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小說的改編問題

2015-11-14 14:35侯忠義
明清小說研究 2015年1期
關鍵詞:白話文言小說

古代小說的改編問題

·侯忠義·

摘要

古代小說的改編問題,包括小說與戲曲的改編,小說之間的改編等,都是小說交流史上的一個重要特點,有人稱此為“移植”現象。本文重點談的是白話小說與文言小說之間的改編,以及白話小說之間的改編。

關鍵詞

古代小說文言小說移植改編

古代小說的改編,包括戲曲對小說的改編,小說對戲曲的改編;小說與小說間的改編,包括白話小說對文言小說的改編,白話小說對白話小說的改編;以及文言小說對白話小說的改編,文言小說對文言小說的改編。這種改編,有人稱為移植現象,尤其是“三言”、“二拍”的改編更具代表性,涉及到古代小說的傳播史、交流史、發展史,值得研究。

下面著重談談白話小說對文言小說的改編,及白話小說與白話小說之間的改編,并了解這種改編在內容上的特點,及在小說史上的價值。

一、白話小說改編文言小說

中國古代小說有文言、白話兩種體裁,各成系統,獨立發展。文言小說歷史悠久,作品豐富,內容廣泛,題材多樣,故對白話小說產生了深遠影響。我國古代小說發展至宋代,在說話伎藝的基礎上促成了白話小說的興起,文言小說與白話小說的分流,自此也開始了白話小說對文言小說的改編。它們之間互相影響,互相滲透。明代以后,兩者已達到了密切結合,相互吸取營養,促進彼此發展的程度。文言小說雖是文人創作,但它的來源亦是“道聽涂說”的“街談巷議”,也受民間影響,因此它們之間是相通的,故白話小說吸收文言小說中的營養,是很正常的事情。南宋羅燁《醉翁談錄》曰:

夫小說者,雖為末學,尤務多聞。非庸常淺識之流,有博覽該通之理。幼習《太平廣記》,長攻歷代史書。煙粉奇傳,素蘊胸次之間;風月須知,只在唇吻之上?!兑膱灾尽窡o有不覽,《琇瑩集》所載皆通,動哨中哨,莫非《東山笑林》,引倬底倬,須還《綠窗新話》。論才詞有歐、蘇、黃、陳佳句,說古詩是李、杜、韓、柳篇章。

說書藝人是有才華的。他們廣有文化修養,詩詞格律無所不通,而對稗官野說,尤為熟悉,這就是文言小說能對白話小說產生影響的基本原因。除現代題材外,他們大都從唐傳奇小說表演故事,從而形成話本小說改編文言小說的局面。

1.改編唐五代文言小說目(文言列前,白話列后)

白猿傳陳巡檢梅嶺失妻記

(《清平山堂話本》)

鶯鶯傳宿香亭張浩遇鶯鶯

(《警世通言》)

謝小娥傳李公佐巧解夢中言謝小娥智擒船上盜

(《初刻拍案驚奇》)

異夢錄邢君瑞五載幽期

(《西湖二集》)

杜子春杜子春三入長安

(《醒世恒言》)

薛偉薛錄事魚服證仙

(《醒世恒言》)

人虎傳高才生傲世失原形義氣友念孤分半俸

(《醉醒石》)

李生王大使威行部下李參軍冤報生前

(《初刻拍案驚奇》)

李君華陰道獨逢異客江陵郡三拆仙書

(《初刻拍案驚奇》)

李清傳李道士獨步云門

(《醒世恒言》)

王生小水灣天狐貽書

(《醒世恒言》)

勤自勵大樹坡義虎送親

(《醒世恒言》)

義俠李汧公窮邸遇俠客

(《醒世恒言》)

獨孤遐叔獨孤生歸途鬧夢

(《醒世恒言》)

許真君旌陽宮鐵樹鎮妖

(《警世通言》)

馬周窮馬周遭際賣縋媼

(《古今小說》)

葛周葛令公生遣弄珠兒

(《古今小說》)

吳寶安吳寶安棄家贖友

(《古今小說》)

裴度裴晉公義還原配

(《古今小說》)

張老張古老種瓜娶文女

(《古今小說》)

崔尉子蘇知縣羅衫再合

(《警世通言》)

屈突仲任屈突仲任酷殺仲生鄆州司馬冥全內侄

(《初刻拍案驚奇》)

裴越客感神媒張德容遇虎湊吉日裴越客乘龍

(《初刻拍案驚奇》)

狄惟謙喬勢天師禳旱魃秉誠縣令召甘霖

(《初刻拍案驚奇》)

宮山僧東廊僧怠招魔黑衣盜奸生殺

(《初刻拍案驚奇》)

羅公遠唐明皇好道集奇人武惠妃崇禪斗異法

(《初刻拍案驚奇》)

