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光彼岸的祭奠

2015-11-17 17:55凌鷹
椰城 2015年1期
關鍵詞:祭文舜帝禮儀

■凌鷹

黃河故道上,一個帝皇從中原啟程。

另一個帝皇目送著這個將皇位禪讓給自己的君主的背影漸漸消失在黃河岸邊的最盡頭,發出一聲至今還響徹在史前的黃河上空的悠長感嘆。

這一別,就成了他們的永訣。

這兩個古代帝皇就是舜和禹。

然后,在某一天的清晨或者黃昏,那個目送舜從中原出發走進瀟水沿岸的禹,居然神奇般地站在湖湘大地的南岳山西段他下旨修建的紫金臺祭壇前,面向瀟水河畔的九嶷,在一陣沉郁幽渺的韶樂和渾厚激烈的牛皮鼓的波濤中,萬分虔誠地曲腿而跪,磕了三個響頭,將一種比瀟水還要悠長的情思以祭奠的方式留在了南岳衡山的紫金臺祭壇上,從而成為中國歷史上對一代始祖舜的祭奠第一人。

禹對舜的祭奠,不僅是一種感恩,更是一種膜拜。

按常理,禹應該痛恨舜,因為舜跟他有殺父之仇。

遠古時期的黃河流域,經常洪水泛濫,導致黃河兩岸莊稼淹沒,房屋倒塌。面對如此憤怒瘋狂的黃河,作為當時的部落聯盟首領,堯就派禹的父親鯀去治水。鯀只知道筑壩堵水,可是,越筑越多的堤壩所蓄積的黃河水卻就像越積越深的仇恨,一次次將堤壩沖垮,這就給黃河兩岸的百姓造成了更大的滅頂之災。正當此時,舜繼位做了部落聯盟首領。于是,他就把治水失敗的鯀流放到羽山,可每當想到那么多老百姓因為鯀治水不力而慘遭厄運,就痛心疾首,便派祝融氏處死了鯀,并派鯀的兒子禹繼續去黃河治水。禹汲取父親的教訓,改筑壩堵水為修渠排水,讓滔滔黃河之水多路分流,將黃河之水趕進了大海。

舜不愧是一個尊重客觀事實的明君,也是一個能海納百川的智者。因為禹的治水之功,更因為禹那種坦蕩無私德為先的襟懷與自己如出一撤,他居然將皇位禪讓給了禹,他居然以一種極端的方式,向世人界定了鯀與禹父子兩之間的人生歸宿。

當然,禹到底恨沒恨過舜,我們無從知曉也無法考證。父子之情,人之常情。即使他曾經在心里默默地恨過舜,那也是符合人性的。但有一點,我們可以肯定,他在接過舜的部落聯盟首領大權之后,那種以德為民的宏韜大略完全就是沿襲了舜的真傳。所以,當舜駕崩于九嶷之后,他就觸摸著舜的背影,踩著舜的足印,從中原大地一步一步爬山涉水,開始了他的南巡之旅,并在南岳衡山修建祭壇,然后凝望九疑,遙祭舜帝。

在中國古代,尤其是史前,祭天、祭地、祭神、祭祖宗、祭先賢,已然成為一種心靈的依附和精神信仰,已然成為一種祈福的本能行為??墒?,由一個帝皇去祭奠另一個帝皇,禹卻是首開先河。禹對舜的這種膜拜與推崇,就像他開鑿黃河引水的第一道口子,將中國最古老的道德力量引進了人類的大海,以至于在這種力量的奔騰中,震撼了一個又一個帝皇將相。

于是,秦始皇緊隨其后,成了祭奠舜帝的第二個帝王?!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如是記載:“三十七年(前2 1 0)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辉?,行至云夢,望祀虞帝于九疑山?!边@就讓我們不難想到,秦始皇是在這一年的金秋十月一路出游來到浩渺的洞庭湖的。他站在洞庭湖的一片波浪上,任洞庭碧波拍打著自己華麗的畫舫,拍打著自己激蕩的心跳,昂首翹望湘南九嶷方向,誦讀祭文,默然祈禱,借洞庭湖上空的清風,送去他對一個遠古帝皇先賢由衷的敬重與祭拜。

