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用學視角下的英語課堂教學語境創設研究
——以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為例

2015-11-04 07:15王艷梅
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5年1期
關鍵詞:言語語境交際

王艷梅

(云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美華國際高中,云南 昆明 650000)

語用學視角下的英語課堂教學語境創設研究
——以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為例

王艷梅

(云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美華國際高中,云南 昆明 650000)

文章從語用學角度,對初中英語教師如何通過言語行為來創設課堂教學語境,進而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教師實施的言語行為類型比較多,Searle提出的五種類型都有涉及,但使用頻率不同。教師通過多種言語行為創設的物理、社會和心理語境有助于培育和發展學生的語用能力。

教師;言語行為;初中英語教學;課堂教學語境

自從人類學家Malinowski于1923年提出“場景語境”和“文化語境”的概念[1]以來,語境得到了不同學科的廣泛關注,比如修辭學、語言學、社會學等。盡管對語境具體包含哪些因素意見不同,但學界均認同語境對于語言意義的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利用英語課堂教學語境創設來培養和發展學生語用能力的課題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研究。本文主要從語用學的角度探討英語教師言語行為與課堂教學語境創設之間的關系,著重考察初中英語教師在課堂上實施了哪些言語行為,這些言語行為創設了怎樣的課堂教學語境。

一、文獻綜述

(一)語用學視角下的語境

學界對于語境的認識是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最初對于語境的研究,主要考慮它對語言意義的作用,研究者認為它是固有的和先行的,或者說是靜態的。隨著對話語和語境研究的深入,研究者發現交際并沒有被動地受制于語境,交際者能主動地創設和利用語境。如何兆熊和蔣艷梅[2]在研究言語交際的過程中發現,說話人能夠通過操縱某些語境要素來構造語境,而聽話人也能夠通過選擇適當的語境因素來構造語境。Sperber & Wilson[3]指出:語境的建立過程即話語的理解過程,語境的建立是按照與言語交際相關的原則進行的。換句話說,言語交際者能夠主動創設語境。Van Dijk[4]從社會認知的角度提出了語境理論,并對認知語境進行了詳細論述。他認為語境是一種特定的心理模式,是交際者對社會情景或交際情景的主觀構建,它涉及如自我、意圖和知識運用策略等一些重要的認知內容。他提出的幾種認知語境的研究途徑對我們很有啟發,比如通過對話語的研究,來探索其形成的語境,這也是本文選擇以教師言語行為為研究對象的依據。

(二)課堂教學語境

關于當前中國學生英語語用能力普遍較低的問題,何自然[5]指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脫離語境學習。由此,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關注課堂教學語境對學生語用能力的影響。大多數研究以語言教學目標為對象,提倡在課堂上創設語言運用的真實語境,從而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比如項新宇和崔秀敏[6]對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創設社會-語用語境來幫助學生達成特定的語言交際目標,比如道歉、尋求幫助等問題進行了探討。該研究中談到的語境實際上指的是情景語境。

趙永峰和趙應吉[7]認為創設課堂教學語境時,應把情景知識、教學內容信息以及學生的知識結構納入考慮范圍。劉澍心和吳十日[8]以教師話語為研究對象,從語境與話語理解的關系,探討了課堂教學語境的生成。他們認為教師可以因教學目的的需要在最初的課堂語境中生成新的課堂語境,而生成的新課堂語境可以讓學生理解老師此后所講的話語。武琳[9]從心理學的角度討論了課堂教學語境的創設。她認為語境是一個動態的認知結構,語境的創設基于以下三個方面:關聯理論、心理機制和建構模式。教師成功創設連貫的、動態的課堂教學語境不僅要具備語言學知識、應用語言學知識、心理學知識、社會語言學知識,還應具備認知發展的相關知識。

綜上所述,當前對課堂教學語境的研究是廣泛的,但是如何創設課堂教學語境,尤其是教師如何利用自身言語行為創設課堂教學語境從而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用能力等問題并沒有得到充分關注。因此,本文擬以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為例,探討教師言語行為如何動態生成課堂教學語境,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理據

言語行為具有以言行事的效力。Austin[10]認為,說話就是做事。任何一個言語行為都可以抽象為三種行為:一是說出話語;二是表達說話人的某種語力,或命令,或請求,或應允;三是聽話人對說話人所說話語的反應效果?;粲缐踇11]認為言語行為是人們行事的最低級別的單位,它表明交際中人們是怎樣用語言做事的。Searle[12]提出言語行為可分為五種基本類型,它們是斷定式、宣告式、承諾式、表達式和指令式言語行為。