李公佐寫于元和十三年(818)的《謝小娥傳》,是一篇傳紀性質的傳奇小說,其中內容基本是真人真事。惟小娥夢中其父告知仇人姓名為:“殺我者,車中猴,門東草”;夫告為:“殺我者,禾中走,一日夫?!彪[申蘭、申春姓名。此本屬怪異情節,是作者的杜撰,但竟被采入《新唐書·列女傳》。本來謝小娥父、夫被申蘭、申春所害,后被小娥訪得,親手擒殺其賊,并祝發為尼等情節,可謂實有。今為作者加入“神道不昧”與自已的奇解,就形成了一篇充滿怪異色彩的傳奇小說。晚于《謝小娥傳》十二年,李復言作《尼妙寂》(見《續玄怪錄》),其情節大體與《謝小娥》同,但女主人公改姓葉,已非謝小娥,則完全是小說的格局了。

話本《李公佐巧解夢中言,謝小娥智擒船上盜》,是凌濛初據《謝小娥傳》改編的小說,收入《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九。有趣的是,李公佐竟變成了這篇小說中的人物。小說家而成為小說中的人物,李公佐當屬首次。作者將謝小娥受害、尋仇、報仇等數年經營艱苦之事,詳加鋪敘描寫,迭宕起伏,動人心魄,展示了話本的特色。

2.改編宋元文言小說目(文言在前,白話在后)

吳小員外金明池吳清逢愛愛

(《警世通言》)

鄂州南市女鬧樊樓多情周勝仙

(《醒世恒言》)

楊抽馬楊抽馬甘請杖富家郎浪受驚

(《二刻拍案驚奇》)

蔡州小道人小道人一著繞天下女棋童兩局注終身

(《二刻拍案驚奇》)

董漢州孫女呂使君情媾宦家妻吳太守義配儒門女

(《二刻拍案驚奇》)

嘉州江中鏡王魚翁舍鏡崇三寶白水僧盜物喪雙生

(《二刻拍案驚奇》)

嵊縣山庵鹿胎庵客人做寺主剡溪里舊鬼借新尸

(《二刻拍案驚奇》)

真珠族姬襄敏公元宵失子十三郎五歲朝天

(《二刻拍案驚奇》)

毛烈陰獄遲取券毛烈賴原錢失還魂牙僧索剩命

(《二刻拍案驚奇》)

楊戩館客任君用恣樂深閨楊太尉戲宮館客

(《二刻拍案驚奇》)

湖州姜客惡船家計賺假尸銀狠仆人誤投真命狀

(《初刻拍案驚奇》)

太原意娘楊思溫燕山逢故(《古今小說》)

王武公妻、吳約知縣簡帖僧巧騙皇甫妻(《古今小說》)

李將仕趙縣君喬送黃柑吳宣教甘償白鏹

(《二刻拍案驚奇》)

賈廉訪賈廉訪贗行府牒商功父陰攝江巡

(《二刻拍案驚奇》)

朱天錫張福娘一心守貞朱天錫萬里符名

(《二刻拍案驚奇》)

滿少卿滿少卿饑附飽揚焦文姬生仇死報

(《二刻拍案驚奇》)

王朝儀沈將仕三千買笑錢王朝儀一夜迷魂陣

(《二刻拍案驚奇》)

周氏子假神仙大鬧光華廟(《古今小說》)

(以上系《夷堅志》)

隋遺錄隋煬帝逸游招譴

(《醒世恒言》)

希夷先生傳陳希夷四辭朝命

(《古今小說》)

朱蛇集李公子救蛇獲稱心

(《古今小說》)

史弘肇史弘肇龍虎君臣會

(《古今小說》)

單飛英單符郎全州佳偶

(《古今小說》)

范希周妻呂氏范鰍兒雙鏡重圓

(《警世通言》)

汪革謠讖汪信之一死救全家

(《古今小說》)

樊生一窟鬼癩道人除怪

(《警世通言》)

錢留婆臨安里錢留婆發跡

(《古今小說》)

張浩宿香亭張浩遇鶯鶯

(《警世通言》)

臺妓嚴蕊硬勘案大儒爭閑氣甘受刑俠女著芳名

(《二刻拍案驚奇》)

3.改編明清文言小說目(文言在前,白話在后)

遼陽海神傳疊居奇程客得助三救厄海神顯靈

(《二刻拍案驚奇》)

周廷章王嬌鸞百年長恨

(《警世通言》)

負情儂傳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警世通言》)

珠衫蔣興哥重會珍珠衫

(《古今小說》)

劉東山劉東山夸技順城門十八兄奇蹤村酒肆

(《初刻拍案驚奇》)

金鳳釵記大姊魂游完宿愿小姨病起續前緣

(《初刻拍案驚奇》)

翠翠傳李將軍錯認舅劉氏女詭從夫

(《初刻拍案驚奇》)

三山福地志庵內看惡鬼善神井中談前因后果

(《二刻拍案驚奇》)

秋千會記宣徽院仕女秋千會清安寺夫婦笑啼緣

(《初刻拍案驚奇》)

