大大減少能源的消耗,減少了大氣排污量,進而促進了生態平衡的維護。

5、生態建筑設計的一體化

建筑設計首先應該實現人與自然的一體化,即對人、建筑和自然之間的關系進行適當地處理,它需要為人類創造一個舒適的小空間,同時又要對大的周圍環境實施很好的保護,促使有利于人類發展的資源能夠持續存在。建筑設計在建筑材料的使用方面,應使用對人體無害的建筑材料;有效控制危害人體的輻射、電磁波及氣體等各種污染;充分采用自然通風,對環境溫度、濕度進行適當地控制,使室內溫度、濕度能夠達到人體所需的最佳狀態;充分利用直接采光,享受太陽光對人體的自然沐??;強調對自然景觀的享用,做到室內外空間的過渡要自然順暢,使人們盡可能多地觀賞到周圍的自然美景;注意歷史文脈的連續性,尊重地方文化的差異,繼承和發展地方傳統工藝、材料及生產技術。

6、少費多用建筑

少費多用建筑是使用較少的物質和能量創造更加出色的建筑作品。高技術建筑可以說是一種智能建筑,它的特點是利用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等高科技的發展,使固定的建筑外圍護結構成為可以跟隨氣候自我調整的圍合結構,可以進行自由呼吸,控制建筑系統與外界生態系統、環境能量和物質的交換,增強建筑適應可持續發展變化的外部生態系統環境的能力,并達到節能的目的。

結束語

總而言之,生態文明建設已成為當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國策,作為國家建設和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建設工程項目應始終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指導進行設計、施工和應用,這就要求在建筑設計充分考慮生態文明元素,即完善和優化基于生態文明的建筑設計。

參考文獻

[1]韓瑞燕.基于生態文明的建筑設計研究[J].山西建筑,2015,1(02):10-12.

[2]鄧明波,徐佩瑛.論生態文明的倫理內涵體系與科學發展觀[J].重慶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

猜你喜歡
設計分析生態文明建筑設計
安東尼·高迪建筑設計研究
敘事思維下的建筑設計與表達
傳統建筑設計元素在現代商業建筑設計中的運用
劇院建筑設計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劇院
西江航道擴能升級工程清礁工程設計分析
基于生態時代的綠色服裝設計分析
淺談綠色節能角度下的建筑給排水設計
生態文明建設融入高職校園文化發展的思考
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花卉旅游發展策略研究
現代光纖通信集成電路設計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