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別角色與體育鍛煉的相關性分析

2015-11-10 01:28陳少青
少年體育訓練 2015年11期
關鍵詞:男性化女性化性別角色

陳少青

(首都師范大學體育教研部,北京 100048)

性別角色與體育鍛煉的相關性分析

陳少青

(首都師范大學體育教研部,北京 100048)

本文以大學女生為調查對象,采集性別角色與體育態度、鍛煉行為、體質健康的相關數據,初步分析影響身心健康多因素之間的相關性,重點探尋性別認知與體質變化的潛在規律,便于及時、針對性地進行相應的心理干預與運動處方調節,并從心理學視角對高校體育教學的導向提出建議。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性別角色與體育鍛煉的相關性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與程序

1.2.1 測試法與測量工具 本研究中體育態度與行為方面采用問卷調查法。抽查對象為師范類高校的大學二年級本科生,初定被試500人。但在回收性別角色量表時由于部分被試個人信息缺失或無法識別,體質測量中部分數據不完整或空缺,致使兩者無法匹配,刪除無效數據后,有效的被試是408人,調查有效回收率為81.6%。性別角色與體質健康的數據采用測試法,性別角色測試時采用的測量工具是Bem性別角色量表(Bem's Sex Role Inventory,簡稱BSRI),此量表于2011年由中國心理學家作了本土化改編。本研究中男性量表與女性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8和0.87,數值較高,表明測量工具科學、可靠。

1.2.2 施測與數據統計 體質數據的采集在體質測量期間進行,部分被試因身體原因缺測,補測完成的時間是2015年3~4月份,同時對數據完整的被試學生發放性別角色量,并當場回收,現場回收率97%。所有數據處理采用Excel錄入,使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管理系統軟件進行分值運算,使用SPSS 20.0 導入數據并進行相應的描述統計、X2檢驗和方差分析。

表1 性別角色類別數值范圍與特征

2 結果與分析

2.1 女大學生的性別角色分布狀況

根據Bem的雙性化理論,性別角色反映著社會文化對男性和女性行為的適當期待,它分為4個類型:雙性化、男性化、女性化、未分化,采用CSRI-50量表通過計算個體的相應得分來判斷其社會性別歸屬。本研究根據前人研究中男性化分量表得分(M)和女性化分量表得分(F)的中位數(男性4.8 分,女性5.0 分)進行性別角色的界限劃分,具體分值與特征見表1。

按照上述性別角色劃分標準,將所采集的數據整理歸類如表2,并和前人研究結果相對照,對比分析女大學生性別角色的變化趨勢。

數據表明,女大學生性別角色比例由高到低是雙性化、單性化(包括男性化和女性化)、未分化,這和以往研究結論相似。但本次調研中女大學生性別角色每一群體的分布狀態與劉電芝的全國樣本差異顯著,X2=80.78,df =3,p<0.001。其中,雙性化的比例顯著高于全國樣本;女性化和未分化顯著低于全國樣本;男性化比例差異不顯著。(表2)

研究發現,經過5年的發展(劉電芝,研究時間為2009年,成果發表時間為2011年),女生中雙性化的比例明顯增加,其原因可能在于現代大學生面臨的生活、學習和就業壓力進一步增大,未分化的特征難以應對各種日益增加的挑戰,而雙性化的特征更能適應這種挑戰,伴隨著傳統觀念的改變,雙性化越來越受到教師、家長的期許與贊賞,這種社會環境的改變最終引起青少年、大學生心理的變化,致使其性別認知趨向雙性化發展。此外,在師范院校女生較多的環境里,她們要承擔更多的領導班集體、組織文體活動、決策支配等分工,這些行為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女生性別認知的良性轉變。

表2 女大學生性別角色分布狀況%

表3 性別角色與體育態度的得分分布

表4 不同性別角色大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周鍛煉次數)%

2.2 性別角色與體育鍛煉態度、行為的相關性

2.2.1 性別角色與體育鍛煉態度體育態度是指個體對體育活動所持的評價、體驗和行為傾向的綜合表現。體育態度形成的心理機制包括認知、情感、意向和行為等方面。本研究從性別角色的視角考察各個群體的體育態度,并最終將其與體育鍛煉的結果—體質健康關聯起來,以探尋在“性別角色—體育態度行為—體質健康”之間可能存在的關聯與規律。表3是從2個方面對女大學生體育鍛煉態度的調查結果,體育鍛煉重要性認識采用勾選自評法,即學生在選項范圍從“1絕對不重要”至“10非常重要”之間的10個等級上進行勾選,得到相應的1~10分。身體狀態的適應性評估題目是:你認為身邊同學們的健康狀況能否適應未來工作的需要?封閉式選項分別是:能(數據統計時按得4分)、基本能(得3分)、基本不能(得2分)、不能(得1分)。