芙蓉屏記顧阿秀喜舍檀那物崔俊臣巧會芙蓉屏

(《初刻拍案驚奇》)

姚公子傳癡公子狠使噪皮錢賢丈人巧賺回頭婿

(《二刻拍案驚奇》)

桂遷夢感錄桂員外途窮懺悔

(《警世通言》)

臥法師入定錄喬兌換胡子宣淫顯報施臥師入定

(《二刻拍案驚奇》)

樂和樂小舍拼生覓偶

(《警世通言》)

玉堂春玉堂春落難逢夫

(《警世通言》)

唐寅唐解元一笑姻緣

(《警世通言》)

吳江錢生錢秀才錯占鳳凰儔

(《警世通言》)

劉奇劉小官雌雄

(《醒世恒言》)

赫應祥赫大卿遺恨鴛鴦絳

(《醒世恒言》)

張藎陸五漢硬留合色鞋

(《醒世恒言》)

黃損黃秀才激靈玉馬墜

(《醒世恒言》)

木綿庵集木綿庵鄭虎臣報冤

(《古今小說》)

大別狐贈芝麻識破假形擷草藥巧諧真偶

(《二刻拍案驚奇》)

王玉英瘞遺骸王玉英配夫償聘金韓秀才贖子

(《二刻拍案驚奇》)

趙判院趙司戶千里遺書蘇小娟一詩證果

(《二刻拍案驚奇》)

張幼謙通閨闥堅心燈火鬧囹圄捷報旗鈴

(《初刻拍案驚奇》)

心堅金石傳《霞箋記》十二回

劉生覓蓮記《劉生覓蓮記》十六回

聊齋志異《醒夢駢言》十二回

怎樣評價白話小說對文言小說的改編?通過對部分重點篇目的分析,我們看一看這種改編取得了怎樣的成績,得到了怎樣的提高,從而為小說史留下了怎樣的作品。同時也可以從那些不成功的改編作品中,總結出有益的教訓,也是小說交流史中的寶貴財富。

《金明池吳清逢愛愛》(《警世通言》)是對《吳小員外》(《夷堅志》)的改編。吳小員外(無名)時于京師(杭州)與二友春游至郊外金明池,遇酒肆當壚女。明年再至,當壚女已不在。問之,云去歲“與輕薄三少年從之飲”,被父母責,不數日而死。吳生歸家,將及門,卻遇池上當壚女,言其被父母詐死,不欲相通,現居城中,遂留吳生相聚三月。生遂病。二友請人結壇行法驅鬼,夜劍擊中鬼,乃女也。其實這仍然是一個傳統的人鬼相戀的故事,屬志怪題材。情節粗陳梗概,形象模糊,人物亦無性格。

然改編者在《金明池吳清逢愛愛》中,確演繹了一個動人的現實愛情故事,讓有情人終成眷屬,也讓悲劇變成了喜劇,豐滿的情節也讓篇幅擴大了數倍。在新作中,吳生、當壚女首先都有了名字,叫吳清、盧愛愛。而吳清在金明池上遇到的其實是另一個叫“褚愛愛”的,是原作所沒有的,是改編者的獨創之處,也是將悲劇變成喜劇的關鍵情節。

改編者在吳小員外與二友重游金明池時,增加了一個首遇“身穿杏黃衫子”的美少女細節:“眼橫秋水,眉拂春山,發似吉堆,足如蓮蕊。兩顆櫻桃分素口,一枝楊柳斗纖腰。未領略遍體溫香,早已睹十分豐韻?!彼灰婄娗?,“不覺遍體蘇麻”,可惜無緣交往。這是作者安排的第一個“愛愛”(褚愛愛)的現身,為第二個“愛愛”(盧愛愛)的出現埋下了伏線,這也是整個作品喜劇結尾的關鍵。第二個“愛愛”(盧愛愛)就是當壚女。她“嬌嬌媚媚,妖妖嬈嬈”,是“一個十五六歲花朵般多情女兒”,別后“思憶之心,形于夢寐”,吳生對當壚女已經迷戀,故才有一年后的再尋舊約。當壚女的“悒怏”而死,顯然是家長干涉和扼殺了女兒自由婚姻的惡果,理應受到譴責。而當壚女變成女鬼以完成夙愿,是正當的愛情追求。

然而人鬼殊途,人死豈能復生,這種愛情悲劇是人們不愿樂見的,于是改編者設計了女鬼(當壚女)臨別贈送金丹,救活了病中的褚愛愛,與吳清結成“百年諧老”的婚姻,成就了吳小員外另一段佳姻,這是改編者用超現實的浪漫手法,完成并延續了與盧愛愛的愛情追求,從而使悲劇在現實中變成了喜劇。這種改編是對自由愛情的歌頌,也提高了原作的思想和藝術水平。

