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兒中鼻塞式同步間歇指令通氣的應用與護理分析

2015-10-21 18:14伍紅蓉
延邊醫學 2015年29期
關鍵詞:新生兒

伍紅蓉

摘要:目的:探析新生兒中鼻塞式同步間歇指令通氣(NSIMV)的運用效果和臨床護理方法。方法:選擇2012年8月-2014年8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兒肺透明膜病患兒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兩組,其中給予對照組常規治療和護理,而觀察組則運用鼻塞式同步間歇指令通氣,再給予優質護理,對比分析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并且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動脈血氣分析改善明顯,組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上將鼻塞式同步間歇指令通氣運用在新生兒中,再給予優質護理,一方面可以提高治療效果,另一方面還能改善動脈血氣分析指標,促進患兒康復。

關鍵詞:肺透明膜病、新生兒、鼻塞式同步間歇指令通氣

肺透明膜病是早產兒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在臨床上表現為呻吟、呼吸困難、紫紺以及暫停呼吸等癥狀,也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當前臨床上在對新生兒肺透明膜病進行治療時,氣管插管是比較常用的一種方法,雖然治愈率較高,但是并發癥的發病率也居高不下,比如肺氣壓傷、肺不張以及氣道黏膜損傷等[1],嚴重影響患兒預后。因此,本文重點探討了新生兒中鼻塞式同步間歇指令通氣的運用效果和臨床護理方法,如下報道。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8月-2014年8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兒肺透明病患兒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兩組,每組各60例。對照組中35例為男性,25例為女性,胎齡29~34周,平均胎齡為(31.7±1.3)周,出生體質量為(1.63±0.27)kg;觀察組中36例為男性,24例為女性,胎齡30~36周,平均胎齡為(32.3±1.3)周,出生體質量為(1.62±0.25)kg。兩組患兒的胎齡、出生體質量等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對比。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

兩組新生兒入院后,均給予氣管插管,經氣管插管將100~200mg/kg肺表面活性物質注入患兒氣道內,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再給予鼻塞式同步間歇指令通氣治療,具體操作如下:將氣管插管拔除,連接呼吸機與自制鼻塞,運用同步間歇指令,通常情況下,在設置初始參數時,應該將患兒的通氣耐受情況、血氧飽和度以及血氣分析等作為基本依據,對呼吸機參數進行適當調整,一般飽和度在85%~93%左右。對照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繼續給予氣管插管治療,在調整和設置參數以及選擇通氣模式時,與觀察組基本一致。同時,通氣治療期間,均給予兩組維持循環功能、保暖、預防出血以及抗感染等綜合治療。

1.2.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兒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再給予基本護理,其中包括病房護理、用藥指導、飲食護理以及生命體征監測等多個方面內容。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再給予優質護理,通常情況下,護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生命體征監測。由于患兒年齡較小,機體耐受能力差,治療期間出現不良反應的幾率較高,所以護理人員一定要運用心電監護儀連續監測患兒的生命體征,其中包括血壓、心率、心跳、脈搏以及呼吸等,每隔2h進行1次監測,并記錄相關數據。同時,對患兒的血壓、心率等進行密切觀察,一旦發現異常,立刻告知醫生,及時采取有效搶救措施;(2)血氧飽和度監測。血氧飽和度作為判斷患兒病情的一個重要指標,在一定程度上與治療效果的提高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治療期間,護理人員一定要對患兒的血氧飽和度進行全面監測,并將監測結果作為基本依據,對氧氣的吸入濃度進行調節,將患兒的血氧飽和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通常在85%~93%左右。同時,護理人員還需要定時分析患兒的動脈血氣,尤其是PaCO2和PaO2的情況,及時對呼吸機的各項參數進行調整,確保治療的順利進行;(3)呼吸道護理。為了避免患兒窒息,護理人員一定要加強呼吸道護理,及時對呼吸道中的分泌物進行清除,使呼吸道保持通暢,對于無法清除的分泌物,可以給予吸痰處理,吸痰時,應該先變換一下患兒的體位,然后用手輕輕拍打患兒后背,松動呼吸道深處的分泌物,從而有助于吸痰的順利進行;(4)皮膚護理。護理人員要將美皮康泡沫敷料貼在患兒的顳部兩側、頭枕部以及鼻中隔等重要皮膚部位,然后運用自粘性繃帶進行固定。美皮康敷料可以保護皮膚,避免壓瘡,增加患者皮膚的舒適性。同時,自粘性繃帶能夠牢固固定敷料及呼吸機管路,不會損傷皮膚,避免新生兒左右擺動影響呼吸機固定,確保治療效果。