緊接著,便是與秦始皇一樣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漢武帝。這個歷史上霸氣十足的皇帝,卻對西漢思想家、儒學家董仲舒“三綱五?!钡娜鍖W理論深信不疑,居然很爽快地接受了董仲舒的進言,在朝廷和民間竭力主張儒學思想。正因為這個漢武帝,儒學從他那個朝代開始,就成了古代的官方哲學,并一直承傳到今天。儒學的鼻祖毫無疑問是我們的先祖舜,源于這一文化根脈,他也組織了一次規模浩大而又莊嚴凝重的遙祭舜帝大典,遙望著舜帝生命的最后歸宿之地九嶷山方向,抑揚頓挫地宣讀了祭文,成了遙祭舜帝的第三個皇帝。

自這三個皇帝親自祭舜之后,唐玄宗、宋武帝、朱元璋也相繼用另一種方式祭奠了舜帝不朽的靈魂。

第一個遣使祭舜的皇帝便是唐玄宗。他派遣的這個人我們大多數都非常熟悉,這個人就是唐代名相、著名詩人張九齡。自此,后面的歷朝歷代皇帝便紛紛效仿唐玄宗,派遣朝廷大臣,帶著皇帝認可的祭文,親自來到九嶷山祭祀舜帝?;蛘?,由皇帝派遣地方官,代表皇帝或朝廷祭舜。其中,宋武帝劉裕就是命湘州刺史張邵代為祭舜的。

說到張邵受皇帝派遣祭舜,還有一段趣話。

那是永初三年(4 2 2)二月,張邵的好友顏延之出任始安郡太守。其時,始安郡治所設在現在的廣西桂林,歸湘州管轄。于是,顏延之便高興地來到楚地湖南,向他的老友和上司張邵報到。按照舜帝的生日為規定的祭舜時間,顏延之來湘州報到的時候,已經迫近祭舜的日子。也不知道這個張邵是想試探一下老友的文才,還是偷懶,顏延之剛來轄地報到,他就命其代寫祭文。然后,又邀請顏延之一道,前往九疑山祭舜。說起來,張邵或者顏延之應該是最幸運的。因為,在此之前,歷朝歷代祭祀舜帝的祭文都沒有保留下來,而由顏延之撰寫的這篇祭文,卻被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編進了《藝文類聚》一書中。就這樣,這篇祭文就成了歷代最早被保存下來的祭舜帝文。

后來的朱元璋更有意思,這個草民出身的皇帝,對與自己有著比較類似經歷的舜帝格外敬仰有加。因此,洪武四年(1 3 7 1),為表達自己對舜帝的景仰與敬重,并沒有多少文才的朱元璋,卻親手寫了一篇《祭陵祝文》,然后遣翰林編修雷燧帶著這篇御祭文到九疑山祭舜。

可以說,是朱元璋讓祭舜活動形成了一種規律。因為,自從朱元璋親筆撰寫《祭陵祝文》之后,明代祭祀舜帝從此蔚然成風,凡遇國家大典、大事,朝廷都會遣官來九嶷山祭舜,久而久之,這種有序的祭舜活動便成了一種定制。據《寧遠縣志》和《永州府志》記載,明代一共御祭舜帝陵1 5次,其中可考者1 3次。

是并沒有多少文化的朱元璋,讓舜帝祭奠文化進入了國祭的有序秩序。

秦王朝之后,清王朝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的封建王朝。

可這個新生的少數民族王朝所要面對的最大沖突就是漢文化,這是他們的統治者不可忽略也無法忽略的事實。這就像一個水手駕船遠航時,必須仔細辨認和熟知河道與水域一樣,否則隨時都有可能遭遇風浪和險灘,隨時都有可能被突如其來的巨浪掀翻在水里。