從表4可以看出,男性化與雙性化對體育鍛煉重要性認識的得分高于女性化與未分化,一元方差分析(ANOVA)結果表明4個類別之間對體育鍛煉重要性認識的差異性不顯著,事后多組比較(Post Hoc Tests)發現兩兩之間的重要性得分分值差異性也不顯著。在身體狀態對未來工作適應性的主觀評估方面,整體差異性不顯著,兩兩比較發現,男性化與女性化、雙性化的得分數值差異顯著(p<0.05),此項問題設置雖為對身邊同學的體質健康狀況評估,本質上是對自身健康的評估,直接反映的是男性化群體對自己的體質狀況充滿自信,認為能適應未來工作要求。

2.2.2 性別角色與體育鍛煉行為對體育鍛煉重要性認識和自身健康狀況評估的差異是否會帶來行為的差異?問卷調查了除體育課外,女大學生每周的體育鍛煉次數(30min以上的鍛煉記為1次),結果見表4。

表4顯示在體育鍛煉行為方面,4種性別角色類型在每周鍛煉的頻次上差異顯著(p<0.05),未分化個體“從不”參與體育鍛煉的比較最高,為14.1%;男性化和雙性化參與體育鍛煉的頻率較高,雙性化個體每周進行3次以上體育鍛煉的比例最高,為14.4%,女大學生的體育鍛煉通常結伴而行,這個結果和社會心理學中雙性化具有協調能動性與合群性呈正相關。

2.3 性別角色與體質健康的相關性

2.3.1 體質測量結果 體質測量數據采集后,使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系統軟件輸出統計成績,單項計算時按百分制,以描述個體的單項水平,并按原體測規定的相應系數得出總成績。(表5)

從表5總體成績一列可以看出,女大學生總體成績不夠理想,平均成績處于中等(73.1±9.3),最好的身體素質是柔韌力量(83.6±14.5),即坐位體前屈,這也是各項測試中鍛煉效益最高的項目,但和身體機能和整體健康水平關聯較小。最差的項目為速度靈巧(63.1±18.6),即立定跳遠,主要反映學生的下肢力量和協調性,數據不僅說明女大學生下肢力量普遍較差,標準差數值較大也說明數據離散程度高,個體之間下肢力量差距明顯。此外,肺活量體重指數成績也較差(67.1 ±19.0),僅處于及格水平。

2.3.2 二者相關性分析 將體質測量成績進一步細分,整理歸類到4個不同的群體,后進行相應的方差分析,結果見表5最后兩行。為直觀地對比分析不同群體的體測成績變化趨勢,將4個類別的體質總成績和5個單項成績制作成折線圖,如圖1。

結合表4的方差分析、兩兩比較和圖1可以看出,總體上男性化和雙性化成績較高,女性化和未分化成績較低,這個結果和各性別角色的整體特征呈現正相關。一元方差分析表明,4種類別的體測總成績之間差異并不顯著,可能的原因是樣本量不夠大,或各項分值權重不同,對總成績的影響程度不同。

表5 不同性別角色體質測量成績(M±SD)

圖1 不同類別體側分值折線圖

各單項成績中,與總成績變化趨勢保持相同的是柔韌力量、速度靈巧,不同的是肺活量體重、身高體重,耐力項目的成績較為平均,各類別間差異不大。一元方差分析發現,4個類別的肺活量體重指數成績之間差異性邊緣顯著(p= 0.07),其他4項差異不顯著。對肺活量體重指數成績進一步作事后多組比較發現,男性化女生的成績與其他3組成績之間均呈顯著差異(p<0.05),而在女性化、雙性化、未分化之間差異不顯著,此項成績的標準差(±19.0)范圍較大,說明個體之間差距大。肺活量是反映人體肺容積和通氣功能的指標,其數值大小與年齡、身高、性別、體重、胸圍及體育鍛煉程度緊密相關,其與體重的比值屬于機能和形態的綜合評價,男性化女生該項成績優異的可能因素在于,男性化群體對體育鍛煉最為重視,鍛煉頻次較高,整體健康水平最佳,查看原始數據,換算之前的肺活量成績也是最好,在體重指標沒有明顯波動的情況下,其得分分值也較高。

