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馬克思主義危機及化解對策

2015-10-21 17:06李宏莉
華人時刊·中旬刊 2015年11期
關鍵詞:對策與建議馬克思主義

李宏莉

【摘要】文章運用文獻資料法分析了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現狀、危機的原因,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對策,為主管部門決策提供依據。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對策與建議

中圖分類號:A8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5)11-223-02

在當下中國,信仰問題已經成為許多社會問題的癥結所在,有無信仰、信仰什么或不信仰什么是關乎我們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大問題。馬克思主義信仰是指對共產主義事業必勝的信心,具體表現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持、對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的信任和對社會主義制度的自信。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九十多年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必須加倍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展。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馬克思主義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社會主導政治信仰。

馬克思主義信仰既是中國意識形態領域主導的政治信仰,同時又是信仰多元化常態下的一種信仰選擇。這種雙重身份,決定了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狀況不能一概而論。馬克思主義信仰問題是意識形態領域的重要問題之一,從理論層面分析馬克思主義信仰問題,是從根本上解決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推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健康、創新發展的重要條件。馬克思主義信仰問題,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成敗。

信仰危機的表現都是從微觀角度出發:從信仰主體來說,危機表現為信眾方面信仰心態上由“確信”轉向懷疑,以致出現較大面積的疏離和背棄;信仰行為上,也不再以信仰客體所倡導的信義等為最高的行為準則、規范自身言行。從信仰客體來說,作為支撐信仰的理論基礎、邏輯基礎受到來自現實的沖擊,原有的理論邏輯不能再為人們答疑解惑。我認為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可理解為馬克思主義信仰與社會主義中國的特殊關系,作為主導政治信仰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在一定程度上并沒有成為主流的信仰,這個視角更有現實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的原因

(一)社會主義沒有出現在先進的國家,而是出現在落后的國家

社會主義原創理論的唯物史觀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理論認為:社會主義社

會只能由生產力比較先進發達的國家來建設,在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時代,他們眼中的先進國家就是運用大機器進行生產的資本主義國家,所以,建設社會主義的任務就只能依靠這些先進國家;即便是生產力發展落后的國家有可能跨越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直接進入社會主義,但也有個前提條件,就是只能在先進國家同時進入社會主義之后并在其幫助之下才有可能實現。

(二)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的優越性并未完全體現

社會主義中國,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人,衣食住行等生活條件和工作條件都得到了極大地改善,但這只是單個人從在時間的縱向上,三十年前后的對比。然而,當前中國仍處在嚴重的兩極分化狀態。兩極分化是資本主義私有制和剝削制度社會的基本特點。社會主義社會與兩極分化是相互對抗、不可調和的關系。當代中國,唯有從根本上消除兩極分化,才能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健康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三)社會主義道路還未完全取代資本主義道路

現實社會主義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無論是勞動生產率、人民生活水平還是綜合國力方面都處在發展中國家水平,和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有很大差距。即使到了21世界中葉,社會主義國家也不能在所有領域趕上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所以說,只要社會主義國家還沒有超過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就不能表現超出對資本主義的制度優勢,也就無法吸引更多的國家、特別是發達的國家選擇社會主義道路

二、化解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的對策探討

(一)增強理論邏輯所說服力

1.認同人類社會發展存在客觀規律

要樹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信心,其中最重要的是對馬克思主義所表述人類社會發展存在著客觀規律結論的認同。社會主義的必然性就體現在這一規律性之中?!暗侥壳盀橹沟臍v史總是像一種自然過程一樣地進行,而且實質上也是服從于同一運動規律的”,這一論斷是唯物史觀對社會運動做的本質性規定,這個論斷也是唯物史觀的基點,如果放棄了這個基點,唯物史觀的科學性將不復存在。承認社會形態更替的客觀必然性,就是要承認社會形態依次更替的過程和規律是客觀的,其發展趨勢是確定不移的。

2.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方位

規律的客觀性并不否定人們歷史活動的能動性,并不排斥人們在遵循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對某種社會形態的做出的歷史選擇。人民群眾做出這種歷史選擇是根據自身的根本利益、根本意愿以及對社會發展規律的把握和順應程度,是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統一。做出選擇之后就要正確看待選擇的結果,把握歷史的前進性與曲折性、順序性與跨越性的統一。

3.建構并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礎理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落后國家運用市場方式建設的社會主義,已不同于馬克思主義原創理論,需要依據新的時代事實證明其必然性,這就需要實現與馬克思主義關于歷史規律思想的對接,即通過理論創新方式,從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角度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確認其在客觀規律中的歷史方位。這意味著需要進一步建構并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礎理論。

4.以“中國夢”的美好未來激勵人們自愿選擇馬克思主義信仰

任何一種信仰都具有超越性,這種超越是未來對現在的超越、理想對現實的超越、是精神對物質的超越。馬克思主義信仰也同樣具有超越性。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的化解,在超越性方面就需要有一個源于現實又高于現實且能預示現實發展的方向的關于自我、關于社會發展的美好未來,在當下就是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爸袊鴫簟敝械睦硐胄拍钜馓N與馬克思主義信仰之于個人和社會理想追求相契合;“中國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通俗化、形象化的表達;“中國夢”的實現過程能進一步鞏固馬克思主義信仰在中國的主導地位,并擴大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群眾基礎。

(二)彰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1.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中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步,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全面小康的重要著眼點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如何實現公平正義、如何保障民主權利、如何解決貧富兩極分化、如何攻克三農難點、文化挑戰如何應對、生態瓶頸如何突破、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就是補齊發展短板的過程,就是提升小康水平線的過程。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才能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為化解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奠定堅實的現實基礎。

2.全面依法治國

全面依法治國能為馬克思主義信仰提供硬約束。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目標,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國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法制保障。具體而言,全面依法治國這就求樹立法律權威至上的觀念,建立和健全完善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法律知的宣傳普及和灌輸,尤其要確保司法公正,通過執政者模范守法的示范作用帶動公民自覺守法。

3.全面從嚴治黨

我們黨要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堅強領導核心的關鍵就是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徹底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要增強從嚴治黨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實效性,鍛造我們事業更加堅強的領導核心。全面從嚴治黨是執政黨加強自身建設的必然要求,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全面從嚴治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只有全面從嚴治黨,我們黨才能始終堅強有力,我們的事業才能無往而不勝。

總之,打鐵還需自身硬,中國共產黨只有全面從嚴治黨,在黨內,才能使每個黨員從思想上到行動上保持純潔性,堅定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在黨外,才能通過樹立起來的黨員的良好形象,樹立在群眾之中的威信,獲得人民群眾的信任,讓廣大群眾自覺且堅定地擁護黨的領導,增強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吸引力,并能讓廣大群眾自主、自覺、自愿選擇馬克思主義信仰。

參考文獻:

[1]俞可平.論國家治理現代化[M].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

[2]寶成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本思想研究論綱[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1).

猜你喜歡
對策與建議馬克思主義
淺析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發展狀況
如何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走出思想品德多媒體教學的誤區
高校體育課堂評價的研究
高速公路項目投融資管理問題研究
關于提升財政補助資金使用效率的思考
論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在聯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