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棉花生產現狀及增產策略探索

2015-10-28 21:16高廣金
湖北農業科學 2015年16期
關鍵詞:提高效益湖北省

高廣金

摘要:深入湖北省主產棉區進行系統調研,查閱了棉花產業相關資料,分析了世界范圍內的棉花生產、消費、貿易、庫存以及棉花生產效益等狀況。對棉花產銷政策做出調整,提出了依靠科技和經營模式創新,穩定高產棉田,積極因地制宜調減低產棉田,發展糧、油、瓜、菜及園藝作物,推廣高產高效種植模式,提高棉田生產效益,增加棉農收入。

關鍵詞:調整結構;轉換方式;提高效益;湖北省

中圖分類號:S5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5)16-3851-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16.004

Current Situation of Cotton Production and Strategy of Yield Increase

GAO Guang-jin

(Divis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Hubei Province Agricultural Department,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 In-depth researched the main cotton producing areas in Hubei province, consulted the related information of cotton industry, analys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tton production, consumption, trade, inventory and production benefit of cotton in the world. Adjusted the policy of cotton production and sales, put forward to rely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stabled cotton fields of high yield, reduced cotton fields of low yield, Intensified the development of grain, oil, melon, vegetable and horticultural crops, promoted cultivation mode of 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otton production and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Kay words:structure adjustment;mode conversion;increase benefit;Hubei province

棉花是世界重要的戰略物資,中國棉花產業不僅關系到上億農民的生計和2 000多萬紡織工人的就業,還關系到棉紡織品出口創匯千億美元的外匯收入,在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為保障市場需求,保護棉農的經濟利益,國家對棉花生產與購銷政策進行相應的調整,建國以來對棉花生產進行了4次大調整,1950-1958年大力推進棉花生產;1959-1962年,由于糧食短缺調減棉花生產推進糧食發展;1963-1984年,出臺扶持政策,鼓勵發展棉花生產,全國棉花由短缺進口變為富裕出口;1985-1989年,有計劃調減棉花種植面積;1990-1995年,恢復性穩定發展棉花生產;1996-2002年,放開棉花市場,棉花生產出現第三次下降;2003-2012年,隨著棉紡織市場出口的增加,拉動了國內棉花生產的發展和進口棉花的增加;2013年開始,由于國儲棉花庫存超過千萬t,價格與國際市場倒掛,棉紡織品成本大幅度上升,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下降,用棉數量減少,出現棉花大量過剩,國家第四次調整棉花生產與收購政策,重點扶持新疆棉花生產發展,調減內地低產棉區棉花種植面積。這一次的棉花種植結構調整可能要持續5年以上。棉花科研、推廣等相關單位要加大棉花科技創新力度,研發推廣輕簡化、機械化棉花生產技術,穩定高產棉田,調減易旱易澇低產棉田,發展糧食、油料和園藝作物,促進土地流轉,發展規模經營,提高棉田生產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1 國內外棉花產銷態勢

1990年以來,全球棉花生產、貿易、消費和庫存均波動上升,生產大于消費,庫存逐年增多。

1.1 國際棉花市場供大于求

1.1.1 全球棉花生產 自2000年以來,全球棉花種植面積基本穩定在0.30×108 hm2以上,年際之間有波動。2000年全球棉花種植面積0.32×108 hm2,2001年上升至0.35×108 hm2,2002年下降至0.31×108 hm2,2004年恢復性發展到0.35×108 hm2,隨后持續下滑到2009年的0.30×108 hm2,2011 年恢復性發展到0.36×108 hm2。

1.1.2 全球棉花產量 2000年原棉總產量1.851×107 t,2004年增加到2.433×107 t,2007年上升到2.507×107 t,2011年達到2.610×107 t,2012年創歷史最高水平達2.722×107 t。

1.1.3 全球棉花消費 1990-2006年,全球棉花消費數量逐年上升,由0.830×107 t增加到1.856×107 t,隨后由于金融危機,造成逐年下滑,至2012年又上升到2.300×107 t。

1.1.4 全球棉花庫存 1990年庫存量為0.246×107 t,1999年增加至0.522×107 t,2010年上升到1.431×107 t,2012年達到1.676×107 t,2013年突破2.000×107 t。

1.2 中國棉花庫存積壓嚴重

1.2.1 中國棉花生產數量 1984年以前,中國棉花處于供不應求的局面,在加大國內生產力度的同時,每年還進口一定數量的棉花保證市場供給。1979年全國棉花種植面積達4.51×106 hm2,總產量2.21×106 t;1980年種植面積擴大到4.92×106 hm2,總產量2.71×106 t;1982年種植面積上升到5.83×106 hm2,總產量3.60×106 t;1983年種植面積6.08×106 hm2,總產量4.64×106 t;1984年種植面積創歷史最高達6.92×106 hm2,總產量6.26×106 t;1985-2003年種植面積為5.33×106 hm2,總產量為4.50×106 t;2004-2012年,種植面積恢復性發展為5.33×106 hm2,總產量(6.00~7.00)×106 t。

