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復護理對腦外傷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分析

2015-10-21 18:14龍海香
延邊醫學 2015年29期
關鍵詞:肢體功能腦外傷康復護理

龍海香

摘要:目的: 探討康復護理對腦外傷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收集來我社區接受腦外傷后期治療的患者50例,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其中25例患者接受常規護理,作為對照組,25例患者采用康復護理進行康復護理,作為觀察組,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肢體運動功能、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Barthel 評分為68.91±5.23,對照組患者為56.48±5.16,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SF-36評分為65.11±7.46,對照組患者為59.91±10.45,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率為96.00 %,對照組患者為80.00 %,P<0.05。結論: 社區康復護理可有效提高腦外傷患者康復效果,對于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均具有重要意義,具有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康復護理;腦外傷;肢體功能;生活質量

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進步,腦外傷的死亡率大大的減低,但是患者在接受有效的臨床治療后,往往需要接受長時間的康復護理,才能逐漸的恢復正常的運動能力。社區醫院作為患者出院后接受繼續康復治療的主要場所,對于患者病情的康復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康復護理過程中由于患者術后神經功能和自理功能的暫缺[1],導致部分患者出現不配合臨床護理的情況?;诖?,本研究采用康復護理方式進行了腦外傷康復功能訓練的康復護理,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收治的腦外傷后期治療患者50例,年齡43~61歲,平均年齡55.8±4.7歲,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12例,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其中25例患者接受常規護理,作為對照組,25例患者采用康復護理進行康復護理,作為觀察組。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P>0.05,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均沒有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臨床護理方法 觀察組患者采用分期護理康復方式進行康復護理,即 ① 第1個月 肢體訓練: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簡單的肢體康復訓練,患者可先在護理人員的幫助下在病床上進行簡單的四肢活動,練習洗臉動作,髖關節和腕關節的屈伸訓練,逐步讓患者自己主動進行練習[2],3~4次/d,15min/次,語音訓練:讓患者聽一些簡單的音樂,進行語音配合訓練;② 第2個月 肢體訓練: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起坐訓練、扶床訓練、伸手夠物訓練,20min/次,語音訓練:指導患者練習簡單的說話,如數數訓練,護理人員和患者家屬每天與患者進行簡單語句的習讀,幫助患者找準音感;③ 第3~4個月 肢體訓練: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投擲訓練,可投擲沙包等較輕的物品[3],同時每天給予患者肢體按摩和肌肉牽拉,以恢復患者肌肉力量,語音訓練:指導患者進行日常用語的簡單復述,護理人員和患者家屬幫助患者進行發音口型的校正;④ 第5~6個月 肢體訓練: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站立訓練,開始可由兩名護理人員幫扶患者[4],幫助患者進行簡單的站立訓練,依據患者恢復的實際情況,鼓勵患者逐步走動,可利用墻壁、護欄走動,語音訓練:護士或患者家屬說前半句,讓患者說出后半句。

1.2.2評價指標 以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肢體運動功能、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作為評價指標,其中肢體運動能力采用Barthel 評分進行評價,生活質量采用SF-36量表進行評價。

1.2.3 統計學方法 各組患者的評價指標均使用SPSS 13.0進行統計分析,其中Barthel 評分和SF-36量表評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護理滿意度進行秩和檢驗,α=0.05

2.結果

2.1護理前后肢體運動功能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Barthel 評分無顯著性差異,護理后觀察組患者Barthel 評分優于對照組患者。護理前后Barthel 評分比較結果見表2。

表2護理前后Barthel 評分比較(x+s)

注:* 與對照組比較,P<0.05;△ 與護理前比較,P<0.05。

2.2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SF-36評分無顯著性差異,護理后兩組患者的SF-36評分均優于護理前,且觀察組患者優于對照組患者,護理前后SF-36評分比較結果見表3。

表3護理前后SF-36評分比較(x+s)

注:* 與對照組比較,P<0.05;△ 與護理前比較,P<0.05。

2.3 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率為96.00 %,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率為80.00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的比較結果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比較

Z=-3.041,P=0.002,P<0.05

3.討論

近些年來,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臨床服務模式正逐步從“以治療為中心”轉變為“以患者為中心”。社區醫院作為基層醫院,其是患者出院后接受繼續治療的主要場所,對患者病情的康復具有重要意義。社區康復護理方式即是通過在患者出院后恢復的不同時期給予針對性的護理[5],一方面提高了患者術后康復護理的針對性,一方面通過進行肢體功能干預,提高了患者后期的康復效果,進而總體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次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Barthel 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說明社區康復護理可有效提高腦外傷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恢復效果,同時觀察組患者的SF-36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說明了社區康復護理可有效提高腦外傷患者的生活質量,再者,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進一步說明了社區康復護理通過給予患者針對性、適宜的康復措施,與患者建立了良好的關系,顯著的提高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總之,社區康復護理可有效提高腦外傷患者康復效果,對于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均具有重要意義,具有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鄭舟軍,戎燕,張麗平,等.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卒中患者二級康復中的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5):396-398.

[2] 劉改祥,侯曉連,劉彩珍.不同時期腦梗死患者的護理重點及方法[J].包頭醫學院學報, 2010,26( 5) : 102-103.

[3] 何靜,王霞,宋桂香,等.臨床護理路徑對首次腦梗死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12,52( 21) : 96-97.

[4] 邢歡,劉麗.延續護理方案在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15) : 103-105.

[5] 羅菊珍,楊進標,王延紅,等.早期康復護理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4) : 421-422.

猜你喜歡
肢體功能腦外傷康復護理
康復護理在腦外傷后遺癥患者康復中的應用
改良外傷大骨瓣手術在重型腦外傷患者治療中的應用
早期氣管切開對于腦外傷患者的治療體會
腦外傷病人術后顱內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
康復護理對解鎖精神病患者康復效果的觀察
盆底肌鍛煉對產后尿潴留康復護理效果的臨床分析
內側柱支撐重建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肢體功能的康復效果
淺析早期健康教育對促進腦血栓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臨床有效性
腦卒中恢復期患者社區綜合康復的療效觀察
康復介入時間對小兒中重度顱腦損傷后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