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兒營養性貧血的護理體會

2015-10-21 18:14張愛麗
延邊醫學 2015年29期
關鍵詞:鐵劑含鐵缺鐵性

張愛麗

摘要:目的: 探討營養性貧血飲食調理及護理體會。方法:選擇我院2014年1--12月門診對80例輕度營養性缺鐵性貧血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結合臨床護理經驗指導孕婦在孕期補存鐵劑,小兒出生后給予正確的喂養,合理的飲食,去除病因,觀察3--6個月進行療效分析。結果:治愈率達85%,好轉10%。結論:做好飲食護理可有效提高患兒的生活質量,促進患兒早日康復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貧血 護理

缺鐵性貧血(IDA)是體內鐵缺乏導致的紅細胞合成減少引起的貧血。以嬰幼兒發病率最高,嚴重危害小兒身體健康。[1]正確的指導喂養和精心護理是早期治愈本病的關鍵。我院于2011年1月--12月對80例缺鐵性貧血的小兒進行治療,經過正確的喂養,適當的補充鐵劑、鋅等元素后均康復,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80例缺鐵性貧血患兒中,男42例,女38例,年齡為6個月---3歲,其中人工喂養10例,母乳喂養38例,混合喂養32例。

1.2病因 早產兒、多胎兒先天攝入不足支;母乳喂養兒童未及時添加含鐵輔食;嬰兒期生長發育較快,未及時添加含鐵豐富的食物導致缺鐵;或由于孕婦孕期貧血,兒童由于吸收不良或丟失過多導致缺鐵。

1.3臨床表現 多見于6個月至2歲小兒,輕度一般無精神異常表現,只表現為抵抗力輕度下降,中度一般表現為精神不振,不愛活動,面色蒼白或發黃、頭發干枯、體格發育遲緩,重度表現為髓外造血反應,肝脾淋巴結腫大。年齡愈小,病程愈久,貧血越重越明顯,消化系統可出現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口腔炎、舌炎或舌乳頭萎縮,少數有異食癖,神經系統年長兒表現為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下降、易激動。

1.4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呈小細胞,低色素性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均減少,以血紅蛋白減少為主,白細胞計數和血小板均正常。

1.5治療方法

1.5.1加強護理,避免感染,注意休息,改善喂養方法,給予富鐵食物。

1.5.2去除病因,積極治療基礎性疾病。如母乳喂養的兒童,指導母親加強營養,口服含鐵豐富的食物,必要時口服鐵劑。

1.5.3鐵劑治療 血紅蛋白在90g/l以上者先調整飲食,1月后復查血紅蛋白,無好轉再服鐵劑。血紅蛋白在90g/l以下者可用鐵劑治療。治療常用鐵劑是硫酸亞鐵合劑(每毫升含鐵5mg):4歲以下小兒1毫升/千克體重/日,分3次口服。枸櫞酸鐵銨(3價鐵劑)1毫升/千克/(公斤)體重/日,分3次口服。維生素c:每日300毫克與鐵劑同服以促進鐵的吸收

2護理

2.1評估病史 了解母親孕期情況,輔食添加時間不合理、含鐵和蛋白質食物添加頻度低、輔食單一、膳食結構以素食為主、母親的營養知識缺乏等均與小兒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有關。同時,向患兒家屬了解患兒有無早產、多胎兒等先天儲血不足;了解患兒喂養方法及飲食習慣,有無長期乳類喂養,未及時添加富含鐵劑的輔食;患兒有無因生長發育過快造成鐵相對不足;是否存在腸道疾病所造成的鐵吸收障礙。

2.2及時補鋅

對于未及時添加輔食的患兒,很可能同時合并其他微量元素的缺乏。研究證實,缺鐵性貧血容易合并鋅的缺乏,鋅對于維持食欲是非常必要的,缺鋅使味覺減退,味蕾功能下降。因此,必要時根據化驗結果及時補充鋅,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減少缺鐵性貧血的發生。

2.3飲食護理

龍蓮糯米粥 取龍眼(桂圓)肉7枚、蓮子肉(去皮心)30粒,血糯米50克,煮成粥0 1日內分2~3次服完,可稍加白糖,連服1個月,、豬血及雞鴨血內有大量的鐵,可以說是一種價廉物美的補血食品;動物的肝臟富含各種營養素,是預防營養性貧血的首選食品。每100克豬肝含鐵25mg,且也易被人吸收。從6個月嬰兒開始就可喂豬肝泥,雞鴨肝也是不錯的補血食品;、雞蛋中蛋黃含有較高的鐵,約100g中含有7mg鐵,盡管吸收率低于肉,但價格便宜,保存方便,營養豐富,易為兒童食用。雞蛋2個,取蛋黃打散,水煮開先加鹽少許,入蛋黃煮熟,每日飲服2次