1.2.2 中國棉花消費數量 棉花消費數量的90%以上用于紡織,1994年中國成為世界棉紡織投資規模、紡織品生產和出口第一大國。加入WTO以后,紡織品出口快速增長,對棉花的需求數量逐年增加,1991-1999年年均需要棉花3.91×106 t,年均供大于求0.55×106 t;2000-2009年年均棉花產量8.65×106 t,年均供求缺口2.48×106 t;2010-2012年年均需要棉花8.26×106 t,年均供求缺口1.38×106 t。

1.2.3 中國棉花進口數量 自2003年開始,由于紡織品生產量和出口量逐年增加,帶動紡織用棉數量不斷增加,國內棉花生產滿足不了需求,拉動了棉花進口。2003年進口棉花0.87×106 t,2004年進口1.91×106 t,2005年進口2.57×106 t,2006年進口3.64×106 t,2012年進口5.13×106 t,2013年進口棉花4.40×106 t和棉紗1.94×106 t。

1.2.4 中國棉花庫存數量 由于2010年國際棉花市場價格猛漲,2011-2013年國內采取臨時收儲棉花政策,將皮棉價格提高到20 400元/t,國內外棉花價格倒掛,差價5 000元/t左右,造成棉紡企業成本大幅度提升,國產棉花使用數量減少,促使進口棉花數量增加,最終導致全國臨時收儲棉花大量積壓。2011-2013年累計進口棉花1.349×107 t,臨時收儲棉花累計1.595×107 t,加之2010年庫存棉花總供給量達3.500×107 t,比2011-2013年累計需求棉花數量多1.100×107 t。

2 湖北棉花生產效益

棉花屬于經濟作物,春季播種,秋季收獲,在同季農作物中生育期相對較長,單位面積產值、現金收入相對較高。

2.1 棉花產出效益

隨著棉花市場供求的不斷變化,國家調整購銷政策,棉花生產效益主要受國家政策調控,其次是自然災害影響。根據湖北省種植業產品生產成本效益調查統計,1990-1997年,棉花平均產量為987 kg/hm2,產值11 251.5 元/hm2,物質費用2 874.0元/hm2,減稅純收益3 973.5元/hm2。1998年國家對棉花購銷政策進行了改革,放開市場,棉花價格下跌,效益大幅度下降。1998-2001年平均棉花單產951 kg/hm2,產值10 011.0元/hm2,物質投入4 104元/hm2,減稅純收益-1 135.5元/hm2,極大地挫傷了農民種植棉花的積極性,棉花種植面積大滑坡,國家又調高了棉花收購價格,從2003年起,棉花產值均在15 000元/hm2以上,減稅純收益也在逐年提高,由1 500元/hm2,提高到6 000~12 000元/hm2,最高的是2010年,產值達到30 715.5元/hm2,純收益15 276元/hm2,2013年國家再次調整棉花收購政策,棉花效益隨之下降,純收益降至3 693元/hm2,2014年純收益降至-3 000元/hm2左右。

2.2 棉糧比較效益

棉花和糧食都是重要的農產品,受到國家政策的保護,糧食的波動性比棉花小。據湖北省種植業產品生產成本效益調查統計,水稻(包括早稻、中稻和晚稻)、玉米單位面積產量產值基本上穩步提升。

1990-1997年,水稻平均產值5 427元/hm2,減稅純收益1 548元/hm2,只相當于棉花的48.2%和39.0%,玉米產值4 324.5元/hm2,減稅純收益1 176元/hm2,只相當于棉花的38.4%和29.6%。

1998-2001年為農產品價格低谷期,水稻平均產值6 588元/hm2,純收益325.5元/hm2,玉米平均產值5 698.5元/hm2,純收益858.0元/hm2,同棉花相比,產值比棉花低,純收益比棉花高。

2002-2012年,棉花產值比水稻高7 500元/hm2左右,純收益高4 500元/hm2左右,差值最大的是2010年,產值相差15 964.5元/hm2,純收益相差9 922.5元/hm2。

2013年國家對棉花收購政策進行調整,加上勞動力成本上升,棉花與水稻相比產值僅提高3 384.0元/hm2,純收益反而降低4 414.5元/hm2,只相當于水稻的45.6%。

3 棉花生產調整對策

湖北是全國棉花主產區之一,尤其江漢平原是高產棉區,農民有種植棉花的感情、技術和創高產的經驗。面對國家棉花產業布局和政策調整的新形勢,必須積極調整棉花生產布局,轉變發展方式,做到穩定高產棉田,依靠科技進步創高產,節本增效;因地制宜調減低產棉田,發展糧、油、園藝作物,適應市場需求,促進增收。