《珠衫》見于《九龠別集》卷二。故事為楚中商人在旅次與新安客相遇,見新安客身上的珍珠衫,知其為妻所贈,故回鄉后托辭將其休回母家。在她別嫁時,并將十六箱妝奩悉數歸還。后楚人失手傷人致死,審官即前妻后夫。后夫念其妾與前夫仍有舊情而開釋,并使其夫婦破鏡重圓,箱籠一應送還。小說反映了市民階層的新觀念。妻子不貞,以禮相離并送還嫁妝,不說明他不再乎,而是隨其所愿;其妻重回身邊,他不計較其失貞,恩愛如初,說明他尊重妻子的婚姻選擇。這種描寫突破了傳統的三從四德和貞操觀念,是進步的。

原作的原意是勸人“安分守己,隨緣作樂”,但改編者賦預了本篇深刻內容。據此改編的《蔣興哥重會珍珠衫》,載《古今小說》卷一,情節大為曲折豐富,描寫細膩入微、合情合理,個性突出、形象鮮明。改編本均交待了故事地點、人物姓名,體現了情節的完整性。楚人賈叫蔣興哥,妻為王三巧;新安客名陳商(大郎),妻平兒;進士吳杰為三巧后夫。蔣興哥為襄陽府棗陽縣人氏,與陳大郎相逢于蘇州府楓橋地面,而吳進士做官地點為廣東合浦縣,情節交待得清清楚楚。

改編者深化了原作的主題,突出了婚姻自由、愛情至上的觀念。王三巧紅杏出墻,并再嫁進士,最后又與興哥復合,是因為有愛情基礎。改編者強調蔣、王婚后歡愛五年,并約定經商一年后即回,然丈夫爽約,三巧受騙,她的“出墻”亦情有可原。二人劫后重逢“緊緊你我相抱,放聲大哭”,非有情人不可能。吳進士讓蔣將三巧“即刻領走完聚”,說明他尊重愛情和婚姻自由,難能可貴。

十六個箱籠的情節,是深化主題的重要的細節之一。三巧兒另嫁吳進士將個人財產十六個箱籠帶去;待三巧兒與前夫團聚,吳縣令將十六個箱籠歸還,這既是重視財富,又是尊重個人人格的人性化描寫,十分珍貴。

次要人物新安婦平兒的形象,亦寫得豐富和完美。平兒是在其夫仆被殺,財產被劫,而其夫病逝在棗陽縣時,不得已賣身葬夫,才嫁給蔣興哥的,亦在情理之中。一夫二妻的結局,似冥冥之中有巧遇或報應色彩,但只要是現實的,那就是合理的。馮夢龍的改編,無疑是一篇杰作。

《負情儂傳》,見《九龠集》卷五,是發生在明萬歷年間的真實故事。主旨言情。妓女杜十娘選中公子李生為“從良”對象,然在歸家途中,李生懼不被家長所容,竟以千金之籌,將十娘讓與販鹽少年。對李生的薄情寡義,十娘在展示了私藏的百寶箱后,投水自盡?!敦撉閮z傳》表面講“情”,批判了李生的背信棄義,但實質上是揭露了在金錢勢力影響下,巧取豪奪所造成的愛情悲劇。

據原作改編的《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是一篇杰作。改編者突出了杜十娘的“怒”,突出了對背叛者的憤慨和譴責,突出了沉掉百寶箱、視金錢賤于人品,這是改編作品的最可貴之處。

改編本普遍豐富了人物形象。人物有了名字,如李生為李甲,成為宦家子弟;新安客為孫富,成為鹽商。改編本細節描寫更加細膩,人物性格更加突出,故事發展更加合理。特別是賦予了杜十娘之性格中的俠氣。她“鐘情所歡,不以貧窶易心”,因此他對孫富之千金贖金,乃能以冷笑對之,這與富、甲之會,形成鮮明對比。這個愛情悲劇,早就注定如此。李甲既懼家長,又崇拜金錢,杜十娘所選非人。當時十娘表示欲“從良”時,他竟然“懼怕老爺,不敢應承”,封建家長制是他懼怕的東西。對金錢的無奈,說明他是一個性格懦弱、沒有骨氣、不可依賴之人。杜十娘本性善良、單純、真誠,并未認清李甲的本質,故釀成此等悲劇。改編者從對金錢的批判,轉為對李甲性格、人品的批判。小說中怒沉百寶箱情節,表明杜十娘把品德看得比金錢更重要,這是改編本給我們的最強烈的啟示。

這篇作品,也反映了封建專制制度、封建倫理道德與市民意識、人道主義精神的沖突。故事的結局,與唐傳奇《李娃傳》《玉堂春落難逢夫》(《警世通言》)不同,后者都是夫貴妻榮類型,妓女做了夫人或妾,堂而皇之進入了官宦之家,妓女成了公子上進的功臣和英雄,這種觀念和描寫,是平民意識的反映,是社會文化意識進步的表現,但不是現實中的真實,那不過是市民的幻想和愿望而已,這與嫖妓公子照常中舉當官一樣是不可能的。而杜十娘的悲劇倒是現實主義的,令人信服的。應當指出,無論是杜十娘的悲劇,還是李娃、玉堂春的喜劇,其實都是對下層婦女優秀品質的肯定和尊重,這就是這些作品的價值所在。