Levinson[13]認為語境是描述交際參與者的信仰、知識、承諾等信息的一系列命題。在一定背景之下,當說話人說出一句話的時候,他所表達的已經超過了話語本身的意義,同時,此前的命題假設也隨之改變。一句話能引起這樣的變化,是由于其具有以言行事的效力。他認為大多數言語行為都會附加給語境一些新的內容,如斷定式言語行為通過說話人說出一個他自己認為真實的命題,當聽話人接受了這個命題,進一步交流的語境也就隨之改變了。承諾式言語行為因為說話人的一句話,原來的語境中就添加了說話人承諾去實現的一個命題內容,所以語境變化了。命令式言語行為與承諾式言語行為相反,需要聽話人去實現一個命題內容,語境也隨之改變了。據此,我們可以認為說話人的言語行為創設了語境。

Verschueren[14]認為交際語境包括物理語境、社會語境和心理語境三個維度:物理語境指的是時間和空間參數;心理語境包含認知和情感兩個方面;社會語境則主要包括社會規則和社會習慣。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課堂錄音、課堂觀察和現場記錄相結合的方法收集語料。這些語料來自昆明市五所學校六名初中英語教師的六節課,其中一節是外國語學校的初中一年級的英語隨堂課,兩節是民族中學初一和初二的英語隨堂課,另外三節是三位不同學校的青年教師參加昆明市“優秀錄像課”比賽決賽的優質課。我們將這六節課的錄音轉寫成書面文字,然后依據Searle對五種言語行為的定義從中篩選出438個典型言語行為,并按照Verschueren提出的交際語境分類維度進行了整理和統計。

三、結果與討論

表1呈現了六節初中英語課中,教師言語行為與課堂教學語境創設的一些統計數據。由表1可知,課堂中的物理語境主要由教師的指令式言語行為和斷定式言語行為創設,少量由宣告式言語行為和表達式言語行為創設,承諾式言語行為沒有參與此類語境創設。社會語境主要由表達式言語行為創設,少部分由指令式言語行為和承諾式言語行為創設,斷定式言語行為和宣告式言語行為未參與該類語境創設。斷定式、承諾式、宣告式、指令式和表達式言語行為都不同程度地參與了心理語境的創設,指令式言語行為占比最高,接下來是表達式言語行為和斷定式言語行為,宣告式言語行為和承諾式言語行為占比相對較低。

表1 課堂教學語境與教師言語行為的關系[12,14]

物理語境(n=92)百分比(%)社會語境(n=62)百分比(%)心理語境(n=284)百分比(%)斷定式言語行為3740.22004917.25承諾式言語行為0034.8420.70宣告式言語行為55.430093.17指令式言語行為4548.9169.6816658.45表達式言語行為55.435385.485820.42

(一)物理語境

空間和時間參數是物理語境的主要組成部分。英語課堂教學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有很明確的空間意識,故無需教師專門提醒學生這一點。因此,本研究僅考察時間參數的建構。

英語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實施多種言語行為來創設物理語境,但這些言語行為的以言行事的效力是有差異的,使用頻率也是有差異的。本研究中,教師利用指令式言語行為來生成物理語境的占比最高,占所有言語行為的48.91%。指令式言語行為具有強烈的以言行事的效力[15],在語言結構上,這種言語行為是由祈使句來完成的。教師是課堂組織者,他們經常會采用這類言語行為來簡潔干脆地下達指令,把握課堂的時間節奏。例如:

(1)Let’s begin our class.

教師通過例(1)的表述使得學生立即進入課堂狀態。另有一位教師走進教室就說“Now I’d like you to take out your English books. ”然后要求學生打開英語課本,開始上課,直接省略了宣告上課、寒暄一下之類的步驟。

值得注意的是,提問作為指令式言語行為的一部分[12]14,能夠讓教師在精心預設的基礎上,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16]。在創設物理語境尤其是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情景語境時,教師常實施提問式的指令式言語行為。例如:

(2)What is this?

Who wear it?

When do you see a doctor?

