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痛分娩與自然分娩的臨床對比觀察

2015-10-21 18:14鄧智華
延邊醫學 2015年29期
關鍵詞:剖宮產率新生兒窒息自然分娩

鄧智華

摘要:目的:分析探討無痛分娩和自然分娩的臨床效果對比。方法:選擇2013年1月-2013年12月之間來我院行分娩的產婦88例作為觀察對象,其中44例為對照組,接受陰道自然分娩,觀察組44例產婦則自愿接受采用無痛分娩。分析對比兩組產婦的分娩結局。結果:與對照組產婦相比,觀察組產婦宮縮時的疼痛程度更輕、且第一產程更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兩組患者的第二和第三產程、產后出血量、住院時間、新生兒Apgar評分以及新生兒窒息率等指標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相對于自然分娩,無痛分娩的鎮痛效果更佳,能夠促進第一產程活躍期,從而縮短第一產程,且不對新生兒Apgar等指標產生影響,具有很好的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無痛分娩;自然分娩;剖宮產率;Apgar評分;新生兒窒息

分娩是女性非常重要的生理過程,在一般情況下,分娩會產生極大的疼痛,誘發產婦的應激反應,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兒茶酚胺等物質的水平上升【1】,導致宮縮抑制等不良現象,產婦的子宮血管發生急劇收縮,最終延長生產的時間,出現胎兒宮內窘迫,對于母嬰結局產生較大的影響。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上升以及圍產醫學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產婦希望在保證母嬰良好結局的前提下減少分娩造成的疼痛【2】,臨床中尋找有效的分娩止痛方法與藥物的工作從來沒有停止。無痛分娩技術在臨床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為探索無痛分娩和自然分娩對疼痛程度、產程以及母嬰結局的影響,本文通過分組對照研究探討兩者的結果差異,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3年12月之間來我院行分娩的產婦88例作為觀察對象,所有產婦僅為單胎頭位生產。未發現明顯的頭盆不對稱、無產科或內科合并癥、無麻醉禁忌癥,采用隨機的方式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4例。觀察組產婦的年齡在21-36歲之間,平均為(26.72±4.38)歲,孕周在38-42周之間,平均孕(39.2±1.7)周;對照組產婦的年齡在22-35歲之間,平均為(26.34±4.27)歲,孕周在38-41周之間,平均孕(38.8±1.6)周。對兩組產婦的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發現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產婦采用傳統的引導分娩方法,沒有采取任何鎮痛處理;觀察組產婦則應用無痛技術進行分娩,在產婦宮口開大至2cm以上,指導產婦采取頭膝屈曲側臥位,與產婦L3-4間隙采取硬膜外穿刺,穿刺完成之后由骶部開始進行置管,深度在3cm左右,置管完成后注射濃度為1%的利多卡因2ml,進行基礎麻醉之后根據產婦的體重注射5-8ml濃度為0.125%的羅哌卡因,依據產婦的實際痛覺對麻醉藥物的用量進行調整【3】,直到產婦宮口全開之后停止,然后進行分娩。對兩組產婦宮縮過程中的疼痛程度、產程、母嬰結局等指標進行分析對比。

疼痛的判定標準:無痛:產婦宮縮過程中的表情自如,詢問后表示沒有明顯的疼痛感;輕度疼痛:宮縮過程中產婦相對安靜,沒有出現明顯的痛苦表情,有輕微的腹脹與腰酸感覺;中度疼痛:產婦出汗、且表情較為痛苦,存在較為明顯的腹痛感;重度疼痛:產婦的表情非常痛苦、大量出汗、惡心、喊叫、甚至發生嘔吐,腹痛癥狀難以耐受。

1.3統計分析

本文研究中的數據與資料全部錄入到SPSS18.0統計學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值檢驗;而計數資料則應用率(%)的形式表示,以卡方值進行檢驗,以P<0.05代表兩組產婦的分娩差異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產婦的宮縮過程中的疼痛程度對比