并不愚蠢的清皇朝自然知道,鞏固自己統治地位的砝碼就是對漢文化的認同和接受。沒有這種文化的認同,就等于開船航行沒有航標,隨時都會迷航甚至被湮沒。

在清王朝時期,雖然歷代皇帝都是少數民族者,可中國卻是一個以漢民族為主的多民族國家,這就迫使那些當權者必須尊崇漢民族文化。而漢文化的主流就是以舜帝為源頭舜德思想演變和完善起來的儒家文化。所以,儒家文化的祖師爺就是舜帝。

如是的認識,無法不讓清王朝歷代統治者對中國傳統道德文化的祖師爺舜帝頂禮膜拜。因此,無論任何一位皇帝繼位親政,都要派手下親信到九嶷山舜帝陵前祭拜這位漢民族文化先祖。

順治八年(1 6 5 1),順治皇帝遣侍讀學士白謙允到九嶷山祭拜舜帝,成為清王朝第一位遣官祭舜的皇帝。

康熙六年(1 6 6 7),康熙皇帝遣宗人府丞高珩到九嶷山致祭,告親政。成為清王朝第二位遣官致祭的皇帝。此后,從康熙到宣統等十一位皇帝,都在他們繼位親政或在重大慶典時遣官來到九嶷山,致祭舜帝陵。據記載,清王朝時期的十二位皇帝,一共遣官祭舜達4 5次。其中,遣官致祭次數最多的是乾隆皇帝,他一個人就歷次遣官來湘南九嶷祭祀舜帝1 2次。清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宣統,雖然早就看到了自己那日暮西山的政治統治命運,但他還是于宣統元年(1 9 0 9),派遣永州鎮總兵張慶云來到九嶷山祭奠了舜帝,成為中國最后一個祭舜的帝王。

隨著清王朝的覆滅,國祭威嚴與盛況漸漸從九嶷山的上空飄遠??墒?,在舜帝陵前,民間香火卻一直還是經久未絕。直到2 0 0 0年清明節,由九嶷山下的寧遠官方組織的社會各界祭舜典禮,使九嶷山舜帝陵再次響起了另一種意義的集體祭舜的洪鐘清音。

從最早的禹第一個祭奠舜帝的歷史脈絡來考證中國古代的祭祀禮儀,我們就能見證當時的祭祀文化的詭秘與神奇。

到漢唐時期,祭祀禮儀多在九嶷山的玉琯巖前的舜陵廟內舉行,并開始了遣官致祭制度。祭祀禮儀開始制定固定的程序。這一時期的祭祀禮儀,不僅規定了儀程,也規定了祭品的陳設,整個禮儀已經包含了樂祭、歌祭、舞祭、物祭、文祭(祀文)、燎祭等內容。到明王朝始,舜帝祭祀活動更加規范有序,形成了三年一大祭,每年春秋兩祭的例祭和“遇國有大事”,遣專官告祭的定式,并正式確定了南宋朱熹所作的“虞廟樂歌”作為祭祀禮儀中的歌祭祭文。禮儀儀程中使用的“樂章”也有了正式的規定,迎賓、沐浴、省牲、盥手等也進入了禮儀活動中,并成為定制。而且,還規范了文祭使用的祝文及書寫格式、祭祀儀程的先后順序。

如果對古代的舜帝祭舜活動給予詳細的分類,它們一共可分為六種基本形態:望祭、物祭、樂祭、舞祭、文祭、燎祭。

望祭是因為古代帝王無法親臨九嶷山,在京都或在途中設壇舉行祭祀禮儀望祀九嶷舜陵的一種祭祀形式。

物祭供品以五谷、果蔬及牛、羊、豬、鹿、兔、魚肉制品等為主,祭器也多用陶制作,表示對舜帝在耕、漁、農業以及制陶工業的創造發明惠及后人,以示不忘之意。

樂祭是舜帝陵祭祀禮儀不同于其他祭祀禮儀的特色之一,并有專門的樂章,每章都配有專門的歌詞,以示對舜帝的道德教化行為表示深切的懷念。除了朝廷頒制的樂章外,歷代王朝也有另由名家作樂歌為樂祭的,比如南宋朱熹就寫了《虞廟樂歌》作為南宋樂祭的樂章。