通過圍繞醫生的一件白大褂進行的提問,引出生病看醫生的情景,教師引導學生進入到關于健康問題的學習活動中。一句“What is this ?”學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了,他們要回答教師的提問,首先要看到那個物件。接下來教師再問“Who wear it?”學生的思維馬上就被調動起來了,醫生的形象一下子就從眾多職業形象中凸顯出來?!癢hen do you see a doctor?”醫生與病人的關系通過這一提問被充分地建立了起來。由此,教師通過提問讓學生想象出生病就醫的情景,從而為進一步學習健康問題作好了鋪墊。學生在頭腦中編織了一張生病就醫的“網”,與之相關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教師利用斷定式言語行為來生成物理語境的占比居次,占所有言語行為的40.22%。實施斷定式言語行為的基本條件是說話人相信他所說的是事實,而他也有充分的證據來支持該事實[12]12。例如:

(3)It’s time for class.

例(3)的言語行為貌似在描述一個客觀狀態,但教師創設此物理語境的真正用意是宣布開始上課。中學的教學管理制度嚴格,課堂時間由學校統一管理,以電鈴聲(停電時靠敲鐘)作為上下課的信號,即便教師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一句“上課時間到了”,也足夠讓學生理解其意圖,進入課堂狀態。

(二)社會語境

就本研究而言,社會語境主要由教師的表達式言語行為來創設(85.48%)。表達式言語行為表現說話人的內心狀態[15]121。換句話說,交際參與者的感情是通過他們的表達式言語行為來體現的。例如:

(4)Good afternoon.

(5)Good afternoon,boys and girls.

禮貌或者說是“面子”是交際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如果把希望獲得他人的肯定、感激和表揚以及被當作群體中的成員視為正面面子,那么負面面子則是希望擁有自己的空間,避免受到打擾和侵犯。和諧的關系是師生相互信任的基礎,教師的言語行為既要充分照顧學生的正面面子,也要適度保護學生的負面面子。

有些教師會在宣告上課后給予學生一些問候,如“早上好”或“下午好”,以此來表示對學生的友好態度。通過這些表達式言語行為,教師向學生展現了自己的平易近人,同時傳遞了自己的愉快心情,照顧了學生的正面面子。當學生聽到上述話語后,馬上會感受到“我們的老師很開心、很和藹”,那么學生也會相應給予老師積極的態度。這樣一來,師生之間和諧的社會語境就由教師的表達式言語行為建構起來了。

同時,教師在課堂上也應保護學生的負面面子。正是出于這樣的考慮,教師通常會實施間接言語行為來批評學生。例如:

(6)(對兩個沒有完成家庭作業的學生)You are too close to me!

“You are too close to me!”隱含的意思是“你們兩個的位置那么靠近我,應該知道我布置的作業是什么。如果沒做,那就是因為別的什么原因了”。教師通過例(6)這個表達式言語行為向那兩個沒有完成作業的學生間接傳遞了遺憾之情,既保護了學生的負面面子,也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避免了師生之間的明顯沖突。

(三)心理語境

Verschueren[17]認為心理語境包含情感和認知兩個方面的內容。就本研究而言,心理語境主要由教師的指令式言語行為來創設(58.45%)。提問是教師通常實施的一種指令式言語行為,用于引導聽話人說出信息。通常情況下,教師會采用回答為“yes”的簡單問句來創設一種積極的情感語境。例如:

(7)Do you like playing games?

(8)Do you like watching movies?

(9)Do you like traveling?

對于上述提問,大多數學生會回答“Yes”。教師通過這樣的提問以獲得學生的認同,然后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討論與之相關聯的問題。例(7)激發了學生做游戲的熱情,接下來教師進一步追問:“喜歡看電影嗎?”“喜歡做運動嗎?”等,從而練習了“like doing sth”句型。例(8)是教師用來引導學生看關于自然災害的影片片段的引言。例(9)則是教師用以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旅游目的地天氣的引言??傊?,教師實施指令式言語行為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讓學生對課堂更加投入。再如一位教師在引導學生區別like這個詞的兩種用法時,指著一名站起來的男同學,向全班提問:

(10)What is he like?

What does he like?

如果有學生的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則說明他回答錯了。通過學生的反應,老師發現有必要對like的兩種不同用法進行講解。由此,教師通過實施指令式言語行為成功創設了認知語境,激發了學生積極參與和深入思考的熱情。

本研究中,教師利用表達式言語行為來生成心理語境的占比居次(20.42%)。教師通過 “You did very well”“You are clever”“Very good”“Good”“Right”等表達表揚和欣賞的言語行為對學生的表現作出積極反饋,學生的內心得到滿足,自信心進一步增強。

此外,雖然承諾式言語行為占比很小,但它在心理語境創設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視。Searle[12]14認為承諾式言語行為的真誠條件是說話人對聽話人所負有的責任。例如:

(11)If you find the lucky number,you will get a present.