1.3療效判定標準

臨床上通常將以下幾個標準作為評價治療效果的依據:(1)顯效。同步間歇指令通氣治療6h后,患兒的呻吟、呼吸困難、紫紺以及暫停呼吸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且動脈血氣指標明顯改善;(2)有效。同步間歇指令通氣治療6h后,患兒的呻吟、呼吸困難、紫紺以及暫停呼吸等臨床癥狀明顯改善,且動脈血氣指標有所緩解;(3)無效。同步間歇指令通氣治療6h后,患兒的呻吟、呼吸困難、紫紺以及暫停呼吸等臨床癥狀沒有出現任何變化,甚至病情加重[2]。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組間數據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下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n(%)]

2.2兩組的動脈血氣分析對比

觀察組的動脈血氣分析指標改善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下表2所示。

表2 兩組動脈血氣分析對比

3.討論

鼻塞式同步間歇指令通氣是通氣治療的一個重要手段,具有無創性、安全性高等特點,從患兒的咽喉部、口鼻處通過時,在機體的自然加濕、加溫等作用下,使呼吸道刺激減少,并且鼻塞僅對鼻前庭固定,具有較好的耐受性和舒適度,出現人機對抗的幾率較低,使運用鎮靜劑的幾率降低,一方面能夠降低出現尿潴留的幾率,另一方面還能確保治療的順利進行[3]。臨床上運用鼻塞式同步間歇指令通氣治療新生兒時,護理作為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與治療效果的提高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并且有研究表明,優質的護理能夠增強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使護理人員嚴格按照操作進行,堅持無菌原則,降低了出現感染的風險,在一定程度上對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治療效果和改善預后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4]。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3.33%,并且動脈血氣分析改善明顯,治療效果顯著。因此,臨床上將鼻塞式同步間歇指令通氣運用在新生兒中,再給予優質護理,一方面可以提高治療效果,另一方面還能改善動脈血氣分析指標,促進患兒康復。

參考文獻:

[1]王越,高薇薇,陳運彬,張永,王艷麗. 鼻塞式同步間歇指令通氣治療新生兒肺透明膜病54例的臨床分析[J]. 廣東醫學,2011,02:216-217.

[2]湯勤麗,高薇薇,黃曉睿,林倩清. 鼻塞式同步間歇指令通氣在新生兒中的應用觀察及護理[J]. 中國婦幼保健,2011,32:5071-5072.

[3]黃詠紅. 鼻塞式同步間歇指令通氣治療早產兒肺透明膜病33例臨床觀察[J].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5,06:60+62.

[4]張潔,童慧敏,楊衛紅,李煥芝,張賀. 同步間歇指令通氣在新生兒呼吸衰竭中的應用及護理45例[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02:23-24.

猜你喜歡
新生兒
非新生兒破傷風的治療進展
臍靜脈置管在危重新生兒救治中的應用
防城港市2016—2021年新生兒死亡原因分析
新生兒需要睡枕頭嗎?
新生兒撫觸的臨床意義
這幾招教你有效預防新生兒吐奶
新生兒出生后該怎樣進行護理?
新生兒早期保健
新生兒窒息分為哪幾種
新生兒血小板減少癥的相關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