據史料考證,舜“舞干戚于三苗,而三苗服”。祭典儀式上,干戚舞以各部族圖騰象征在舜帝德化的音樂舞蹈藝術感染下,各部族達到“九族親睦,和合萬邦”的民族團結景象。于是,舜帝祭祀活動中,就有了舞祭這么一種形式。

文祭是官祭和民間社團祭祀中必不可少的一項祭祀活動,以祭文的形式,告祭始祖舜帝。祭文的格式沿用規范,根據祭祀的主旨,在頌揚舜帝功德的基礎上,闡明祭祀人的志向。古代的祭文多寫于專用的祝板上,故又稱“讀?!?。官方祭文在祭祀禮儀結束后,多刻于碑石上,立于陵廟內。只要進入舜帝陵內,我們就能看到歷代帝王的官祭祭文,雖然字跡模糊,刻痕不清,但歲月的風雨,世態的炎涼,仍然無法抹殺其中虔誠的記憶。

燎祭是主祭官在燎祭所,點燃燎祭之火后,用火焚燒祭品、祭器、祭文,參祭人員虔誠的望燎,然后掩埋燎祭坑。

這六種祭祀形態都是官祭轟動留給我們的遙遠記憶。而舜帝陵民間祭祀卻承襲“家祭毋忘告乃翁”的傳統,多為家庭家族、民間社團的告祭活動,祭祀日期常無定日。除清明節、舜誕日外,其余均由祭告人自擇日期、四時不拘。

民間社團的告祭儀式多依照各地的祭祀程序進行,有進供品,進香,上祭酒,讀祭文,三叩首,飲胙肉,焚帛香,撫陵碑等,儀程進行中亦配有民間音樂。家庭式的民間祭祀主要是上香燭、行叩拜禮,也有瘞毛血、宰殺牲禽的儀式。

至于由官方操持的舜帝陵公祭大典,其祭祀禮儀既有承襲,亦有出新。整個祭祀禮儀共分為迎賓儀式,導引儀式,祭典儀程,瞻仰儀式,謁陵儀式和祭文碑揭碑儀式。祭祀儀程為鳴金、擊鼓、鳴炮,敬供品、獻花籃、行鞠躬禮,樂舞告祭,敬香、獻酒,盥手,上香,讀祭文,焚帛書、禮成等。儀仗隊伍以表現5 6個民族共祭的旗幡隊為行進隊伍中最耀眼的儀仗,以莊嚴肅穆的花籃隊,供品隊和行進鑼鼓隊為主組成的禮儀隊伍,伴以地方特色的民樂隊、龍獅隊,濃墨重彩中又更加彰顯出一種地方文化風情。

在祭祀方式上,現代舜帝陵的祭祀禮儀雖然繼承了傳統的物祭,但也會根據季節有所變化,其中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把樂祭、歌祭、舞祭合為一體,形成“樂舞告祭”新主題,并將樂舞告祭分為《簫韶引鳳》、《卿云歌頌》、《南風祈?!啡龢氛?。新的音樂旋律拉開祭祀的序幕,然后,渾厚沉郁、遼遠幽深的《韶樂》,將祭祀活動推進悠遠的歲月,讓人情不自禁地去回望中國傳統道德文化的源頭,回望舜帝漸行漸遠而又清晰偉岸的文化背影。

猜你喜歡
祭文舜帝禮儀
天下為家
根祖文化的圣地——舜帝陵廟
東安縣蘆洪市鎮文化資源探討
蘇軾所寫墓志銘與祭文里的人生觀
古代祭文初窺
筷子禮儀
禮儀篇(下)
康熙帝諭葬靖海侯施瑯將軍祭文再現福建
舜帝——儒家道德理想的人格化身
漫話古代的祭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