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同無效時履約保證金的利息損失起算時間

2015-10-21 17:06周天保
華人時刊·中旬刊 2015年11期

周天保

【摘要】合同無效時履約保證金的利息損失起算時間問題實際上是一個合同無效時損失如何計算的問題。合同無效時,保證金繳納人的損失是保證金被占用期間的利息損失,該損失自占用時即產生,故利息應自繳納之日計算。

【關鍵詞】合同無效;履約保證金;利息損失;起算時間

中圖分類號:D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5)11-095-01

一、一則案例的觀點分歧

某公司以“內部承包”的名義將涉案工程轉包給不具建筑施工資質的魏某,并收取了魏某200萬元保證金。法院審理后認為,本案內部承包協議違反建筑法關于建筑施工主體資質的相關規定,應屬無效。某公司收取魏某保證金缺乏依據,應予退還。但就利息損失的起算時間,存在不同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現雙方之間的合同關系被法院認定為無效導致保證金的收取失去依據,某公司應負退還保證金的義務。參照合同法對合同履行期間無約定或約定不明時的處理規定,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故應以魏某首次主張權利的時間,即其起訴的時間作為保證金的退還時間,并起算利息損失。

第二種觀點認為,合同無效的法律后果為自始無效,某公司收取保證金的行為系自始缺乏依據,自其收取保證金時就應當退還,故應自某公司收取保證金的次日起算利息損失。

本案所涉保證金在類型上是建筑工程中常見的履約保證金,系工程發包人為防止承包人在合同履行過程中違反合同約定或相關規定,給發包人造成經濟損失而收取的金錢保證。相關法律法規中并沒有強制性規定承包建筑工程應當向發包人繳納履約保證金,所以在合同約定的保證金條款無效的情況下,發包人收取保證金因缺乏依據而應退還,這一點在實踐中是沒有爭議的。從前述的分歧觀點中可以看出,因為利息損失需要以保證金作為本金進行計算,所以對利息損失計算的分歧實質在于對保證金應當退還的時間點認識不一致。

二、合同無效時的返還義務

合同法第五十六條規定了合同效力溯及既往的原則,無效的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即雙方當事人基于合同約定確定的權利義務自始不發生法律效力。既然是自始無效,當然就不能認定發包人在收取履約保證金的當時具備合同約定作為依據,因為合同無效的后果并非自合同被認定無效之后才發生。合同法第五十八條規定,合同無效后,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該條確定的合同無效后的返還義務,是要將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恢復至合同簽訂之前的狀態,故認為退還保證金的義務應自合同被認定無效之時產生,違背了合同效力溯及既往的原則。

第一種觀點的主要法律依據是合同法第六十二條,其第(四)款規定,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準備時間。但是,該條規定并不適用于無效合同的返還義務。首先,合同法第六十二條是對有效合同中當事人就有關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時如何履行的規定。而在合同無效的情況下,當事人的權利義務自始不發生法律效力,法律規定的返還,目的是將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恢復至合同簽訂之前的狀態,所以,無效合同并不存在如何履行的問題,或者換個說法,法律并不鼓勵無效合同的繼續履行。其次,合同法第六十二條針對的是合同義務的履行問題,即合同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的義務或者基于該合同關系而產生的義務,存在履行期限、履行地點等不明確,且不能達成補充協議,亦不能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時,才依據合同法第六十二條的規定進行確定。但是,如前所述,合同無效的財產返還請求權并非基于合同關系產生的債權請求權,無效合同的返還義務既非基于當事人的合同約定,亦非基于當事人之間的合同關系而產生,故不屬于合同義務,不能適用合同法第六十二條的規定。

三、返還義務的時點界定

合同法第五十八條規定,合同無效后,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這條規定是發包人返還承包人履約保證金的法律依據。雖然該條法律僅規定了“應當予以返還”,并未明確何時返還,但合同法第五十六條規定了合同效力溯及既往的原則。結合兩條法律的規定,發包人基于合同約定收取承包人履約保證金的行為自始沒有依據,發包人占有承包人資金的行為自始屬于非法占有,而且這種非法占有狀態是自其占有承包人資金時起直至全部返還時止,處于持續狀態,故發包人應當自其非法占有時即負有返還義務,承包人的履約保證金自發包人收取之時就應返還。

合同法第五十八條規定合同無效后,返還財產之外的另一法律后果,即賠償損失。據此,承包人在請求返還履約保證金的同時,有權主張因合同無效造成的損失。本案中,魏某主張的利息損失實際上就是以資金利息作為計算標準主張無效合同的損失賠償,所以,確定利息損失的起算時間,就是要確定這部分損失的發生時間。利息損失,實質上就是本金的法定孳息的損失,所以在確定了本金應予返還的時間點的基礎上,利息損失的發生時間就顯而易見。自本金應予返還而未返還之時發生,直至本金全部返還時止均屬于損失發生的持續狀態。

需要說明的是,對無效合同的財產返還和損失賠償的依據存在所有權請求權還是不當得利請求權的爭議,但不論適用物權制度還是不當得利的債法制度,均排除了合同之債的適用。本案本金返還時間的確定是利息損失起算的前提,并不表示損失賠償責任與返還財產責任存在依附或者關聯的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