《心堅金石傳》(《花影集》)與章回小說《霞箋記》(四卷十二回),可以看作是文言小說改編成長篇白話小說的例子。明代陶輔的這篇傳奇,無疑是篇杰作。故事言元至正年間松江書生李彥直,與妓女張麗蓉相戀,婚前被本路參政阿魯臺選送丞相伯顏為歌妓,以舟送京途中,李徒步隨船三千里,足膚俱裂,無復人形,氣絕而死,麗蓉聞訊亦自縊舟中。阿魯臺怒焚女尸,心形不滅,得一指大小堅玉般人形李彥直;而李彥直尸中亦有張麗蓉金石人形,故稱“心堅金石”。這是一篇抗暴愛情小說。想像豐富,情節浪漫,十分動人,是不可多得之作。

據同名戲曲改編的章回小說《霞箋記》(或稱《情樓迷史》)四卷十二回,其題材亦可視為來自《心堅金石傳》。白話章回小說《霞箋記》今存清乾隆間醉月樓刊本,不著撰人,小說的結局卻把悲劇改成喜劇。言張麗蓉進京后,留宮中侍奉花花公主,李彥直受丞相之助得中狀元,終與麗蓉團圓。小說刪改了原作抗暴內容,變成了平庸的才子佳人故事,故小說亦改變了小說原題,以免與內容相悖。無疑這種改編大大降低了原作的思想價值,是不成功的改編。

據《心堅金石傳》改編成白話短篇的,尚見于明安遇時的《百家公案》。第五回《辯心如金石之冤》即敘書生李彥秀與妓張麗容的故事,并把元朝之事改成宋仁宗朝事,且成一宗公案,由包公審之。事敘宋仁宗康定年間南屬縣庠生李彥秀與妓張麗蓉相戀,遣媒行聘,行將有期,而麗蓉為周參政選獻王右丞相。彥秀上下奔走,蕩盡家財,莫能脫。彥秀死,麗蓉亦自盡。參政怒焚其尸,心不死,踏之,各出一小人,色如金石,張心小人似李,而李心小人類張,參政以奉王右承相。右丞相視之,忽變作敗血一團。右丞相怒,訴諸包公。包公為二人申冤,周參政問死,子充軍,王右丞相罷職。改編尚不離對暴政的譴責,但卻減少了民族壓迫的色彩。

白話小說改編文言小說,思想和藝術水平降低的還有據中篇傳奇小說《劉生覓蓮記》改編的同名白話章回小說,六卷十六回;《醒夢駢言》改編《聊齋志異》等?!缎褖赳壯浴肥?,每回改編《聊齋志異》中的一篇,共十二個故事,目如下:

陳云棲假必正紅絲夙系空門偽妙常白首永隨學士

(第一回)

張誠遭世亂咫尺拋鸞侶成家慶天涯聚雁行

(第二回)

阿寶呆秀才志誠求偶俏佳人感激許身

(第三回)

大男妒婦巧償苦厄淑姬大享榮華

(第四回)

曾友于逞兇焰欺凌柔懦釀和氣感化頑殘

(第五回)

姊妹易嫁違父命孽由己作代姊嫁福自天來

(第六回)

珊瑚遇賢媳虺蛇難犯遭悍婦狼狽堪憐

(第七回)

仇大娘施鬼域隨地生波仗神靈轉災為福

(第八回)

連城倩明媒但求一美央冥判竟得雙姝

(第九回)

小二從左道一時失足納忠言立刻回頭

(第十回)

庚娘聯新句山盟海誓詠舊詞璧合珠還

(第十一回)

宮夢弼埋白石神人施小技得黃金豪士振家聲

(第十二回)

二、白話小說之間的改編

白話小說之間的改編,必須以白話小說的興盛為前提。南宋的話本小說,是我國最早的較為成熟的白話小說。南宋話本小說的繁榮,經濟發展是基礎,市民是接受對象,勾欄瓦肆是市民文化活動(包括說書)的場所。在《東京夢華錄》《都城紀勝》《夢粱錄》《醉翁談錄》等書里,都記載了說話的家數,以及小說家(一名銀字兒)的分類篇目。而這些篇目的作品,與今存明代話本小說有著必然的聯系和傳承關系。我們今天看到的大部分話本小說,都是明末的再創作或宋元話本的改編本,至于這些改編本,與當初原始狀態的距離,我們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從南宋(1127)到明崇禎初(1628),經過五百年的發展,相同和相近內容或題材的作品,沒有經過一個豐富、潤色、改動的過程,是不可能的,至于具體是哪些篇,又是怎樣改編的,我們不能詳知而已。