在宮縮過程中,觀察組中完全無痛的產婦有33例、僅為輕度疼痛的產婦6例、中度與重度疼痛產婦分別為5例和0例;對照組中,完全無痛產婦16例、輕度疼痛9例、中度疼痛11例、重度疼痛8例,對比組間差異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產婦的宮縮過程中的疼痛程度對比[n(%)]

注:與對照組比較,*代表P<0.05

2.2兩組產婦的產程對比

對比兩組產婦的產程,觀察組第一產程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第二產程和第三產程之間的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產婦的產程對比

2.3兩組產婦的的產后出血、新生兒Apgar評分等指標對比

觀察組44例產婦產后平均出血量為(221.5±39.6)ml,對照組產婦平均出血量為(218.6±40.3)ml,對比差異結果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新生兒的Apgar評分為(9.16±0.25)分,對照組新生兒Apgar評分為(9.19±0.27)分;觀察組住院時間為(1.84±1.21)天,對照組為(2.23±1.27)天;對照組中有2例出現新生兒窒息,新生兒窒息率為4.55%,觀察組中1例,占2.27%,對比兩組新生兒Apgar評分、住院時間以及新生兒窒息率等指標,差異結果同樣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分娩在大多數女性的生命中最為疼痛的體驗,基于醫學疼痛指數的判斷,分娩產生的疼痛僅次于灼燒產生的疼痛【4】。盡管是一種正常的生理過程,劇烈的疼痛會對母嬰產生不良刺激,很可能影響到母嬰結局、對于產婦而言,分娩過程中的劇痛會導致焦慮、恐懼等狀況,誘發宮縮乏力,很大程度上延長產程。過度通氣很可能增加耗氧量,進而造成酸中毒甚至是胎兒低氧血癥。疼痛刺激腎上腺素以及兒茶酚胺的分泌,容易導致子宮動脈收縮性胎兒窘迫。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無痛分娩技術和藥物的應用逐漸成熟,臨床中許多學者認為無痛分娩必須具有確切的鎮痛效果、安全快速等特點,同時還需要預防運動阻滯發生,不對產婦的宮縮與產程造成影響。羅哌卡因是一種酰胺類局部麻醉藥物,其主要特點是起效速度快,維持時間在4h作用,能夠有效阻滯感覺神經,具有很好的鎮痛效果【5】。同時對中樞神經系統及心腦血管系統的影響小,具有非常好的應用前景。在本組研究中,對觀察組產婦給予羅哌卡因實施無痛分娩,產婦的疼痛程度顯著改善,第一產程時間明顯縮短,同時不會對新生兒Apgar評分和窒息率產生影響,具有很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常欣,湯杰端.自然分娩與無痛分娩臨床對比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4,24(1):361.

[2] 黃立春.無痛分娩與自然分娩的臨床對比探討[J].中外健康文摘,2014,(17):83-84.

[3] 黨紅梅,冶省娟,孟巧絨等.我院自然分娩與無痛分娩的臨床對比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4,24(3):1725-1726.

[4] 葛茂華,徐萌艷.導樂無痛分娩在臨床分娩鎮痛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7):15-17.

[5] 李君麗.無痛分娩與自然分娩的臨床對比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2,16(22):2923-2924.

猜你喜歡
剖宮產率新生兒窒息自然分娩
新生兒窒息復蘇操作對??漆t生基地學員培訓的效果評價
藏西結合自然分娩模式初探
產前護理干預對自然分娩的影響剖析
亞低溫療法在新生兒窒息早期治療中的應用及臨床護理
氣囊仿生助產促進自然分娩的臨床應用
新生兒窒息的原因和復蘇搶救的體會
導樂分娩中應用分娩球160例的臨床觀察
窒息新生兒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檢測的臨床意義
縮宮素引產與欣普貝生引產的剖宮產率與產后出血率探析
孕期健康教育對瘢痕子宮分娩方式影響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