在日常體育教學中,通過對性別角色特征鮮明的部分個體觀察與交流發現,男性化的女生不拘小節,更喜歡嘗試,勇于接受個人項目中高難度運動技能的挑戰,如田徑、游泳等,展現出較強的自信心。而雙性化的女生更樂于參與集體項目活動,如籃球、羽毛球、各種游戲競賽等,在群體比賽中展現出較好的集體協作意識和群體適應水平。女性化女生主要表現為羞怯、細膩、消極,而未分化的女生則沒有明顯的情感態度與運動項目偏好,屬于典型的“受動型”。由此推論認為,以上性別角色特征在體育活動中的心理動力差異,產生了日常體育行為的變化,進而導致體質健康狀況的改變,致使性別角色與體質健康之間在平均值上存在一定的關聯性。

2.4 性別角色與體育鍛煉認知、行為、結果的總體關系

由于數據的不對等關系,基于上述分析,以定性描述的方式列舉出性別角色與體育鍛煉認知、行為、結果的總體關系。

如表6所示,男性化與雙性化群體在體育鍛煉態度、行為與體質健康的各個方面都顯示出一定的優勢。方差分析的結果,并未顯示統一的規律性,整體差異性與兩兩之間的差異性交替出現,可能與樣本量不夠大有關,或者性別角色與態度、行為、結果的交互作用有限,不足以使其產生差異性的改變。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 論

3.1.1 女大學生性別角色比例由高到低是雙性化、單性化、未分化,每一群體的分布狀態有了新的發展變化,雙性化比例顯著提高,女性化和未分化顯著降低,男性化比例差異不顯著。

3.1.2 在體育態度行為方面,男性化、雙性化的得分高于女性化、未分化,但差異性不顯著。對自身健康狀況的評估,男性化與雙性化、女性化之間差異顯著。

3.1.3 女大學生總體體質狀況不夠理想,平均成績處于中等。按性別角色歸類,體質健康由好及差的順序是:男性化,雙性化,未分化,女性化,四個群體之間的差異性不顯著,但這種順序和性別角色的外部特征呈正相關。

3.1.4 在反映體質健康的單項中,肺活量體重指數成績在不同性別角色之間整體差異呈邊緣顯著,兩兩比較中男性化群體和其他群體呈顯著差異,可能和該群體態度重視,鍛煉頻次較高,原始成績中肺活量較好有關。

3.2 建 議

3.2.1 從平均值和方差分析結果來看,在女生群體中男性化個體對體育鍛煉態度最為重視,行為較積極,體質狀況最佳,對身體機能的預期也最為樂觀。性別角色與體育認知、行為及結果之間相互關聯,由此反推青少年心理干預的重要意義不僅在于心理健康,對身體健康的促進作用也是存在的。

3.2.2 體質健康的調查結果顯示,師范院校中男性化的女生各方面表現優異,雖然女生男性化并非大力提倡,但處于大學階段在性別角色上依然呈現未分化狀態,或者純粹的女性化狀態,從未來工作狀態來看,很有可能不利于從事高強度的基礎教育工作,對她們的教學對象——青少年兒童性別角色的形成也是一個不利影響。用體育鍛煉的手段增強女生堅強、剛毅、果敢的一面很有必要。

3.2.3 特定群體的研究往往帶有局限性,如果擴大樣本量和范圍,測試主體包括理、工、農、醫、文、史等領域,性別角色與體育態度、體質健康之間的調查結果將更為客觀、科學,三者之間或許存在某種規律性。若固定對象,長期進行跟蹤研究,將更能解釋身心之間的作用機制和漸變過程。

[ 1 ] 劉電芝,等.新編大學生性別角色量表揭示性別角色變遷[ J ].心理學報,2011,43(6):639-649.

[ 2 ] 趙俊榮.高校體育課程改革與學生體育態度變化[ 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8(4):98-100.

G83

A

1674-151X(2015)11-058-04

2015-10-14

北京市社科項目“北京市中學生性別角色與體質健康的關系及干預策略研究”(編號:14JYB034)。

陳少青(1980 ~),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青少年體育。

猜你喜歡
男性化女性化性別角色
探究男裝女性化時裝的色彩運用
對《消失的地平線》中布琳克洛小姐矛盾的人物性格的探討
我國女子乒乓球運動員技術男性化的研究
從藝術造型角度探討觀音形象女性化現象
運動員性別角色研究綜述
《霸王別姬》和《黑天鵝》的比較研究
體育專業大學生性別角色特征及其與家庭狀況的關系
英國擬禁廣告中做家務都是女性
體育活動提高男生基本特質與作用
一部唐宋詞史研究方面的力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