除《醉翁談錄》所列今存小說篇目外,明嘉靖時晁瑮《寶文堂書目》亦有《醉翁談錄》未錄而今存的作品篇目。晁瑮所錄是嘉靖年間之事,而距崇禎初亦已百年,對今存同題材作品考查其流變沿革,當是我們所研究的白話小說間被改編的主題。下列《醉翁談錄》和《寶文堂書目》與今存同題材作品的對照目如下。

《醉翁談錄》

紅蜘蛛鄭節使立功神臂功

(《醒世恒言》)

人虎傳高才生傲世失原形義氣友念孤分半俸

(《石點頭》)

燕子樓錢舍人題詩燕子樓

(《警世通言》)

愛愛詞金明池吳清逢愛愛

(《警世通言》)

夜游湖裴秀娘夜游西湖記

(《萬錦情林》)

牡丹記宿香亭張浩遇鶯鶯

(《警世通言》)

卓文君卓文君慧眼識相如

(《警世通言》)

三現身三現身包龍圖斷冤

(《警世通言》)

十條龍萬秀娘仇報山亭兒

(《警世通言》)

李亞仙鄭元和嫖遇李亞仙記

(《燕居筆記》)

攔路虎楊溫攔路虎傳

(《清平山堂》)

種叟神記張古老種瓜娶文女

(《古今小說》)

金光洞金光洞主談舊跡玉虛尊者悟前身

(《初刻拍案驚奇》)

《寶文堂書目》

錯斬崔寧十五貫戲言成巧禍

(《醒世恒言》)

刎頸鴛鴦會蔣淑貞刎頸鴛鴦會

(《醒世恒言》)

簡帖和尚簡帖僧巧騙皇甫妻

(《古今小說》)

玉觀音崔待詔生死冤家

(《警世通言》)

合同文字記張員外義撫螟蛉子包龍圖智賺合同文

(《初刻拍案驚奇》)

五戒禪師私紅蓮明悟禪師趕五戒

(《古今小說》)

陳巡檢梅嶺失妻陳從善梅嶺失渾家

(《古今小說》)

羊角哀鬼戰荊軻羊角哀舍命全交

(《古今小說》)

范張雞黍死生交范巨卿雞黍死生交

(《古今小說》)

燕山逢故人鄭意娘傳楊思溫燕山逢故人

(《古今小說》)

齊晏子二桃殺三學士晏平仲二桃殺三士

(《古今小說》)

沈鳥兒畫眉記沈小官一鳥害七命

(《古今小說》)

李元吳江救朱蛇李公子救蛇獲稱心

(《古今小說》)

趙旭遇仁宗傳趙伯昇茶肆遇仁宗

(《古今小說》)

柳耆卿詩酒玩江樓記眾名妓春風吊柳七

(《古今小說》)

玉簫女兩世姻緣玉簫女再世玉環緣

(《石點頭》)

戒指兒閑云庵阮三償冤債

(《古今小說》)

勘靴兒勘皮靴單證二郎神

(《醒世恒言》)

合色鞋兒陸五漢硬留合色鞋

(《醒世恒言》)

三夢僧記獨孤生歸途鬧夢

(《醒世恒言》)

金鰻記計押番金鰻產禍

(《警世通言》)

史弘肇傳史弘肇龍虎君臣會

(《古今小說》)

趙正侯興宋四公大鬧禁魂張

(《古今小說》)

彩鸞燈記張舜美元宵得麗女

(《古今小說》)

任珪五顆頭任孝子烈性為神

(《古今小說》)

杜麗娘慕色還魂杜麗娘傳

(《漉籬集》)

白娘子永鎮雷峰塔

《新編雷峰塔奇傳》十三回

續金瓶梅六十四回

《隔簾花影》四十八回

妝鈿鏟傳二十四回

《回頭傳》五卷

三俠五義一百二十回

《七俠五義》一百二十回

現重點分析《清平山堂話本》集中的宋元話本《五戒禪師私紅蓮記》、《柳耆卿詩酒玩江樓記》,是怎樣被改編的,有著怎樣的豐富、發展和提高,以及幾部長篇小說被改編的情況。

《清平山堂》集中的《五戒禪師私紅蓮記》,屬宋元話本。這是一個充滿佛家色彩的因果故事。言北宋詩人、政治家蘇軾,是浙江海寧凈慈孝光禪寺五戒和尚托生。因五戒和尚生前犯戒,私淫紅蓮受罰,轉世后不信佛。五戒同寺和尚明悟,因佛緣亦同時托生,自幼出家,名“法印”。后隨蘇軾仕途升沉,法印一路陪伴蘇軾,結成好友,而蘇軾亦感悟前因,最終敬佛禮僧,自稱“東坡居士”。故事本是無稽之談,不過佛家因果報應,主張禮佛敬僧而已,社會意義不大。故事情節簡單,文字直樸,缺乏文采,體現了宋元話本的藝術特點。