④、芝麻醬:這是極佳的兒童營養食品。每100克芝麻醬含鐵58毫克,同時還含有豐富的鈣、磷、蛋白質和脂肪。

⑤、黑木耳紅棗湯 取黑木耳30克,先用溫水泡發,洗凈,去雜質,紅:棗30枚,洗凈6放入鍋內,加水適景,文火煮1~2小時,可加少量白糖,連湯分次食服,連服1個月。

⑥、加味蜜煎紅棗 取紅棗50克,洗凈,用溫水泡發,花生米衣50克包煎,加水適量,用文火煮l小時左右,撈出花生米衣,加入赤砂糖50克,待糖溶化后,收汁即可。食紅棗,每次2-3只/天,每日2~3次,連服1個月。

每隔4周復查血紅蛋白1次,至110g/l以上后再繼續治療8周。治療后血紅蛋白增高10g/l,以上可繼續治療觀察,增高20g/l以上可肯定為缺鐵性貧血。如治療4周后血紅蛋白不增高,應將患兒轉上級醫療保健單位查明病因,明確診斷

3 結論

缺鐵性貧血機體對鐵的需求與供給失衡,導致體內儲存鐵耗盡,繼之紅細胞內鐵缺乏兒引起貧血,缺鐵性貧血是最常見的貧血,當需鐵量增加而攝入不足或鐵吸收障礙,鐵丟失過多均可引起缺鐵性貧血,1歲內小兒如添加輔食不當或未及時添加含鐵豐富的食物導致鐵攝入不足,而體內儲存鐵已不足,會引起小兒缺鐵性貧血。[2]

3.1、健康教育 首先加強孕婦的健康教育,孕期適當增加肉類、蛋類的攝入,孕中期每周攝入動物肝臟及血制品1--2次每次50--100克。多食新鮮蔬菜水果以增加維生素C的攝入,促進鐵的吸收;足月小兒出生后4個月,低體重兒出生后2個月應加維生素C及含鐵較多的菜湯及水果汁,5-6個月后可在粥內加蛋黃、魚泥、肝泥等含鐵豐富且易吸收的食物,人工喂養的嬰兒飲食中及時添加鐵含量及鐵吸收率高的輔助品,消化不良者,應少量多餐,食欲減退者應經常變換口味,提供色香味美的飲食,必要時補充鋅劑。1歲左右斷奶后不宜吃過硬、過涼、刺激性強的食物,應多給富含鐵的食物,如動物的心、肝、腎、血以及牛肉、蛋黃、菠菜、豆制品、黑木耳、紅棗等,糾正偏食習慣。對體弱多病或生長發育過快的小兒應提倡科學喂養、合理安排膳食、定期去醫院檢查以便早發現早治療。指導家長培養小兒合理的飲食習慣,不偏食。注意飲食的搭配,用鐵鍋炒菜??谇谎缀蜕嘌子绊懯秤?,避免進食過熱過辣的刺激性食物,進食前后給予口腔護理。

3.2、預防

主要是做好衛生宣教工作,使全社會尤其是家長認識到缺鐵對小兒的危害性及早做好預防工作的重要性,使之成為兒童保健工作中的重要內容。

主要預防措施包括:①孕期預防 加強營養,攝入富鐵食物。從妊娠3個月開始按元素鐵660mg/d口服補鐵,必要時可延續至產后;同時補充小量葉酸(40μg/d)及其他維生素及礦物質。②提倡母乳喂養,因母乳中鐵的吸收利用率較高。③做好喂養指導,早產兒和低體重兒應從2-4周開始補鐵,劑量1-2mg/(kg.d)元素鐵,直至1周歲。不能人乳喂養的嬰兒應用鐵強化奶粉,一般不需額外補鐵。牛乳含鐵量及吸收率均低,1歲內不宜采用單純牛乳喂養。④足月兒應純母乳喂養4-6個月后開始添加含鐵豐富且鐵吸收率高的輔助食品,每日1mg/kg元素鐵,如精肉、血、內臟、魚等,并注意膳食合理搭配,嬰兒如以鮮牛乳喂養,必須加熱處理以減少牛奶過敏所致腸道失血;嬰幼兒食品(谷類制品、牛奶制品等)應加入適量鐵劑加以強化。[1]

參考文獻:

[1] 兒科學[M] 王衛平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年 第8版 355--358

[2]李海仙 高水平.嬰兒營養性貧血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長治醫學院學報2004年,18卷第1期 .68-69

猜你喜歡
鐵劑含鐵缺鐵性
含鐵量高的八種食物
血常規檢測結果對鑒別診斷缺鐵性貧血、地中海貧血價值觀察
孩子貧血能食補嗎
兒童保健門診營養性缺鐵性貧血影響因素研究
缺鐵性貧血病因探討(飲食治療)
服用鐵劑七注意
缺鐵性貧血與營養性貧血有何區別
菠菜含鐵
鐵劑治療中不可忽視的"小事"
口服鐵劑有禁忌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