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平衡與現代園林景觀設計

2015-10-21 19:28彭二華
裝飾裝修天地 2015年5期
關鍵詞:環境藝術建筑設計設計

彭二華

摘要:生態園林是繼承和發展傳統園林的經驗,遵循生態學的原理,建設多層次、多結構、多功能、科學的植物群落,建立人類、動物、植物相聯系的新秩序,達到生態美、科學美、文化美和藝術美。文章介紹了園林生態設計的內涵,分析了園林生態設計的原則,提出了現代園林生態平衡設計的措施。

關鍵詞:設計;建筑設計;環境藝術

前 言

園林綠化是城市中具有生命的基礎設施,在美化城市環境、改善城市環境質量等方面,園林綠化一直發揮著很獨特的作用,在維持城市生態平衡方面也起到了積極的貢獻。尤其是當前社會,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居民的生活條件隨之有了很大改善,人們也愈來愈關注居住環境的質量。所以,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也就越來越走近百姓的生活當中。

一、園林生態設計的內涵

現代園林生態設計,指的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運用園林藝術與相關的工程技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域景觀或進一步筑山、疊石、理水,增加種植樹木、花草,營造建筑和布置園路等方式創作而建成的優美自然環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過程。而作為充分考慮生態平衡的園林設計,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內涵:一是具有一定的觀賞性和藝術姓,能夠利用一些輔助設計來美化環境,創造適宜人類居住,瀏覽、休憩的休閑景觀場所;二是具有改善生態環境的功效,通過多種植物的光合、蒸騰、吸收等作用,從而調節地域氣候,防風降塵,減輕噪音,吸收并轉化城市環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凈化空氣和水體;三是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進行優化配置,建立集合理的時間結構、空間結構和營養結構于一體的人工植物群落,提供一個生態良性循環的生活環境。

二、園林生態設計的原則

1.設計要體現生態功能優先的原則

生態園林是由各類形態和各類功能的園林綠地構成的總體,以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保持城市生態平衡為標準。城市園林綠地規劃應從市民生存空間和自然過程的整體性和連續性出發,重視綠地的鑲嵌性和廊道的貫通性,將人工要素和自然要素整合成綠色生態網絡。另外,要改變片面重視草坪的做法,謝家芬教授介紹說樹木的供氧和吸收熱能能力是同面積綠草的5至20倍。綠量是城市綠地生態功能的基礎,生態園林建設不僅要提高綠地率,還要通過喬、灌、草和藤本的復合群落結構,提高葉面積指數,形成喬、灌、草立體配置的布局。

2.生態設計要體現人性化原則

園林從根本屬性上看,它屬于文化藝術范疇,它融多種文化藝術于一體,園林環境是讓群眾進入其中進行賞用,它擁有群眾之多是任何文化藝術門類都難于比擬的。

3.生態設計要體現綜合性原則

保證綠量的同時,其它園林要素并重。園林綠化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風情、文化特色的重要方面,應以自然生態條件和地帶性植被為基礎,將民俗風情、傳統文化、宗教、歷史文物等融合在園林綠化中,使城市綠地系統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產生可識別性和特色性。因此,汲取和借鑒傳統園林的文化傳統,融合自然規律和人文傳統,綜合園林的生態、審美和精神功能,創造意境,烘托環境氛圍,提高綠地品位和情調,實現功能、形式和意義的統一,滿足市民的游憩和身心再生需求,豐富和提升生態園林的內涵和功能。

三、現代園林生態平衡設計的措施

1.應用生態美學理論指導城市園林建設

生態園林美學,是研究以人為本的現代城市生態風景園林多維空間藝術景觀造型的審美特征和審美規律的一門多邊科學。中國風景園林是多維空間的藝術造型,有史以來就始終堅持在以謳歌自然、推崇自然美為特征的美學思想體系下求發展,以期達到“雖由人作”卻“宛如天成”之審美、游覽、環保效果。強調藝術美與自然美,形式美與內容美之辯證統一,以藝術為手段,以展示自然美為目的;以形式美為框架,以內容美為核心,力求體現不是自然卻勝似自然的生態效益和人文景觀。強調動靜結合。靜中寓動,動中求靜,靜態景物中有動感,動態事物里蘊藉著無限清幽純樸的靜謐之趣。

2.增加綠量

綠量是城市綠地生態功能的基礎。增加綠量,是城市綠地景觀營構中必須考慮的生態學問題。如何用較少的綠地,增加更多的綠量,答案肯定是要選擇光合效率高,適應性強,枝繁葉茂,葉面積指數高的植物。城市綠地需要一定的草坪開闊空間,但如果大量布局草坪,則顯綠量不足。豎向空間層次不夠豐富,生態效益也相對降低。要克服廣場化傾向,減少草坪花壇。同時,使綠化向立體化擴展,形成地面、墻面、屋頂多層次、多景觀的綠化景觀體系。要特別重視推行利用不同物種在空間、時間和營養生態位上的差異來配置植物,最終形成喬灌草結合、層次豐富、配置合理的復合植物生態群落,創造豐富的植物人工群落。

3.景觀的生態設計

城市綠地景觀的規劃設計要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風格多樣,量力而行”。結合和保護傳統文化,保留城市自然環境、人文資源、民俗風情,改善城市人文環境,創造有地方特色的城市風格和城市個性。能否體現城市地方特色是綠地規劃是否成功的關鍵,地方特色越強,留給游客的印象就越深刻,地方特色主要表現在對地方的原材料、藝術風格與文化內涵的整合運用上。綠化配置應優先選擇鄉土樹種,保持有地方特色的植被,按照生態、景觀、游憩的要求,細化綠地的功能分區。

4.社會性、藝術性、生態性的和諧統一

生態功能、文化藝術功能和使用功能是現代景觀追求的三個目標。植物景觀是一個綜合的整體,它是在一定的經濟條件下實現的,必須滿足社會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規律,遵循生態原則,同時還屬于藝術的范疇,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就存在缺陷,即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及高質量的藝術水準的植物景觀。要特別強調人性化。人是城市的主體,城市的一切都是圍繞著人的需求而進行建設、變化的,不斷趨于文明和理性的社會越.來越關注人的需求和健康,植物造景要適合居民的需求,也必須不斷地向更為人性化的方向發展。

四、結束語

目前我國的園林景觀設計還處在起步階段,與國外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園林的視覺景觀設計與環保生態設計之間的矛盾依然很突出,還需要改善園林美觀性設計與舒適性之間的矛盾,物種之間“互惠共生”理念的貫徹與實踐存在著較大的距離,園林景觀生態設計中的地域文化特征也還不夠突出。如何解決好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從事這方面工作的專業人士,不斷地豐富自身理論知識,并以對社會負責任的態度,努力探索、認真實踐,以為社會、給國人創造更好、更優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張慶費.城市生態綠化的概念和建設初探[J].中國園林,2001,(4):34-36.

[2]陳向遠.現代城市需要建設大園林[J].中國園林,2001,(5):3-6.

[3]王祥榮.生態園林與城市環境保護[J].中國園林,1998,(2):14-16.

[4]王祥榮.植物造園與生態設計[J].城市規劃匯刊,1992,(6):20-21.

猜你喜歡
環境藝術建筑設計設計
安東尼·高迪建筑設計研究
敘事思維下的建筑設計與表達
傳統建筑設計元素在現代商業建筑設計中的運用
BUBA臺燈設計
劇院建筑設計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劇院
有種設計叫而專
現代城市建設中的環境藝術發展前景與應用研究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本科畢業設計的教學改革研究
環境藝術設計的理論研究
匠心獨運的場地設計畫上完美句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