《古今小說》中的《明悟禪師趕五戒》是明代作家馮夢龍對《五戒禪師私紅蓮記》的改編,改編者強化了原作的主題,豐富了原作的情節,人物性格更加鮮明。這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轉世托生后,兩人的思想分岐更突出;情節發展更合理,兩人友誼更深厚;最后的結局更完滿。

前世五戒、明悟二僧轉世托生后名蘇軾、謝瑞卿。謝瑞卿除自幼不吃葷酒外,卻資性聰明,過目不忘,“吟詩作賦,無不出人頭地”,且對“諸經內典,一覽輒能解會,隨你高僧講論,都不如他”,“一心只愛出家”。而蘇軾雖自幼與其同窗,卻志趣不同,東坡志在功名,“偏不信佛法,最惱的是和尚”。有朝一日,“定要滅這和尚們,方遂吾愿”。宋仁宗時蘇軾一舉成名,除翰林學士,卻換來兩人終日辨論,各不相勝。適仁宗在內宮祈雨,有三十六處高僧誦經設醮,謝瑞卿被蘇軾拉去隨雨,仁宗發現,御筆親賜法名“佛印”,在大相國寺出家作了和尚,反而遂了他的心愿。

蘇為累謝落發為僧,甚為過意不去,反而使兩人親近了許多,且不再好意思說做和尚的不好。神宗熙寧年間,蘇被貶杭州通判,佛印亦隨去杭州靈隱寺做了主持,與蘇朝夕往來,友誼不斷。此后神宗元豐二年(1079),蘇氏下獄,問成死罪,得佛印相救,且在獄里夢中感悟前世因緣,決心出獄后“當一心護法,學佛修行”。最后的結局,蘇軾雖官復原職,復又貶英州、惠州、儋州、廉州、永州,當重回東京時,又與佛印相逢,一個在家,一個在寺,同時園寂,蘇軾做了大羅仙,虧了佛印相遂一生,不致墮落,終成正果。

改編本加強了“禮佛”的主題,強調了佛印對蘇軾的感化,和蘇軾在人生坎坷中的感悟,遂心向佛。強調“兩世相逢,古今罕有”,又多了些宿命色彩。所以說,這種改編除內容的豐富,情節的合理,和主旨的強化外,描寫更加純熟,文字更加流暢,藝術水平有較大提高。

《眾名妓春風吊柳七》(《古今小說》)是對宋元話本《柳耆卿詩酒玩江樓》的改編,這種改編是對原作的極大提高。不僅故事情節有了不少的豐富和改變,而這種變化正是從根本上改變了主人公柳永的形象和性格,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封建時代風流、浪漫、有節操的文人形象。

在原作里,柳永幾乎就是一個無賴、流氓、惡棍式的人物。這位宋神宗時的東京名人,雙名柳耆卿者,排行第七,人稱“柳七官人”。他年方二十五,豐姿灑落,“吟詩作賦,琴棋書畫,無所不通”。憑著這種本事,“專愛在花街柳巷”招遙,與京師名妓李師師、趙香香、徐冬冬打得火熱。他不過是個取媚妓女的好色之徒。在余杭縣宰任上,因喜妓女周月仙被拒,竟采用威脅強迫手段,讓船家奸污之后,逼其就范,這哪有一點憐香惜玉的文人風范?其行徑與搶男霸女的惡棍何異?題目中的“詩酒玩江樓”中的“玩”字,確實是柳永的人生態度。

《古今小說》的改寫,不僅情節豐富飽滿,文字生動流暢,詩詞文雅多彩,主要是改變了柳耆卿的形象,將一個有情意、有節操的風流才子形象,呈現在讀者面前。柳永所以去余杭為官,乃是一種政治抱負,他在余杭果然“為官清正,訟簡詞稀”,是個清官;赴任途中江州得遇妓女謝玉英,兩相傾慕,情投意合,白頭為盟,設終身之誓。這個增加的情節,樹立了一個有情有意、有理想報負的風流才子形象。改編后的周月仙情節,亦與原作大相徑庭。在余杭縣衙中唱曲侑酒的周月仙,柳見其有“不樂之色”,且“兩淚交流”,才言其因與本地秀才相愛,因秀才家貧,故不能相嫁。月仙守秀才之節,拒絕接客,被劉二員外買囑舟人,強奸月仙,遂以此要挾,被劉二員外霸占,不容與黃秀才相處。柳縣宰遂為月仙代付身價,除了樂籍,成就了黃秀才的婚姻。從作惡者改成助人者,這種改變是根本性的,也符合柳永的性格特點。后柳永被權奸所忌,遂聲言愿作“白衣卿相”,與謝玉英常住東京,與“夫婦一般”。數年后,柳永瞑坐而逝,而“毫無家什”,眾妓斂財葬之,并于每年清明之日,相聚拜掃墓前,喚作“吊柳七”,并成風俗,徹底完成了一個潔身自好、清高瀟灑、風流倜儻的文人形象。這種改編完全顛倒了柳永的形象,進步是巨大的。這種變化和提高,反映著時代進步的差距,反映著作家靈魂和道德的差距。