3.1 穩定高產棉田

3.1.1 提檔升級 通過選育推廣優質長絨棉花品種,應用集成栽培技術,提高棉花生產水平;與棉紡企業緊密合作,實行訂單生產,確保棉花質量,提升棉紡加工產品檔次,實現加工增值,棉紡企業實行優質優價,促進棉農種植棉花持續增收。

3.1.2 技術創新 棉花科研單位積極與種子企業合作,實行育、繁、推一體化,加大短季棉花新品種的研發,改油(麥)/棉套種為油(麥)-棉連作;改棉花營養缽育苗移栽為機械直播種植;約24 000株/hm2左右稀植種植為75 000株/hm2左右密植種植;改多次整枝為一次整枝;改7~8次施肥和噴藥為2~3次;改靠人工田間操作為全程機械化操作,降低生產投入成本,實現節本增效。

3.1.3 規模經營 國內外發展現代農業的實踐經驗證明,農業生產效益是靠規?;?、集約化、機械化經營取得的,這就需要培育新農民、裝備新手段、應用新技術、提升新水平。從湖北棉區的實際情況看,一個家庭農場植棉規模在3.3~6.7 hm2比較合適,采取優質棉與短季棉搭配,精細管理生產與輕簡化生產相結合,可獲收入(1~2)×105元/年。

3.2 調減低產棉田

因地制宜調減低洼易澇、沙丘易旱、常年黃萎病和枯萎病發生普遍較重、零星分散種植地塊及子棉產量3 750 kg/hm2以下的低產棉田。

3.3 發展高效種植模式

積極引導棉區農民學習嘉魚縣、天門市、漢川市、鐘祥市、云夢縣等棉田改種蔬菜-普通春播玉米、甜玉米、糯玉米,馬鈴薯-蔬菜等高效種植模式,產值45 000~75 000元/hm2,純收入30 000元/hm2左右;推廣當陽市、棗陽市、襄州區、隨縣等改種小麥(馬鈴薯)-夏播玉米全程機械化高產高效種植模式,糧食產量超過15 t/hm2,產值34 500~36 000元/hm2,純收入22 500元/hm2;推廣宜城市、公安縣、武漢市漢南區棉田套種西瓜、辣椒、甜糯玉米等高效種植模式,子棉產量3 000~3 750 kg/hm2,產值22 500元/hm2左右,套種瓜、果、菜收入45 000元/hm2左右,全年平均純收入30 000元/hm2以上;推廣武穴市、黃梅縣等發展青貯玉米、鮮食玉米、秸稈養殖奶、肉牛種養高效模式。

3.4 做好科技服務工作

為提高經濟效益,棉區依據市場需求調整種植結構,改種其他農作物,尤其是鮮活農產品,必須采取訂單生產,各級黨委政府應積極與農產品產銷市場、加工企業聯系,幫助農民找出路,搞好以銷定產。農業技術部門主動做好技術服務工作,引導棉農學習外地成功經驗和本地典型,開展技術培訓,提供產銷信息,組織種子、肥料、農藥、農機等生產資料經營企業,深入棉區農戶上門服務,確保棉田調整成功,實現高效增收。

參考文獻:

[1] 范慕韓.世界經濟統計摘要[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 朱 榮.當代中國的農作物業[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3]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4.

[4] 翟雪玲,張雯麗,李 冉.未來10年中國棉花發展趨勢分析農業展望[J].農業展望,2014(8):8-11.

[5] 崔巍平,何倫志,張巖崗.世界棉花生產、進出口和消費對中國棉花生產的實證分析[J].世界農業,2014(5):106-110.

[6] 李鵬程,黃合林,毛樹春.世界棉花生產現狀及施肥水平[J].世界農業,2014(4):19-22.

[7] 王 力,賈娟琪,汪海霞,等.我國棉花市場蛛網效益影響分析及對策研究[J].中國棉花,2013,40(2):3-9.

[8] 陳萌山.中國棉花產業發展有關問題研究—在中國棉花學會2014年年會上的報告[J].中國棉花,2014,41(9):38-43.

[9] 趙學軍,黃 飛.近期中國農產品貿易特點與展望[J].農業展望,2014(11):63-66.

[10] 《湖北農村統計年鑒》編輯委員會.湖北農村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 韓 雪)

猜你喜歡
提高效益湖北省
在不斷增量中提高效益擴大影響——《深藏功名堅守初心》一書發行體會
淺析建筑工程項目成本管控的措施
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探討
讓“激趣”開啟識字教學的大門
春風化雨 深入淺出——記湖北省優秀理論宣講員龍會忠
湖北省將取締1136座非法礦山
湖北省將再添6座長江大橋
湖北省今年將建成農村公路1.5萬km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