But if you don’t,you will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weather.

If you’re right,you will get a present.

例(11)中,教師對學生承諾某種責任時是附加了條件的:如果獲得好運,抽到幸運數字,他們可以得到一個禮物;如果沒有抽到,則要按老師的要求,完成一個練習項目,如能圓滿完成練習,他們也可以得到一個禮物。在這個過程中,師生關系是緊密的,教師既是活動的裁判,也是活動的見證人,而不再是旁觀者。由此,教師通過承諾式言語行為成功地創設了情感語境。

當學習任務比較難時,教師也可通過承諾式言語行為來創設必要的認知語境給予學生指導。例如教師讓學生用英語描繪雪地中的女孩因為刮大風“摔倒”“丟了傘”的畫面,然而學生不知道如何用英語表達“摔倒”和“丟了傘”,這時他實施了例(12)中的承諾式言語行為:

(12)Let me tell you.

由此,教師自己承擔了回答問題的責任,做到了孔子所說的“不悱不發”。再如:

(13)I’ll give you an example.

例(13)中,教師根據孔子“不憤不啟”的理論,通過實施承諾式言語行為“我來給個例子”啟發學生,使學生能夠模仿老師的例子,舉一反三。

本研究發現,初中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語境創設過程中所實施的言語行為類型比較多,基本上Searle提出的五種類型都有涉及。有效的教師言語行為不但可以創設物理、社會和心理語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教師的話語,完成教學任務,而且可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用能力。

本研究對英語教師通過言語行為來創設課堂教學語境作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但也還存在不足,如僅采用小樣本考察了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再如對不同類型言語行為創設課堂教學語境的效果缺乏定量研究等,筆者將在后續的研究中關注這些問題。

[1]胡壯麟. 語用學[C]//束定芳. 中國語用學研究論文精選.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2]何兆熊,蔣艷梅. 語境的動態研究[J]. 外國語,1997(6):16-22.

[3]Sperber D,Wilson D. 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Oxford:Blackwell,1986.

[4]Van Dijk T A. Discourse and Context:A Sociocognitive Approach[M].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

[5]何自然. 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6]項新宇,崔秀敏. 英語教學中語用能力的培養[J]. 承德石油高等??茖W校學報,2001(2):52-58.

[7]趙永峰,趙應吉. 外語課堂語境建構的動態模式[J]. 重慶工業高等??茖W校學報,2003(3):121-124.

[8]劉澍心,吳十日. 課堂語境構建述略[J]. 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4(4):69-77.

[9]武琳. 言語交際中語境的動態建構及其對英語課堂教學的啟示[D]. 長春:吉林大學,2007.

[10]Austin J L.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2.

[11]Huo Y S. Mitigation and Pragmatics as a Linguistic Regulation Theory:The Case of TCM Clinical Interviews[M]. Kunming:Yunnan University Press,2004.

[12]Searle J R. Expression and Meaning: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13]Levinson S C. Pragmatics[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14]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15]Mey J L. Pragmatics:An Introduction[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16]洪松舟,盧正芝. 我國有效課堂提問研究十余年回顧與反思[J].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8(12):34-37.

[17]Verschueren J. Context and structure in a theory of pragmatics[J]. Pragmatics Research,2008(10):14-24.

AStudyofGeneratingContextinEFLClassroomfromthePragmaticPerspective:TakingJuniorMiddleSchoolEnglishTeachingasanExample

WANG Yanmei

(Aeua International Academy Kunming,Kunming 650000,China)

This i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ways teachers in English classrooms of junior middle schools generate pragmatic contexts with their speech acts to help learners develop their pragmatic compet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five speech acts (directive,assertive,expressive,declaration and commissive speech acts) are mobilized by the teachers in English classrooms,but the ratio of the speech acts is different. Those speech acts generate contexts in the physical,social and mental dimensions,which help the students develop and cultivate their pragmatic competence.

teachers;speech acts;English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pragmatic contexts in English classroom

H319

A

2095-2074(2015)01-0040-06

2014-12-25

王艷梅(1974-),女,云南玉溪人,云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美華國際高中中學一級教師,教育學碩士。

猜你喜歡
言語語境交際
創作與做夢:精神分析語境下的“植田調”解讀
情景交際
言語思維在前,言語品質在后
交際羊
兩塊磁的交際
主題語境八:語言學習(1)
主題語境九:個人信息(1)
《世說新語》中的“言語”趣味故事
跟蹤導練(三)2
交際中,踢好“臨門一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