《新編雷峰塔奇傳》五卷十三回,主要由《白娘子永鎮雷峰塔》(《警世通言》)改編而成,是由白話短篇改成白話長篇的例子。

此書大約成書于清嘉慶年間,最早為嘉慶十一年(1806)刊本,但關于白蛇的故事,明嘉靖年間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明末清初吳從先《小窗自紀》中已有記載,但馮夢龍的創作,無疑是改編者的主要題材來源。馮作的結尾是以白娘子被永鎮在雷峰塔下作結,是個愛情悲劇。而長篇小說卻描寫了白娘子與許仙相親相愛的動人情節,那完全是人世間愛情的重現,是小說改編最成功的地方;惟結局改為大團圓,以白娘子、許仙白日升天、其子高中狀元收尾,亦體現了改編者的善良愿望和美好追求。

《金瓶梅》改編成《新刻金瓶梅奇書》,《續金瓶梅》改編成《隔簾花影》《金屋夢》,都是長篇小說改編成長篇小說的例子?!独m金瓶梅》十二卷六十四回,清丁耀亢撰,有順治間原刊本。書敘北宋欽宗年間,金兵南侵,西門慶遺霜與其子孝哥,與西門慶、潘金蓮、李瓶兒轉生之后代因果報應的故事。書中描寫金兵南侵,殺人如麻,社會動亂的現實,觸忤清代統治者,作者因此下獄,書也被禁。

四橋居士(生平不詳)將《續金瓶梅》刪改成四十八回,減少了十六回,主要是刪去了金人大屠殺的血腥場面,以及大膽說教及因果報應的內容,重擬回目,改題《三世報隔簾花影》,有湖南刊大字本。1912年,有署名“夢筆生”者,再次對《續金瓶梅》修訂,主要刪去一些迷信報應的說教內容,將六十四回壓縮到六十回,改題《金屋夢》。

《妝鈿鏟傳》改編成《回頭傳》。兩書都是用游戲筆法寫家產繼承問題,情節相類,故疑后者為改編前者而成。成書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的《妝鈿鏟傳》,四卷二十四回。故事敘村人弓長家有祖傳寶貝妝鈿鏟(諧音莊田產),家財萬貫,性格吝嗇。其子弓長兩讀書不成,不守本分,家產蕩盡,妝鈿鏟日漸生銹。遂改名柏生發,攜鏟入山修道,訪丟清祖師。后終經磨煉,復本名返鄉,其妻產孌生子,俱各成名。并囑其二子妥存妝鈿鏟,不可落入他人之手。

之后出現的《回頭傳》五卷不分回,有清文聚齋刊本。故事敘村人柏能亦有祖傳寶貝妝天罐,尋訪教鏗祖師,經多種磨煉,和多年修養,終于參透凡塵,跳出欲海,終成正果。兩書內容相近,寫法相同,均以游戲之筆,以成寓教之作。

《三俠五義》改編成《七俠五義》。近代學者俞樾在光緒十五年(1889)“重編《七俠五義傳》序”中,認為《三俠五義》第一回“貍貓換太子”事,“殊涉不經”,遂“援據史傳,訂正俗說”,重寫了第一回。又以“三俠”即南俠展昭、北俠歐陽春、雙俠丁兆蘭、丁兆蕙,實為“四俠”;增以小俠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諸葛沈仲元,實為“七俠”;原五鼠即鉆天鼠盧方、徹地鼠韓彰、穿山鼠徐慶、翻江鼠蔣平、錦毛鼠白玉堂仍為“五義”,改書名為《七俠五義》,于同年刊行。書中第一回末尾,敘其改編的目的和具體做法時說:“此書本為七俠五義諸人寫真,而以包公為七俠五義之主,立言頗為得體。今據正史,將包公一生宦跡表明,又照原書敘貍貓換子緣,由以后便徑接原書,不再刪改?!?/p>

他的改編概括起來就是:第一,兩書同為120回,但更改了第一回回目?!度齻b五義》第一回作“設陰謀臨產換太子,奮俠義替死救皇娘”,改為“據正史翻龍圖公案,借包公領俠義全書”。第二回以下各回目均同。第二,在第一回中加入了《宋史》包公本傳。第三,將原書第一回中敘包公家世文字,移至第二回開頭。第四,將原書第一回作了文字改動。第五,訂正了個別文字,并將顏查散改為顏眘敏。應該說,這個改編價值并不高。

注:

①有人稱此為“移植”現象。參見林辰《中國小說的發展源流》,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②參見譚正璧《三言二拍源流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圖書館

責任編輯:徐永斌

猜你喜歡
白話文言小說
家鄉的土白話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童謠聲聲唱出美好未來
Kiss and Ride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活用課外資料 助力文言教學
文言之美美不勝收
熟讀精思 尋求規律
對《文言是母語嗎?——解讀內地〈課程標準〉一思》的質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